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742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docx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的调研》

一、发展现状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

土地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山地占70%;人口55万多人。

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山地资源丰富、劳力多,具有发展柑桔、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多年来,发挥农业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走出一条突出特色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建成芦柑、茶叶、蔬菜、食用菌、毛麻竹、禽畜、名优果、速生丰产林八大特色农业基地,培育出了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永春水仙茶、麻笋、食用菌等一批名牌农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

全县水果面积20多万亩,其中芦柑14.8万亩,年产23.3万吨,芦柑生产规模与柑桔出口量居全国首位,是著名的“中国芦柑之乡”。

建立枇杷、柿、桃、李等名优果基地6万多亩,形成了“一强多优”的水果种植格局;茶叶13.3万亩,xx年总产量9476吨,产值6.84亿元;麻竹5万多亩,年产麻笋1.5万吨;年种植蔬菜13.8万亩,产量12.9万吨;畜禽水产品产量3.77万吨;xx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3.26万吨,产值1.8亿元,菇房总数达到5440座,总面积260万m2,有100多个村3000多户近万个劳动力从事食用菌生产。

xx年八大农业特色基地完成产值18.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85.8%;农民人均从八大基地中收入3200元,占总收入的52%。

芦柑、食用菌、麻竹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市首位;茶叶面积、产量居全市第二;蔬菜种植成为是泉州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区域布局逐渐优化,全县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区域经济,东部以发展芦柑产业为主;中部以发展蔬菜、食用菌、名优果、畜

牧业为主;西部以发展茶叶、毛竹产业为主。

规模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经济日趋明显。

芦柑、茶叶、蔬菜种植上万亩的各有4个乡镇、食用菌种植上10万㎡的有7个乡镇,芦柑连片百亩以上的近300多片7万多亩,茶叶连片50亩的有400多片4万多亩,形成了一批农产品生产特色村、专业村。

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现有较成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1家,各类加工点4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柑桔、蔬菜、麻笋等为主要原料的饮料加工、茶叶初精制加工、竹木材加工、食品罐头加工四大产业群体。

农产品市场扎实有效拓展,鼓励民间购销组织(大户)占领市场、闯市场,有数以万计的农民直接参与流通,培植了大量农产品购销大户,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点,以各种方式把千家万户农民与市场联系在一起,成为销售的主力军。

如今芦柑、茶叶、食用菌、蔬菜等在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均有销售,xx年产季出口芦柑近10万吨,占总产量的近40%,连续9年居全国县级之首,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左右,共创汇5632万美元;茶叶、麻笋、食用菌制品以及枇杷大量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培育出柑桔、茶叶同业公会、食用菌行业协会、湖洋鹌鹑饲养联合体、吾峰枇杷协会等多种类型的民间社团组织,在市场和农户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存在问题

1、动植物疫病严重威胁农业产业发展。

柑桔黄龙病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芦柑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今后防控工作任务还很艰巨;xx年桔小实蝇为害也有抬头现象,病虫鼠害每年对粮食等大田作物为害造成的损失在千万元以上;

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也构成威胁。

2、农用物资大幅涨价,生长成本提高。

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特别是今年涨幅极大。

今年7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肥料提价约50%,农药、工资提价20-30%,如芦柑生产成本总体提高30%以上,如果芦柑未能相应提高价格,生产效益下降,将对生产造成冲击。

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只根据作物生产季节返乡田管,部分农村务农对象仅存老、弱、幼,农业生产出现副业化。

3、农户分散经营,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

就目前来看,我县农业八大基地总体规模虽然较大,但还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管理层次较高的公司进行专业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加工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高,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带动基地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不太明显;耕地流转只有1.19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0.1%,大多由农户分散经营,统一管理较难,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病虫害难以组织统一防治,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如柑桔黄龙病。

4、农民市场意识不够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仍较缺乏。

我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多,但更能发挥产前、产中、产后的民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仍较缺乏,发展滞后,有注册的仅有6个,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异突出。

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市场意识不强。

5、农业的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台风、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对农业影响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影响的能力较弱,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发展思路、措施

1、抓好动植物防控工作

当前,动、植物疫病已成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障碍,建立健全动植物防控体系迫在眉睫。

一是全力抓好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

坚持抓好防治柑桔木虱、彻底清除病树、种植无病苗木、加强栽培管理等黄龙病防控技术措施的落实,建立柑桔黄龙病防控示范园区。

二是做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

积极申报争取农业部立项,获得国家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认真落实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各项防控措施。

2、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发展名优农产品一是要巩固和提高永春芦柑这一优势产业。

通过加强永春芦柑品种的提纯复壮研究、实施无公害生产、推广闽台合作技术、保护品牌等措施,促进芦柑产业持续发展。

二是要培育名优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等其它主导产品。

通过加强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等措施,大力发展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有效益、安全性好的主导产品。

名优果要重点抓好龙眼、早钟六号枇杷等基地建设,形成“一强多优”的水果生产格局;蔬菜要重点抓好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并积极与蔬菜公司合作,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茶叶要抓好无公害、有机茶生产,研究制茶技术,提高茶叶质量;食用菌要抓好新菌种引进,扩大种植规模,发展食用菌加工业,提高加工能力;畜禽方面要继续稳定生猪和禽业生产,加快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发展,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

3、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

集中精力和财力,重视品牌宣传,注重产品包装,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打造“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等几个特色产业若干个重点品牌。

大力推广应用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地理标志,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协会申报注册无公害、绿色食品等农产品商标,加强对品牌的保护,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品牌提升农产品生产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提高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努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群。

大力推广合同、订单农业,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科技市场服务一体化”的有效组织经营模式。

二是要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

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发展与我县农业生产相配套的形式多样的行业协会组织。

要认真总结我县柑桔同业公会、茶叶公会、食用菌协会创办经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扩大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他们的信息与技术交流、行业自律等功能。

三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在抓好本县芦柑、茶叶、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产地批发、零售市场建设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种养专业户、龙头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开设农产品销售窗口,创建专销网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5、加大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和引进良种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大良种引进,引进适合我县种养的作物和畜禽良种,推进良法推广普及应用;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着重建设万亩无公害芦柑、茶叶、蔬菜等农产品基地,积极组织生产单位开展“标志”认证工作,增强我县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竞争能力。

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有重点、有特色。

继续加大山地水利、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山地茶果园和改造后的中低产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旱涝保收能力,尽可能减少台风、暴雨、干旱、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第二篇。

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丽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丽江市农业概况

丽江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66.1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积为140.18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为229.95万亩,粮食总产40.14万吨,农业总产值22.9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元。

丽江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

特别是初,我市提出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用新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通过采用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

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积极性,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

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

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三)积极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利益

通过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好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