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984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docx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

 

摘 要:

分析了中外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我国建立开放式校园的必然性;并从促进校内外多种交流、加强人性化设计、开展高校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开放式校园景观规划的对策,从而为校园的景观规划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

关键字: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人文校园;校园旅游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把高校校园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发展,将全面影响校园规划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有必要科学地调整校园规划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深入地研究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理论。

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适应更加开放的社会。

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与校园环境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

因此,研究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与开放的社会和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适合当前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景观规划策略,可为当前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大学校园的必然趋势

 

1.1中外高校校园建设简史

纵观中外高校的发展史,便可发现校园规划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

西方历史上的大学校园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四合院修道院封闭式校舍到现代开放式校园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模式为欧洲中世纪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封闭型”校园、18世纪~19世纪北美以美国伯克莱大学为代表的“开敞分散型”和现代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开放型”[1]。

 

我国古代的大学主要以国子监、书院等形式存在,校园布局采用封闭式的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结构,如岳麓书院、江宁儒学府等;这与封建社会要求及儒家、道家的思想要求是一致的。

我国建国以来的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采用规整式格局;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复兴,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对经过10年动乱遭到严重破坏的老校园的改造与整治[2];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教育大发展而引起的开放式校园的建设。

 

1.2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校园的原因

 

1.2.1开放式校园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

当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

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人员的需要。

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向社会开放,实现校园内的资源与社会共享,为学校和社会同时使用,使得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体现对平民的关注。

 

1.2.2现代教育理念的改变所引起的高校向社会的开放

 

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是“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人才的培养在量上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授课方式由传统的老师向学生单向传授转向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学习的内容由过窄的专业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包括社会人文、做人品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陶冶,人文教育、素质教育提到了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21世纪的高等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校园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高校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开拓型的人才,需要向社会敞开,以保证师生与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并在社会生活中受到锻炼。

 

1.2.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等引起的高校向全球开放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不断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借鉴和使用世界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国外成功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体制。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留学生教育。

高校中留学生会越来越多,必然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大学校园必须向全球开放,要提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营造兼容多样性文化的校园环境;同时在校园中形成“国际环境”,如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学术发展动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

对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开放应该是我国大学城今后一个阶段必须努力的方向。

 

1.2.4高校后勤社会化引起的高校对社会的开放

 

大学校园原有部分功能,如后勤、师生的居住和中小学等配套直接向城市转移;校外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集团公司进行开发和管理;高校的社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开发等必然造成高校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1.2.5大学城的建设引起的高校的开放

 

如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在建大学城。

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它要求高校之间彼此开放,在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协调学科发展,实现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3]。

同时,很多大学城都处在省、市交界处(如东方大学城地处京、冀交界处),在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延伸服务到周边城市。

部分大学城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加盟,如东莞大学科技城在吸引北京大学等26所一流高校进驻。

2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对策

 

2.1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加强校内交流

素质教育需要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除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外,课外的交流应成为课堂的必要延伸。

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本着“环境育人”的思想,根据交往活动的不同营造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来丰富校园共享空间框架。

校园交往空间形态应层次分明,有各类广场、各种绿地、步行道、联系走廊、庭院等;且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前提下的有序流动与转换,形成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快的变化,创造出从公共、半公共到半私密空间的自然转化,既反映了信息社会对空间流通和开放的要求,又保持了传统空间亲切宜人的尺度。

为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会的交往空间,来满足师生的礼仪、集会、运动、休闲、交流等功能要求;加强空间场所的功能复合性和模糊性,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交往需求,激发校园空间的活力;积极开展创新实践锻炼,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同时注意全天候的交流场所(风雨走廊)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师生营造宜人的交往环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

 

2.2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开放,加强师生与社会人员的交往

 

高校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师生与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同时,高校随着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加速,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因此,大学需要推倒厚重的“围墙”,主动归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之大花园中的“世内桃园”。

在校园景观规划时应重视“社会校园结合部”的环境设计,让大学成为社区文明中心,从而使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在实习中成长、带动和激励所在地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健康繁荣。

在景观规划中在校前区和图书馆、体育场、科技产业区等向社会开放的场馆周围安排各种交流的场地,并举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加强同社会的双向多元的交流和沟通,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校园对社会的开放。

 

2.3重视人性化景观规划设计

 

新时期“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同时会造成众多老人、残疾人出现在校园。

这就要求校园应成为一个“以人为善”的场所,呼唤“人性”回归是新时期的校园景观设计的又一重点。

校园景观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在细部设计方面,都应从使用者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即空间的营造、植物的配置、小品的尺度及布局、材料的选择上等都要以人为本,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要考虑到校师生日常生活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学生加以关怀,从而创造快捷、高效、舒适、优美的校园。

 

2.4合理开展大学校园旅游

 

校园旅游将成为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的大学既有百年名校,又有新兴的大学或新校区。

它们或具有古朴、典雅、厚重、执着的人文景观和学术精神,或具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观,都可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开发。

既可让校外人员感受大学文化氛围、普及科学知识、欣赏自然美景,又可让高校被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还增加了社会人员与师生的交流机会。

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通过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学校特色的人文景观,使之成为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

每个学校要深挖学校内涵,突出自身特色;老校园突出浓厚的人文资源和多元的景观;新学校或新校区要强调自然环境为特色并积极培育新校园文化景观;科技园(高校与科技园结合)要充分发挥科技特色,强调参与性、专业性和趣味性。

 

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而高校则是实施与发展教育事业人才的重要场所。

如何规划适应未来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景观,以符合未来世界潮流需要,是这个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因此,需要清醒地根据开放式的大学校园的要求,慎重地进行景观规划,创造出具文化内涵、人性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师生、社会人员的需要,从而最终使校园环境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孵化器和社区文化中心重要的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姜耀明,王晓丹,石红梅.大学校园规划结构的研究[J].新建筑,2002(4)

[2]沈国尧.高校分部新校区规划[J].新建筑,2002(4)

[3]戚玉松,沈广斌.大学城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高教管理,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