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205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ocx

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导学案

一、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含义:

即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生活西方化。

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近代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从狭义上理解,近代化指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振兴。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启示

1、农业是基础:

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2、政治是前提:

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实践证明,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知识、人才是关键:

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

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近代化要跟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要有中国特色,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第一部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各阶级、阶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1、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放眼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

“师夷长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明地主阶级抵抗派此时思想仍处在器物层次(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引进西方制度)。

2、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等口号,掀起洋务运动的序幕。

但由于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仍不能从根本上否认封建制度,因而,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的思想仍旧是停留在器物层次。

二、农民阶级的探索及实践

1、19世纪中期,由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以洪秀全、洪仁歼为首的农民阶级,先后提出、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等革命纲领,试图建立一个新型的社会。

《资政新篇》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由于农民阶级对帝国主义、清政府的认识不清,在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绞杀下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领导民主革命。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与实践

1、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从洋务运动中分离出了早期维新派。

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技,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和议会制度。

早期维新派以严复、郑观应等为代表。

由于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本身仍与地主阶级有着联系,他们的主张也并未真正付之于行动。

2、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号召,以《应诏统筹全局折》为施政纲领,在光绪皇帝的主持下,决定变法。

由于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戊戌变法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3、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国家对华投资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一系列的起义活动,最终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历程中的伟大成果。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在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的威逼下,由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并一步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失败了。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四、无产阶级的探索与实践

1、早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

早期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初步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

2、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进行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于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在中国共产党的参与和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国民大革命运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一)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索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的艰难、民主思想由朦胧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

【学习重点】

比较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与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异同

【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一个产物。

【学习过程】

一、民主思想的萌芽:

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1、黄宗羲

(1)主要思想:

①批判,认为是天下之大害。

②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君为客”。

③揭露封建法律的虚伪性,主张“”,认为应当废除君主专制下的“”,建立“”。

(2)影响:

在当时的中国,黄宗羲难能可贵地表达了一种与思想,为近代中国反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1)主要思想:

①抨击,批判“”的天下观,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

-”。

思考:

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②提出的思想。

3、反思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1:

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

材料2: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

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

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材料3:

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

阅读上述材料并思考:

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反思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

①政治:

②思想:

③经济:

④外来文化的影响,。

(2)影响:

他们的反思对于促进政治思想从向转换有着较大的影响,表达了中国人对民主朦胧的渴望。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是对民主的朦胧认识,是中国的萌芽。

二、民主思想的产生: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

1.历史背景

(1)社会:

战败,帝国主义,民族危机的加深;

(2)经济:

的初步发展,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

的传播。

2.代表人物

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

——()

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

”——()

“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

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

以上四段话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

3.主要内容(民权观):

代表

民权思想

康有为

 ①认为人人有之权、之权。

(人人指资产阶级);

②主张人人,只有这样才不违背的公理;

③开国会、设议院、兴民权,实行‘

梁启超

①认为民权政治(特点)是近代历史发展的新事物,必须实行必然实现;

②同是完全对立的;

③认为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

④中国若再不开放,就要亡国灭种。

谭嗣同

 认为是万恶之源,主张“,,变不平为平等”的纲领性主张。

严复

 吸收卢梭的和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关系。

4.历史评价:

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和的向往,是后来的先声。

②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

P14学习思考:

严复宣传“天赋人权”论时,只是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而不像卢梭那样倡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为什么?

这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决定的。

因为:

其一: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没有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勇敢,也没有欧洲资产阶级封建斗争的冲劲。

因此,严复虽反对君主专制,却赞成君主立宪,希望“圣明君主”从上面来支持改革。

其二:

他们认为老百姓不开化,现在实行“民之自由”的自主,还不到时候。

三、民主思想的成熟: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1895年5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0月,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

一个向皇帝请愿上书,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与革命两面鲜明的旗帜……。

从1895年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的几年间,改良派的变法活动以北京、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为枢纽,有风靡全国之势。

……而革命派还只活动于远离北京的海南地区,声势不著,显然居于次要地位。

直到1900年,……革命的声势日张,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

促成革命与改良地位的变化,除了变法运动的失败对改良的打击外,就是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腐败兜底暴露,人们对它已绝望······

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完全沦为社会。

②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③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充分暴露了的腐败。

2·民权思想:

⑴、主要内容——民权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

①民权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

②民权主义提出的原因?

(因为不满少数人专政)

③民权主义的内涵?

(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建立)

(2)基本内容——五权宪法原则:

①五权原则:

、、、、。

②提出原因:

西方三权分立学说最大的弊端就在。

③作用:

A、即可打碎中国,又可革除欧美弊端。

B、共和政体能够达到权力的,彻底实现。

C、五权宪法的设想在政治实践中没有得到完全实现

④特点:

A、五权分立和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要一次完成;

B、对西方民主政治加以借鉴改造,具有创新性。

⑶、发展: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的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体,建立

-,国民一律平等。

-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平均地权,,实行“”的政策。

【基础巩固】

1.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

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

该学堂的创设(  )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