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4083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docx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

【实用】记者演讲稿三篇

记者演讲稿篇1

从桂子山背起行囊开始人生第一站是给大型企业法人当秘书,第一年评职称时组织部门犯了难,既靠不上工程师,也靠不上经济师,大家说应该靠新闻出版,我以为我要么当老师要么当秘书,压根没想到去从事新闻行业,没想到一语成谶。

我在新闻行业一干就是二十年。

从事新闻行业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忙,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真正是白加黑,5+2,记忆最深的是夏天关起门仅穿裤衩写稿,冬天跺着脚赶材料,没有奢望有一台空调,半夜累了,就把办公室的凳子拼在一起躺一下,还生怕睡过了头,影响第二天上午的送稿。

夏夜醒来,凳子上留下了人字形的汗迹,冬夜经常浑身发抖,要围着报社跑几圈才暖和起来。

新闻的特点是大众传播,你写的每一篇稿子白纸黑字,无形中责任重,压力山大,一篇稿子就是自己的一次重生。

有时吃饭睡觉也在想着稿子上的事,经常为一个词、一个句子给编辑部打电话。

仓促中人到中年,估计要在新闻行业干到退休,一辈子就干一件事新闻。

就这样定了吧!

记者演讲稿篇2

大家好!

我是一名来自罗江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董霄。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

年少时我就梦想着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xxxx年6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

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但是xx不是说了吗:

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

从第一篇不到100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

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

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

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

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

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

“看好机器!

”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常事,别看她文静瘦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90后还跑得快,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

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不知什么原因?

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受。

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24小时开机,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

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10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困车内,急需救援。

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

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

“丈夫的责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

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

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

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

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分治疗费用。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

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

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

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

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

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

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篇3

1999年7月,一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自荐来到了xx人民广播电台。

住着平均每天1块钱合租房,吃着每顿不超过3块钱饭菜。

但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充电。

那个年轻人,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甚至,结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后,大清早,6点多钟,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节目。

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可以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20xx年3月4日,辽宁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

3月5日,大雪封闭了所有的交通。

我和台里的同事及时进行了沟通,由附近的主持人上节目,我来报道雪情。

一大早,大北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从大洼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跌倒了爬起。

有时走几步还要后退几步。

当时,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经淹没了305国道两侧平房的房檐。

走到半路到达田家的时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网要了一杯热水,歇息了一小会继续赶路。

路上我连续发了3次现场报道,及时报道了雪情和沿线的交通情况。

用了将近4个小时,既完成了报道任务,又成功到达单位。

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这样才像个记者,在急难险重、突发事面前必须能够冲得上去。

我一个人付出了一些,却让数以万计的听众了解到了真实的雪情。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里面萦绕着温暖和浓浓的爱的味道。

20xx年5月15日,xx市电台与运输管理处,要做一个“迎奥运、绿色出行”的特别直播活动。

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就在活动前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动中,增加为汶川同胞爱心捐款环节。

活动一开始,爱心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

出租车“爱心车队”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带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内。

私家车也相继停了过来,一位大姐从钱夹里掏出1000块钱毫不犹豫地投到捐款箱内。

一位大娘从二基地步行来到世纪广场,从袜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动地说:

“我老了,可以少吃点、喝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外地的一位司机途径盘锦听到直播节目,让人捎来200元,表达心意。

一个企业家带着墨镜,走下车径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

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

整个上午的活动,我们为汶川筹集善款达20余万。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位环卫工人在风雪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水吃馒头的情景。

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

20xx年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同事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去热水。

并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

台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广播电视互动,新闻联动。

接二连三,150余家“温暖小站”出现在盘锦的城市乡村。

“温暖小站”让环卫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热水、休息休息,她们不会说什么,只是感谢!

泪珠在笑脸上滑落,温暖却在她们心里油然而生。

中央文明网和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温暖小站,温暖了XX,温暖了全城。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既能够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能又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匡扶正义。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的后备箱里,长年备有一双靴子。

记得,20xx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我市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下了节目后,驱车加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

在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这么办事儿,没有你们这国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就要受损了!

”来到上水线里,农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脚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让他把鞋穿上。

我辗转腾挪,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个小时,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

后经我们联系国土资源、水利、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沟通取证,工程施工方对工程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

从那以后,我买了一双长靴常年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每每到农村采访,都会带上它。

我知道,身为记者,要想服务好受众,首先要融入他们!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给了我传递正能量的舞台,给了我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机会。

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风热线》开播10周年的日子。

从它的出生到10岁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边。

这么多年,我报道过3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罗荣芬。

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张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时物归原主的好的哥“胥继东”等等。

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