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414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乒乓球校本教材

乒乓球校本教材

 

 

————————————————————————————————作者:

———————————————————————————————— 日期:

 

校本教材系列

 

五界中学乒乓球

一、乒乓球运动概述-------------------------------------2

二、乒乓球基本技术

1、握拍方法-------------------------------------------3

2、基本站位和基本姿势--------------------------------5

3、基本步法-------------------------------------------7

4、发球 ----------------------------------------------9

5、接发球技术 ----------------------------------------14

6、推挡球技术 ----------------------------------------16

7、搓球技术-------------------------------------------18

8、攻球技术------------------------------------------20

9、弧圈球技术-----------------------------------------25

10、直拍横打------------------------------------------28

11、乒乓球队多球训练方法------------------------------30

 

乒乓球运动概述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而轻,击球距离近,速度快变化多而复杂,有较强的趣味性,我国是名副其实“乒乓球王国”乒乓球因此被誉为“国球”。

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提高神经的灵敏度,改善眼、手联动能力、提高全身各部位,尤其是上、下肢与腰部协调活动的能力提高人的动作速度。

同时,它逐有利于改善人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增强变化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有效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

我校长期坚持乒乓球运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学习掌握乒乓球运动为技术,更加有于学生身心健康,我校整编以下教材,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望提出宝贵意见。

        

ﻬ乒乓球基本技术

第一节 握拍方法

乒乓球握拍方法分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

一、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功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

但反手击球时,因受身体妨碍而不易发力,调节拍形因受握法的限制亦较为困难,防守照顾面较小,目前,已有选手反手攻球时用另一面击球。

亚洲选手(如中国、日本、韩国)普遍采用此种握法。

(一)快攻型握法(图1)

 

图1

拍前以食指第2指节和大拇指的第1指节构成一个钳形,两指间距离适中(1-2厘米左右),拍柄紧贴虎口,俗称中钳式握法。

拍后3指自然弯曲重叠,中指第1指节贴于拍的1/3上端。

(二)弧圈型握法(图2)

拍前拇指紧贴拍柄左侧,食指扣住派兵形成一个环状。

拍后其它3指自然微曲,中指的第1节叮嘱拍后的中部。

 

图2

(三)直拍削球型握法(图3)

拍前大拇指弯曲,紧贴拍柄左侧用力下压。

拍后其它4指自然分开,把住球拍。

攻球时,食指迅速移到拍前,以第2指节扣住拍柄,拍后3指仍弯曲贴于拍的上端。

 

图3

二、横拍握拍法(图4)

横拍握拍法的恩典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

正手攻台内球时较难掌握,处理追身球亦有一定的难度。

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都是横握球拍者。

横拍握法如同人们见面时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握住拍柄,虎口贴住拍肩,大拇指在球拍的正面位于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

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图4

第二节基本展位和基本姿势

一、基本站位

基本站位是指击球者在击球前相对于球台所出的一个较为固定的位置,严格地讲,接发球时的站位尤为重要。

站位应根据各自的不同类型打法及身体条件来决定,以利发挥其技术和特长。

(一)进攻型打法基本站位

左推右攻打法在近台(离球台端线50厘米左右)、中线偏左(图5-1,以右手执拍为例);两面攻打法者在近台、中线附近;弧圈球打法为主者在中近台(离球台端线70厘米左右)、中线偏左(图5-2);擅长打相持球或反手实力较强者,可站于中台偏反手一侧。

 

图5-1       图5-2

(二)削球型打法的基本站位

攻削结合打发者在中台附近(图6-1);以削为主打发者在中远台附近,约离球台端线100-150厘米左右(图6-2)。

 

图6-1         图6-2

二、基本姿势

基本姿势是指运动员在击球前经常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姿势,它有利于迅速移动,选择合理的击球位置,作出击球动作。

每个人的基本姿势因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而有所不同。

(一)进攻性打法的基本姿势(以右手指拍为例)是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稍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前脚掌内侧着地,脚后跟略提起;两膝微曲,中心在两脚之间;含胸收腹,上体稍前倾,肩关节放松,持拍手自然弯曲,位于身前偏右处,球拍稍高于台前。

(二)削球型打法与进攻型的不同之处是两脚间距稍宽,重心稍低,右脚在左脚之前,上体前倾较少,执拍手位于胸前。

第三节 基本步法

一、步法概述

步法的重要性

有人把击球时的手法和步法的关系形容为“乒乓球技术之父与乒乓球技术之母”的关系,或称“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生命”,它是及时、准确地使用衔接各项技术动作的枢纽,亦是执行各项战术的有力保证。

每一次击球,几乎都是从移动开始的,许多情况下,回球质量欠佳或者失误,就是因为人——球关系未调整好,而人们却往往去追究手法的责任。

步法不同于走路,他的关键在于运动员要能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移动方法,在击球瞬间保持最适宜的击球点。

 二、基本步法

(一)单步

1、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图7)

 

图7

2、特点:

移动简单、灵活,重心转换比较平稳。

一般在来球角度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3、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二)跨步

1、移动方法:

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登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动跨步脚上。

(图8)

 

    

图8

2、特点:

移动速度快,比单步移动范围大,适于打借力球,但不适于自己发力。

3、实际运用于:

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三)举步

1、移动方法:

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2、特点:

身体不腾空,重心较稳定;移动范围较单步大。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小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四)跳步

1、移动方法:

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图9)

 

图9

2、特点:

移动范围比跨不大,有利于发力。

但有短暂的腾空时间,对于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有一定影响,可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缓冲来减少重心的起伏。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球时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五)交叉步

1、移动方法:

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

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图10)

 

图10

2、特点:

移动的幅度比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大,主要用来对付身体较远的来球。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挡,或从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击球

第四节  发球

一、常用的发球技术

(一)正手发球奔球

1、特点:

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

2、方法:

右脚稍后,身体稍向左转,右手持拍于身体右侧;球向上抛起后,持拍手随即向右后上方引拍,击球时前臂快速由后向左前方挥动,拇指压拍,拍面稍前倾并略向左偏斜,球拍沿球的右侧中部向中上部摩擦;击球后,前臂和手腕随势向前挥动。

(图11)

3、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③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④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

 

图11

(二)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

1、特点:

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图12)

 

图12

2、方法:

右脚稍前,身体稍向左转,右手持拍于身体左侧;击球时,持拍手以肘关节为中心,前臂向前方横摆发力击球,拍面稍向前倾,击球的中上部;击球后,前臂和手腕随势向前挥动(图13)。

发急下旋球时,大拇指用力压拍的左肩,使拍面稍后仰;触球前,稍向左后上方引拍;当球下降低于网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用力,拍面触球的中下部;触球瞬间,手腕附加爆发式下切动作。

 

图13

3要点:

①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处;②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③第1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

(三)发短球

1、特点:

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2点跳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位、冲货抢攻。

(图14)

 

图14

2、方法:

主要靠手腕和前臂摩擦发力,控制向前的力量。

3、要点:

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③发球的第1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④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四)正手发转与不转球

1、特点:

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

(图15)

 

图15

2、方法:

右脚在后,身体稍向右转,前臂向后上方引拍与肩同高,拍柄朝下(手腕外展),拍面略后仰,击球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挥动并略外旋,手腕内收发力,摩擦球的中下部。

3要点:

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发转球时,拍面稍后仰,切球的中下部;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③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五)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特点:

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2、方法右脚在后,持拍手向右上方引拍,手腕略外展,拍面稍向左;击球时,手腕和手臂迅速由右向左挥动。

(图16)

 

图16

3、要点①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②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③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④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图17)

 

图17

(六)反手发右侧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