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比较表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3449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比较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细菌比较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细菌比较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细菌比较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细菌比较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菌比较表格.docx

《细菌比较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比较表格.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菌比较表格.docx

细菌比较表格

细菌比较表格

第九章球菌

属种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奈瑟菌属

名称

金葡菌

A群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性状

G+,球形,葡萄串状,可形成L型菌

G+球菌,链状排列

G+,矛尖状

G—,肾形双球菌

G—,形或豆形,成双排列,碱性美蓝染成深蓝色

荚膜

部分有

菌毛

鞭毛

芽胞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

溶血

血平板上

完全透明溶血环

营养要求较高

营养要求较高

菌落溶血与甲链相似,能自溶

巧克力色培养基

巧克力平板专性需氧初次5%CO2

生化反应

1)触酶阳性

2)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

3)分解甘露醇

1)不分解菊糖

2)不被胆汁溶解

1)分解葡萄糖、乳糖、菊糖

2)胆汁溶菌

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铲气

抗原构造

1、葡萄球菌A蛋白(SPA)

I.?

?

?

?

抗吞噬

II.?

?

?

?

SPA协同凝集试验

2、多糖抗原:

抗吞噬、利于细菌粘附

3、荚膜抗原:

存在细胞壁,具群特异性

1)蛋白抗原(表面抗原):

A群分M、R、T、S四种,M蛋白与致病有关

2)多糖抗原(C抗原):

是分群依据

3)核蛋白抗原(P抗原):

无特异性

荚膜多糖抗原

菌体抗原:

C多糖

M蛋白

据荚膜多糖抗原,分13个血清群,以C群致病力最强

菌毛蛋白抗原

脂寡糖抗原

外膜蛋白抗原

抵抗力

强(无芽胞中最强)

易产生耐药性

不强

较弱

很弱,四怕:

冷、热、干燥、消毒剂

与脑膜炎奈瑟菌类似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易耐药

是否入血

脓毒血症、败血症

继发的败血症

菌血症或败血症

致病物质

1)酶:

血浆凝固酶

致病机理:

导致细菌周围血浆凝固

2)毒素

I.?

葡萄球菌溶素

II.?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耐热,抗胃肠液中蛋白酶,为超抗原)

1)细胞壁成分:

M蛋白、黏附素、肽聚糖

2)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3)外毒素:

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SLO,SLS)

荚膜

肺炎链球菌溶素

神经氨酸酶

脂磷壁酸

1)侵袭力:

荚膜和菌毛

2)脂寡糖抗原:

主要的致病物质,内毒素样作用

1)菌毛:

粘附、抗吞噬

2)外膜蛋白:

破坏中性粒细胞、粘附、抑制杀菌抗体活性

3)IgA1蛋白酶:

破环IgA1

4)脂寡糖:

内毒素样作用

传播途径

飞沫、皮肤伤口

飞沫

性接触

名称

金葡菌

A群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

I.局部感染-疖、痈、毛囊炎、甲沟炎、中耳炎、肺炎等

II.?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

I.食物中毒

II.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3)菌群失调症

I.假膜性肠炎

1)化脓性感染:

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组织炎,扁桃体炎等

2)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

3)超敏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炎

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1)普通型:

上呼吸道症状,菌血症或败血症,到达CNS,脑膜刺激征

2)暴发型:

潜伏期短,内毒素性休克,DIC,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不及时抢救,24h内死亡

3)慢性败血症型:

成人较多

1)淋病:

性接触引起泌尿道和生殖系统炎症

2)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由产道感染

免疫性

有一定天然免疫力,感染后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牢固

1)获一定免疫力

2)抗M蛋白抗体有保护力

3)猩红热病人可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为主

缺乏天然免疫力

感染后出现特异性IgM、G和分泌性IgA,但免疫力不持久

再感染者和慢性感染者较普遍

微生物检查法

标本:

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

标本:

脓汁,血液,咽拭子

分离培养:

.与金葡菌的鉴别

.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

血清学检查:

抗“O”试验(中和试验)-辅助诊断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

分离培养:

(与甲链鉴别)

菊糖分解试验

胆汁溶菌试验

直接涂片镜检:

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

直接涂片镜检:

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革兰阴性双球菌时,有诊断价值

防治原则

注意消毒隔离

防止医源性感染防止耐药性产生

抗菌素药敏试验

预防:

一般措施

治疗:

首选青霉素G,其次红霉素

多价荚膜多糖疫苗

多价荚膜多糖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治疗选择青霉素G、红霉素等

防:

开展防治性病的知识教育

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治: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新生儿1%硝酸银滴眼

第十章肠杆菌科

共同特性:

1.形态结构相似:

中等大小G-杆菌、无芽孢、大多有菌毛、鞭毛、少数有荚膜

2.培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活泼—鉴别细菌:

常用SS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

乳糖发酵试验: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

4.抗原结构复杂:

O抗原:

耐热性菌体抗原

H抗原:

鞭毛蛋白,不耐热

荚膜抗原(K抗原):

多糖类物质,位于O抗原外围。

5.抵抗力不强

6.易发生变异:

可通过整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引起耐药性变异、毒力性变异、生化反应变异、H-O抗原及S-R菌落变异等

第10章肠杆菌科

第11章弧菌属

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霍乱弧菌

机会致病菌

导致细菌性痢疾

少数对人致病、其中许多人畜共患病

弧型或逗点状,G-

耐碱不耐酸

鞭毛

周身鞭毛

周身鞭毛

单鞭毛

生化反应

IMViC++--

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除宋内志贺菌

不发酵乳糖或蔗糖

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

涂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

抗原

O、H和K抗原

大肠埃希菌能产生大肠菌素

O抗原

H抗原:

分两相

Vi抗原:

与K抗原类同,与毒力有关

O抗原:

现已有155个血清群:

O1群与O139群引起霍乱

H抗原:

特异性低

抵抗力

低于其他肠道杆菌,对酸敏感

较弱,不耐热,对酸敏感,耐碱耐低温,对一般消毒剂都敏感,对链霉素、氯霉素敏感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

污染食物或水源经口传染

致病物质

1.黏附素:

紧密粘着在肠道和泌尿道的上皮细胞。

2.外毒素

3.其它:

内毒素、荚膜等

侵袭力:

菌毛、内毒素(肠粘膜和肠壁植物神经系统)、个别产生外毒素

细菌不入血,内毒素入血

1.较强的侵袭力:

..菌毛、M细胞

.耐酸应答基因:

耐胃酸

.Vi抗原:

抗吞噬

2.内毒素

3.肠毒素(个别):

类似于ETEC

霍乱肠毒素

鞭毛与菌毛

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霍乱弧菌

疾病

1.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腹膜炎等

2.肠道感染(外源性感染)(胃肠炎)

1)肠产毒型大肠杆菌(ETEC)肠毒素和定植因子,5岁以下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2)肠侵袭型大肠杆菌(EIEC)

较大儿童和成人,里急后重,脓血便

3)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PEC)

不产生肠毒素、外毒素、无侵袭力。

4)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HEC)O157:

H7,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表达志贺毒素。

5)肠聚集型大肠杆菌(EAEC)不侵袭细胞,在细胞表面自动聚集,形成砖状排列。

持续性水样便

1.急性细菌性痢疾

1)急性典型:

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

2)急性非典型:

易误诊,导致带菌和慢性

3)中毒性痢疾:

多见于小儿,全身症状明显:

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3.带菌者:

细菌定植在结肠,无症状,是传染源

1.肠热症:

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等引起的副伤寒(2次菌血症)

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严重者有出血或肠穿孔等并发症。

2.胃肠炎(食物中毒):

发热、恶寒、呕吐、腹痛、水样腹泻

3.败血症

4.无症状带菌者

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

症状

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免疫力

1.产生血液循环抗体,无保护性

2.粘膜免疫(sIgA)有一定保护力,短暂

沙门菌是保内、、胞内寄生菌

1.可获特异性细胞免疫

2.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牢固免疫,很少再感染。

1.可获得牢固免疫,再感染少见

2.可出现保护性抗肠毒素抗体(抗B亚单位)、抗菌抗体(抗O抗原)

3.肠腔中SIgA

检查

卫生标准

1.肠外感染:

涂片染色镜检

2.肠内感染:

SS培养基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5个大肠菌群/100ml瓶装汽水、果汁

标本:

新鲜脓血便/肛拭

标本

第一周血液

第二周粪便

第三周粪便、尿液

全程骨髓

血清学检查:

肥达试验

O与H的凝集效价

病人粪便,肛拭

直接镜检:

涂片见G-性弧菌,鱼群状排列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

防治

1.预防:

防止粪便污染切断粪-口

2.传播途径治疗:

早期纠正体液平衡,抗生素治疗

1.预防:

口服减毒活疫苗、及时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等

2.治疗:

多种抗菌素可选择、但很易引起耐药性

1.加强卫生管理

2.早发现,及时治疗

3.药物治疗:

氧氟沙星、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氯霉素、氨苄(或阿莫)西林等

4.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提高易感者免疫力:

疫苗预防接种

4.治疗霍乱的关键: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第13章厌氧性细菌

1、厌氧芽胞梭菌

G+,可形成芽胞的大杆菌

抵抗力强

主要分布在土壤、人和动物肠道中

芽胞发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和酶引起人、动物疾病

除了产气荚膜梭菌外,均有鞭毛,无荚膜

芽胞形态、在菌体中的位置互不相同,鉴别菌种有意义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性状

菌体呈鼓槌状

粗大杆菌

无鞭毛,可形成荚膜

细胞呈网球拍状

正常菌群

培养

有溶血现象

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内层完全溶血,外层不完全溶血

42度最适温度

生化反应

不活泼

1.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2.汹涌发酵现象:

将牛乳培养基中的凝固酪蛋白冲成蜂窝状

抵抗力

强,耐受煮沸1h,干热100℃1h可被破坏

抵抗力:

强,耐热

肉毒毒素不耐热,但芽胞耐热

感染条件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同左

感染途径

气性坏疽:

创伤感染,产后宫内感染。

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

破伤风溶血毒素

1.气性坏疽:

荚膜和外毒素

2.食物中毒:

肠毒素

肉毒毒素,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μg)(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

1、菌毛、荚膜

2、毒素、胞外酶和可溶性代谢物

改变其对氧的耐受性

致病机理

破伤风痉挛毒素:

阻止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造成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作用机理同霍乱肠毒素

1.作用位点:

颅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末梢肌肉接头

2.导致:

乙酰胆碱释放受阻,影响神经冲动传递

3.结果:

肌肉松弛性麻痹

感染特征是:

①多为化脓性炎症、败血症或脓肿,内源性感染

②分泌物或穿刺液呈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