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1037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11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7人,其中女生26人,这些学生来自周围多个自然村。

他们大部分天真活泼,有礼貌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主动回答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

一方面,通过“分一分”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 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算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情景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上下、前后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

 (3) 联系具体情景,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的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景和问题,发展简单的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

《认识10以内的数》单元备课

一、单元分析

1、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单元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建立数感的开始。

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的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10以内数的认识,是培养数感的开始。

由于学生年仅6岁,又刚刚入学,所以教材精心设计了与本单元的内容相适应的、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景――参加儿童乐园活动的主题图。

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务中抽象出10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体会用数表示物体个数和交流的作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定位:

本单元的学习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如,写好数字0-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数的正确写法,教材提供了范字,用带有箭头的虚线表示笔顺。

另外,分与合是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到10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程度。

3.本单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数数、序数、比较大小都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目标

1、单元整体目标:

熟练的数出10以内各数,会读、会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通过认数、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标对此目标的相关阐述及要求:

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

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二、单元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

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

为了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

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生在给海鸥喂食的场面。

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各数的认识。

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合摆弄学具和计数器,先学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基本的内容,再认识11-20各数。

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岩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些内容有意识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

如在自主练习中,设计有“按顺序写数”,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填<、>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渗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学生从认识10以内的数到认识11-20的数,是数的认识的扩展.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和数位“十位”,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很困难的,也是真正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的关键。

为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1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来深刻体会计数单位“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概念。

2、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感受11—20各数的大小,培养用这些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

除结合“自主练习”的有关习题和“我学会了吗”提供的素材进行估计外,还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4、本单元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4课时。

 

一、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主要学习: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志士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的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衣服呢?

”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