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656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docx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2021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1.95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989.9万元;拆除城镇安臵板房3138套,面积9.2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371.27万平方米;需重建的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

居民自建住房3956套、保障性住房1159套),累计竣工4633套,竣工量达90.58;为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5542万元。

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

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

去年10月30日,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

“四性”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

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

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20个文本含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了“一主两次两带一基地”的城镇与产业空间格局,完成了18个镇的场镇风

貌改造和示范段设计,编制了白鹿河谷体验区项目规划。

同时,在认真审视各镇历史文化脉络和正确定位各镇场镇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18个镇100余幅灾后重建“四张图”进行了深度设计,最终形成了新兴明清风情小镇、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和产业支撑强的规划成果。

(二)优化政策环境。

在深入学习研究中央、省、成都市灾后重建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守本求破”的原则,制订了《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特殊情况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和城镇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灾后城镇恢复重建有关土地政策的意见》等重建配套政策。

同时,为更好地让基层干部和受灾群众了解政策,积极重建,我们将重建方式、补助资金核发、房屋产权改革、抵押贷款和建材供应等政策措施简化,印制了10余万份“明白卡”、“便民卡”,发放到城镇重建户;将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制作成展板在社区办公地点、板房安臵点及永久性住房建设工地展示。

(三)强化推进措施。

在重建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统筹各方重建力量,紧扣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完成了各阶段的各项重建任务。

一是破解疑难问题。

我们多次召开由社区干部和重建户代表参加的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建

房程序、特殊问题解答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培训、讲解。

我们还建立了重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周组织重建各方主体参加,通报上周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安排本周工作任务。

针对重点示范镇和重建进度滞后的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等方式,帮助镇政府理清重建思路,选定符合实际的重建模式,寻找解决制约住房重建问题的突破口。

二是狠抓工程进度。

围绕加快工程进度,完善了场地移交、基础设施配套、施工管理、建房手续、竣工验收、资金拨付、自筹资金催收、示范点建设、进度统计等十一个方面的工作措施。

同时,以居民自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逐点完善施工组织计划,优化施工工序,紧盯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是否到位和机械是否配足、日工程增量是否满足进度要求三项内容,先后采取“加快前期工作、缩短开工周期、错时作业、昼夜施工、工期倒排、目标督查、节点控制、优化施工方案”等一系列推进制度,抢时间,抓进度,快施工。

三是保证安全质量。

建立了包括建材质量监督检查、建房质量监督检查、资金使用监督、民工工资支付、施工秩序整治、安臵点地质隐患治理等多项保障措施,落实了牵头部门及责任人。

出台了自建房“限额管理规定”,明确限额上下的质量管理主体,避免了职能交叉。

创新了质检验收方式,采取分段、分栋、分层验收的办法,快速完成保障性住房基础及主体结构隐蔽验

收,满足了工程进度要求。

同时加强了质量安全检查力度,先后两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自建住房和维修加固住房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四)打造特色风貌。

结合灾后重建,我们将各镇风貌改造作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形象窗口,改善场镇整体面貌、提升优势产业的有力推手,增强场镇辐射聚集能力的有效载体。

以新兴、敖平、白鹿等镇的场镇示范段和过境段建设作为风貌改造重点,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倾力打造镇域特色浓厚的风貌改造示范段和标志性建筑,着重打造以蒲新路、彭白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为重点的特色小镇带,从而以点代面,迅速推动风貌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

目前,全市已完成6.7万平方米的建筑立面风貌改造工作,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20_万元。

新兴镇海窝子风貌改造示范段项目和军乐镇军屯街风貌改造项目靓点已日渐凸显。

(五)配套基础设施。

在加快推进住房重建的同时,我们按照“量力而行、适度提前”的原则,同步跟进场镇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成立了场镇恢复重建基础设施项目技术组,负责各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指导、进度管理及成本控制,严格把关,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围绕“两个河谷”,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启动”的原则,已正式启动146个、总投资5.8亿元的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首批启动的白鹿镇樵人街、新兴镇瞿上街及磁峰

镇普照寺正街等22条示范街道已完成立项和施工图设计,预计4月上旬完成招投标。

另外134个项目预计在3月底前完成施工图设计,待建行城镇住房重建贷款资金落实后,立即进入招投标程序。

三、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

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市人大领导及各位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推进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场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快。

由于建行6亿元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项目贷款资金未落实,导致场镇示范街道、上下水、强弱电、天燃气等项目不能开工建设,影响了重建整体进度。

(二)个别镇居民自建竣工率较低。

个别镇由于前期规划调整、居民意愿、拆迁腾地等原因,影响了居民自建工程进度,虽经后期全力突击,实现了居民自建全部动工,但至今未达到竣工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三)重建补助资金发放整改不彻底。

在发放恢复重建补助资金过程中,由于一些镇把关不严,随意出具证明材料等,导致补助资金发放出现了错发、重领的问题,虽已进行了整改,但仍有遗漏。

(四)系统单位职工重建意愿不固定。

工业、安监等

系统单位职工,经济困难,重建资金有限,既无能力自建,又因保障性住房位臵、价格等原因,不愿选择保障性住房居住,导致重建意愿一直未确定。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为确保在4月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紧扣时间节点,抓好重点环节,强化推进措施,破解重建顽症,全速推进城镇住房重建。

(一)全面加快住房建设步伐。

组织各镇、项目业主和建设责任主体,倒排工期,加快施工,确保保障性住房和居民自建住房按进度推进。

针对重建进度缓慢的点位,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推进措施,确保4月底前全市灾后城镇重建住房全面竣工,5月12日前受灾居民入住新居。

同时,抓速度质量并重,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严肃查处不按建筑规范施工、偷工减料等行为。

(二)快速跟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建行商洽,完善各项贷款资料,尽快落实6亿的贷款资金;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做好施工用水、用电,管线迁改和拆迁腾地等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金落实后,立即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三)精心实施场镇风貌改造。

以新兴、白鹿为重点,

实行资金、技术倾斜,着力打造风貌改造靓点,以点串线,整体推动;抓好规划落地和施工环节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坚决杜绝规划和风貌“两张皮”现象,精细化组织风貌改造施工,改进施工工艺、工法,有序控制工期、质量和造价。

(四)强力整改补助资金发放。

针对整改不彻底的问题,落实责任,限期整改。

对错发、重发的资金,拟采取司法手段,全额追回,力争在3月底完成补助资金发放整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的审计。

(五)认真做好保障性住房分配。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制定廉租房、安居房的分配办法。

二是召开分房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平衡各方利益诉求。

三是全方位、及时地公布分房方案和流程、房源信息等。

四是加强对分房过程的监督,把好“申请登记、审核、公示、摇号”四大关卡。

由公证机关全程公证,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聘请社会监督员全程监督,邀请电视媒体全程直播,同时设立分房投诉中心,公布投诉电话,严格查处违规操作。

尊敬的市人大各位领导、各位委员,灾后城镇重建是一件关系受灾居民安居乐业、实现场镇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鼓足

干劲,迎难而上,全速冲刺我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最后胜利!

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虚心接受并认真贯彻到下一步工作中去。

谢谢!

灌口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镇辖区的生产、生活、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全镇884人遇难,1087人受伤,16人失踪,受灾27340户、60407人。

城市房屋倒塌99栋、1447户、严重损坏不可修复482栋、11553户,占全市的50以上。

农村房屋倒塌735户,严重破坏397户,中度破坏146户,轻微损坏62户,受灾率达97。

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占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的20以上。

震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灌口镇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落实“四个优先”,着力推进“四个突破”,紧紧围绕“稳定是大局,重建是中心,党建是保障”三条主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住房重建。

1、农村住房重建有力有效。

一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坚持自愿和“共享性、多样性、发展性、相融性”的原则,采取原址自建(联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异地安臵和维修加固等方式全力推动农房重建。

截止目前,全镇农房维修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原址自建498户已全面完工,万岭村庙子坪、红烟煤统规统建安臵点已完工并分配到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灵岩古街风貌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打造了一个川西民居风格、以农家乐休闲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