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4104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docx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交锋

1989年,美国在《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订后第一次将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列入重要观察名单。

对此,中国政府与美中美在知识产权上的交锋由来已久。

中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依据的是一个双边协定,即1980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依据该协定,每一方提供的专利、商标和着作权的保护,应与对方给予自己的此类产品相适应的保护。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在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端也日渐浮出水面,并且已经爆发过多次,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知识产权之争更是多次剑拔弩张,而最终又通过一次次的互相让步,平息了争端。

两国政府进行了积极的磋商,双方于同年5月中旬在华盛顿达成一个《谅解备忘录》。

在该备忘录中,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版权法,其中计算机程序将作为特殊种类的作品予以保护;中国将修改专利法,以延长专利保护期限和扩大专利保护范围;中国将参加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等。

但是问题远未结束,两年后,也就是1991年5月,美国贸易代表宣布,将中国从“重点观察名单”中升至“重点国家名单”中,这进一步加剧了美中知识产权的争端。

美方的理由是,与中国已经举行的多次双边谈判没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缺乏对美国知识产权充分有效的保护;中国知识产权法律落后,缺乏对不正当竞争的制裁等。

提出的这些问题无疑对我国政府是个严峻的考验。

为了达成进一步地理解,我国政府以理性的态度予以分析,并以积极的姿态同美国进行了谈判。

我国政府客观承认了美方提出的问题,承诺全面修改知识产权法律,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水平。

并于1992年下半年修订了“专利法”、“商标法”,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双方在这次谈判中都有所让步,美方承诺不对中国进行制裁,并同中国签署了《中美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谅解备忘录》,一场贸易大战在双方的让步中得以避免。

此后中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沉默了两年时间,两年后,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再次宣布将中国列入美特别301条款的重点观察国名单,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美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从那时起,中美之前又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成果甚微。

1994年年中,美国正式将中国列为特别301条款的重点观察国名单,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美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从那时起,中美之间又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成果甚微。

1994年年中,美国正式将中国列为特别301条款贸易报复的重点国家,进而美国将知识产权谈判同中国复关谈判联系在一起,声称知识产权保护不能达成协议,则它将不考虑我国的复关问题。

美国方面还要求中方修改知识产权法律;允许外国知识产权机构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并保证这些办事处开展活动不受限制;取消正在实行的商标代理制;在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后开始一个打击侵权特别实施期;甚至要求中国修改司法制度,特别是修改《民事诉讼法》中对侵权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减少诉讼费用,以切实保障美国的知识产权。

一场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开始了,1994年12月,由于谈判毫无结果,美方代表不辞而别,接着美国贸易代表坎特代表美国政府于12月31日单方面宣布,如果中国在1995年2月4日之前不能满足美方提出的有关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的要求,将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

随之又公布了涉及中国对美国价值28亿美元的出口商品的报复清单。

同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也公布了对美国的反报复清单。

但报复终究是最糟糕的措施,双方都认识到这样的报复于已不利,只有通过谈判,通过争取和妥协达成一致才是正确的道路。

在1995年最初的两个月里,中美双方代表两次重返谈判桌,终于在2月26日达成了《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

美方承诺终止对中国的侵权调查和撤销对中国的报复措施,并保护为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执法提供技术上的援助。

中方也承诺采取有效执法措施,建立相应的执法制度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但美方要求中国改革司法审判制度等不合理要求则被中方拒绝,这一协议使双方避免了一场贸易战。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

1995年2月26日,持续了20个月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

一、谈判过程

1994年岁末,正当中国全力以赴为在年底前完成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而努力之际,中国和美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谈判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到1994年12月14日,两国之间关于知识产权的谈判已经持续了近20个月,然而,并无实质性进展。

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明确表示,如果中国拒绝美国的要求,美国将阻止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同时,美方还威胁要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

作为回应,当时的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吴仪表示,美国拒绝承认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绩,企图借用知识产权问题作为阻挠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借口。

中国不会屈服于美国经济制裁的威胁,美国宣布制裁中国之时即是中国宣布采取报复性措施之日。

果然如吴仪所言,1994年12月31日,就在美国特别贸易代表米奇·坎特宣布了对价值28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的制裁清单之后仅一小时,中国也提出了报复性的产品清单。

美国对中国销往美国的部分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这些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鞋、玩具、皮包、发电机、自行车和手表等。

从制裁产品清单提出之日开始,需经过30天的公开讨论期,最终结果将于1995年2月4日公布。

中国的报复性产品清单包括对美国生产的电子游戏机、游戏卡片、盒式录音带、激光磁盘、香烟、酒、化妆品和其他出口中国市场的美国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并暂停批准美国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中国设立控股公司和不允许美国生产商在中国开设办事处。

1995年1月18日,美国和中国重新开始谈判,谈判持续了10天但是没有任何结果。

于是,1995年2月4日,美国谈判代表公布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的最终制裁清单。

与第一份清单相比,这份最终制裁清单在制裁的项目和价值两个方面都有所改变。

制裁将对包括手机、呼机、塑料制品和运动器械等35项产品,价值10.8亿美元的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其价值不足第一份清单的一半。

而中国最终的报复性产品清单没有任何改变。

美国的制裁将于2月26日生效,而中国的报复性清单也将于同一天生效。

两国进入了贸易战的边缘。

贸易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引起了各方面的严密关注,特别是中国周边地区和国家。

《日本时报》评论说,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没有人希望这场贸易战发生。

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因为中国每年有价值380亿美元的产品销往美国,几乎占其出口总额的30%。

美国制裁的目标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利润最大的出口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失败,将会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中国早已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其确立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一个目标。

在短期内,中国的报复性措施对于美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被征收高关税的美国产品会以走私品的方式进入中国,而悬而未决的谈判要到第二年才会有结果。

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一场广泛的贸易战将会把美国电信公司、飞机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排除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之外。

贸易冲突的扩大也会波及到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对其经济产生影响。

不少中国台湾的企业在中国大陆南部省份投资建厂,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的好处。

这些企业的产品出口也将随着中美贸易战而中断。

美国的制裁也会对中国香港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香港是许多中国内地出口产品的转口口岸。

尽管中美双方在谈判立场上仍然存在分歧,但在美国宣布制裁生效最后到期日的前一个晚上,也就是1995年2月26日晚,美国和中国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最终达成了一致,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贸易战。

中美双方最终达成的贸易协定被国际舆论普遍称赞是双赢的结果。

中国对外贸易部前任部长吴仪说,“这个协定是我们双边关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中国日报》,1995-03-15。

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称赞这个协定具有历史意义,她说:

“这是在美国与其他任何国家所进行的谈判中惟一最全面和最详尽的协定”《中国日报》,1995-03-15。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评价说:

“对美国公司和美国工人来说,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协定……我们利用了一切我们能够利用的手段为美国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所设置的贸易壁垒进行斗争。

尽管舆论普遍认为中美所达成的协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美国的舆论则认为美国是绝对的赢家。

《洛杉矶时报》评论说,中国人毫无个性地听从了美国人的强硬要求,“坎特于星期六签署的美中保护知识产权的协定,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政府同意对侵犯出版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行为进行打击”。

美国方面的满足不是没有理由的。

按照所签署的协定,中国承诺修订《打击盗版法》,加强执法力度,惩罚非法拷贝唱片、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知识产品的行为。

中国政府在这个协定中做了如下承诺:

 1.立即采取措施打击遍及全国的盗版行为。

 

(1)制定一个特别强化执行期,在此期间,加大清除大规模生产盗版产品的生产商及盗版产品销售商的力量投入。

  

(2)采取措施打击目前正在生产盗版产品的工厂。

  (3)禁止非法产品的出口,包括盗版光盘、激光唱盘和光驱,投入足够的力量以保证这项行动的实施。

  2.从长期的角度制定措施,以保证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1)保证中国的政府部门不使用XX使用的知识产权产品,中国政府要投入足够的力量以确保只采购经过授权的、合法的计算机软件。

  

(2)成立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机构,包括在中央、省和地方三级组成的知识产权工作小组。

  3.向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提供进入中国市场渠道。

(1)从美国进口的音像制品不设定进口配额。

(2)允许美国唱片公司在中国销售它们生产的全部类型的产品,但是要服从于中国的审查制度。

(3)允许同与美国知识产权有关的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生产企业,在中国生产和再生产它们的产品。

  根据这些条款,美国首先为它的出口商打开了中国的娱乐市场,保证了美国工业品进入中国的广大市场。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美国把自己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念进一步推向中国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生活中,这无疑会对中美关系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美国将会从这个结果中获得利益。

那么,中方从美方又得到了什么?

美国承诺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美国贸易官员表示,将允许中国有更多的时间,来逐步取消某些产品的关税和保护性贸易限制措施。

美国在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作出的让步尤其令中国政府感到满意,因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关贸总协定的后继组织,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目标。

那么,中国为什么一改过去几乎不向外部压力妥协的个性而同意了美国的要求呢?

为什么美国在知识产权谈判中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而最终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表现出了灵活的态度?

对于中国来说,最容易的解释是中国迫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愿望,而潜在的原因是中国不仅急需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外国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而且中国也需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

对于美国来说,它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让步的目的在于其进入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改善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状态。

贸易逆差问题虽然不是直接影响此次谈判结果的直接因素,但它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间接因素。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

(一)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做的努力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之一。

1950年,曾经代表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从关贸总协定组织中退出。

在随后的一些年中,中国政府恢复了在一些主要国际组织中的席位,包括在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2年,中国获得了关贸总协定组织的观察员身份并且于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了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席位的申请,从那时起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席位的工作小组即宣布成立。

到1994年底,工作组已对这个问题进行了18次讨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有鉴于此,1994年11月28日,中国谈判代表向关贸总协定组织秘书处提出恢复中国缔约国席位的谈判应在1994年年底结束,如果中国不能在最后期限之前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中国将在市场准入方面不再做出任何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