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模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980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学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学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学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学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模拟题.docx

《心理学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模拟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模拟题.docx

心理学模拟题

《心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

1.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行为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2.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

这种研究方法是(A)

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

3.英语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目,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情境及已有知识填空。

这里所运用的知觉特性是(A)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选择性

4.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的搭配,使字体更加醒目。

这主要是由于(C)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新异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刺激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5.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老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

这属于(C)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

6.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

D.不论学习任务难易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

7.学生背诵课文时常常是开头、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出错。

这主要是由于(D)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缺乏提取中介D.既有前摄抑制也有倒摄抑制

8.大量类似习题反复练习,易使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难以找到新的方法。

这主要是由于(B)

A.迁移的作用B.定势的作用C.情绪的作用D.原型启发

9.当萨马兰奇宣布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是北京时,全国人民群情振奋,热情欢呼。

这属于(D)

A.情调B.心境C.应激D.激情

10.进入中学后学生开始写议论文,他们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属于(A)

A.形式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动作阶段

11.学生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喜欢和别人对答案,不敢肯定自己的回答;有的学生坚持自己的答案。

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认知风格属于(C)

A.沉思型B.冲动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12.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能记住15%,假如把视听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识能记住65%。

这种促进记忆提高的方法是(A)

A.多感官参与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多样化D.及时复习

13.考试后,学生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出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

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B)

A.精加工策略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

14.进人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B)

A.信任感B.自我同一感C.主动感D.勤奋感

15.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

这是(C)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6.学习

学习:

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7.动机

动机:

是指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18.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是指人对自己能否顺利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9.教师期待效应

教师期待效应:

是指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的推测(期望、预言)以及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期待包括两个方面:

对学习潜力和品德发展的推测。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

每小题6分,共24分)

20.如何明确的陈述教学目标?

答:

(1)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3)目标陈述中要将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

21.简述奥苏伯尔同化论的认知结构变量。

答:

(1)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2)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3)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22.简述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

答:

(1)角色改变技术;

(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

23.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答:

(1)口唇期;

(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两性期。

四、论述题(10分)

24.结合实际论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

(1)学生的认知学习是获得知识结构的过程;

(2)基本结构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

它不仅是一般原理的学习,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3)强调发现的方式学习;(4)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5)重视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2分,共24分)

25.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

王老师说:

“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

”李老师说:

“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

”张老师说:

“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

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入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答案要点: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有:

(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环境;

(2)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

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①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②信息交合法;③联想法;④综摄法。

王老师:

要创造积极、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

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教师,大胆质疑,敢于发言。

李老师:

应掌握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如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统摄法(任举其中两种即可)。

张老师:

改革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多元化。

具体做法:

评价目的的激励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个别性。

26.孙丽是高中学生。

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

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

其后,每当面临考试时孙丽都很紧张。

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

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的很晚。

考试时,孙丽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

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

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

为此,孙丽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1)孙丽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答案要点:

(1)过度紧张产生考试焦虑问题。

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

它是由一定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

紧张经常产生于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即自己能力太小,解决不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

这种不平衡性通常产生于生理上的不适应性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

(2)孙丽考试焦虑及过度紧张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教师的批评有关系。

(3)克服考试焦虑常用的训练方法:

调整自我认识法;自信心训练法;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

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方法可以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此得以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即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既可以通过教育和锻炼,提高原有的能力,获得新的技能来实现,又可以通过锻炼和改进个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来实现的;第四,言语放松训练,这种方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

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④心跳很平稳、有力;⑤呼吸非常轻松;⑤腹腔感到很暖和;⑦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

《心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D)

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

2.关于有效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B)

A.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适时丰富的刺激

B.头越大的学生越聪明

C.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D.任何一个大胆健康的普通人和伟大的科学家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

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和方式不同。

3.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

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C)

A.感知—动作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

4.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B)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5.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A)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

6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D)

A.多感官参与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D.及时复习

7.考试题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B)

A.识记能力B.再认能力C.复述能力D.回忆能力

8.人格测验中,下列属于投射式测验的是(D)

A.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B.艾森克人格问卷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D.主题统觉测验

9.下列关于智力测验错误的是(C)

A.现行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代表了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能力

B.智力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

C.现行智力测验的结果能预测未来事业的成就或生活美满

D.智力测验的结果解释必须慎重

10.老师上课前,先要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学过的相关内容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这种做法遵循的迁移理论是(B)

A.关系说B.认知结构的迁移观C.形式练习说D.相同要素说

11.老师在讲解“鸟”的概念时,先给出“鸟是长有羽毛的颈椎动物”,然后再举出一些鸟的例子,这种概念教学的理论是(D)

A.同时性扫描B.继时性扫描

C.例证——概念法D.概念——例证法

12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有进步时,点头微笑,发现纪律松散时,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

从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措施分析,运用的方法是(C)

A.更新教学内容B.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C.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绪D.采用威望领导方式对待学生

13.中学生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