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912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docx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

 

 

————————————————————————————————作者:

———————————————————————————————— 日期:

 

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D1合同段

路基排水设施水力计算书

一、双向八车道

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D1合同段,选用沥青砼路面,路面和路肩(半幅)横向排水的宽度为19.75m(双向八车道),路面和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为4%,路线最小纵坡为5‰。

本项目拟设置排水沟、急流槽、边沟、平台截水沟和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来排除和拦截路界范围内外的雨水。

现按照《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的规定,通过计算设计径流量反算各种排水设施各型号的最大排水距离(即出水口距离)和面积,为确定各路段各种排水设施型号的选取提供参考。

1.拦水路缘石最大排水距离的计算

1)降雨历时

降雨历时取设计控制点的汇流历时,其值为汇水区最远点到排水设施(出水口)处的坡面汇流历时与沟内的沟管汇流历时之和。

设降雨历时为3min。

拦水路缘石与路肩铺面构成的浅三角型过水断面的泄水能力为:

Qc=0.377×h8/3×I1/2/(ih×n)=0.377×0.058/3×I0.5/(0.02×0.013)

注:

水力坡度I取路线纵坡;水深h=250×0.02=5cm(即水深小于5cm时,浅三角型过水断面的水面入侵硬路肩小于2.5m,保证行车安全。

2)汇水面积和径流系数

当出水口间距为l时,两个出水口之间的汇水面积为

F=l×19.75×10-6km2

取径流系数Ψ=0.95。

3)设计重现期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的规定,高速公路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重现期为5年。

4)降雨强度

按公路所在地区,查《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得5年设计重现期10min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为q5,10=2.8mm/min,5年设计重现期时的重现期转换系数为cp=1.0,60min降雨强度转换系数为c60=0.5,3min降雨历时转换系数为c5=1.40。

于是,暴雨强度为

q=1.0×1.40×2.8=3.92mm/min

5)设计径流量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设计径流量为

Q=16.67ΨqF=16.67×0.95×3.92×l×19.75×10-6m3/s

6)拦水缘石最大排水距离的计算

当路线纵坡为5‰时,浅三角型过水断面的泄水能力为

Qc=0.377×h8/3×I1/2/(ih×n)=0.377×0.058/3×0.0050.5/(0.02×0.013)=0.035 m3/s

浅三角型过水断面的泄水能力必须大于其设计径流量,即Qc>Q

0.035>16.67×0.95×3.92×l×19.75×10-6

那么,当路线纵坡为5‰时,拦水路缘石最长排水距离l(出水口最大间距)为

l=0.035/(16.67×0.95×3.92×19.75×10-6)=28.55m

7)检验汇流历时假设

由表查得地表粗度系数为m1=0.013,路面横坡为is=0.02,坡面流长度为Ls=19.75m,可计算得到坡面汇流历时

=

=1.909min

按式v=20ig0.6得v=20×0.0050.6=0.83m/s,

再按式t2=li /(60×v)=28.55/(60×0.83)=0.57min

由此,可得到汇流历时为

  t=t1+t2=1.909+0.57=2.48min<3min

当路线纵坡为其它数值时,按照上述计算过程对拦水路缘石最大排水距离进行计算,并对汇流历时进行检验,结果列于表1。

表1不同路线纵坡拦水路缘石最大排水距离

路线纵坡(%)

泄水能力(m3/s)

出水口间距(m)

汇流历时(min)

0.5%

0.035

28 

2.48

0.7%

0.041 

34

2.46

1.0%

0.049 

40

2.44

1.5%

0.060

49

2.42 

2.0%

0.070

57

2.40

2.5%

0.078

63

2.39

3.0%

0.085

70

2.38

3.5%

0.092

75

2.38

4.0%

0.098

80

2.37

由表1可知,拦水路缘石的最大排水距离随着路线纵坡的加大而增大,汇流历时均小于3min。

因此,现拟定:

当路线纵坡为0.5%~0.7%时,出水口间距设为30m;

当路线纵坡为0.7%~1.0%时,出水口间距设为35m;

当路线纵坡为1.0%~1.5%时,出水口间距设为40m;

当路线纵坡为1.5%~2.0%时,出水口间距设为50m;

当路线纵坡为大于2.0%时,出水口间距设为60m。

 

 

2.急流槽水力计算

拦水缘石汇集路面水后,通过设置一定间隔的急流槽将水排到路堤边坡底部的排水沟。

由急流槽槽底纵坡(即路堤边坡坡度ig =1:

1.5)ig=66.7%,可计算得到矩形(b=0.4,h=0.2)沟平均流速

现拟采用的矩形急流槽宽0.40m,高0.2m。

若矩形急流槽的过水能力按水深达到16cm计算(留20%安全高度),则过水断面面积A为0.064m2,过水断面湿周ρ为0.72m,水力半径,

R=bh/(b+2h)=0.089

v=n-1R2/3I1/2=0.015-10.0892/30.6671/2=10.85m/s

设路基填土为7米高,则急流槽长度l为10.5m,可得到急流槽的沟管汇流历时

t3=l/(60×v)=10.5/(60×10.85)=0.016min

由于急流槽内平均流速较快,所以急流槽内的沟管汇流历时较小,对暴雨强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因此,降雨历时仍为3min时,暴雨强度为3.92mm/min。

因此,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设计径流量仍为

Q=16.67ΨqF=16.67×0.85×3.92×l×19.75×10-6m3/s

当急流槽沟底纵坡为66.7%时,矩形急流槽的泄水能力为

Qc=Av=0.064×10.85=0.694m3/s

根据拦水缘石的水力计算得出,不同出水口间距的设计径流量,结果列于表2。

表2不同出水口间距的设计径流量

出水口间距(m)

设计径流量(m3/s)

30

0.033

35

0.038

40

0.044

50

0.055 

60

0.066

由表2可知,急流槽泄水能力远大于按各种间距设置出水口时的设计径流量,即Qc>Q。

因此,按拦水缘石出水口间距来设置急流槽是满足要求的。

 

3.排水沟最大排水距离的计算

1)降雨历时

 

 

降雨历时取设计控制点的汇流历时,其值为汇水区最远点到排水设施(出水口)处的坡面汇流历时与沟内的沟管汇流历时之和。

设降雨历时为10min。

PSG-1型的过水能力按水深达到48cm计算(留20%安全高度),过水断面面积A为0.288m2,过水断面湿周ρ为1.56m,水力半径R=A/ρ=0.185m,当排水沟纵坡为0.3%时,那么

v=n-1R2/3I1/2=0.015-10.1852/30.0031/2=1.18m/s

2)汇水面积和径流系数

设出水口间距为l,两个出水口之间的汇水面积(设路基填土高度为7m)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路面范围的汇水面积F1=19.75×l,径流系数取Ψ1=0.95;另外一部分为路堤坡面的汇水面积F2=(7×1.5+1)×l=11.5×l(7为边坡高度,1.5为边坡坡率,1为护坡道宽度,),径流系数取Ψ2=0.65;那么,总的汇水面积

F=31.25×l×10-6km2

取径流系数Ψ=(0.95×F1+0.65×F2)/(31.25×l)=0.84

3)设计重现期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的规定,高速公路路界内坡面排水设计重现期为15年。

4)降雨强度

按公路所在地区,查《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得5年设计重现期10min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为q5,10=2.8mm/min,15年设计重现期时的重现期转换系数为cp=1.27,60min降雨强度转换系数为c60=0.5,10min降雨历时转换系数为c5=1.0。

于是,暴雨强度为

q=1.27×1.0×2.8=3.556mm/min

5)PSG-1型排水沟最大排水距离计算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设计径流量为

Q=16.67ΨqF=16.67×0.84×3.556×31.25×l×10-6m3/s

当路线纵坡为3‰时,排水沟的泄水能力为

Qc=Av=0.288×1.18=0.341m3/s

排水沟泄水能力必须大于其设计径流量,即Qc>Q

0.341>16.67×0.84×3.556×l×31.25×10-6

那么,当沟底纵坡为3‰时,矩形排水沟最长排水距离l(出水口最大间距)为

l=0.341/(16.67×0.84×3.556×31.25×10-6)=219m

7)检验汇流历时假设

由于路面水是通过拦水缘石汇集,经过急流槽而排入排水沟,而路堤坡面水则直接通过坡面径流汇入排水沟,因此,坡面汇流历时应取二者的大者。

由前面拦水缘石的计算可得,路面汇流历时为2.48min;路堤边坡的地表粗度系数为m1=0.4,坡面横坡为is=0.667,坡面流长度为Ls=13.62m(填土高度7m,护坡道1m),可计算得到路堤边坡坡面汇流历时

=

=3.51min>2.48

因此,取t1=3.51min

按式v=n-1R2/3I1/2得v=0.015-10.1852/30.0031/2=1.18m/s

再按式t2=l/(60×v)=219/(60×1.18)=3.09min

由此,可得到汇流历时为

 t= t1+t2=3.51+3.09=6.6min<10min

再假设降雨历时为7min,通过内插得出降雨历时转换系数ct=1.15,暴雨强度为q=1.27×1.15×2.8=4.089mm/min,通过以上过程的计算得到,当沟底纵坡为3‰时,矩形排水沟最长排水距离l(出水口最大间距)为191m,且汇流历时t=6.19min<7min,因此,取降雨历时为7min。

当沟底纵坡为其它数值时,按照上述计算过程对PSG-1型最大排水距离进行计算,并对汇流历时进行检验,结果列于表3。

表3不同沟底纵坡PSG-1最大排水距离(降雨历时为7min)

沟底纵坡(%)

泄水能力(m3/s)

出水口间距(m)

汇流历时(min)

0.3%

0.341 

191

6.19 

0.5%

0.440

246

6.19

0.7%

0.521

291

6.19

1.0%

0.623 

348 

6.19 

1.5%

0.762

426

6.19

2.0%

0.880

492

6.19

2.5%

0.984

550

6.19

3.0%

1.078

603

6.19

3.5%

1.165

651

6.19

4.0%

1.245

696 

6.19

同样,对PSG-2、PSG-3进行计算得出其在不同纵坡下的最大排水距离,结果列于表4、5

表4不同沟底纵坡PSG-2(80X60)最大排水距离(降雨历时为8min)

沟底纵坡(%)

泄水能力(m3/s)

出水口间距(m)

汇流历时(min)

0.3%

0.508 

297

7.25 

0.5%

0.656

383

7.25 

0.7%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