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讲解记叙文阅读3记叙文思路与结构人教部编版.docx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讲解记叙文阅读3记叙文思路与结构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讲解记叙文阅读3记叙文思路与结构人教部编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讲解记叙文阅读3记叙文思路与结构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
(附对应考点习题)
常见考点三、记叙文思路与结构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它是有一条思路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所谓不乱走,是说思路清晰、有条理。
我们阅读文章,如若把握住这条清晰而有条理的思路,会有利于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与内容。
我们怎样把握住这条思路呢?
换句话说,作者的思路在文章里是怎样体现的呢?
文章的结构层次便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清层次
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一)分辨段的类型
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
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
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
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
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分段的依据:
(1)按事情发展阶段分段。
一篇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无论顺叙还是倒叙,文中都有原因、经过和结果。
(2)按时间推移变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或句子,分段时找出这些词句,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3)按地点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变换的词句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
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材料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用几件事写人的文章,大多采用这种方法分段。
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就可以一个方面归为一段。
(5)按文章结构关系分段。
有的文章开头总起或结尾总结,或这两者都有(即总分总关系)。
对于这样的文章,在分段时可以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二)归纳意群
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
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
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三)寻找标志
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
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二、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
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这样的试题大致上是属于对文章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
主要应注意明确结构分析的目的。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习题汇编】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
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
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
“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
”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
老太太接着说:
“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
今后的前途如何?
”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
“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
“那一定是亲戚?
”
“也不是。
”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
“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
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
“当真吗?
”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
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
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
”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
“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
老师欣慰地说:
“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
1.本文已用“‖”分为三段,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2.仔细阅读“”的一节,你认为哪一句话更能看出巴尔扎克的武断,写在横线上。
3.用“”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参考答案】
1.段意:
写巴尔扎克的老师用他小时候的作文本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
2.“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
3.首句: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
尾句: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白荷
春末夏初,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荷禁不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引诱,渐渐地从睡梦中苏醒了。
静悄悄的,泥水中便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
偶尔有一两只蜻蜓停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
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荷逐渐长大了,嫩绿色的叶角慢慢地舒展成一个圆形的大盘子。
再过几天,你看到的再不是什么“大盘子”,更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
不是我夸大其词,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笔直地挺立在荷池中。
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告诉你,它的用处可大呢,不管谁感冒发烧,只要将它摘上煮水喝,保证“叶到病除”。
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
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
小花蕾慢慢地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轻轻地展开。
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
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上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
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
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
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样“宝贝”——莲子和莲藕。
莲子既可吃,又可入药。
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我爱荷花□因为它朴素□淡雅□并无私地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1.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分)
(1)夸大其词:
(2)消逝:
3.把荷花生长的整个过程补写完整。
(6分)
冒出嫩绿色的小荷角→→变成碧绿晶莹的“小雨伞”→→花瓣展开→荷花枯萎→。
4.请结合文章概括白荷有哪些功用。
(4分)
5.请你用“”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3分)
【参考答案】1.,、,o
2.
(1)说话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
(2)消失。
3.舒展成圆形“大盘子”长出浅绿色的小花蕾贡献莲子和莲藕
4.①荷叶能治感冒发烧,能避免中暑;②荷花可以泡永喝;③莲子既可以吃,也可以入药;④莲藕嫩脆可口,是一道佳肴。
5.示例:
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翩翩起舞。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美丽淡雅的姿态,对荷花色彩的描绘也很准确,读起来觉得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
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
“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
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
比方给他解释红色:
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
“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
”“不全对。
”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
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
”小群困惑了起来。
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
“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
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
”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陌生黑暗的,()熟悉多彩的。
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
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
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
“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
”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
“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
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
”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
“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
”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
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
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
“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的意思(2分)
震耳欲聋——
情有独钟——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
(2分)
不是……而是……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3.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分)
今后,谁还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呢?
4.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3分)
第一件(第2节):
第二件(第3节):
第三件(第5~6节):
5.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群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吱声?
(3分)
6.认真读第8节,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震撼着小群,又好像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心灵?
(3分)
7.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
(4分)
(1)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读1-3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