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9406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1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x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

学号:

37073112

姓名:

蔡正阳

日期:

2009年3月24日

 

五:

数据处理:

1.计算电感L

本实验采用相位测量。

根据RLC谐振规律,当输入激励的频率

时,RLC串联电路将达到谐振,L和C的电压反相,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是一条过二四象限的45度斜线。

测量得:

f=32.8kHz;实验仪器标示:

C=1.095nF

由此可得:

估算不确定度:

估计u(C)=0.005nF,u(f)=0.1kHz

则:

最终结果:

2.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1)原始数据:

R

V

R

V

R

V

71200

-12

2044.9

-8

1753.4

-4

21000

-11.8

2036.2

-7.8

1727.5

-3.8

12150

-11.6

2027.2

-7.6

1699.6

-3.6

8430

-11.4

2017.8

-7.4

1669.4

-3.4

6390

-11.2

2007.9

-7.2

1636.7

-3.2

5100

-11

1997.5

-7

1601.2

-3

4215

-10.8

1986.7

-6.8

1562.4

-2.8

3564

-10.6

1975.3

-6.6

1519.7

-2.6

3070

-10.4

1963.4

-6.4

1472.3

-2.4

2680

-10.2

1950.9

-6.2

1420

-2.2

2369

-10

1937.6

-6

1360.9

-2

2115

-9.8

1923.7

-5.8

1295.1

-1.8

2103.1

-9.6

1909

-5.6

1281.8

-1.6

2096.8

-9.4

1893.4

-5.4

1276.7

-1.4

2090.2

-9.2

1876.9

-5.2

1270.1

-1.2

2083.4

-9

1859.5

-5

1261.1

-1

2076.3

-8.8

1840.9

-4.8

1247.8

-0.8

2068.9

-8.6

1821.2

-4.6

1226

-0.6

2061.2

-8.4

1800.1

-4.4

1148.9

-0.4

2053.3

-8.2

1777.6

-4.2

1075

-0.2

(2)数据处理:

根据

可以得出流过电阻箱的电流,由回路KCL方程和KVL方程可知:

由此可得对应的

值。

对非线性负阻R1,将实验测得的每个(I,U)实验点均标注在坐标平面上,可得:

图中可以发现,(0.0046336,-9.8)和(0.0013899,-1.8)两个实验点是折线的拐点。

故我们在

这三个区间分别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来求相应的I-U曲线。

使用Excel的Linest函数可以求出这三段的线性回归方程:

经计算可得,三段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均非常接近1(r=0.99997),证明在区间内I-V线性符合得较好。

应用相关作图软件可以得出非线性负阻在U<0区间的I-U曲线。

将曲线关于原点对称可得到非线性负阻在U>0区间的I-U曲线:

3.观察混沌现象:

(1)一倍周期:

一倍周期Vc1-t

(2)两倍周期:

两倍周期Vc1-t

(3)四倍周期:

四倍周期Vc1-t

(4)单吸引子:

单吸引子阵发混沌

三倍周期Vc1-t

(5)双吸引子:

双吸引子Vc1-t

4.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混沌现象:

(1)源程序(Matlab代码):

算法核心:

四阶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法

文件1:

chua.m

function[xx]=chua(x,time_variable,aaa,symbol_no)

h=0.01;

a=h/2;

aa=h/6;

xx=[];

forj=1:

symbol_no;

k0=chua_map(x,time_variable,aaa);

x1=x+kO*a;

k1=chua_map(xl,time_variable,aaa);

xl=x+k1*a;

k2=chua_map(x1,time_variable,aaa);

x1=x+k2*h;

k3=chua_map(x1,time-variable,aaa);

x=x+aa*(kO+2*(k1+k2)+k3);

xx=[xxx];

end

文件2:

chua_initial.m:

function[x0]=chua_initial(x,aaa)

h=0.01;a=h/2;aa=h/6;

x=[-0.030.6-0.01]';

k0=chua_map(x,1,aaa);

x1=x+k0*a;

k1=chua_map(xl,1,aaa);

x1=x+k1*a;

k2=chua_map(x1,1,aaa);

x1=x+k2*h;

k3=chua_map(x1,1,aaa);

x=x+aa*(k0+2*(kl+k2)+k3);

fork=2:

400

kO=chua_map(x,k,aaa);

x1=x+k0*a;

k1=chua_map(x1,k,aaa);

x1=x+k1*a;

k2=chua_map(x1,k,aaa);

x1=x+k2*h;

k3=chua_map(xl,k,aaa);

x=x+aa*(kO+2*(k1+k2)+k3);

end

x0=x;

文件3:

chua_map.m:

function[x]=chua_map(xx,time_variable,aaa)

m0=-1/7.0;

m1=2/7.0;

ifxx

(1)>=1

hx=m1*xx

(1)+m0-m1;

elseifabs(xx

(1))<=1

hx=m0*xx

(1);

else

hx=m1*xx

(1)-m0+m1;

end

A=[09.00

1.0-1.01.0

Oaaa0];

x=A*xx;

x=x+[-9*hx0O]';

文件4:

chua_demo.m

x0=0.05*randn(3,1);

[x0]=chua_initial(x0,-100/7);

[xx]=chua(x0,1,-100/7,20000);

plot(UVI(1,1:

end),UVI(2,1:

end));

xlabel('Uc1(V)');ylabel('Uc2(V)');

figure;

plot3(UVI(3,1:

end),UVI(2,1:

end),UVI(1,1:

end))

xlabel('I(V)');ylabel('Uc1(V)');zlabel('Uc2(V)');

(2)

对于本实验,其微分方程组的求解还可以采用离散化的处理。

具体代码如下:

(Matlab代码)

functiondiscrete_chai

dt=0.04;

c1=1/9;

c2=1;

L=1/7;

G=0.7;

N=10000;

a0=0.8;a1=0.1;

MT=[1-dt*G/c1,dt*G/c1,0;dt*G/c2,(1-dt*G/c2),dt/c2;0,-dt/L,1];

UVI=zeros(3,N);

UVI(:

1)=[0.1;0.1;0.1];

fork=1:

N-1;

Bd=[-dt/c1*a0*UVI(1,k)*(a1^2*UVI(1,k)^2/3-1);0;0];

UVI(:

k+1)=MT*UVI(:

k)+Bd;

end

plot(UVI(1,1:

end),UVI(2,1:

end));

xlabel('Uc1(V)');ylabel('Uc2(V)');

figure;

plot3(UVI(3,1:

end),UVI(2,1:

end),UVI(1,1:

end))

xlabel('I(V)');ylabel('Uc1(V)');zlabel('Uc2(V)');

经验证:

该代码的执行效率比四阶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法要高,但初始精度稍差。

(2)数值仿真结果:

改变G的值,当G=0.7时,数值仿真出现双吸引子:

Uc1-Uc2图

使用matlab的Plot3可以做出I-Uc1-Uc2的三维图:

I-Uc1-Uc2图

同时可以使用Plot做出I、Uc1和Uc2对时间的曲线:

改变G值,使G=0.35,数值仿真出现单吸引子:

Uc1-Uc2图

使用matlab的Plot3可以做出I-Uc1-Uc2的三维图:

同时可以使用Plot做出I、Uc1和Uc2对时间的曲线:

在结果中可以看到,计算机数值模拟的相图特点和前述示波器的相图极为相似。

同时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更改系统参数,充分显现出计算机仿真的优越性。

六、选做实验:

费根鲍姆常数的测量:

以G作为系统参数,将RV1+RV2由一个较大值逐渐减小,记录出现倍周期分岔时的参数值Gn,得到倍周期分岔之间相继参量间隔之比:

测量时n越大

值越趋近于费根鲍姆常数。

在本实验中由于条件限制,费根鲍姆常数的近似值可取:

实验测得:

R1=8700

;R2=11060

;R3=11829

代入上述公式,可得:

4.1728

七、实验后思考题:

1.什么叫相图?

为什么要用相图来研究混沌现象?

本实验中的相图是怎么获得的?

答:

将电路方程x=V1(t)和y=V2(t)消去时间变量t而得到的空间曲线,在非线性理论中这种曲线称为相图。

在非线性理论中,我们会看到使用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它突出了电路系统运动的全局概念。

在本实验中,示波器CH1端接Vc1电压,CH2端接Vc2电压,这样就能获得Vc1-Vc2相图。

2.什么叫倍周期分岔,表现在相图上有什么特点?

答:

系统在改变某些参数后,运动周期变为原先的两倍,即系统需要两倍于原先的时间才能恢复原状。

这在非线性理论中称为倍周期分岔。

倍周期分岔在相图上表现为原先的一个椭圆变为两个分岔的椭圆,运动轨线从其中的一个椭圆跑到另一个椭圆,再在重叠处又跑到原来的椭圆上。

3.什么叫混沌?

表现在相图上有什么特点?

答:

混沌大体包含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系统进行着貌似无归律的运动,但决定其运动规律的基础动力学却是决定论的;

(2)具体结果敏感地依赖初始条件,从而其长期行为具有不可测性;

(3)这种不可预测性并非由外界噪声引起的;

(4)系统长期行为具有某些全局和普适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初始条件无关。

混沌在相图上的表现为轨道在某侧绕几圈似乎是随机的,但这种随机性和真正随机系统中不可预测的无规律又不相同。

因为相点貌似无规律地游荡,不会重复已走过的路,但并不是以连续概率分布在相平面上随机行走,类似“线圈”的轨道本身是有界的,显然其中有某些规律。

4.什么叫吸引子?

什么是非奇异吸引子?

什么是奇异吸引子?

表现在相图上有什么特点?

答:

在系统条件一定下,无论个它什么样的初始条件,最终都将落入到各自的终态集上,这些终态集被称为“吸引子”。

周期解的吸引子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