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438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 2.docx

精校版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工业Word版含答案2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Ⅰ卷)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答案】4.A5.D

5.材料中提到海德堡印刷机技术要不断革新,可知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水平,使得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品质优良,表现在功能多、耐用性高等方面,即印刷机的质量优。

款式新,不等于质量好。

质量优才可以满足挑剔的国内客户,也能在人力成本高的竞争下处于优势,故D项正确。

考点:

影响企业发展及影响企业集聚的区位因素。

【点睛】第5题需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材料中信息“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使得其产品在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而C选项是一个干扰项,“款式新”只代表产品的外观新颖,不能代表产品内在的质量优,故排除。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答案】4.A5.B

【解析】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

故选A。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

故选B。

考点:

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

【点睛】本题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4题,要结合图示信息和区域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第5题,要明确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的上涨是工业转移的原因。

(2017•新课标Ⅱ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图6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8分)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分)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

【答案】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

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

(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

(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解析】

(3)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

(4)分析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可以从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变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考虑。

考点:

工业企业的分布及形成原因,工业企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

【点睛】解答此类题需要抓住关键词,尤其是要关注限制性条件,如第(3)题,问的是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而不少考生因没有看清限制词“运输过程”,而错答;再如第(4)题,设问中明显问的是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而不少考生回答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漏掉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从而失分。

 

【2016年高考题】

(2016•海南卷)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据此完成1-3题。

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劳动力C.资源D.技术

2.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居民收入B.文化传统C.国家政策D.气候

3.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A.增加产品销量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答案】1.B   2.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3.相比我国,马达加斯加的设计水平不高。

我国在马达加斯加办厂,由于“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会远离了部分消费市场;可以增加当地就业,但不是主要目的。

从材料提取信息“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说明我国在该地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销量。

故选A。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注意审题,结合问题,利用文字材料提示找出答案。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除政策优惠外,劳动力是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纬度位置,确定该国全年高温,不需要御寒的羊绒衫;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可以直接出口欧美市场。

(2016•新课标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3.B4.A5.D

【解析】

试题分析:

5.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考点:

本组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具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第1小题明确“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图示信息,产业逐渐转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劳动力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因素。

第2小题有材料可知,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具备了优势,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市场条件不如中国。

该题关键在于越南和中国的优势对比。

第3小题,中国家电产业在丧失劳动力优势后,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该题考查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方向。

掌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和迁移是解题的关键。

(2016•上海卷)(十四)重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

27.2009年到2012年,重庆商品出口中比重变化最大的产品产自于

①资源密集型企业②技术密集型企业

③资本密集型企业④劳动密集型企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重庆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为

A.长江航运交通较便利B.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

C.能源、矿产品产量大D.农业较发达,农产品种类多样

【答案】27、B28、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考查工业区位及区位影响。

【名师点晴】这组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

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是要有丰富资源的,如钢铁、冶金、采掘等;资金密集型产业,主投入资金多的,如钢铁、汽车、飞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求技术高的企业,如计算机、精密仪器、飞机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要求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的,如服装、鞋帽、装配厂等。

重庆国际贸易要注意题中的图,当地出口商品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不是依靠水运,需要的是高速交通;它对能原料需求量小,不是农产品输出。

能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的,只能是生产成本较低,即是劳动力的价格低。

(2016•上海卷)(十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工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左右的结果。

21.以下世界著名工业区中,钢铁、冶金企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是

A.德国鲁尔工业区B.中国京津唐工业区C.日本阪神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2.曾经的杨浦“工业锈带”上,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锈带铮亮”反映了某些区位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要素主要是

A.能源与原材料B.技术与人文环境C.物流与市场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答案】21、C22、B

【解析】

试题分析:

21、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口法国的铁矿;中国京津唐工业区靠近煤、铁资源产地;日本阪神工业区煤、铁资源都是依赖进口;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靠近铁矿和煤矿产地。

选C正确。

22、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是依靠技术,优美的地理环境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发展,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环境要素的影响力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