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394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docx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攀枝花市二中心育文化建设

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一、我校心育文化建设之背景

我国正处于第二次“战略转移”时期,即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也处于由以数量发展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的转变时期。

在这两大背景下,学校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个性化的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与其他类型学校相比,特色学校虽具有某种“个性化”特征,但其创办思路仍然是突出长处和优势,这一办学思想其实也具有示范性,可以成为大多数学校追求的目标。

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激发起办学的活力,必将有助于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那么,学校如何认识与优化自身的“个性”,实现其独特性与特色化呢?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其办学内涵和发展底蕴的深刻反映。

一所“个性”的学校,其校园文化必定具有其特色。

我校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以追求卓越,打造“精品+特色”为目标。

自2013年起,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兴校”的切入口,从本校实际出发,秉持“育心育德相结合,全员育心促成长”的指导思想,注重校园心育文化内涵建设。

正探索并实践创建一种以心育文化为特色的发展模式。

二、我校心育文化建设之目标

我校心育文化建设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心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心育活动,以期实现以下目标:

(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奠定基础。

(二)维护教师健康心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其生活幸福感与归属感。

(三)通过学校与家庭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进一步发挥教育主体的示范作用。

(四)通过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打造积极、健康、向上、幸福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

三、我校心育文化建设之措施

(一)学校心育机构的组织与管理

1.心育功能室的筹建

在省文明办的批准和大力扶持下,攀枝花市文明办在整合市教育局、卫生局、团市委等部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依托我校场地和师资队伍,筹建了“攀枝花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

此项目于2013年7月10日开工建设,于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中心占地面积高达320㎡,功能配备齐全,包含心理工作室、预约等候室、团体辅导室、身心训练室、个体咨询室、积极宣泄室、音乐减压室、心理动力室、沙盘游戏室等9个功能室,各功能室均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专业设备与软件,经费总投入70余万元。

2.心育中心的组织管理机制及师资配备

学校心理中心隶属于学校德育处,是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借鉴优秀学校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学校贯彻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明确了分管校长、德育处、心理中心、心理教师的责任分工。

目前,我校心理中心拥有2名专职心理教师。

邓琳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心理评估与测量,青少年发展性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周玞赤,教育硕士、高级心理保健师,从事心理咨询十年有余,系统运用精神分析治疗、家庭治疗、意向对话技术及NLP等,对焦虑、强迫症有独到见解。

除2名专职心理教师外,学校着力发展、培养了龚光玲、李汶霖、郭枭、陆俐潓、徐进阁等5位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的老师为兼职心理教师。

(二)学生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管理工作,推进心理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

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3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心理中心对全校3个年级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

此次普查的对象包括2016级全体545名新生,及分别在2015级、2014级随机抽取的198名、210名学生,共计953名。

以《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王极盛等,1997)、《自尊量表》(Rosenberg,1965)为工具,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程序结束后,心理中心利用SPSS软件对此次调查数据进行了专业统计,向校领导及各位班主任老师反馈了调查结果,并定期对个别学生进行追踪回访,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完善了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并为学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2.心育课程的开设

心育课程是对学生群体进行心理辅导的主阵地。

我校初一、初二、初三3个年级36个班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班两周一节。

心理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规律及面临的特殊问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案。

初一年级着重“心理适应辅导”。

刚从小学迈进初中的初一新生,人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学业进入一个新的起点,生活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难免出现不适应。

这一阶段着重帮助学生从自我意识、习惯养成、情绪表达等方面实现心理适应。

围绕主题,我们设计的心理教育课程为:

《欢迎来到快乐心理课堂——心理健康常识普及》;《自我认识——这就是我》;《自我悦纳——我喜欢我》;《习惯养成——做时间的主人》;《情绪表达——心情不妙觅良方》。

初二年级着重“性格能力辅导”。

随着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初二年级学生的情绪情感更加丰富多彩,对人际交往的渴求不断上升。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及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在与异性相处过程中出现诸多茫然与困惑。

因此,这一阶段的心育核心任务是:

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力,了解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学会如何正确与异性交往。

围绕主题,我们设计的心育课程为:

《自信心培养——我能行!

》;《学会积极自我暗示——奇妙的心理暗示》;《人际沟通——学会沟通,让心靠近》;《人际合作——合作中成长》;《情绪的认识和自我调节——我的心情我做主》;《青春期异性同学交往——敞开心扉,拥抱青春》。

初三年级着重“升学与择业辅导”。

进入初三,升学与择业问题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点与焦点。

伴随着对未来的憧憬及对人生道路的抉择,兴奋、紧张、焦虑、担忧,甚至因面对困难而出现的畏难、逃避等复杂心理相继出现。

因此,学法指导、挫折教育、考试焦虑、应试技能、压力管理成为初三年级心育的几大主题。

围绕主题,我们设计的心育课程为:

《挫折教育——生如夏花》;《学法指导——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考试焦虑——考试:

我的朋友》;《考后心理调整——理想与挫折》;《学会减压——压力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同学们在尊重、真诚、接纳、包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故事法、游戏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获得体验与思考,并且将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带到了学习、生活中,促进了学校良好学风、班风的建设,学校心育课程的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心育讲座的开展

为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同学们的整体心理素质,学校德育处根据学生可能面临的阶段性心理困惑,组织、开展了以《青春期的困惑与调试》、《情绪调节与控制》、《青春期男女生交往》、《亲子沟通技巧》等主题的心育讲座。

此外,学校心理中心教师与初三年级主任多次进行沟通、交

5.个体心理咨询的开展

近年来,因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现代文明的普及以及全球性气候条件的变化等,个体青春发育期普遍存在一代比一代提前的趋势,“小小少年,多多烦恼”,孩子们步入青春期这一特定阶段会面临相应的人生发展任务,在努力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困惑或难题,我校心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相应开展了学生个体辅导、家长咨询等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中心全天8:

00——21:

00接受个体心理咨询预约和来访,咨询对象不仅面向我校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同时也接受外校学生、家长的预约,如已有市七中、九中、一小、二小等外校家长通过电话预约,带着孩子前来进行个体咨询。

至今,中心已接待学生心理咨询51例,家长咨询19例,教师咨询12例,包括焦虑、强迫、适应不良、学习方法指导、“归因”训练、人际交往障碍、厌学、亲子冲突、青春恋、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咨询。

6.悄悄话信箱的设立

为方便有心理困惑需要帮助但因某些原因不能或不愿面谈的学生,中心专门设立了一个“悄悄话信箱”挂在咨询室门口。

同学们可以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烦恼以信件的方式向心理教师诉说,心理教师收到“悄悄话”后将一一回信,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及时给予孩子们心理支援和疏导,切实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理解他们。

7.心育理念渗透于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1)心理主题班会的开展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

班会课的目标是形成品德、培育理想、塑造人格、启迪智慧、丰富情感。

心理课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成长、成才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为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心理训练或心理活动,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秉持“育心育德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将心育与班主任德育工作紧密联系,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主题班会。

由于心理班会的开展需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知识、方法、技术等,而其执教者可能是非心理学专业的班主任,因此,在心理班会开展前,学校心理教师利用德育例会时间面向全体班主任以《心理健康活动课及心理主题班会实务》为主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过程中重点介绍心理课及心理班会两种课型的性质、设计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

专题培训后,各位班主任老师交流班级中学生出现的共性心理问题。

根据学生的共性心理发展需求,确定心理班会主题,并由学校心理中心统一制作教案和课件发送给各班主任,由其按时统一执教开展。

至今,我校针对初一、初二、初三3个年级分别设计和开展了以《好习惯早养成》;《走进父母》;《跌倒了,爬起来》为主题的3堂心理主题班会。

将班会课以一种更加活泼、生动、贴近心理和现实的形式开展,不仅有利于解决班级中出现的集体性、一般性心理问题,且有助于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其深受学生的欢迎。

心理班会结束后,学校德育处在3个年级中评选出3个“优秀心育主题班会”给予嘉奖。

(2)以心育理念引导班级团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3月,新学期刚开学,初一某班屡次发生学生间斗殴事件,甚至出现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言语冲突,应班主任老师邀请,学校心育中心教师针对该班级出现的典型问题,面向全班同学及班主任开展了以《真诚交往,师生情深》、《体验合作,凝结团队》为主题的两次班级团体活动。

在《真诚交往,师生情深》活动中,同学们通过“盲人走路”的游戏,感悟到体谅、理解他人的重要性,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特点,写出自己欣赏的老师的优点增进了师生的了解,通过回忆、分享老师让我感动的事,体验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在《体验合作,凝结团队》活动中,通过“信任后仰”感受到信任团队和被团队信任的重要性,体会到来自团队的支持和温暖。

通过“蜈蚣竞走”活动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团队合作的方式、方法,感受到团队合作达成目标后的快乐。

两次班级团体活动增进了同学们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了强烈的团队意识。

(3)青春期小型专题讲座的开展

经学校部分班主任老师反映,当班里学生出现问题时,难以判断学生问题的性质,不知属于品行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鉴于此疑惑,为协助班主任老师正确辨析学生状况,有效应对特殊问题,2013年12月,我校德育处利用德育例会时间,由心育中心教师面向全体班主任老师开展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策略》为主题的小型专题讲座。

(4)班级心育经验交流

学校德育处通过与年轻班主任的深入交谈、沟通,发现刚担任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在如何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感到“无门”。

鉴于此困惑,学校心育中心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