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006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docx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总8页)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课堂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位老师都有改进提高的空间和潜能。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一些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我们自己在课后能够察觉到,也有些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

比如:

我校一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短短的28分钟之内就有47次提问,我真怀疑提问的有效性。

再如:

一名教师在课题为:

“中国共产党执政: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

有这样的提问:

我国的执政党是哪个政党这样的提问有没有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我们有必要了解一点课堂观察和课题研究的知识,同时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借助同伴互助的平台,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例研究

课堂观察:

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

课例研究:

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课堂观察、课例研究是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是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是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

★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

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我们一步步走进新课程

★有利于改进教研。

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提出问题、确定主题、组织团队、制定计划、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提炼观点、撰写报告),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

★有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

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

决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知识――PCK:

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认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以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

是综合了学科知识、教学和教学背景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

包括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最有用的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方法。

也包括教师有关学生对某一主题感到容易或困难的原因,学生的偏见和误解,消除误解的策略。

特定的话题、问题、论点以怎样的方式组织表达、调适使之适合于不同兴趣、能力和背景的学生,帮助或引导学生以个人有意义的方式理解内容的知识。

PCK的实质是一种“转化”的智能,是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学科教学智能,即教师根据课程理念、目标,进行系统思考,把学科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教学任务,又由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实际获得的智能。

教师PCK知识主要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积累、反思校正、相互借鉴、同伴互助等途径获得。

三、课堂观察的特点

★课堂观察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自己或者帮助同伴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课堂观察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是互惠性的。

四、课堂观察的作用

★总起来讲,课堂观察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课堂行为研究提供一个观察、理解、描述、反省支架。

★课堂观察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教研组活动、课堂文化创造提供一个话语体系。

★具体地讲,课堂观察能让被观察者:

感到放松和自在,自我意识得到加强。

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受到鼓舞。

认为是积极的、有帮助的,能改善教学方法。

★能让观察者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

搜集和积累微观资料,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获得教和学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实际讨论中心。

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技能。

五、课堂观察的要求

★要有相应准备,反对“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任务化做法。

★要比较全面了解本节课的前后关系,不能随心所欲地听课。

由于高中教学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领导或跨专业老师的听课严格来讲不能算作完整的课堂观察,仅能从教育学、学习心理学、教学常规、教学技能等等方面提出建议。

真正的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需要在专业教师或领导之间进行。

但我们仍提倡跨学科听课,即可从教学共性的方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又可丰富知识面。

★要注重教学细节,排除课堂的复杂性干扰,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

★要学习课堂观察的技巧,有目的、有重点、有分工、有合作地多角度进行课堂观察。

★要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仔细思考,深入底里,真正把握住学生的脉搏。

★要防止先入为主、光环效应,拒绝假话、套话,反对即兴点评、话语霸权。

★要允许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老师各种观察方式的存在。

提倡老师根据学科、年级、学生实际情况等自主设计观察量表。

六、课堂观察的维度、方法

课堂观察与以往我们熟悉的听课或观课有所不同:

★课堂观察必须有选择:

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课堂观察必须有目标:

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课堂观察必须有方法:

如果我们对课堂分析缺少概念的框架,就可能不理解课堂行为。

★课堂观察往往有合作:

课堂教学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一名老师很难全面、客观、准确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整个课堂教学行为,必须分工合作进行。

必要时还需借用录音、录像设备等。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基本维度的课堂观察框架,选择多样化的视角进行分析。

★学生学习:

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导学:

关注教师怎么导导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

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课堂文化:

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崔允漷                                                                            

我们认为:

就已经进行完的课来讲,课堂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尽善尽美。

关键在于我们应在课后自己或在同伴的帮助下分析得失、相互借鉴、校正弥补、扬长避短、积累经验,使以后的课上得更精彩。

一节好课的标准:

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陷的课)。

――叶澜 

维度

视角

学生学习

1、准备2、倾听3、互动4、自学5、达成

教师导学

1、环节2、活动3、手段4、机智5、特色

课程性质

1、目标2、内容3、方法4、资源5、练习

课堂文化

1、愉悦2、自主3、合作4、探究5、特质

1、维度一:

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  

(1)角色:

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我们认为:

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依据不是老师讲的怎样,而是学生学的怎样。

就是看学生过程参与的怎样方法掌握的怎样知识理解的怎样思维扩展的怎样技能熟练的怎样经验积累的怎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怎样规范运行的怎样定时练习的效果怎样一句话就是看学生的“智能提高率”。

简而言之就是“以学论教”。

教学活动最终的主要落脚点就是学生智能的提高。

因此,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学生智能提高量。

即:

教学效率=学生智能提高量/时间

(2)观察点设置:

★学生学习,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2、维度二:

教师——教师技艺(怎么导)

(1)角色: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导”的水平。

教师能否用精练、幽默、富有激情的语言与技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释疑解难、概括总结、理解内化、巩固记忆

(2)观察点设置:

★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活动”“手段”和教学“机智”以及体现“特色”;

★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3、维度三:

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

(1)角色:

师生课堂共同面对的教/学的客体。

即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对象(客观世界)

(2)观察点设置:

★课堂,从“课标”出发走向“生活与实践”,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客体的观察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和“练习”等5个指标;

★五个指标均可从“预设”和/或“生成”方向去观察。

4、维度四:

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    

(1)状态:

课堂是师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对话。

★师生人生一段重要生命经历,同自己对话(自主)

★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同他人对话(合作)

★师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同客观世界对话(探究)

(2)观察点设置:

★课堂文化,从“课程”出发,以建设“对话”文化为目标;

★观察文化,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基本的“愉悦”感觉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及体现的“特质”;

★五个指标均可从主体(师生)和/或客体(课程/客观世界)多重关系去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