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52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docx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中国的狂潮

【思考导学】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导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原因: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加之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民掠夺更加剧烈;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变化:

由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变化原因: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多,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对外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2.简述19世纪末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答案:

(1)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扩大了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抢夺铁路修筑权。

通过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其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3)建立厂矿企业。

通过开办厂矿企业,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首先在中国强租租借地的是哪一个国家?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德国。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受到破坏,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自学导引】

一、背景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

2.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二、表现

1.进行资本输出

(1)争做债主

①概况:

清政府为偿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用,大借外债。

其中,数额最大的是向俄法、英德的三次借款。

②借款特点:

第一,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

主要表现在,首先,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

其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

再次,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手段。

第二,借款利息高,超过本金的一倍半左右。

第三,回扣盘剥之重,是国际债务史上罕见的。

③危害:

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了清政府的海关和财政收入。

(2)抢夺路权

①概况:

法国首先在中国西南抢得铁路修筑权;接着,俄国在中国东北强筑铁路;列强纷纷抢夺中国路权。

②影响:

修筑并控制中国的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列强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其势力还深入中国内地。

(3)建立厂矿企业

①特点:

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拥有种种特权;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居于垄断地位。

②危害:

列强通过开办企业,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1)概况

①德国首先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作势力范围。

②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湾地区,把长城以北和新疆划作势力范围。

③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两广和云南划作势力范围。

④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把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划作势力范围。

⑤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把福建划作势力范围。

(2)实质:

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3)影响:

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重点阐释】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表现及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在经济上,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通过做中国的债主,在中国修筑铁路,开办厂矿等形式,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在华的侵略势力。

在政治上,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这些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实际上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2.今天我国政府引进外资与19世纪末清政府贷款的不同点

从背景看,清政府的借款是在帝国主义加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中国成为主权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下进行的。

从目的看,清政府借款是为了偿还战争赔款、“赎辽”费用以及满足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为了弥补我国资金的不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性质看,清政府的贷款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是奴役性的贷款;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从影响看,清政府的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典例剖析】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第一款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

惟此项所租,断不侵中国大皇帝主此地之权。

……

第四款所定限内,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而责成一人办理,但不得有总督、巡抚名目。

中国无论何项陆军,不得驻此界内。

……

第七款俄国人在所租之地,而旅顺、大连湾两口为尤要,备资自行盖造——水、陆各军所需处所,建筑炮台,安置防兵,总设所需各法,借以著实御海……

第八款中国政府允以光绪二十二年所准中国东方铁路公司建造铁路之理,而今自画此约日起,推及由该干路某一站起至大连湾,或酌量所需,亦以此理,推及由该干路至辽东半岛营口、鸭绿江中间沿海较便地方,筑一支路。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材料2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省威海卫及附近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并为多能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

……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

此外……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平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适用。

——《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回答:

(1)俄英租借中国港湾的“理由”是什么?

此“理由”是否成立?

(2)据材料,列强从租借地得到哪些权益?

其权益有没有“侵中国大皇帝主此地之权”?

(3)上述租借地和今天外资企业在我国租用土地有何不同?

剖析:

本题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问中,本题同现实问题紧密相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教育意义。

回答第一问,要注意材料中的“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等,从中归纳出俄英的理由。

回答第二问,主要是从条约中规定的俄英可在租借地内从事的活动去归纳。

回答第三问,要注意思考的角度,如租地的性质、用途、作用等方面的不同。

参考答案:

(1)俄国的“理由”是使俄国海军在中国北方海岸有驻军的地方;英国的“理由”是使英国海军在华北有驻军的地方,并保护英商的海上贸易。

他们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其“理由”完全是侵略中国的无理要求。

(2)权益:

在租借地内由外国驻军设防,中国不得驻守军队;由外国行使行政权;修筑铁路、凿井开泉、建设医院等。

从以上权益可以看出,这些权益的取得,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3)不同:

在租借地,中国丧失了行使主权的权利;而外资企业租用的我国土地,我国拥有完全的行政主权。

在租借地,外国列强为所欲为;而今天外资企业租用我国的土地,必须在符合中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经营。

外国列强大量租借中国土地,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今天外资企业租用我国土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6题:

1.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

A.商品输出

B.军事侵略

C.资本输出

D.割占领土

分析:

解答本题,要明确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处的阶段。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与此相适应,其侵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

C

2.这一时期,列强竞相向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①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④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

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选项①和②是直接目的,选项③和④是最终目的,必须把四者结合,才能全面反映列强贷款的意图。

答案:

D

3.19世纪末列强对华贷款的特点不包括

A.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

B.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C.利息高,归还的期限长

D.回扣盘剥非常重

答案:

B

4.首先在中国抢得铁路修筑权和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权利的国家分别是

A.日本、俄国

B.英国、美国

C.美国、德国

D.法国、日本

答案:

D

5.帝国主义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所产生的最严重的影响是

A.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B.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C.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高峰

分析:

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对重要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最严重的影响,莫过于对民族生存构成威胁。

所以,A项应为最佳答案。

答案:

A

6.法国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有

①广东②福建③广西④云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1897年冬,德国两个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

德皇威廉二世得知后欣喜地说:

“终究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与事件,我决定立刻动手。

”他马上令德国远东舰队向胶州湾驶去。

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德国传教士被杀完全是在德国预谋下进行的

B.德国占领胶州湾是蓄谋已久的

C.德国出兵胶州湾完全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D.德国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

答案:

B

8.与上述事件没有关系的是

A.三国干涉还辽

B.帝国主义在中国强租租借地

C.山东成为德国势力范围

D.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建议,其词曰:

“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

”但更多的人“均相骇”,而且宣言:

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维艰可以体味。

材料2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1200公里,占14%。

材料3一些闭塞的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4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千万余人以上。

材料5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

(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

“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以上材料均摘自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

根据材料,试简单评析中国兴建铁路的阻力、投资来源及其后果。

参考答案:

阻力主要来自传统的保守势力。

投资主要来源于外资。

后果:

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播、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冲击了传统的运输业。

10.结合史实概括说明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主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