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1585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词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词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诗词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诗词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阅读题.docx

《古诗词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阅读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阅读题.docx

古诗词阅读题

古诗词阅读题

古诗词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3.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22.词语是徘徊,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

23.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

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

①陈子龙:

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

②五更钟:

亡国丧音。

③蝶化彩衣:

《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⑴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

有什么作用?

(4分)

⑵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什么深层寓意?

(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四种意象:

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

(2分)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

(2分)

(2)这两句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的手法,以燕舞东风的乐景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

(手法1分,寓意3分;若写拟人或衬托的手法亦可得分)

阅读练习二

1.词的上阙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些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2.本词题为春恨,恨的内容是什么?

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上阚描绘了一幅悲凄的残春月夜图。

暮春时节,杨柳迷离,小雾笼罩,杏花飘零,人未成脶,宫殿冷寂,月光残照。

(3分)营造了悲凉衰败、冷清孤寂的艺术氛围,为下阚的抒情做铺垫。

(2分)

2.本词借春色已逝的遗憾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怨恨。

(2分)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亡国的惨痛现实;(2分)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以双燕依然在东风中翩翩飞舞,讽刺投奔新贵门下的原明室官员。

(2分)

赏析

【《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曰:

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陈子龙,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

这首山花子春恨是首借景表情的怀古词,词意动人,所陈之景冷艳,所表之情凄清,短短四十八字的小令把对惜春春去,恨春不住,的情怀表露的一览无余。

但和其他的春词不同,由怨春不留,到怨己凭多闲愁。

所有由赋到比兴的过程都是在题内尽述了。

就象刘禹锡答白居易的诗,刘、白二人都在格式以内。

未出题外之意。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白)

陈子龙的恨春有何不同呢?

不同在用字达意上。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我画在扩号内的字请提问人注意。

本来是盎然春意,奈何作者却如此用字?

更有下半句的尽、空、无情、等字。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燕子居然在作者眼中落得无情二字的评语,更甚者还是双燕子。

燕好是中国人对有情男女爱情的美化词,这里居然被作者灌上无情两字。

这里却是作者大有深意呀。

不可脱离历史的看人物,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词?

这里给提问的朋友介绍下陈子龙这个人,他是生在明末死在清初的人,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文人,更是个抗清义士,明亡以后多年转战南北追随南明武装反清复明,最后被捕投水而死,死后还被分尸。

了解这样的背景在看这首春恨想必提问的朋友多少读出了作者的题外之意了吧。

落花春去,杨柳迷离,故国宫院(景阳宫明永乐年修的)月照残红,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多情燕子哪知我国破神忧,(一点爱国意思没有,所以被作者说成无情双燕。

)只知在东风中呢喃。

一首写惜春词表诉的是作者情伤故国的忧思。

神交南唐的亡国后主,此处想来亦在情理之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

花萼。

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

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

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4分)

【答案】手法:

对比(反衬)情感:

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

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

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步骤: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

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

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

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词的上阕有“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又有“恨君却似江楼月”。

这是否矛盾?

答: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

试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6.

(1)不矛盾。

上阕是从“相随无别离”的角度“恨君不似江楼月”;下阕是从“团圆”的角度,恨君却似“暂满还亏”的“江楼月”。

(2)本词艺术上的特点是比喻新奇。

作者抓住抬头可见的月亮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性,正反设喻,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明月这一古老意象焕发出新鲜的光彩。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阅读训练】:

8、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这首诗的前六句描绘了:

(1)天空中,孤月朗照,清辉满楼;江面上,波光粼粼,金光闪烁。

(2)月光从窗口投射进来,华丽的席面,显得更加柔美。

(3)山谷更加空荡、宁静,群星更加稀少、疏远的宁静、柔美的画面。

9、诗的最后两句使用的虚实结合的抒情手法。

诗人由眼前的月亮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那里松树当茂,桂花已发;亲人们也和自己一样,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是虚写。

虚实结合的手法,更加强烈的表达了诗人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告慰之情和美好祝愿。

20xx年上海中考及模拟考古诗阅读题例解

刘继鹏

上海中考及模拟考的古诗阅读题并不难,考测的内容主要包括:

词语意思的解释,词语作用或句子意思的理解、景象意境的领会、表现手法的简赏、诗意的把握和作品风格的判断等。

要解答好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即理解词义,明白句意,弄清层次,了解特色,把握主题。

其次要读通,即分析语言,明确手法,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其三还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的诗体知识、文学常识和基本的语法分析能力。

请看我们对下列诗词阅读题的解析。

【试题】

20xx年上海中考题(为了便于解说,原序号一律改为1、2)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解析】

读懂:

李清照的这首词很短,但却很有层次。

一二两句是一层大意是说昨夜风雨交加,酣睡醒来却酒意尚存。

三四两句又是一层,转而写人物问答。

意思是天明时我问卷帘(暗寓天亮)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回答说:

海棠花还是老样子。

最后两句是第三层,我就对她说:

你知道吗,海棠花应该是花儿消瘦绿叶更盛了。

读通:

第一层先写景,既暗寓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为浓睡不消残酒和后面的问花做了铺垫。

第二层问答,显示了作者和侍女的不同情态,作者心情急切,侍女轻疏大意,形成鲜明对比。

由此又引出第三层,突出作者的体物入微,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情感感物伤己。

注意:

我们上面的分析,是针对初中古诗词学习的基本要求来说的。

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不同题型或内容的试题了。

其实具体解题的时候,不一定要这样面面俱到。

题解:

有了以上的理解,20xx年的中考古诗题就是小菜一碟了。

第1题解释浓睡,其实只要靠平时的语言积累就可以解决,那就是熟睡的意思(标准答案是酣睡)。

但是,有时候词语是要依据语境来解释的,不像这一题这么简单,所以我们还是要具有依据具体语境来分析词语的能力。

比如浓睡不消残酒一句,说明作者睡前是喝了酒的(借酒浇愁),喝了酒睡觉,一般会睡得很沉(或很熟),所以可以推出熟睡、沉睡、酣睡的意思来。

弄清了作品的层次,明白了句于句的关系,我们在解答第2题的时候,就能果断而准确地选择B项了。

当然此题也可以通过对句子简单语法分析也可以准确解答。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两句都有成分省略,试问卷帘人一句省略了主语我,而卷帘人是问的宾语;却道海棠依旧显然是回答,也省略了主语,这个主语就是问的宾语卷帘人。

由此,我们也可以准确地选择B项。

(附带说明雨疏风骤中的疏是有不同解释的,比如周汝昌先生解释为疏放、疏狂)

我们再看徐汇区的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

(4分)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词中鱼龙舞的鱼龙指的是(2分)

8.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描绘了人们欢庆春节的快乐场面。

B.词人表达了自己在繁华场景中与众不同的追求。

C.词中描绘的热闹画面体现了词人欢乐的感受。

D.该词是辛弃疾词作中豪放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解析】

为了节约篇幅,我们省去了读懂,直接从读通开始。

读通:

这首词上片写景,渲染元宵之夜的繁丽热闹的景象;下篇转而写人,表现作者的追寻,而这正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由此看来,热闹的灯市景象、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