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573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docx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

中国新闻事业史不同历史阶段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阶段:

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15—1872前后)

1、鸦片战争前

报刊名

性质

时间

创办人(主编)

创办地

主要内容

评价及相关情况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文宗教报纸

1815

(英)米怜、

梁发

马六甲

1、阐发基督教教义;

2、传输知识、砥砺道德。

1、尊重读者心理,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

2、文体丰富多样。

《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同上

1823

(英)麦都思

巴达维亚

《依泾杂说》

同上

1828

澳门

《天下新闻》

同上

1828

(英)纪德

马六甲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同上

1833

(普)郭士立

广州

1、内容仍主要有宗教、道德、科学三部分,但宗教内容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明显贯穿西方文化先进、中国文化落后的宣传;2、重视言论,每期必有,回答外国人在华遇到的各种问题;3、设有新闻专栏,以国际新闻为主;4、第一次摘录《京报》,刊登行情物价;5、创造“编者按”形式;6、最早刊登社会新闻。

1、传教已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要消除中国人盲目自大、敌视外人的心理。

2、逐渐脱离宗教报刊的性质,成为位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摇旗呐喊的舆论工具。

3、内容和形式已具备近代报刊的特征。

《各国消息》

同上

1838

(英)麦都思

《蜜蜂华报》

外文(葡)报纸

1822

澳门

我国第一份外文报纸

《广州纪录报》

外文(英)报纸

1827

(英)马地臣

广州

全面介绍中国商业和其他方面的消息,为殖民者服务。

当时广州外文报纸中影响最大的。

《中国丛报》

同上

1832

(美)裨治文

广州

全面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况。

这一批在华外文报刊中内容最丰富、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鲜明地鼓动列强侵华。

《广州周报》

同上

1835

中国第一章出版号外的报纸

2、鸦片战争后

报刊名

性质

时间

创办人(主编)

创办地

主要内容

评价

《字林西报》

外文(英)报纸

1850

(英)字林洋行(奚安门)

上海

1、重视言论,就中外关系、中国政府和其它社会时政问题发表看法,反映英国政府立场;2、新闻来源广,内容丰富;3、历任主笔和编辑大都参加过“掠奇”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活动;4、具有鲜明的反华、仇视中国革命的倾向。

1、商业性质,但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原为1850年字林洋行创办的《北华捷报》,1864年字林洋行创办《字林西报》,《北》成为《字》的周末版;到1951年停刊,出版长达101年,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万国公报》

中文宗教报纸

1868

(美)林乐知

上海

1、介绍中国及其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2、介绍西方文明,宣扬改良变法。

1、原名《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由一份宗教报纸逐渐转变为时事综合性报刊。

2、维新变法运动中影响很大,深受中国上层欢迎,力图将中国纳入西方殖民体系。

《上海新报》

中文商业报刊

1861

(英)字林洋行

上海

《申报》

中文商业报刊

1872

美查

上海

1、改变《上海新报》没有言论的传统,注重言论;2、注重新闻报道,新闻来源广泛、内容丰富;3、重视文艺副刊(《瀛寰琐记》)和广告。

1、标志着这一时期外国人在华办报进入高潮。

2、以吸引读者为目的,努力提高销量,竞争性强。

3、现代报刊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大要素均已具备。

对这一时期外人办报的分析和评价:

(1)从实质上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一些外报中关于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容,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独立自强,而是通过宣扬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自大、敌视外人的心理。

(2)客观上起到了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3)新闻观念和报刊业务方面:

1)报刊观念方面,外报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报刊观念引入中国。

2)报刊内容与版式方面,已形成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近代报刊格局。

3)传播机构方面,近代报馆、通讯社在华出现。

4)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等引入中国。

(4)外人办报活动,“不自觉地”为国人自办报刊提供了借鉴。

 

第二阶段:

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和维新运动期间的办报活动(1870—1898前后)

报刊名

性质

时间

创办人(主编)

创办地

主要内容

评价及相关情况

《昭文新报》

中文报纸

1873

艾小梅

汉口

奇闻轶事、诗词杂作

国人在国内最早创办的报纸

《循环日报》

中文政论报纸

1874

王韬

香港

1、政治方面呼吁改良,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2、经济方面,主张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

1、是我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报纸,王韬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2、形成了报刊政论文体。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维新派报刊

1895

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

北京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

强学会成立后改名《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

《强学报》

同上

1896

康有为、徐勤、何树龄

上海

同上

上海强学会机关报,政治倾向比《万国公报》更鲜明,影响更大。

《时务报》

同上

1896

黄遵宪、梁启超、汪康年

上海

1、同上;2、刊登梁启超《变

法通议》,成为维新运动纲领性文件。

1、在这一时期的维新派报刊中影响最大。

2、促成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潮。

《知新报》

同上

1897

康有为

澳门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地处澳门,言论更为激烈。

《湘学报》

同上

1897

唐才常

长沙

同上

文字艰深,不利普及。

《湘报》

同上

1898

谭嗣同、唐才常

长沙

同上,发表了大量谭嗣同的政论文章。

更为激进,影响更为深广。

《国闻报》

同上

1897

严复、王修植、夏曾佑、杭辛斋

天津

1、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特别重视翻译外国书报。

同上

这一时期的重要报人、记者:

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1)他们认为报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不讳言报刊的资产阶级党派性。

(2)他们对报刊的功能合作拥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

(3)通过办报,宣传政治主张,建立政治团体,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是维新派办报的主要目的。

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了实际上的合法地位。

(2)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形成“政治家办报”的传统。

(3)重视政论,创造了新型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

梁启超对“时务文体”特点的概括:

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2)务为平易畅达,使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条例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第三阶段:

辛亥革命前后的报业(1898—1910前后)

1、同盟会成立前

报刊名

性质

时间

创办人(主编)

创办地

主要内容

评价及相关情况

《清议报》

改良派报刊

1898

梁启超

日本

横滨

“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以保皇为核心内容。

宣传带有一定的民主成分。

《新民丛报》

同上

1902

梁启超

横滨

1、“开民智,造新民”;

2、大量宣传西方各学科学说。

1、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刊。

2、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3、1903年后不再谈革命,倾向保守。

《时报》

同上

1904

康有为、梁启超

上海

1、评论专栏《时评》;2、专门刊登文学作品的“附张”;3、报刊版式改革。

是维新派戊戌变法后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大公报》

同上

1902

英敛之

天津

以“敢言”著称。

《京话日报》

同上

1904

彭翼仲

北京

在北京影响较大的改良报刊。

《中国日报》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900

孙中山、陈少白

香港

1、宣传反帝爱国;2、宣传反满和反对民族压迫;3、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4、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5、预保皇报刊展开论战;6、副刊“鼓吹录”。

1、兴中会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2、不仅是革命的舆论宣传机关,还是重要的活动联络机构。

《开智录》

同上

1900

郑贯公

横滨

留日学生革命报刊。

《译书汇编》

同上

1900

戢翼翚、杨廷栋等

东京

同上

《国民报》

同上

1901

秦力山等

东京

同上。

《大陆》

同上

1902

戢翼翚

上海

革命派在国内的第一份报刊。

《苏报》

同上

1896

胡璋、陈范、章士钊

上海

原为市民报,1900年陈范任馆长后走上进步道路;1903年章士钊任主编后大量发表章太炎、邹容、蔡元培撰写的革命文章。

影响极大,尤以“苏报案”而闻名

2、同盟会成立后

《民报》

同上

1905

孙中山、胡汉民、

章太炎、汪精卫

东京

在发刊词中详尽阐述了“三民主义”和“十六字纲领”。

1、同盟会机关报,最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

2、与保皇派《新闻丛报》展开激烈论战。

3、掀起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神州日报》

同上

1907

于右任

上海

在“有闻必录”的掩护下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革命派在国内的第一份大型日报。

《民呼日报》

同上

1909

于右任

上海

言论激烈,强烈呼吁反帝反封建。

《民吁日报》

同上

1909

于右任

上海

同上

《民立报》

同上

1910

于右任

上海

以上三报合称“竖三民”。

同上

《中国女报》

同上

1907

秋瑾

上海

提倡女学,倾向革命。

《大江报》

同上

1910

詹大悲、何海鸣

武汉

不少文章反映新军疾苦。

以1911“大江报案”而闻名。

《大汉报》

同上

1911

胡石庵

武汉

武昌起义后国内第一张革命报纸。

这一时期的重要报人、记者:

孙中山、陈少白、戢翼翚、章士钊、章太炎、于右任、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刘少少、徐凌霄、胡政之。

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1)为革命而办报,十分重视报纸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这是与改良派的根本区别。

(2)十分注重报刊形成、影响舆论的功能。

(3)不讳言报纸的党派性。

(4)讳言报纸的阶级性,宣扬报纸的国民性。

辛亥革命前后报刊业务的发展:

(1)新闻报道方面。

我国近代早期报刊,多以政论为主,新闻不受重视;辛亥革命时期各报对新闻都很重视。

(2)报纸编排方面。

这一时期对开报纸越来越多,且大多用白报纸两面印刷。

(3)新闻评论方面,时事短评的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新闻评论形式的一项重大发展;文前按、文中按、编后等现代报纸常用形式也在这一时期普遍采用。

(4)副刊得到确立。

(5)新闻图画和新闻摄影。

(6)发行与广告方面。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改进,形成了现代报纸的雏形,为“五四”以后报刊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五四运动前后的报业(1915—1920前后)

报刊名

性质

时间

创办人(主编)

创办地

主要内容

评价及相关情况

《新青年》

前期为民主主义刊物,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

1915

陈独秀

上海

第一阶段(1915—1918):

1、提倡民主,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