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1499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docx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当能量高于原子内层电子结合能的高能X射线与原子发生碰撞时,驱逐一个内层电子而出现一个空穴,使整个原子体系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寿命约为10-12-10-14s,然后自发地由能量高的状态跃迁到能量低的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驰豫过程。

驰豫过程既可以是非辐射跃迁,也可以是辐射跃迁。

当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时,所释放的能量随即在原子内部被吸收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称为俄歇效应,亦称次级光电效应或无辐射效应,所逐出的

次级光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它的能量是特征的,与入射辐射的能量无关。

当较外层的电子跃入内层空穴所释放的能量不在原子内被吸收,而是以辐射形

式放出,便产生X射线荧光,其能量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因此,X射线荧光的能量或波长是特征性的,与元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图10.1给出了X射线荧光和俄歇电子产生过程示意图。

K层电子被逐出后,其空穴可以被外层中任一电子所填充,从而可产生一系列的谱线,称为K系谱线:

由L层跃迁到K层辐射的X射线叫Kα射线,由M层跃迁到K层辐射的X射线叫Kβ射线……。

同样,L层电子被逐出可以产生L系辐射(见图10.2)。

如果入射的X射线使某元素的K层电子激发成光电子后L层电子跃迁到K层,此时就有能量ΔE释放出来,且ΔE=EK-EL,这个能量是以X射线形式释放,产生的就是Kα射线,同样还可以产生Kβ射线

L系射线等。

莫斯莱(H.G.Moseley)发现,荧光X射线的波长λ与元素的原子序数Z有关,其数学关系如下:

λ=K(Z-s)-2

这就是莫斯莱定律,式中K和S是常数,因此,只要测出荧光X射线的波长,就可以知道元素的种类,这就是荧光X射线定性分析的基础。

此外,荧光X射线的强度与相应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据此,可以进行元素定量分析。

当一束光或电磁波照射到物质上时,光子就与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粒相互作用而交换能量。

在通常的状态下,物质中这些微粒处于基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这个过程称为辐射的吸收。

处于激发态的微粒是十分不稳定的,大约过10-8—10-9秒,便以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重新回到基态,这个过程称为辐射的发射。

只有当激发光子的能量等于受激发微粒由基态跃迁至激发

两个能量级的能量差时,才能发生辐射的吸收现象。

同样,物质发射光子的能量也只有等于相应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

△E=E1-E2=hv1-hv2=h(1/λ1-1/λ2),也可以是:

△E=E1-E2=hv=hc/λ

式中E1、E2分别为高能级、低能级的能量,通常以电子伏特为单位;h为普朗克常数(6.6256×

10-34J·s);v及λ分别所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及波长,c为光字真空中的速度,等于2.997×1010cm/s。

通过能量公式可以计算出在各电磁辐射区产生个类型跃跃迁所需的能量,反之亦然。

例如,使分子或原子的阶电子激发产生跃迁所需的能量约为20—1eV,则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约为62—1240nm。

每一条所发射的谱线的波长,取决于跃迁前后两个能量级之差。

由于原子的能级很多,原子在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有不同的跃迁,但这些跃迁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即“光谱选律”),因此,对特定元素的原子可产生一系列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线(或光谱组),这些谱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保持一定的强度比例。

原子的各个能级是不连续的(量子化)。

电子的跃迁也是不连续的,这就是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根本原因。

光谱分析就是从识别这些元素的特征光谱来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这就是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依据。

应注意,一般所称的“光谱分析”,就是指发射光谱分析,或更确切地讲是“原子发射光谱”。

其分析过程进行如下:

使试样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转变成气态原子,并使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激发至高能态。

当从较高的能级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原子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发射出特征谱线。

对所产生的辐射经过摄谱仪器进行色散分光,按波长顺序记录在感光板上,就可呈现出有规则的谱线条,即光谱图。

然后根据所得光谱图进行定性鉴定或定量分析。

上表中,所有这些波长区域,在光学分析中都可涉及,因而光学分析的方法是很多的,但通常可分为如下两大类:

(1)非光谱方法:

光学分析中有一些并不涉及光谱的测定,亦即不涉及能量的跃迁,而主要是利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引起电磁辐射在方向上的改变或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利用这些改变就可以进行分析。

如折射、反射、色散、干涉、衍射及偏振等等。

应对欧盟RoHS仪器中,无此类仪器,本文不再论述。

(2)光谱方法:

是基于测量辐射的波长及强度,即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测量波长即测量光谱,测量强度即测量物质的含量。

根据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的方法分为分子光谱及原子光谱。

根据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光谱方法又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等。

(二)光谱分析仪器原理

1.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根据电磁辐射的本质)

根据与电磁辐射作用的物质是以气态原子还是以分子(或离子团)形式存在,可将光谱法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两类。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这是应对欧盟RoHS指令最主要的仪器)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为带状光谱。

属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六价铬用)、红外光谱法(IR)、分子荧光光谱法(MF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等。

2.发射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根据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

主要根据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机理,将光谱法分为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及拉曼光谱。

①发射光谱法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而获得能量,为激发态原子A°或分子M°,当从激发态过渡到基态或低能态时产生的发射光谱。

A°→A+hv

M°→M+hv

通过测量物质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发射光谱分析法。

可分为:

(ⅰ)γ线光谱法天然或人工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在衰变的过程中发射γ射线回到基态,同时伴有α粒子或β粒子的发射。

测量这种特征γ射线的能量(或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测量其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ⅱ)X射线荧光分析法

当入射X射线使K层电子激发生成光电子后,L层上电子落入K层空穴,这时能量

△E=EK-EL以辐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Kα射线,这就是荧光X射线。

测量X射线的能量(或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测量其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测量欧盟RoHS指令主要仪器就是这类仪器,又称:

X射线荧光光谱仪。

(ⅲ)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用火焰、电弧、等离子炬等作为激发源,使气态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发射特征光谱,利用这种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波长范围在190—900nm。

这其中,人们知道的ICP(ICP-AES或称ICP-OES我们会另文介绍)就是这类仪器。

(ⅳ)原子荧光分析法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较高能态,约经过10-8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共振荧光)或不同的辐射(非共振荧光-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阶跃激发荧光、敏化荧光等),称为原子荧光。

波长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内。

在与激发光源成一定角度(通常为90°)的方向测量荧光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ⅴ)分子荧光分析法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物质分子吸收辐射而成为激发态分子,然后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入射波长更长的荧光。

测量荧光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波长在可见光谱区。

(ⅵ)分子磷光分析法物质吸收光能后,基态分子中的一个电子被激发跃迁至第一激发单重轨道,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能级,经系统间交叉跃迁至第一激发三重态(系间窜跃),并经过振动弛豫至最低能级,由此激发跃迁至基态时,便发射磷光。

根据磷光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磷光分析法。

它主要用于环境分析、药物研究等方面的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ⅶ)化学发光分析法由化学反应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其中一种反应分子的电子被激发,形成激发态分子。

激发态分子跃迁回基态时,发出一定波长的光。

其发光强度随时间变化。

在合适的条件下,峰值与被分析物浓度成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②吸收光谱法

当电磁辐射能与被照射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的能量满足

△E=hv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

M+hv→M°

吸收光谱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ⅰ)Mossbauer(莫斯鲍尔)谱法由与被测元素相同的同位素作为γ射线的发射源,使吸收体(样品)原子核产生无反冲的γ射线共振吸收所形成的光谱。

光谱波长在γ射线区。

从Mossbauer谱可获得原子的氧化态和化学健、原子核周围电子云分布或邻近环境电荷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原子核处的有效磁场等信息。

(ⅱ)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待测元素气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其吸收机理是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波长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区。

(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子在紫外和可见光区产生电子能级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定量分析。

(ⅳ)红外光谱法利用分子在红外区的振动-转动吸收光谱来测定物质结构的光谱分析法。

(ⅴ)核磁共振波谱法在磁场的作用下,核自旋磁矩与外磁场相互作用分裂为能量不同的核磁能级,核磁能级之间的跃迁吸收或发射射频区的电磁波。

利用吸收光谱可进行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以及分子的动态效应、氢键的形成、互变异构反应等化学研究。

③Raman散射

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物质,物质分子会发生散射现象。

如果这种散射是光子与物质分子发生能量交换引起的,即不仅光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它的能量也发生变化,则称为Raman散射。

这种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差值,称为Raman位移。

Raman位移的大小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级有关,利用Raman位移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称为Raman光谱法,它是与红外光谱法互补的一种光谱技术。

(三)光谱仪的组成

用来测量吸收、发射或荧光的电磁辐射强度和波长关系的仪器叫做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

虽然各种方法所用仪器在构造方面不同,但其基本组成大致相同。

这类仪器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

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输出记录。

1、光源

作为光谱分析用的光源对试样都具有两个作用过程。

首先,把试样中的组分蒸发离解为气态原子,然后使这些气态原子激发,使之产生特征光谱。

因此光源的主要作用是对试样的蒸发和激发提供所需的能量。

光谱分析用的光源常常是决定光谱分析灵敏度、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光源的种类、特点及应用范围有基本的了解。

由于光谱分析的样品的种类繁多,例如试样的状态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而固体又可能是块状或粉末状的;试样有良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之分;分析的元素有易被激发的,有难以激发的等等。

因此,光谱分析用的光源应该适合于各种要求和目的,有所选择。

最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火花等;而激光光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焰炬等,特别是ICP,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新型光源。

除ICP外,各钟光源都比较容易理解,现将其分为连续光源和线光源来讨论。

ICP一般是由高频发生器、等离子体炬管和雾化器组成,以后有机会再另介绍。

光源有连续光源和线光源等。

一般连续光源主要用于分子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