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1593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docx

Linux下Oracle9iRMAN备份及恢复步骤介

1、切换服务器设置归档模式,如果已经是归档模式可跳过此步:

  %sqlplus/nolog(启动sqlplus)

  SQL>conn/assysdba(以DBA身份连接数据库)

  SQL>shutdownimmediate;(立即关闭数据库)

  SQL>startupmount(启动实例并加载数据库,但不打开)

  SQL>alterdatabasearchivelog;(更改数据库为归档模式)

  SQL>alterdatabaseopen;(打开数据库)

  SQL>altersystemarchivelogstart;(启用自动归档)

  SQL>exit(退出)

2、连接:

  %rmantarget=sys/password@mydb(启动恢复管理器)

3、基本设置:

  RMAN>configuredefaultdevicetypetodisk;(设置默认的备份设备为磁盘)

  RMAN>configuredevicetypediskparallelism2;(设置备份的并行级别,通道数)

RMAN>configurechannel1devicetypediskfromat'/backup1/backup_%U';

(设置备份的文件格式,只适用于磁盘设备)

RMAN>configurechannel2devicetypediskfromat'/backup2/backup_%U';

(设置备份的文件格式,只适用于磁盘设备)

RMAN>configurecontrolfileautobackupon;

(打开控制文件与服务器参数文件的自动备份)

RMAN>configurecontrolfileautobackupformatfordevicetypediskto'/backup1/ctl_%F';

(设置控制文件与服务器参数文件自动备份的文件格式)

4、查看所有设置:

  RMAN>showall

5、查看数据库方案报表:

  RMAN>reportschema;

6、备份全库:

RMAN>backupdatabase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备份全库及控制文件、服务器参数文件与所有归档的重做日志,并删除旧的归档日志)

7、备份表空间:

RMAN>backuptablespacesystem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备份指定表空间及归档的重做日志,并删除旧的归档日志)

8、备份归档日志:

  RMAN>backuparchivelogalldeleteinput;

9、复制数据文件:

  RMAN>copydatafile1to'/oracle/dbs/system.copy';

10、查看备份和文件复本:

  RMAN>listbackup;

11、验证备份:

  RMAN>validatebackupset3;

12、从自动备份中恢复服务器参数文件:

  RMAN>shutdownimmediate;(立即关闭数据库)

  RMAN>startupnomount;(启动实例)

RMAN>restorespfiletopfile'/backup1/mydb.ora'fromautobackup;

(从自动备份中恢复服务器参数文件)

13、从自动备份中恢复控制文件:

  RMAN>shutdownimmediate;(立即关闭数据库)

  RMAN>startupnomount;(启动实例)

RMAN>restorecontrolfileto'/backup1'fromautobackup;

(从自动备份中恢复控制文件)

14、恢复和复原全数据库:

   RMAN>shutdownimmediate;(立即关闭数据库)

   RMAN>exit(退出)

   %mv/oracle/dbs/tbs_12.f/oracle/dbs/tbs_12.bak(将数据文件重命名)

   %mv/oracle/dbs/tbs_13.f/oracle/dbs/tbs_13.bak(将数据文件重命名)

   %mv/oracle/dbs/tbs_14.f/oracle/dbs/tbs_14.bak(将数据文件重命名)

   %mv/oracle/dbs/tbs_15.f/oracle/dbs/tbs_15.bak(将数据文件重命名)

   %rmantarget=rman/rman@mydb(启动恢复管理器)

RMAN>startuppfile=/oracle/admin/mydb/pfile/initmydb.ora

(指定初始化参数文件启动数据库)

   RMAN>restoredatabase;(还原数据库)

   RMAN>recoverdatabase;(恢复数据库)

   RMAN>alterdatabaseopen;(打开数据库)

15、恢复和复原表空间:

   RMAN>sql'altertablespaceusersofflineimmediate';(将表空间脱机)

   RMAN>exit(退出恢复管理器)

   %mv/oracle/dbs/users01.dbf/oracle/dbs/users01.bak(将表空间重命名)

   %rmantarget=rman/rman@mydb(启动恢复管理器)

   RMAN>restoretablespaceusers;(还原表空间)

   RMAN>recovertablespaceusers;(恢复表空间)

   RMAN>sql'altertablespaceusersonline';(将表空间联机)

16、增量备份与恢复:

   第一天的增量基本备份:

   RMAN>backupincrementallevel=0database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第二天的增量差异备份:

   RMAN>backupincrementallevel=2database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第三天的增量差异备份:

   RMAN>backupincrementallevel=2database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第四天的增量差异备份:

   RMAN>backupincrementallevel=1database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第五天的增量差异备份:

   RMAN>backupincrementallevel=2database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第六天的增量差异备份:

   RMAN>backupincrementallevel=2database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第七天的增量差异备份:

   RMAN>backupincrementallevel=0databaseplusarchivelogdeleteinput;

   增量恢复:

   RMAN>shutdownimmediate;

   RMAN>exit

   %mv/oracle/dbs/tbs_12.f/oracle/dbs/tbs_12.bak

   %mv/oracle/dbs/tbs_13.f/oracle/dbs/tbs_13.bak

   %mv/oracle/dbs/tbs_14.f/oracle/dbs/tbs_14.bak

   %mv/oracle/dbs/tbs_15.f/oracle/dbs/tbs_15.bak

   %rmantarget=rman/rman@mydb

   RMAN>startuppfile=/oracle/admin/mydb/pfile/initmydb.ora

   RMAN>restoredatabase;

   RMAN>recoverdatabase;

RMAN>alterdatabaseopen.

采用OracleArchiveLog模式和非ArchiveLog模式对备份恢复的影响

备份的目的在于,当系统或数据库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将数据库进行恢复。

对于Oracle数据库,一般有两种备份方式:

“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物理备份”指的是以copy数据文件方式进行备份;“逻辑备份”指的是用export等方式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来。

物理备份又可以分为冷备份和热备份。

以下是各种备份的说明及前提条件。

-ColdBackup(冷备份)主要指在关闭数据库的状态下进行的数据库完全备份,备份内容包括所有数据文件、控制文件、联机日志文件、ini文件。

-HotBackup(热备份)指在数据库处于运行状态下,对数据文件和控制文件进行备份,要使用热备份必须将数据库运行在(ArchiveLog)归档方式下。

-Export(逻辑备份)这是最简单的备份方法,可按数据库中某个表、某个用户或整个数据库来导出,并且支持全部、累计、增量三种方式。

使用这种方法,数据库必须处于打开状态,而且如果数据库不是在restrict状态将不能保证导出数据的一致性。

“物理备份”方式以相当于copy数据文件的方式进行备份,恢复时可以快速以相当于copy的方式将备份的数据copy回来,所以备份速度特别是恢复速度非常快。

如果不采用ArchiveLog模式运行Oracle数据库,只有两种可用的备份方法:

冷备份或export逻辑备份。

根据关键业务服务器的特点,停下数据库进行冷备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如果不采用ArchiveLog,只能进行逻辑备份。

如果仅采用“逻辑备份”方式,恢复时会有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无法恢复到最近时间点的数据。

只能恢复到上一次export时的数据状态,当天的数据将丢失。

ArchiveLog模式下的物理备份可以用数据文件备份及ArchiveLog备份,将数据库恢复到数据库失败前的时间点,不会丢失数据。

2.完成恢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恢复只能用import方法进行,所以需要的时间包括:

a.createdatabase及所有的tablespace:

以每2分钟初始化一个2G的数据文件来计算,建立一个400G的Oracle数据库需要约6.7个小时。

b.import。

时间较难确定,但保守估计应在10个小时以上(如果import过程中出现问题,恢复时间将延长)

3.恢复时步骤较多,易出现人为故障。

由于这些原因,一般备份/恢复时都把export/import的方式做为辅助备份/恢复方式,对一些重要的表进行二级保护。

这种备份方式也称为“逻辑备份”方式,当某些重要的表被意外删除时可进行逻辑import恢复。

而对于整个数据库的日常备份/恢复,需要采用“物理备份”方式,即以相当于copy数据文件的方式进行备份,恢复时可以快速以相当于copy的方式将备份的数据copy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