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9238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docx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局部解剖学regionalanatomy:

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体表标志与投影、层次和毗邻关系等的学科。

第一章头部

1.眶上切迹supraorbitalnotch:

即眶上孔,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2.5cm,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通过。

2.髁突condylarprocess:

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

在张、闭口运动时,可触及髁突向前、后滑动,若髁突滑动受限,将导致张口困难。

3.乳突mastoidprocess:

位于耳垂的后方,为一圆锥形隆突,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乳突根治术中,注意不要损伤面神经及乙状窦。

4.颊脂体:

浅筋膜由疏松结蹄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为颊脂体。

5.面部“危险三角区”:

面静脉经内眦静脉、眶内的眼上静脉和海绵窦相交通。

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循上述途径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区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6.头皮颅顶部“危险区(层)”:

腱膜下间隙有出血时,易广泛蔓延,常形成较大的血肿,其瘀斑可出现至上眼睑皮下,此隙内有若干导静脉,分别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此通道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称腱膜下隙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7.Willis环又称大脑动脉环:

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

其可将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相互吻合,是建立脑侧支循环的重要结构,同时其还将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相互联系。

8.翼点pterion:

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约两横指处,由蝶骨、额骨、顶骨和颞骨连接而成,多数呈“H”形,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该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9.头皮scalp:

颅顶部额顶枕区的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3层紧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3层合称“头皮”。

10.腮腺床parotidglandbed:

腮腺的深面由茎突诸肌以及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了“腮腺床”,紧贴在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11.翼丛pterygoidplexus:

是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

翼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

翼静脉丛通过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并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故口、鼻、咽等部位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12.咬肌间隙massetericspace:

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入此间隙,从深面进入咬肌。

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等均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

第二章颈部

1.环状软骨cricoidcartilage:

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可摸到其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其平对第六颈椎下缘。

在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有环甲膜相连,临床上可经此切开解除喉口堵塞所致的窒息。

2.神经点: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3.腋鞘:

又称腋腔,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锁骨下部分所形成的筋膜鞘。

4.颈动脉鞘carotidsheath:

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

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5.甲状腺鞘:

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该筋膜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

6.甲状腺悬韧带suspensoryligamentsofthyroidgland:

甲状腺假被膜在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着并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为判断是否甲状腺肿大的依据之一。

7.囊鞘间隙:

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该筋膜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

甲状腺鞘与纤维囊形成的间隙称为囊鞘间隙,即甲状腺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

8.甲状腺奇静脉丛:

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颈部前方吻合形成甲状腺奇静脉丛。

9.魏尔啸淋巴结Virchownode:

指肿瘤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胰腺癌、食管癌、肺癌转移的标志,可毫无症状。

10.颈动脉结节carotidtubercle: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平环状软骨弓。

颈总动脉恰在其前方,压迫此处可暂时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11.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space:

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

小儿还有胸腺上部。

此间隙感染、出血或气肿时,可蔓延至上纵隔。

12.颈动脉三角carotidtriangle:

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其浅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

13.胸膜顶cupulaofpleura:

是覆盖于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

第三章胸部

1.胸骨角sternalangle:

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两侧接第2肋软骨。

胸骨角平面约平对主动脉弓起止端、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胸导管由右下向左上移行的部位。

2.乳房后间隙retromammaryspace: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

3.胸肌间隙interpectoralspace:

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的间隙。

4.20.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

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后支,与第1、3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有时还包括臂内侧皮神经,在腋静脉3段外侧呈Y形与肋间臂主干汇合)组成。

5.胸肋三角:

位于胸骨和膈肌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及淋巴管通过。

该处薄弱,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6.腰肋三角:

位于膈的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

底为第十二肋,前临肾,后邻肋膈隐窝,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引起气胸。

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

7.胸膜腔pleuralcavity:

位于肺的周围,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腔内呈负压。

8.胸膜隐窝pleuralrecesses:

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充满此腔隙,胸膜腔的这一部分称胸膜隐窝。

包括肋隐窝,肋纵隐窝和膈纵隐窝等。

9.肋隔隐窝costodiaphragmaticrecesses:

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隔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深度可达两个肋间隙,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肋膈隐窝。

10.心包裸区:

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有左肺心切迹内侧的部分与胸骨体下部左半及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

11.纵隔:

是左右纵隔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

12.气管隆嵴carinaoftrachea:

气管末段最后一个气管环呈三角形突起,位于左右两侧主支气管交角处,组成气管杈。

其内形成一边缘光滑锐利的矢状嵴突,称为气管隆嵴,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也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定位的一个重要解剖标志。

13.心包腔:

又称心包窦,分为浆膜性心包腔和纤维性心包腔。

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

腔内含有少许浆液,起着润滑作用。

14.心包前下窦:

是位于心包前壁和下壁返折处所形成的间隙,是心包腔最低的部位,心包积液首先聚积于此。

15.剑肋角xiphocostalangle:

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的进针部位。

16.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ligamentOfbreast:

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17.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fascia:

胸壁深筋膜深层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的筋膜称锁胸筋膜。

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于胸大、小肌。

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入腋腔,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结。

手术切开锁胸筋膜时应注意保护胸外侧神经和头静脉。

18.动脉导管三角triangleofductusarteriosus: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19.心包横窦transversesinusofpericardium:

心包腔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

第四章腹部

1.腹股沟管浅环:

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份有一个三角形的裂隙,成为腹股沟管浅环。

正常成人的腹股沟管浅环可容纳一个手指尖,内有精索(男性)和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

2.腹股沟镰: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肌束呈弓状,跨过精索上方,行向内侧,延为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及耻骨结节附近。

在腹壁肌收缩时,弓状下缘向腹股沟韧带靠近,有封闭腹股沟管的作用。

3.腹股沟深环:

又称腹股沟内口或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是腹横筋膜随精索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一个卵圆孔,即精索由腹腔进入腹股沟管的入口。

4.弓状线:

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即弓状线,又称半环线。

5.脐环:

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

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6.胃床: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7.Wilkie综合征: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阻塞,以致十二指肠阻塞部位的近端扩张、食糜壅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8.网膜孔,又叫Winslow孔,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游离缘),后界为遮被下腔静脉的腹膜,上界和下界分别是肝尾叶和十二指肠上部。

9.肝蒂:

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上端、肝胃韧带及其所含出入肝门的结构,其中包含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及肝脏自主神经和淋巴结、淋巴管。

10.肝胰壶腹:

胆总管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11.系膜三角:

空、回肠的几乎完全被腹膜包绕,仅在肠系膜缘处无腹膜覆盖,此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系膜三角,当进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

12.移动性盲肠:

盲肠通常为腹膜内位器官,仅稍具活动性,若与升结肠同时具有系膜,则活动性显著增大而称为移动性盲肠。

13.边缘动脉:

:

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围绕结肠和乙状结肠的门型动脉弓。

14.肾蒂kidney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