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198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docx

新浙美二年级下册计划与教案

浙美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第二册美术教材共有19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

二、学期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

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四、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美术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表述中学会思维。

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

 3、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情景  倡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自然、文化情景中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

2月10日—2月16日

始业教育

2

2月17日—2月23日

1、春天在哪里

2课时

3

2月24日—3月2日

2、盛开的鲜花

2课时

4

3月3日—3月9日

3、田园风光

2课时

5

3月10日—3月16日

4、我的爱心卡

2课时

6

3月17日—3月23日

5、折剪蝴蝶

2课时

7

3月24日—3月30日

6、小画框

2课时

8

3月31日—4月6日

清明节放假

7、笔筒设计

2课时

9

4月7日—4月13日

8、倒影

2课时

10

4月14日—4月20日

9、印印画画

2课时

11

4月21日—4月27日

10、纸板画人像

2课时

12

4月28日—5月4日

劳动节放假

11、民间年画

13

5月5日—5月11日

12、闪闪的星星

2课时

14

5月12日—5月18日

13、美丽的丝巾

2课时

15

5月19日—5月25日

14、做香囊,迎端午

2课时

16

5月26日—6月1日

端午节放假

15、向日葵

2课时

17

6月2日—6月8日

16、夏天

2课时

18

6月9日—6月15日

17、可爱的猫咪

2课时

19

6月16日—6月22日

18、潺潺的小溪水

2课时

20

6月23日—6月29日

19、我们画我们评

2课时

21

6月30日—7月6日

学期结束工作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1、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2、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教具准备:

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听:

乐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

提问:

同学们你听懂了吗?

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

出示课题:

《春天在哪里》。

2、启发联想

(1)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2)忆:

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

(如:

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5)看:

《春天的秘密》。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6)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7)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

用什么材料?

用什么方法?

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整体倾向;

(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盛开的鲜花

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3、进行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2、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花的图片、范作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出示花的图片,提问:

“同学们,你们还在哪儿见到过鲜花?

“不仅大自然里有,荷塘里有,我们家的庭院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

”揭题——《盛开的鲜花》。

2、分组讨论

(1)提问:

鲜花为什么惹人喜爱?

鲜花对美化生活有什么作用?

(2)小结:

鲜花形美、色鲜,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3、观察鲜花,认识结构。

(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让学生明白花一般由花蕊、花瓣、花托、花梗、萼片等部分组成,不同的花各部分形态各异

(2)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

4、分析表现方法。

(1)让学生上台自由板演鲜花,师生共同分析画法。

(2)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5、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

(1)仔细分析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有什么不同,说一说更喜欢哪件作品及喜欢的原因。

(2)思考:

美术作品与摄影作品有什么不同?

对你有什么启发?

6、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要求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

(2)教师巡视中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的画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

教师及时给予表扬。

(2)鼓励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3、田园风光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乡村的生活令人神往,田园的景物让人陶醉。

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夸不尽家乡好风光,生活在城镇中的孩子更向往乡村。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通过用绘画或拼贴等方式表现田地和园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简单的构图能力和表现风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写生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师。

本课是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两节课学生寻找了春天的色彩,观察了盛开的鲜花,这节课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在田园中尽情地玩耍,尽情地呼吸,尽情地表达。

观察和体验是本节课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展示典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田野,在愉悦中受到审美的熏陶,品味田园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控制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流畅稳定地画出或弯或直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通过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粗犷、颜料的明快与厚重),尝试根据所表现的景物进行多变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课可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构图技巧,创作表现想象、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第=课时进行写生练习,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相关风景的写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到田野中进行写生创作。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田园风光的长卷。

教师要多加演示风景构图的不同视点和形式,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绘画表现的潜能。

2、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难点:

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

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三、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

教师:

示范作品。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

你去过田园吗?

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课件展示。

1整体感受:

俯瞰或远观。

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

2局部特写:

人物和作物。

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

(2)交流表达感受。

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

(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

交流:

你觉得田野怎么样?

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

为什么?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在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2、开垦田园。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

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3)讨论分割方法:

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

还可以怎样分割?

请一位学生尝试。

(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

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

3、田园拾趣。

(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

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

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

(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

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