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040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复习.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

1.什么是经济增长,什么是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用统计术语说,经济增长是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或国民收入的增长。

2)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2.有经济增长而无经济发展的情况:

1)生产增长了,但实际上是经济上的虚耗,产值增加,但产品质量低劣,甚至出现大量的废品次品,不为消费者所接受,或者产品虽有一定质量,但缺少需求,不能实现其价值。

2)生产在微观、局部、短期看涨,但从宏观、全局、长期来看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等。

3)增长虽快,但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城乡对立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日益激化。

4)增长虽快,但产业结构并无改进,甚至更加畸轻畸重。

5)为了追求高增长速度,不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无视客观规律,不计社会代价,结果不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反而造成经济倒退。

3.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特点:

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

4.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的几个特点:

1)提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贡献的特点

2)模式假定投入要素价格是可变的,因而投入要素之间具有可替代性。

由此可以通过资本-劳动比例的调节来改变资本-产出比例,以增加经济增长率的可调节性和稳定性,克服哈罗德-多马模式的“刃锋”问题。

3)突出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5.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6.资本困乏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的几种理论:

1)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

2)低水平均衡理论——纳尔逊

3)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缪尔达尔

7.促进资本形成的理论:

1)大推进——罗森斯坦罗丹

2)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利本斯坦

8.不可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表现在资本供给,特别是基础设施即社会分摊资本的供给的不可分性上。

2)表现在储蓄上。

3)表现在需求上。

9.人口过渡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口过渡论把人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稳定或相当缓慢的增长;

第二阶段:

出生率较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口自然生产率较高,这是由于公共卫生条件改善,食物结构改进,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

第三阶段:

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最终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很少甚至不增长,这是发生在发达国家现代化后,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不再愿意多生子女的缘故。

10.“人口陷阱”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人均收入提高时,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率也必然随之上升,结果,人均收入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

即是说,在一个最低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收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等时对应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时,存在着一个“人口陷阱”。

如果发展中国家要从“人口陷阱”中跳出来,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使总收入迅猛提高一个高水平。

当总收入到达并超过这一高水平以后,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速度将超过人口增长率的上升速度。

缺陷:

1、低估了技术进步将大大促进粮食生产以及一般生产的可能性和计划生育将适当抑制人口膨胀的可能性;

2、“人口陷阱”理论是基于一个不合乎事实的假设之上的,它假设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有密切的宏观联系;

3、“人口陷阱”理论的倡导者未能认识到,决定人口增长的并不单纯是人均收入水平,相反,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多种,诸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分配状况等。

11.为什么过快的人口增长必将有害于经济发展呢?

(1)在资源有限,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必将降低人民的消费水平,降低生活质量,使普遍贫困的现象更将恶化,经济进步的愿望将成为泡影;

(2)赡养负担加重,不利于经济发展;

(3)在既定的资本存量条件下,由快速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大量新增的劳动力所能得到的资本(具体化为机器设备)配置量将有所减少,也就是说,每单位劳动力占有的资本量将有所减少,出现一种所谓“资本宽化”。

“资本宽化”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进而使工资收入降低,对经济发展带来有害影响;

(4)在人口总量大,农业比重高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的可能性有其限度,人口的迅速增长,将使这种转移更加困难。

结果,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继续留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之中,并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无法提高,许多家庭的收入长期停留在很低的水平。

(5)人口迅速变动使社会经济结构相应调整的难度加大。

(6)背上沉重人口负担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无力发展应有的教育文化事业以提高人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判断能力,以致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人口素质却在不断下降。

12.教育的重要作用

1、教育的双重效应。

一方面,人们受教育后,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对新的工作机会的适应性和在工作中发挥专门才能的可能性,这称为“知识效应”。

另一方面,人们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纪律性,加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参加经济活动并做好工作的积极性,这叫“非知识效应”。

2、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

3、妇女受教育后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并有利于人口控制。

13.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

1、辍学率高,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2、社会不平等加剧

3、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

4、智力外流

14.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使得各级教育得以迅速扩展。

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一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教育深化”或“教育过度”。

知识失业:

由于受教育者的供过于求而现代部门又跳级雇佣各受教育层次的毕业生,以致在求职竞争中,中小学毕业生往往被拒之雇用单位的大门之外,甚至连大学生也不免遭受同样的命运,从而形成知识失业。

15.智力外流

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授等迁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16.刘易斯模式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个以传统的农业为代表,仅能满足糊口,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以土著的方法进行生产;另一部门为城市工业部门,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远比前一部门为高。

17.无限劳动力供给

含义:

是指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也就是说,在现行工资水平上,现代工业部们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是具有完全弹性的

18.刘易斯无限剩余劳动力供给的人口流动模式的要点及含义

1、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一元是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土著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都比农业部门高。

2、工业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

3、只要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到无限劳动供给,并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积累利润,再扩大生产;

4、农业剩余劳动被工业吸收完之后,劳动生产率将逐步提高,收入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对工业来说,劳动供给将变得有弹性。

5、模式把经济增长过程和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建立在发达国家历史经验基础上的,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模式中所说的农业部门也就是乡村部门,所说的工业部门也就是城市部门。

可见,模式是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把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和人口的地域迁移看成统一的或同步进行的过程。

7、模式把工业化和资本积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察,集中地反映了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基本思路的特点,即强调工业化,强调资本积累的特点,或“唯工业论”、“唯资本论”的特点。

19.托达罗模式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

要解释的事实: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尽管城市中的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在不断加剧,仍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入城市。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思想

1、促使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虑,这种考虑还包括心理因素。

2、使人们作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而不是现

实的城乡收入差异。

3、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

4、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在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很大的条件,情况必然如此。

工业化的含义:

(1)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与资本品和提供劳务的能力;

(2)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20.论证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论主要有:

1、恩格尔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比例逐渐下降,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逐渐上升。

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必然出现的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农业部门将趋于相对萎缩,而制造业和服务业将趋于相对扩大。

2、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式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其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把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使整个社会生产力上升,实现工业化。

3、贸易条件恶化论

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制成品,普雷维什和辛格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形成的这种中心—外围关系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自己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替代进口的工业品。

4、联系效应论

赫希曼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是稀缺的,要把有限的资本作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就应当将资本投入到最能带动其他产业的产业。

农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较弱,而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品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较强,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发展效果,发展中国家必须发展工业,进行工业化。

库兹涅茨指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和总就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总就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所以,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落后状况,必须进行工业化。

库兹涅茨指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和总就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总就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所以,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落后状况,必须进行工业化。

21.城市非正式部门

城市中以现代化工业方法生产的部门称为正式部门,那些以非现代化方法生产的部门就是非正式部门。

城市非正式部门的特点

1、包括数目众多的、由个人或家庭所有、以劳动密集和简单方法进行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小型经济活动单位,它们是无组织的、非正规的。

2、劳动者也是个体所有者,他们一般受教育不多,没有熟练技术,拥有的只是少量资金,因而生产率较低,收入也不高。

不能像正式部门的工人那样享受保证职位的措施,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老年退休金。

大多来自农村,进入非正式部门是为了得到一点维持生存的收入。

工作时间较长。

绿色革命

以种子改良为中心,大规模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农业技术进步被称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

第一,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第二,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缓和了劳动力盲目流动和失业问题,减轻了人口压力;第三,对低收入阶层很有利;第四,绿色革命缩小了粮食的供需缺口,降低了粮食价格,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