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922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ocx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迅速发展,使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更加便捷。

这几年来,大学生个人信息频繁受到侵犯,侵犯大学生信息的事件也相继出现,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

面对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而导致无止境的欺诈信息以及短信、电话的骚扰等情形出现,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成为大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如何采用有效途径防止侵害个人信息的案例再次发生,是全社会应当共同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数量众多,是侵犯个人信息类犯罪主体侵害的主要群体之一。

要使大学生个人信息得到有效的保障,个人信息的权益不再受到侵犯,则需要加强相关的立法保护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本文会以实际案例为例,并且会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进行了解,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分析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大学生个人信息的建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首先,探究大学生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现状;其次,分析了侵犯大学生个人信息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信息泄露,信息保护

引言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与交流速度显著提升,这不仅减少了人们之间的沟通障碍,也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大学生在获得互联网带来的优势时,个人的信息安全已经没有了保障。

2018年9月,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发生的大规模学生信息泄露等一系列信息泄露事件在大学生群体内引起了恐慌,社会各界也开始针对大学生信息安全保护展开了深入的思考:

目前大学生信息泄漏严重程度如何?

为什么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会遭到泄露?

如何对大学生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本文将逐一讨论这些问题,分析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现状和原因,找出保护大学生个人信息的对策。

与国内法相反,中国尚未颁布保护个人信息的有关法律。

在刑法、民法的一些条文中可散见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刑法、民法中涉及的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文内容含糊,且没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同时并不能产生更大的法律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的法律规定有所突破,2016年《网络安全法》开始颁布。

但是从立法主旨来看,《网络安全法》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作用并不明显。

我国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保护个人信息权益是在201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1条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具体法律规定。

在这样的立法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保护大学生个人信息是极其重要的。

一大学生个人信息的概述

(一)大学生个人信息的概念及保护范围

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是指大学生特有的且能够识别大学生自己的信息的总和。

所以,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包括大学生的注册档案、学生姓名、专业、学号、性别、民族、入学年限、身份证号码、奖学金还有助学金的发放、缴纳学费所使用的银行卡及密码、消费购物的喜好甚至是学生的性格特征等信息。

(二)保护大学生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1保护大学生权益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通常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大学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并被不法分子用作非法途径,不仅损害了个人信息权益,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生活,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侵害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通过法律诉求解决已发生的事件过程漫长,事后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大学生在维权过程中力量薄弱,对法律易减少信心。

采取多途径对大学生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保障他们正常学习、生活的举措之一。

2有助于促进学校安全管理

学校履行管理学生的职责的同时,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都在学校的统计范围内。

这些信息中涵盖了学生的学籍信息、家庭信息,还有一些比较隐私的信息,如助学贷款、家庭情况等。

有时因学校管理不慎,会造成学生信息的泄露,或者一些不法分子恶意盗取,侵害到学生的个人信息权益。

如果是因学校管理中的失职造成学生信息泄露,学校应该从自身安全管理方面反思,从源头至过程查看是否是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或是管理内部人员的疏漏。

高校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掌握着学生的大量信息。

如姓名、学籍信息、家庭住址等一般信息、还有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比较隐私的信息。

如果受高校管理的大学生信息遭到泄露,社会公众将会对高校管理产生信任危机。

查看信息泄露源头时不能忽视的是学校自身的管理漏洞和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

只有有效保护大学生个人信息,才能为学生们创造稳定、安全的学习环境,高效的管理水平也能更上一个台阶。

保护大学生个人安全,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通讯非常方便,大多高校也都实行网络化管理。

为了深入管理工作,高校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务管理平台、支付平台、管理服务平台等。

同学、师生间也建立了微信群、qq群用于通知事宜、日常沟通,师生间的交流主要通过短信、邮件、微信、qq等。

即便教师不泄露学生个人信息,黑客也有可能利用非法途径侵入到校园管理系统或其他交流软件中收集学生个人信息,一旦盗取成功。

不法分子就会假借学生本人与师生、亲友的关系,赢得对方信任,从而实施欺诈骗财的活动。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以一些隐私信息作为威胁工具,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极大伤害。

不法分子得手的学生信息一般具有准确性、针对性,利用这些信息实施违法行为往往轻而易举。

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如果继续频发,将会引来公众面向高校管理工作的质疑,同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会因此而对社会产生不安全感,这一系列问题都不利于社会的稳固。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顺应构建法治国家、和谐社会道路,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的重要举措。

(三)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途径

1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

(1)大学生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案件频繁发生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快速且广泛传播的特点为大学生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提供了途径。

许多非法分子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和倒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以获得经济利益,这便导致了大学生个人信息遭到侵害的案件高频发生(如表格1所示)。

表格1

案件名称

手段

侵犯个人信息种类

数量

用途

陈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低价买高价卖”的方式非法获取

在校学生信息

1198623条

出售

陈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以购买、换取等方式非法获取

注册税务师、司法考试、高考考生等报考人员信息

14.7GB

出售

邓某等诈骗、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网上购买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社会工作者执业水平考试等考生信息

250000条

诈骗

杨乙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采用黑客软件攻击考试报名网站

考生个人信息

40000条

出售

韦某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

利用网络漏洞下载等手段非法获取

苏州等地学生个人信息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

2500000条

出售

苏州翰林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向他人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

学校的学生名单等公民个人信息

20000条

招揽生源

甲诈骗、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购买手段非法获取

资格考试报考人员信息

20900条

诈骗

杨某等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

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

考生姓名、身份证号码、准考证号码、考试科目、地址和联系电话

70000条

出售

代某某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

学校领导非法提供

学生个人信息

30000条

申请制卡

(2)大学生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后果十分严重

侵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第111条规定: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任何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组织或个人,应当依法地取得并保证信息的安全,不得非法地收集、使用、处理或者传播他人的个人信息。

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上述条文中涉及到的个人信息能否理解为个人信息权,在学者中引起了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

民法通则中该条文提到的个人信息并非是个人信息权,而是指身份信息,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将其与隐私权保护的信息严格区分开来。

一些学者认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只有无障碍的保护,才能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笔者认为,上述条文中所指的个人信息应该与个人信息的权利内容相符合。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是一律平等的。

任何公民都会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大学生是我国公民中数量庞大的群体,在享受法律赋予的个人权利上,也同样适用民法通则中的条文内容。

大学生个人信息转卖、盗取的行为都是对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侵害,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损害大学生的经济利益

如果大学生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那么一系列连锁反应就会陆续地出现。

一是定向地推送广告,很多广告都是具有欺骗性质的,甚至有些广告会带有手机病毒,只要点击进入广告中的网址便会导致手机中毒,从而导致手机中的信息泄露,危险性极大。

二是电话诈骗直销。

一些不法分子甚至能精确地掌握到如身份证号码、家庭的住址、助学贷款申请等大学生相对私密的信息,。

他们通过透露一些大学生的真实信息进而取得学生、学生家长或者学生朋友的信任,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三是冒充使用大学生的个人身份信息。

学生的个人身份信息经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信用贷款的领域,常见的是盗刷信用卡和学生网贷。

四是银行卡存款被盗取,犯罪分子给学生的手机、邮箱等发送病毒链接,如果学生点击了链接,就会中木马病毒。

犯罪分子就会通过植入的木马病毒来锁住用户的账号,同时盗取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密码、以及支付宝账号密码,从而实现异地登录并盗取账户资金。

大学生身处相对安全的校园环境当中,想法单纯,戒备心较弱,容易轻信外界信息,尤其是包含大学生个人详细信息的内容。

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件中,很多是由于犯罪分子掌握了大学生的详细个人信息而导致大学生容易轻信。

从信息欺诈行为的目的来看,罪犯的动机是经济利益。

因此,个人信息泄露会给大学生造成经济利益损失。

引起大学生的心理恐慌

不良商家获得大学生信息后便会随意拨打推销电话或推送短信,有的甚至传播一些违法的信息,包括贩卖枪支等违法的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和精确性的计划,并进行勒索、勒索和恐吓等犯罪行为。

长期反复的不良刺激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

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大学生长期处在个人信息泄露的环境中,极易引发焦虑、防备心理。

一旦发生上当受骗的事件,受害者往往内心痛苦,深陷其中,甚至会因此无心学习,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2大学生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方式多样

(1)互联网的方式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体,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最为频繁且最为常见的群体之一。

淘宝、支付宝、饿了么、微博、微信等软件都是大学生经常使用甚至是每天使用的,这些也刚好就是大学生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最常见的途径。

在互联网上购买商品时,如果不仔细地检查自己所要登录的网址,则会有可能被动地接收一些未知性质的短信或者被动地安装未知的软件,当登录有风险的网址后并填写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就会有可能泄露个人的信息;快递订单包含购物者的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购物收据还包含银行卡号码和消费的记录等信息,如果快递单没有处理后便丢弃就会导致快递单中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当快递单落入犯罪分子手中后便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再比如有些大学生喜欢在微信的朋友圈中晒火车票或者是飞机票,在晒的时候却忘记把有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姓名等个人信息的地方进行模糊地处理,这便会导致其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另外,通过微博、QQ空间等网上交流平台与熟人进行互动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标记对方的姓名、工作单位等真实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有可能被犯罪分子使用的,很多的不法分子会利用其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网上伪装身份向被泄露信息人及其家属进行诈骗。

(2)非互联网的方式

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信息除了以互联网的方式遭到泄露,还会以非互联网的方式遭到泄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