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4288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

一、《论语》十一则

1、【原文】子曰

(1):

“学

(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

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

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

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

、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

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

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

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

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

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

《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

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

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2、【原文】曾子

(1)曰:

“吾日三省

(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

传不习乎?

【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

旧注曰:

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

旧注曰:

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

传,旧注曰:

“受之

【注释】

(1)曾子:

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

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

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3、【原文】子曰:

“温故而知新

(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

故,已经过去的。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原文】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1),思而不学则殆

(2)。

【注释】

(1)罔:

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孔子说: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5、【原文】子曰:

“由

(1),诲女

(2),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

姓仲名由,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

同汝,你。

【译文】孔子说:

“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6、【原文】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评析】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

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7、【原文】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评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8、【原文】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1),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1)弘毅:

弘,广大。

毅,强毅。

【译文】曾子说:

“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9、【原文】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10、【原文】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译文】孔子说: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

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1、【原文】、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

“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

“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一【评析】“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

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

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二、学弈《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

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注释】   学弈(下棋)

  弈秋(人名,原名秋,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弈者(擅长下棋的人)也。

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听)弈秋之(的)为听(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即将)至(来到),思(想)援(拉,引)弓缴(箭)而射之(指天鹅)。

虽与之(前者)俱(一起)学,弗(不)若(比)之(指前者)矣(好)。

为(因为)是其(后者)智(智力)弗若(不一样)与(吗)?

曰(答):

非(不是)然(这样)也(的)

弈:

下棋。

(围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全国。

  之:

的。

  善:

善于,擅长。

  使:

让。

  诲:

教导。

  其:

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

虽然。

  之:

指弈秋的教导。

  以为:

认为,觉得

  鸿鹄:

天鹅。

  援:

引,拉。

  缴:

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

(读音:

zhuó)

  之:

天鹅。

 之:

前者。

  俱:

一起。

  弗若:

不如,不同于。

  矣:

了。

  为:

因为。

  与:

吗。

  曰:

说。

  非:

不是。

  其:

指后者。

  然:

这样。

  思:

想。

  也:

的。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为是\其智\弗若与[yu]?

\曰:

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感悟】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

三、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

(1)游:

游学,游历。

(2)辩斗:

辩论,争论。

(3)故:

原因,缘故。

  (4)以:

以为,认为。

  (5)去:

离。

  (6)日中:

中午。

(7)车盖: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

到了。

  (9)则:

就。

(10)盘盂:

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

圆的盘子,盂:

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1)为:

是。

(12)沧沧凉凉:

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

裁决,判断。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