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社会辩是非.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835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社会辩是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看社会辩是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看社会辩是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看社会辩是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看社会辩是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看社会辩是非.docx

《看社会辩是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社会辩是非.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看社会辩是非.docx

看社会辩是非

《看社会辨是非》复习课教学设计

 

《看社会辨是非》复习课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和“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分别介绍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是非善恶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和在是非善恶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的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现象,把握标准,提高能力,做出正确选择。

二.        学情分析

中学生存在是非善恶标准不明,辨别是非能力差的问题,同时,对于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现象,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因此,课堂中注重夯实“双基”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三.        《课程标准》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提升新授课中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目标:

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析题的方法技巧

知识目标:

熟悉掌握真善美、假恶丑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从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识点识记、体系构建

难点:

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

六.        教法、学法

教法:

以案例教学为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关注学情,以学定教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资料、案例,设计复习提纲

学生准备:

复习提纲

八.        设计思路

以故事(案例)导入课堂,串引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梳理教材内容,形成网络体系,达到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深化拓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培养能力。

九.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建构体系

案例导入:

2010年9月6日彬县18岁小伙小魏不慎落水后,打捞队开出捞人8000元、捞尸6000元的天价,拿不到钱不捞人,拉粪工宋战民见状义愤中孤身跳水救人,使“挟尸要价”夭折西安。

“捞尸村民”宋战民的事迹见报后,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同时,村委掀起学习宋战民道德新风尚活动,希望所有人都能通过他的正义之举得到启发,并自觉形成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等道德价值观,去除社会诟病,让我们的社会发展更有保障。

思考:

1、打捞队是怎样做的?

这是什么行为?

你评断的标准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分析该行为的影响。

2、宋战民是怎么做的?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行为的认识(什么现象?

有何影响?

怎样对待?

3、青少年怎样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设计意图】

2009年“挟尸要价”案在全社会引发道德与金钱的讨论,引起对人性良知的质问,而宋战民的义举则给予社会中诸多类似案例以当头一棒。

引用该则案例,从正面引导学生思考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从而自觉选择真善美行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通过对民间组织“打捞队”行为分析,重温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从而明确面对是非善恶应怎样做出正确选择。

通过材料,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内化情感,鼓励学生用所学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板书知识点,最终以体系形式呈现。

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梳理好教材内容,使知识系统化。

 

(二)           引领识记,查漏补缺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回答,对照黑板知识体系,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重点识记自己不熟练的。

教师给予方法上指导,提出识记要求:

环节一:

知识识记:

1、抓住关键词,分清角度

2、要求:

用词准确(特别是关键词)   角度全面     条理清晰

环节二:

知识过关:

我能行!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检查,复述知识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复习课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巩固,鉴于政治课学科特点,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多,因此课堂中必须予以知识点的消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忆方法,同时让“生教生”,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

(三)           知识运用,举一反三

教师指导做题方法,课件展示材料题做题技巧:

1、读懂材料,读懂问题

2、审题细心,书写认真

3、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学生带着要求和方法阅读材料:

1、材料一:

某校学生李明家境贫寒父母双双下岗在家,但李明仍热心社会活动,经常用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帮助困难的同学,受到大家的称赞。

材料二:

中学生刘某,其父母经商,家庭条件较好,零花钱较多,他经常去网吧玩游戏。

当父母知道他玩游戏不给他零花钱时,他就威胁、恐吓小同学,让小同学给他拿钱,最后发展为拦路抢劫,受到法律制裁。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我们应怎样认识和评价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行为?

2.初中生小强,由于父母忙于上班,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的溺爱和无人管束,使他认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是非观念:

崇尚金钱,欺负弱小,无故逃课,最后发展到打架伤人,被送入少年管教所。

(1)小强走进少年管教所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方式:

学生自主完成,找学生说答案,明确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对材料的把握程度。

强调:

对材料关键词的把握;对问题关键词的把握;对“认识和评价类”习题的总结;对书写层次性的落实

升华:

脱离本课框架,你还能得到哪些启示?

(让学生大胆联系知识点,同时说出自己的理论依据)

【设计意图】

通过解答材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手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做题技巧,“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最终在材料的综合处理中升华材料的使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四)           拓展提高,知识延伸

通过刚才的思维发散,学生从同一材料中可用到很多知识点,这正在于教材编写中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向学生展示教材知识点的逻辑体系。

【设计意图】

和前面体系构建不同,这里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提高和延伸,从整册教材的编写思路上看待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让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有难度的提升,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一目了然,同时为今后学习的知识的网络化梳理奠定认知基础。

 

(五)           检测反馈,自我诊断

(选择题自测)提出要求:

审题认真,做题仔细

 核对答案:

学生自我诊断,明确错因,改正提高

 【设计意图】

选取典型例题,以选择形式呈现,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点有面,对知识掌握不留死角,留给学生自我反馈、自我总结的时间,消化本堂课所学。

(六)收获平台,温故知新

通过这节课的温习,你发现了哪些不足?

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掌握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收获,从而明确与课堂预设的差距,做好课堂反思,更好的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分析:

1、        优点:

该课堂教学设计有三大亮点,

一是系统性:

教学环节设计整体性强,各环节紧扣衔接自然,能保证课堂的顺畅且便于操作;

二是创新性:

教学过程设计中拓展提高环节能把握知识体系脉搏,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且展现的体系建构新颖、有效,让人眼前一亮;

三是符合新课改理念:

作为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学情,每一环节都考虑和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

挖掘兴趣点,把握知识的遗忘与再现规律,注重学习方法技巧的引导和培养,很好的贯彻了三维目标的总体要求。

2、不足:

作为课前的教学设计,没有预留空间,在实践教学中要照顾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原则,才能让设计真正出彩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