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892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二模试题

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住在一个布满病毒的星球上,如果我们戴上一副能看见病毒的眼镜,会发现它们几乎布满了所有物体的表面。

但是不必恐慌,大多病毒都能与我们和平共处,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

当然,部分病毒也有着惊人的致病力。

哈佛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博士内森·沃尔夫说:

“一个能制造灾难的病毒,必须既拥有杀伤力,又具备传播力。

”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学会了狩猎,开始驯养动物,同时拥有了大规模的固定社区。

大量的病毒通过动物在人群中传播和变异,这让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许多病毒最初都是从野生动物身上“跳”到人类世界,成为人类致病源的。

让人闻之色变的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便是如此。

艾滋病病毒是非洲猴免疫缺陷病毒在黑猩猩体内发生基因重组形成的一种新病毒,最初在黑猩猩种群中蔓延。

后来人类在捕杀黑猩猩时接触到了它们的血液,这种病毒传播到人身上,并在人类世界暴发。

1976年发现的埃博拉病毒,已有多方证据表明也来源于野生动物,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吗?

科学家们表示:

找出病毒源头固然重要,但是人们更应当认识到,许多时候野生动物或许是无辜的,人类自身可能才是灾难的始作俑者。

如果人们不去捕杀这些野生动物,动物携带的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就会小得多。

此外,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被破坏,迫使野生动物不断变更栖息地,自然疫源地也随之发生变化。

由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四处扩散,而人类往往对这些病毒缺乏免疫力。

可以说,病毒导致的流行病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交通运输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的频繁、旅游的国际化、移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性“大连接”,让以前分散在各处并处于静止状态的病毒有机会快速流动、高度混合,将人类真正带入流行病时代。

输血、移植和注射等医学技术的革新,帮助人类摆脱了许多致命疾病的威胁,但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大量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使得病毒的耐药性增强,基因突变加快,各种新型耐药病毒不断出现。

此外,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都是导致新的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病毒引起的疾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传染病大流行期间,大量人群感染疾病并死亡,医疗卫生系统高负荷运转,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病毒的危害,人类控制传染病的关键环节是尽快有效切断“传染链”。

注重预防、早期控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早期警报系统”,以便尽快发现新疾病的暴发或旧疾病异乎寻常的传播。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现在我们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但更应意识到,病毒传播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引起的,与病毒作战,人类首先要学会“自善其身”。

(取材于黄婷、文风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只拥有杀伤力而不具备传播力的病毒,很难制造灾难。

B.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C.每一次病毒暴发时,尽快寻找到病毒的原宿主很重要。

D.病毒加速传播与不断进化,源于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对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不利的一项是(3分) 

A.定期给宠物注射疫苗。

    B.使用抗生素预防疾病。

C.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D.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材料二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病毒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魔。

但实际上,从人类起源开始,病毒与人类就一直协同进化,紧密相连。

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持久斗争是人类演化的关键推动力,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

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现代哺乳动物,都属于有胎盘的哺乳动物。

有了胎盘,哺乳动物的胚胎才能在出生之前得以在母体的子宫里面发育成熟。

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意外地观察到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

这种病毒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入侵动物细胞并在动物体内定居,且在变异后失去了毒性和传染性,成为了“有用之材”。

胚胎发生学的研究发现,ERV通过前病毒DNA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组结合,在卵子受精时开始不断地复制。

当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膜着床时,ERV产生的融合蛋白使一些早期胚胎细胞融合,从而逐渐形成胎盘。

换句话说,若不是借助病毒蛋白,就不能演化出最初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人类。

另外,近年来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自人类与黑猩猩进化分离以来,近三分之一的蛋白质适应演化,都是病毒驱动的。

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当瘟疫出现时,被病毒袭击的宿主,要么自身产生抗体生存下来,要么死亡。

面对这种生与死的压力,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全面反击病毒的侵害。

有意思的是,最近研究表明,不仅免疫系统的细胞蛋白有免疫功能,而且几乎所有细胞的蛋白质在接触病毒时,都能参与反击。

生物学家们认为,这种与病毒之间的持续战争、相互作用影响着细胞的每个部分。

病毒几乎劫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以便进行复制和传播,因此与其他的进化压力(如捕食或环境条件)相比,它们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细胞结构的进化。

近些年来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揭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脊椎动物直接从病毒那里获得了100多种基因,这是病毒侵入动物细胞内的结果。

这些病毒基因的频繁变异以及新病毒基因的侵入,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

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很大一部分蕴藏在病毒之中。

我们基因组的一部分就来自感染了人类远古祖先的上千种病毒,人类体内复制DNA的酶系统的形成就有病毒的功劳。

其实,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40亿年前从病毒起源的。

我们跟病毒之间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病毒是我们既不想要,但又离不开的“老朋友”。

 (取材于苗德岁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ERV的认识不正确一项是(3分) 

A.20世纪70年代初,ERV被科学家发现并命名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B.早在远古时代ERV就已经入侵动物细胞,并且逐渐与动物协同进化。

C.ERV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组结合,在卵子受精时开始复制。

D.ERV产生的融合蛋白对早期哺乳动物的胎盘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体能够与病毒斗争的蛋白质均来自于免疫细胞。

B.病毒对促进细胞进化的作用比环境条件的作用大。

C.病毒侵入导致人体基因的频繁变异时刻都在发生。

D.如果没有病毒,就没有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

 

5.就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上面两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病毒的关系?

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6分) 

答: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9分)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

寻足下之意,岂非闵世病俗,究古明道,欲拔今以复之古,剪剥齐整凡今之纷淆驳冗者欤?

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甚有志者也。

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

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

及诞者言之,乃以混蒙虚无为道,洪荒广略为古,其道难法,其言难行。

孔子曰:

“道不远人。

”所谓道者,乃圣人之道也,此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可得者也,岂如诞者之言耶!

仲尼曰:

“吾好古,敏以求之者。

”所谓古者,其事乃君臣、上下、礼乐、刑法之事,又岂如诞者之言邪!

此君子之所学也。

夫所谓舍近而取远云者,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孔子删《书》,断自《尧典》,而弗道其前,其所谓学,则曰“祖述尧舜”。

如孔子之圣且勤,而弗道其前者,岂不能邪?

盖以其渐远而难彰,不可以信后世也。

今生于孔子之绝后,而反欲求尧舜之已前,世所谓务高言而鲜事实者也。

尧舜之道为百王首,仲尼之叹曰“荡荡乎”,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

及夫二《典》【1】,述之炳然,使后世尊崇仰望不可及。

其言岂不高邪?

然其事不过于亲九族,平百姓,忧水患,见诸侯,谨权衡而已。

孔子之后,惟孟轲最知道,然其言不过于教人树桑麻,畜鸡豚,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

夫二《典》之文,岂不为文?

孟轲之言道,岂不为道?

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盖切于事实而已。

今学者不深本之,乃乐诞者之言,思混沌于古初,以无形为至道者,无有高下远近。

使贤者能之,愚者可勉而至,无过不及,一本乎大中,故能亘万世,可行而不变也。

今以谓不足为,而务高远之为胜,以广诞者无用之说,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

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凡仆之所论者,皆陈言浅语,如足下之多闻博学,不宜为足下道之也。

然某之所以云者,本欲损足下高远而俯就之,则安敢务为奇言以自高邪。

幸足下少思焉。

(取材于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

注释:

【1】二《典》:

《尚书》中《尧典》和《舜典》的合称。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           不宜为足下道之也

B.乃以混蒙虚无为道             乃圣人之道也  

   C.盖以其渐远而难彰            盖切于事实而已      

D.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       今学者不深本之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拔今以复之古              想要改变现今的状况,把它恢复到古代的样子

B.孔子删《书》,断自《尧典》    孔子删篡《尚书》,依据来自《尧典》

C.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         是说尧舜之道深远广博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D.一本乎大中                  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肯定了张秀才的治学初衷,赞赏他好学有志。

B.文中多次引用了孔子的话,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C.作者强烈谴责了同时代那些治学之人的不学无术。

D.“陈言浅语”既是作者自谦,又意在引发对方思考。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答:

                                                                        

                                                                              

②如孔子之圣且勤,而弗道其前者,岂不能邪

答:

                                                                        

                                                                              

10.作者针对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治学之道。

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第二至四段是如何逐层阐述自己的治学之道的?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6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