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8841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docx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

比较优势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

18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了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是用来解释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关系、以指导对外贸易和内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国际贸易为国内经济带来利益、提高全世界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福利的经济学理论。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研究和确定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宝贵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状况,从宏观发展战略的角度明确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未来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方法

  在国际商品交换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商品生产者和贸易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只有充分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生产出相对成本低、适销对路的商品出口,才可以有效的获利。

基于经济学的这一本质规律,致力于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经济学家们提出和不断发展着比较优势理论。

  最初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认为国与国之间某一类产品的绝对成本或资源禀赋具有绝对优势即产生国际贸易。

比较的内容是劳动的绝对成本。

  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认为不仅只有国家之间绝对生产成本的差异可以产生国际贸易,只要国家间产品成本存在差异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扩大两国的社会总福利。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各国市场要素中的生产率的差异。

那么,若是假定各国之间的劳动生产率没有任何差异,会不会产生比较优势、是否会成熟国际贸易?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经济学家郝克歇尔-奥林提出了郝克歇尔-奥林模型(H-O模型),以"多种生产要素论"代替"单一生产要素论"。

郝克歇尔-奥林假定各国劳动生产率相同,从一国的经济结构中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来解释国际贸易分工和贸易格局。

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导致各国市场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各国市场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导致商品价格存在差异。

当某一类产品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就可以认为国家在这个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H-O模型创立后,很多西方经济学家接受了这一理论,并且试图用实例来对这一模型加以验证。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里昂剔夫(Lieontif)分析了1947年到1951年间的每百万美元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同类商品所需资本和劳动数量,发现美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这正好与人们的普遍观念不同。

学者分析认为:

每种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是不同的、千差万别的。

各国的每一种生产要素禀赋不但在数量上存在差别,在质量上也存在差异。

里昂剔夫认为劳动力不同质是产生里昂剔夫悖论的重要原因。

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非常高。

如果劳动以效率单位来进行衡量时,美国可称得上是劳动力相对富裕、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

  二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部门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跨国公司进行公司内部贸易的先决条件是其拥有垄断竞争优势,这类竞争优势表现为两类:

一类从属于特定的地区或地域,如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潜在市场优势、社会环境优势、商业环境优势、市场结构优势、政府/政策优势等;另一类是公司企业特有的垄断竞争优势,如知识产权优势、规模节约优势等。

  国内以林毅夫为代表的学者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阐述,认为要素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能够用在生产上的总预算,同时也决定了资本资源、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相对价格。

一个经济中的要素禀赋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

为了有效地提升要素禀赋结构,需要大力发展自己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积累资金,提升生产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澳大利亚就是利用其在早期依靠出口铁矿和羊毛产品所积累的资金提升了生产要素禀赋结构,从而带动了产业结构的提升,在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上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可见,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要素禀赋结构,而且要素禀赋是动态的和变化的;"比较优势不是天然的,而是历史上投资形成的,是可以培养并不断变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素禀赋结构是推动新产业崛起的机会所在。

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要素禀赋在原有的结构的基础上,例如自然资源、劳动和金融资本等,还应增加技术、人力资本、产品的试制和生产能力即知识、生产能力等要素,才可以对现有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阐述。

  比较优势之所以具有动态性,是因为构成比较优势核心内容的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要素禀赋的静态状况,更取决于生产的历史、积累以及潜在发展空间。

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初具规模,所需要的无外乎是外界的投入和内部的发展。

而内部的发展主要依靠经验的学习和积累,学习快的行业和企业能够更快地掌握发展的诀窍,能够更迅速地占领发展制高点;还取决于未来可以提供的市场空间如何,未来的市场空间越巨大,那么产业发展的规模就会越大,参加进来的公司和阶层就会越多,就越利于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历史、现状

  1G、2G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历史参见下表:

 

 运营

 科研

 制造业

 1G

 1987年引入TACS标准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南京熊猫、电信科技研究院推出模拟手机,但是都没有实现产业化;没有任何国家级科研项目 

 1990年,当时的邮电522厂(现东方通信),与摩托罗拉合作,引入手机生产线

 2G

 GSM和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八五"攻关项目,原邮电部一所承担"900MHz蜂窝状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任务,研制出GMS移动通信系统。

1996年,信息产业部电子七所研制成功第一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SM手机,但都没有产业化

 1. 获得群体突破:

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市场份额、市场运作等方面具备了能够和国际知名厂商竞争的实力2. 但是我国设备商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市场上的份额仍然远远落后于国际厂商,还处于模仿学习阶段,没有能够较多地创新,缺乏核心技术,在技术和原材料方面受制于人,缺乏竞争力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移动产业具有很强的跑马圈地的性质,市场先进具有特别明显的竞争优势;移动通信作为国内发展最快的通信产业,在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通信手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掌握标准、掌握知识产权将对运营、制造的发展都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在移动运营领域引入适度竞争,反对恶性竞争,有助于保持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移动产业是信息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实现信息化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就要对移动产业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以华为、中兴、大唐、普天等为代表的国内移动设备厂商都具备了相当的市场开拓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开发经验,在2G/2.5G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已经具备了和外国知名厂商同台竞技的实力。

同时,我国移动设备制造业在试制和生产能力这一要素禀赋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厂商的同等水平。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要想打翻身仗,行业发展特点决定了机会只能是在下一代移动业务的推出、移动网络的升级换代的时候,否则只能等到再下一代移动网络和业务来临的时候。

3G是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面临的绝好发展机会。

三、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比较优势不是天然的,而是历史上投资形成的,是可以培养并不断变动的",日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比较好地利用了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日本把发展重点放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积累了资金,提升了资源禀赋结构;六十年代,日本将产业发展方向伸向资本较密集的产业,先发展资本密集产业中劳动较密集的造船、钢铁等产业,等这些产业站住了脚、创造了利润、积累了资金、资源禀赋结构进一步提升时,再去发展资本更密集的汽车、电子等产业。

日本就是通过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以不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兴工业化经济"。

可见,在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行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产业规模扩大完全是有可能的。

关键是如何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研究如何给与适当的扶持,把产业做大、做强。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投入和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适当的支持是完全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的。

  移动制造行业中,可能产生比较优势的主要就存在于技术、人力资源、资金、原材料、生产线等禀赋要素中。

过去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基本上一片空白,其比较优势同整体信息产业的情况一致,即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而在技术、资金、原材料、生产线等方面都不具有比较优势或完全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许多的规模和实力,其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转移。

现在,我国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在原材料、生产线等要素方面和外国基本持平,在某些技术领域处于相对比较优势的地位,而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则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1. 人力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分析

  移动通信制造行业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发展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在运营和市场竞争的诸多环节都是以掌握高科技技能的人力资源作为基础的,每个技术细节的科研开发、移动系统的集成测试、产品生产线的总装调试等等,都需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移动通信制造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那么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具有很明显的比较优势。

  

(1)人力资源供给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也相应的有了长足的进步,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培育了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也为社会各个行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充足的人才队伍。

  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院校连续进行扩招,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了急需的大批高层次人才。

   其中,高校每年毕业的信息专业的人才也有高速的增长,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充实到通信行业中来。

同时,由于国内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诸多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这客观上也为国内通信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发展、持续的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从跨国公司出来的有经验工程师,为国内移动通信制造业持续、高速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2)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

  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在移动通信制造业的成本构成中会占到很大的比例,因为高科技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投入的特点。

所以,如何节约科研人员的人力成本是移动通信制造业的主要考虑要节约的因素。

  在高科技行业,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低在全球界都是有名的。

若把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成本设定为1,则泰国是1.6,马来西亚是2.1,韩国是8,我国台湾是11,我国香港是14,欧美是20[]。

可以说,我国高科技人才的成本在全球是处在最低水平的。

如果公司的科研中心设在中国,那么可以大大的节约投入,同时可以开发获得同样的产品,与把科研中心设在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认为:

相对充裕、经济的人力资源状况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能够迅速发展的保障,也是我国相对于其它国家在发展移动通信制造业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之一。

中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企业应该充分挖掘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包括数量优势和成本优势,为我国的移动专业的发展蕴蓄充足的人力资本。

  2. 技术要素的比较优势分析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在某些技术要素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也是不容忽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