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1129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docx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俄语句子主观情态性探究-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引言

  句子的述谓性与情态性是每个俄语语法学习者和研究者都不容回避的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而且随着语用学对语句研究的深入而扩大化。

В.В.Виноградов(1975)曾写过Окатегориимодальностиимодальныхсловахврусскомязыке一文,他认为句子之所以能有别于词或词组的关键在于句子不仅能反映现实,还能表达出言语内容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而这种特性都与情态性紧密相关(Виноградов,1975:

55),另外В。

В。

Виноградов还将情态范畴与时间范畴和人称范畴一起构成句子的述谓性(предикативность)。

情态性(модальность)这一术语从逻辑学引入到语言学,虽然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语法范畴,但同时又是不少学者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的具体内容以及与术语述谓性之间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议。

Н.Ю.Шведова将情态性一分为二,即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并认为В。

В。

Виноградов所说的情态性其实指的是客观情态性。

В.А.Белошапкова也持相类似的观点。

在我国,俄语学界对述谓性和情态性进行讨论的高潮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例如,齐光先、孙夏南、吴贻翼、郝斌等一大批学者就先后发表了《论俄语句子的述谓性》(1992)、《论情态性》(1997)、《试谈俄语句子/表述的述谓性》(1997)和《句子的述谓性》(1988)等文章,分别对这两个术语的内容范围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其中孙夏南(1997:

28)曾提出将情态性看作是一个概念范畴还是语法范畴这一点十分重要,前者的义域范围是无限的,后者则是有限的,这直接影响到在句法学研究中情态性的具体所指。

  而关于主观情态性(субъективнаямодальность),国内外俄语界对它的系统研究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借用逻辑学中的模态理论到相对于客观情态意义进行的分析,基本上用了三十余年的功夫,而且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一方面,传统俄语句法学一直坚持从形式出发,将句子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视作研究的重点,把主观情态意义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另一方面,随着现代语用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句子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意义来看,每个语句确实蕴含了说话人一定的主观因素,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在对主观情态性进行讨论或是研究时,首先应该明确我们的着眼点是句子还是语句,是从形式出发还是以意义为重。

  二、俄语中情态性研究的发端

  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瑞士语言学家CharlesBally(1932)在《普通语言学与法语语言学》一书中首次将模态(modal/модус)这个术语从逻辑学引入到语言学,用于研究句子中的情态性(модальность)问题。

通过对句子的逻辑分析,Bally认为句子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部分与形成表征(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的过程相关,按照逻辑学家的例子,我们可以称之为事态(диктум)。

第二部分是句子的主要部分,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句子,这就是情态性表达(выражениемодальности),它与思维主体的操作活动相关。

情态性逻辑分析的表达是通过情态动词(модальныйглагол),它的主体为情态主体(модальныйсубъект),两者共同构成模态,用于对事态进行补充(Балли,1955:

44)。

因此,根据Bally的观点,句子是由现实因素和主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句子在反映情境的同时,还表达了作为该情境观察者的说话人与所言情境的关系。

  由于受到模态理论的影响,В.В.Виноградов,Н.Ю.Шведова,В.А.Белошапкова,Б.А.Введенский,Н.Д.Арутюнова,К.Г.Крушельницкая,В.В.Химик,А.Б.Шапиро等一批俄罗斯学者对俄语中的情态性问题也先后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句子的情态性研究在俄语中得到了本土化发展。

其中一些重要观点和论断直接影响到苏联科学院出版的包括52-54年《语法》、80年《语法》、《苏百科全书》等在内的权威性着作在内容上的编排。

就此,下文还将作进一步的阐述和比较。

  应该说,Bally所说的模态与俄语界所讨论的情态性,在各自的研究内容上有很多相似甚至是重叠之处,彼此之间存在着孰前孰后的关系,后者继承并发展了前者。

mодальность对原有модус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细化,提出了新的俄语所特有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成果。

也正是因为如此,基于在各学科之间建立统一的术语使用考虑,我国国内有的学者建议将модальность翻译成模态,从而加强逻辑学与语言学的交流与融合,因为二者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或许是逻辑学通过符号公式来解释、研究体现在语言中的模态意义(思维形式及其内容),而语言学则是把语言中所有表模态意义的具体语言手段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郝斌,2001a:

6)。

  三、情态性中的主观因素

  杨明天教授(2002)在《俄语主观情态的语用研究》一书中曾提到,俄语中的情态性可以分为广义上的理解和狭义上的理解。

所谓的广义理解是指将说话者的主观因素,即对所言内容的主观态度列入情态性范围之内,而狭义理解则正好相反,不承认情态意义中的情感、意愿和其他评价因素,没有狭义模态逻辑的(杨明天,2002:

6),他们所坚持的每一种认识,必有逻辑学中模态的(同上:

3)。

相比较而言,不论是在俄罗斯的学者当中,还是在我国国内的俄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情态性的广义理解始终是该领域内的主流观点,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1В.А.Белошапкова的观点

莫大俄语系教授В.А.Белошапкова将现代句法学对句子的研究内容归结为三个方面:

形式方面、意义方面和交际方面(Белошапкова,1981:

415),其中的意义方面比较复杂,它受到句子的形式结构、词汇填充以及交际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成为句子结构中相对特殊的一个方面。

  句子的意义包括主观内容(субъективноесодержание)和客观内容(объективноесодержание),客观内容反映现实,主观内容反映思维主体与该现实的关系(ibid.:

475),这与Bally所说的事态与模态是相一致的。

其中主观意义又包括:

(1)述谓性(предикативность),即情态性(现实性/非现实性)和时间;

(2)目的(疑问性/非疑问性);(3)可信度(可信性/非可信性)(ibid.:

475)。

但В.А.Белошапкова同时又将情态性分为客观情态性(объективнаямодальность)和主观情态性,前者是指被说话者已经确认的现实或是由说话者假想出来的非现实,例如,Ночьбылатёмная(现实性),Былабыночьтёмная/Пустьночьбылабытёмная/Вотбыночьбылатёмная(非现实性);后者是指说话者对所言内容可信或不可信的主观评价,包括通过情态词、语气词等词汇手段的显性表达以及借助表情手段的隐性表达。

虽然这种观点有将述谓性、情态性、客观情态性三者混淆之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В。

А。

Белошапкова认为情态性中包含了说话者对所言内容的主观态度、评价或是情感。

  2Н.Д.Арутюнова的观点

Н.Д.Арутюнова是一位在情态性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她将显现的模态意义(значенияэксплицитногомодуса)归为四个层面(Арутюнова,1999:

411):

(1)感知层(сенсорныйплан),包括感官知觉(чувственноевосприятие),如видеть,слышать,чувствовать,ощущать等;

(2)心智层(ментальныйплан),包括建议/意见(полагание/мнение),如думать,считать,полагать等;怀疑与假定(сомнениеидопущение),如сомнительно,возможно,можетбыть等;真值评价(истинностнаяоценка),如правда,ложь,верно等;已知(знание),如знать,бытьизвестным等;未知、隐匿和漠不关心(незнание,сокрытиеибезразличие),如незнать,неизвестно,тайна,секрет,всёравно,неберусьсудить等;一般价值评价(общаяаксиологическаяоценка),如хорошо,плохо,дурно等;(3)表情层(эмотивныйплан),包括情感状态和关系(эмоциональноесостояниеиотношение),如грустно,жаль,радостно等;(4)意愿层(волитивныйплан),包括希望和意志表达(желаниеиволеизъявление),如хотеть,требовать,приказано等;必须(необходимость),如необходимо,нужно等。

从Н.Д.Арутюнова对模态性(即我们所说的情态性)四个层次的划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语言中的情态性不仅能表现所言内容与客观现实或是可能世界的关系(即通过句法时和句法式表达的客观情态意义),还能传递出语言使用者对所言内容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即主观情态意义)。

  四、句子的主观情态性

  1В.В.Виноградов与52-54年《语法》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В.В.Виноградов是52-54年《语法》的主要编写成员,他的一些主要的语言学研究理念直接影响到该语法着作在基本理论观点以及内容上的择取与编排。

  由于基于通过对句子的使用,可以再现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或曰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В。

В。

Виноградов很早就把情态性划入句子的语义范畴,认为情态研究的理想层面是句子,情态特征是每个句子都具有的(杨明天,2002:

7),其他不同的语言现象(如语气词、感叹词、动词、句式、语调、词序、插入结构等等)所具有的情态意义只有在句法层面才能得到显现。

  这一思想为52-54年《语法》所采纳,根据该着作导论部分中的论述,情态性是句子述谓性范畴下的一个子范畴。

句子作为言语交际的语法组织单位,其基本的本质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报道语调(интонациясообщения)和述谓性(АНСССР,1954:

76)。

在接下来对述谓性概念进行解释时,52-54年《语法》把时间范畴、情态范畴和人称范畴三者归入到作为句子语法意义的述谓性的内容之列,通过情态性、时间和人称,表达出一种句子主要内容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述谓性在表达句子内容和现实的相互关系时首先表达是情态关系,即所报道的内容可以是说话人认为过去或现在存在的,或将来会实现的,或期望的,或要求某人的,甚至是潜在的,非现实的(ibid.: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