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张广胜课件.pptx
《农业政策学-张广胜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政策学-张广胜课件.pptx(5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政策学第1章导论本章主要内容1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2第二节农业政策目标确定3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4复习思考题与案例分析题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2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134本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农业政策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农业政策对指导农业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了解与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及农业政策的分析方法;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容和框架。
考核要求考核要求识记:
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帕累托最优的含义。
领会:
农业政策的逻辑起点、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掌握:
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
农业政策的特点及与农业法律的区别、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一、政策
(一)政策的涵义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本质是政治的表现形式和实施原则,是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
在阶级社会中,政策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政权用来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一、政策
(二)政策的分类1.从政策制定的主体角度:
政党政策、国家政策、政治团体政策2.从政策制定的主体角度:
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3.从政策地域范围角度:
全局性政策和局部性政策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一、政策
(二)政策的分类4.从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角度:
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5.依据政府行为影响的范围:
包括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政策等。
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一、政策(三)政策的逻辑体系政策主要是由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三大要素组成的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政策背景起点政策目标终点政策手段桥梁图1.1政策三要素及逻辑关系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一、政策(四)政策的特征1.整体效应性2.相对稳定性3.原则性和灵活性4.层次性与相关性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二、政策科学
(一)政策科学的概念一般认为,最早提出“政策科学”概念的人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
政策科学是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本书认为政策科学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的制定方案、政策的规划实施、政策结果的评价、政策预测进行分析的一门学科。
政策科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行为的。
第一节政策与政策科学二、政策科学
(二)政策科学的内涵政策科学在经济领域所要研究的就是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活动,干预哪些经济活动,怎样干预经济活动。
完善和发展政策科学,不仅要破除“政府无所不能,政府永远是正确的”的习惯错觉;还要防止市场代替政策的极端倾向。
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一、农业的涵义、地位与作用
(一)农业的涵义农业是人类依靠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理机能,利用太阳能、地力、通过人的劳动去控制和强化生物体的生育成长过程,以获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
农业一般包括植物种植业和动物饲养业,我国习惯上把农业分为农(种植业)、林、牧、渔业。
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一、农业的涵义、地位与作用
(二)农业的特点1.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
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2.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
土地是不可代替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地域性很强;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不稳定性;产品具有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性;农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
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一、农业的涵义、地位与作用(三)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独立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我国经济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地位农业的经济地位: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农业的社会地位: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业的政治地位:
农业是国家独立的、民族独立、自立的基础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一、农业的涵义、地位与作用(四)农业的作用1.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2.为经济发展做出要素贡献;3.为其它经济部门提供市场;4.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5.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二、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一)农业政策的涵义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和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主要目标:
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目前我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农业技术经济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农业经济结构政策2.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政策3.农产品流通政策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二、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二)农业政策的特点1.与其它政策的相关性2.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3.受条件的制约性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二、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三)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的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4.调整范围不同5.稳定程度不同第二节农业与农业政策二、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四)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指导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4.调控作用5.约束作用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一、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市场失灵,它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市场失灵形成的原因:
1.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2.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3.自然垄断的存在4.信息不对称5.市场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二、政府政策干预的目标及缺陷
(一)政府干预的目标:
对宏观经济进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
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二、政府政策干预的目标及缺陷
(二)政策干预的缺陷:
1.政治、行政行为的目标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不一致,措施不完全相容,政治、经济、职权矛盾得不到控制和协调,实际制定的政策和政策实施的结果与初始目标相差会很远;2.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不了解实情或缺乏理论素养或思想方法不对,都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三、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政策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的作用是充当市场竞争的裁判,制定比赛规则,以消除竞争障碍,维护竞争秩序,提高竞争质量。
这些竞争规则多数就是以政策的形式表现的。
第三节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三、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政策政府农业政策干预:
主要包括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提供农业信贷服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控制、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实行食物分配计划。
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一、农业政策分析的相关经济理论
(一)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1.公共选择理论2.经济政策动态学说3.委托-代理理论4.组织行为理论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一、农业政策分析的相关经济理论
(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1.经济福利经济福利最早由庇古(Pigou)、马歇尔(Marshall)等人建立起来的,它是建立在“基数效用论”基础上的,认为每个人的效用是可以衡量的,社会福利就是个人效用的加总。
帕累托(Pareto)于1896年提出序数效用论对基数效用论进行非难。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未必能衡量,消费者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各个人的福利,而不是其它。
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一、农业政策分析的相关经济理论
(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2.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成员集团的福利,同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的经济学不同,它是关于整个社会目标的达到的程度,而不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目标达到的程度。
福利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之间的关系。
福利经济学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找出社会整体的“偏好秩序”,政策的出台必然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调整,寻求满足每个成员福利最大化是政策研究的首要任务。
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一、农业政策分析的相关经济理论(三)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1.帕累托最优指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一、农业政策分析的相关经济理论(三)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2.达到帕累托最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帕累托条件之一(交换效率条件):
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帕累托条件之二(生产效率条件):
任何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两种产品都是相同的。
帕累托条件之三(产量效率条件):
经济的任何两种产品之间边际转换率与它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一、农业政策分析的相关经济理论(四)福利变化的测度政府对资源和收入的再分配政策会背离竞争决定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般采用经济剩余方法度量可选择的政策手段的福利效果。
经济剩余是指在市场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商品供给和需求不断变化中实现均衡状态时获得的市场成本节约。
它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一、农业政策分析的相关经济理论(四)福利变化的测度在没有政策干预的生产均衡条件下,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是既定的,因而不存在所谓的福利损失。
一旦干预市场均衡的农业政策发挥作用,就会存在因社会资源重新配置而使生产者或消费者获益的可能性。
政策的经济福利效果就可以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来加以度量。
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二、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1.事实分析2.价值分析3.规范分析4.可行性分析第四节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二、农业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1.社会调查2.历史分析法3.系统分析法4.结构分析法5.模型分析法6.社会试验法7.群众路线法问题与思考1.什么是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农业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农业政策与农业法律的关系?
5.如何从经济角度评价农业政策的优劣?
6.使用经济剩余方法分析农业政策应该注意什么?
7.在农业政策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哪些方法?
各有什么不足?
农业政策学第2章农业政策制定本章主要内容1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2第二节农业政策目标确定3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4复习思考题与案例分析题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一、农业政策问题的界定
(一)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特定农业事项所存在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农业政策问题:
1.农业政策问题是一种能够被多数人认知的客观事实。
2.农业政策问题是由利益失衡和价值冲突引起的。
3.农业政策问题已经被政府纳入议程,并开始着手解决。
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一、农业政策问题的界定
(二)农业政策问题的特征1.关联性2.人为性3.动态性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二、农业政策问题的形成与提出
(一)农业政策问题的形成农业政策问题的形成需要满足依次递进的五个方面的条件:
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3.问题的影响深入而广泛4.属于农业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问题5.形成明显的农业政策需要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二、农业政策问题的形成与提出
(二)农业政策问题的提出农业政策问题一经形成,就应当被及时地提出。
农业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是政治领袖。
二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三是政党和利益集团。
四是民意代表。
五是大众传媒。
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三、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和论证
(一)农业政策的认定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指农业政策分析人员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农业政策问题的性质、成因、范围、程度、类型、影响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确认的过程。
一般来说,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农业政策问题察觉,即发现和搜集农业政策问题。
二是农业政策问题界定,即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农业政策问题。
三是农业政策问题描述,即用可操作性语言(文字、数字、图标、符号等)准确详尽地表述农业政策问题。
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三、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和论证
(二)农业政策问题的论证1.农业政策问题论证的前提农业政策问题的论证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农业政策问题的论证层级农业政策问题的论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美国学者威廉。
邓恩认为,政策问题论证的复杂性通过论证所在的组织层次具体表现出来,可分为小论证、功能论证、二级论证和一级论证。
第一节农业政策问题分析四、农业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农业政策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威廉邓恩认为政策问题分析方法主要有边界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层级分析法、统摄法、头脑风暴法、多角度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论证图形法等。
常用的农业政策问题分析方法有边界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
第二节农业政策目标确定一、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农业政策目标是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理想状态或结果。
在农业政策实施以前,农业政策目标就以理性的概念存在于政策制定者的头脑之中,表达着政策制定者的主观意志。
农业政策目标有如下特征:
(一)多元性
(二)层次性(三)明确性(四)相关性第二节农业政策目标确定二、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
(一)尊重现实,追求实效原则
(二)尊重民意,以民为本原则(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四)相对稳定,适度弹性原则第二节农业政策目标确定三、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一)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1.固定目标法:
根据现实需要来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方法。
政策制定者以更高层次的政策目标为依据,借助比较分析,确定出一系列农业政策的期望值,将其固定为目标,并据以寻求该目标的实现手段和措施2.引申目标法:
根据实际可能来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方法。
政策制定者根据农业政策资源情况及变化前景,分析可能投入的政策手段和措施,以此为依据,借助综合分析,确定出农业政策目标范围,从中引申出具体的农业政策目标o第二节农业政策目标确定三、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二)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要求一个科学的农业政策目标,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具体明确2.合理可行3.有机协调4.定性与定量结合第二节农业政策目标确定四、我国的农业政策目标
(一)提高农业生产率,确保粮食安全
(二)保护农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三)完善农业市场机制,稳定农产品价格(四)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一、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
(一)农业政策手段体系1.经济性手段2.规制性手段3.社会性手段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一、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
(二)农业政策手段选择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2.侧重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二、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
(一)农业政策方案设计人员农业政策方案设计人员根据其身份不同,可分为政府公务人员和科研教育人员。
(二)农业政策方案设计的方法1.根据时间的变化设计方案3.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设计方案(三)农业政策方案设计的程序1.农业政策方案的轮廓构想2.农业政策方案的精细设计2.根据经验设计方案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三、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评估
(一)农业政策方案论证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一致性原则3.实际性原则4.可控性原则5.协调性原则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三、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评估
(二)农业政策方案论证的要素1.农业政策信息。
农业政策信息是方案论证的出发点,信息可能来源于统计调查的结果,也可能来源于专家的研究结论,或者来源于其他途径2.农业政策观点。
通过对农业政策信息的综合整理和逻辑推演,得出的基本结论,形成农业政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3.观点形成依据。
包括将相关信息转变为观点的直接理由或假设,往往通过权威、直觉、分析、因果、伦理等形式形成;还包括深层原因或推理,主要有科学规律、专家权威以及伦理道德准则等。
4.驳论。
指不接受农业政策观点的原因、假设或依据。
有助于认识到预测分析中的缺陷,或补充某种农业政策观点的不足。
5.可行性。
分析农业政策的可行性,包括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等方面。
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三、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评估(三)农业政策方案的评估1.农业政策方案评估的基本标准:
有效性和可行性。
2.农业政策方案的价值评估在对农业政策方案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要以理性的系统评估作为逻辑起点,在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政策实施的客体即农业、农民的需求和感受,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品质;协调好农业政策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政策的实施与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四、农业政策方案的选优与决策
(一)农业政策方案的选优与决策的价值标准农业政策方案的选择,既包含对方案本身的判断,又包含对该项政策方案实施后产生的效果和作用的判断,其本质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选择农业政策方案的价值标准可能是规范型标准,也可能是经验性标准,或者是二者的结合。
影响农业政策方案的选择和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存环境、历史环境、决策环境等方面。
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四、农业政策方案的选优与决策
(二)农业政策方案选优与决策的基本环节通常对政策方案的选优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判断:
1.政策目标的判断2.政策手段的判断3.利弊判断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四、农业政策方案的选优与决策(三)农业政策方案选优与决策的方法及结果农业政策方案选优与决策的方法主要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近年来,学者们引入了数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方法,对方案的选优与决策进行分析。
例如改进密切值法、加权灰靶决策理论、群决策方法、突变级数模型等等。
根据农业政策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政策决策方法,从而更加科学地做出决策。
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四、农业政策方案的选优与决策(三)农业政策方案选优与决策的方法及结果通过政策的选优与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三种:
选出最佳方案、提出新的方案、暂时搁置方案。
如果通过筛选,选出最佳方案,则将其作为政策方案的基本蓝本;如果难以选出最佳方案,可将其中一种方案作为基本方案,吸收其他方案的有点和长处,综合整理,提出新的合适的方案;还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比如政策设计资料不全面,导致方案本身有所欠缺;或者由于农业政策问题本身面貌不够清晰,难以对其做出判断;或者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决策者的举棋不定难以抉择等等,会暂时将所有政策方案搁置起来,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待时机成熟再做决策。
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五、农业政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经过农业政策方案的选优与决策,最终确定下来的方案还不能作为农业政策加以实施,还需要政策决策者在某些方面加以完善和修正。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农业政策方案的制定与研究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决策者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制定了通过政策手段的实施能够实现既定目标的农业政策方案,但是,该方案只是帮助决策者解决了政策设计中需要解决的较为困难的问题创造条件,并不能完全代表政策决策者的意愿。
由于政策决策者是政策实施后果的最终承担者,从谨慎性的角度出发,即使是比较完善的政策草案,也必须经过决策者的修正和完善,才能付诸实施。
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五、农业政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其次,由于农业政策本身的作用对象及其相关系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对农业政策问题做出不同的判断。
而且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也会不尽相同。
这些不同的看法和方案,其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能够解决农业政策问题,实现农业政策目标,这就需要政策实施后果的最终承担者政策决策者来做出最终的裁决,选出最符合其意志的政策方案。
农业政策方案修正与完善的内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能是对政策目标的调整,也可能是对政策手段和措施的完善等。
由于农业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方案选定之后,还要根据农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纠正和修改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和错误。
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制定程序六、农业政策方案的采纳、合法化与法律化1.农业政策的采纳:
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机构决定采纳某项农业政策的过程和行动2.农业政策的合法化当合法化主体为立法机关时,要经过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最后公布政策四个步骤来进行。
当合法化主体为行政机关时,则要经过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和行政首长签署发表政策三个步骤来进行。
3.农业政策的法律化农业政策法律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立法活动。
需要对转化成法律的农业政策加以条件的约束:
一是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农业政策将其纳入法制轨道为其作用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是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农业政策可以转化成法律。
三是只有成功的农业政策可以转化成法律。
复习思考题与案例分析题复习思考题怎样理解农业政策问题?
怎样确定农业政策目标?
农业政策手段有哪些,其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试对农业政策分析方法加以论述。
试论述农业政策方案制定的全过程。
复习思考题与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思考题:
美国农业政策的调整是如何体现农业政策制定全过程的?
点评:
对案例的分析要体现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论证,农业政策目标的制定,以及农业政策手段和方案的选择,深刻理解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体会农业政策合法化和法律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政策学第3章农业政策执行本章主要内容12农业政策执行概述农业政策的执行第一节农业政策执行概述农业政策被制定出来以后,必须经过执行这一环节,才能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关系到整个政策的成败。
因此,农业政策执行与政策制定在农业政策运行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o第一节农业政策执行概述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性和意义
(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农业政策执行,即农业政策实施,是指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农业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政策执行者将农业政策方案付诸实施,把农业政策内容变为现实以达到农业政策所定目标的过程。
第一节农业政策执行概述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性和意义
(二)农业政策执行的特性政策目标的明确性与统一性执行影响的广泛性和执行过程的灵活性政策对象的适用性和范围的有限性执行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一节农业政策执行概述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性和意义(三)农业政策执行的意义农业政策执行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农业政策的执行是检验农业政策的重要标准农业政策的执行是完善农业政策的重要途径农业政策执行是制定新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一节农业政策执行概述二、农业政策执行的模型过程模型互动模型浴盆模型循环模型博弈模型第一节农业政策执行概述三、农业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因素1.农业政策方案的质量农业政策的合理性农业政策的明确具体性农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农业政策的可操作性2.农业政策问题的性质第一节农业政策执行概述三、农业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
(二)外部因素政策对象:
对政策的接受程度、数量的多少及其行为变化政策执行人员:
政策水平、政治观念和行为倾向、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政策的执行机构:
组织机构的布局、分工协作、权责关系、命令与服从体系农业政策执行资源:
人力、资金、物资、信息和权威资源农业政策执行环境: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第二节农业政策的执行执行农业政策的过程,就是把农业政策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政策,既是农业政策本身的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农业政策的执行一、农业政策执行的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协调性与反馈性相结合原则试验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节农业政策的执行二、农业政策执行的要求认真学习和理解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明确农业政策执行对象与范围,树立科学态度。
忠实地贯彻,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