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教案.docx
《郑愁予《错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愁予《错误》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这一题材;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把握思妇词这一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
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
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解读和探究
1、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
(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
要点归结: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及第二节中的诗句为证。
2、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
(1)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写女子的外貌?
明确:
(投影:
莲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莲花的特点:
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投影:
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投影:
纯净温柔)
(2)“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什么句式?
为什么这样用?
“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表明了什么?
明确:
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
为了强调“开落””。
“在季节里”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子的美丽与深情。
长短句交替,长句暗示女子等待时间之长,短句暗示过客匆匆。
(板书: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
(3)女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
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帏不揭”、“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
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板书: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春帷不揭”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而她在等待。
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
等待)
3、展开想象,再现故事情节
师:
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
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
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此时教师点拨: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生: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
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
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4、背诵课文
(四)总结扩展
1、总结:
就这样错了千百年也美了千百年
是啊,在归人的声声长叹中,有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幻成同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有多少莲花似的容颜蹉跎在哭泣的岁月中,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相思之曲……千百年过去了,她们依然等待着,在等待中轮回。
这正如丰子恺在《实行的悲哀》中说的:
“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于其中而在其外。
”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我们才可以吟唱出“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这样的句子,平淡而从容,即使伤感,也带着释然的微笑。
(五)作业布置
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
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
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
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你们会怎么去安排呢?
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去体味和感悟诗歌的意蕴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其中凄美的故事。
当然,作为一首短诗,我在课堂上也让学生自由读诗,甚至背诵。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底子比较薄),所以有一些环节学生有点跟不上。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需要备学生,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各种状况。
同时,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
郑愁予《错误》教案2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2、初步培养学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
3、对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
【教学重点】
理解《错误》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
2、准确把握《错误》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情感意蕴。
2、比较性阅读:
通过同一主体诗歌的比较性阅读,深刻理解《错误》的艺术特色。
【教具准备】
CAI课件,录像,录音机,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提示】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2、学生利用所学的分析和鉴赏知识,反复诵读,并讨论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学习《错误》这首诗歌,体会其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之士。
他们或是以己度人描摹体恤女子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
思妇入诗,最早是从《诗经》中开始,《诗经・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感或惶?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而入词则有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一千年后,台湾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今天我们就从内容、意象、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二、教师范背《错误》,听录音,学生朗读。
三、分析
1、内容分析
思考:
通过阅读,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
描写的是痴情的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绝望的故事。
这个故事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哪?
这就是我们曾学过的意象。
2、意象分析
意象是传情达意的载体,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都有哪些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还能想起来哪些?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如李商隐的《乐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等。
那么在这首诗中有哪些中国式的意象?
明确:
(多媒体展示)
莲花(的开落)女子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
东风(不来)
柳絮(不飞)
跫音(不响)
春帷(不揭)
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窗扉紧掩感情执着、专一
青石的街道向晚
3、结构分析
既然短短90多字就有如此多的意象,如果不精心安排,只是随意的堆砌在一起,也不会有美的意境;也不会将女子执着专一的感情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描摹得如此的酣畅淋漓。
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结构,找一找诗歌的线索,试着将本诗的各个镜头按照正常的顺序来拼接一下,看一看郑愁予的时空转换艺术。
明确:
本诗歌由纵横两条线索,是整个故事呈现环式结构。
横线――第一节两句是故事的结局,中间五句是对女子的漫长等待的想象,最后两句是写实。
纵线――从大景(广阔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马蹄声)像从一条幽僻的小巷,从大的背景伸向寂寞的向晚的青石街道。
全诗按照:
“实―虚―实”的思路来倒装的。
4、“错误”分析
错误都是大家要改正或摒弃的,那么作者为什么给“错误”冠以“美丽”二字呢?
仔细的玩味“错误”是怎么样产生?
(1)我们先看一下“错误”产生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
制造者:
女子制造者“我”
失之交臂漫长等待
紧掩心扉、令有所盼可能是“归人”
无视“我”回眸难以停留,是“过客”
少妇眼中“我”是过客伤心、失望、绝望
美丽的邂逅情节“达达的马蹄”带来美丽的期盼
“美丽的错误”
(2)产生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
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一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
“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
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
所以这个错误的美丽,是种痛苦的美丽。
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美丽的。
四、课堂小结
面对这样一位含蓄隽永、情深义重的女子,诗人抱愧和解释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读完全诗,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场误会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动和失落。
但实际上,这首诗在无形之中对千古吟唱的思妇主题做了一个男人最隐衷而又最诚实的回答。
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O洲”?
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
五、比较性阅读(多媒体投影)
思考:
下面都是“倚楼望归”的三首诗,郑诗与白、温、柳都沿用了“倚楼望归”的主题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