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994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延边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①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

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

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

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

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

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

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

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

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

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本文有删改)

【注】三代: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

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

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

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

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

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

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

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

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

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

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

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

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曰:

“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

“此所谓驕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

“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

“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

蓄积。

②傅致:

罗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

向来

B.将论囚论:

讨论

C.持府县短长持:

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决:

判决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目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和王中丞闻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注】容与:

徘徊犹疑。

8.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9.诗人听了琴声后产生了怎样的感慨?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在《师说》中提出能者为师,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句子是:

,,。

(2)荀子在《劝学》第二段提出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自己和提高自己,并由此推出结论:

,。

(3)李商隐的《锦瑟》中运用南海鲛人和蓝田良玉的典故创作的诗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17分)

梅贻琦:

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

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

自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后,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

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②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发表就职演讲,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点者极多。

他说:

“办学校,尤其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

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

”他又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能发表这样今天读来仍新鲜的“重要讲话”的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教育的意义——梅贻琦任校长后,不到10年,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

③今天,我们可以随口列出清华很多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却很少提到梅贻琦。

这跟他的教育风格很有关系。

梅贻琦用的是“黄老之治”,这种思想推崇黄帝时期的政治清明,发扬老子的清净俭约,奉行无为而治。

“黄老之治”希望人尽其才,故梅贻琦治校也信奉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只要提出有利于清华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黄老之治”奉行法度,故梅贻琦尊崇科学,科学即法则;“黄老之治”奉行无己,故梅贻琦可以忘我地去服务。

他说,清华的教师出名、学术成果出名、优秀学生出名,而校长却不必出名。

④梅贻琦的寡言少语使一般人或以为他严肃,或以为他谦和,或以为他没有主见。

其实他并非不懂幽默,他的反应是才士也为之叫绝的。

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有他能在大师云集的清华立足,梅贻琦回答:

“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

”他的寡言也并非没人欣赏,陈寅恪就曾说:

“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⑤作为一名学养极厚的物理教授,他自幼熟读经史,背诵如流,曾对朋友笑言:

“假如有谁背诵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⑥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

他做清华校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

1943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

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1941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