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87040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6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x

 

广东省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石料用(粉料)

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惠东县凯泽石料有限公司

二O一O年三月

 

广东省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石料用(粉料)

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项 目 负 责:

报 告 编 写:

胡孝奎

刘利琴

审 核:

黄琼芳

技术负责人:

队 长:

 

勘 查 单 位 :

报告编写单位:

报告提交单位:

提交报告时间:

2010年3月

 

附图目次

图号

顺序号

图 名

比例尺

1

1

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地形地质图

1:

5000

2

2-7

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剖面图

1:

500

3

8

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储量估算剖面图

1:

1000

4

9-11

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水文用图(3幅)

1:

5000

1:

250

5

12-28

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钻孔柱状图(17幅)

1:

200

附件目次

顺序号

附 件 名 称

页数

1

检验报告(放射性)

1

2

岩石抗压强度实验报告

1

3

检测报告(小体积质量、白度、化学分析、水样分析 )

3

第1章 概述

1.1 工作目的和任务

惠东县凯泽石料有限公司因办理采矿权变更、延续手续,特委托我队大致查明工作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本地质特征,大致查明石灰岩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厚度、产状、矿石质量以及开采地质条件,核实已消耗资源情况,为采矿权变更、延续手续以及石料的开采提供依据。

1.2工作区交通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惠东县城北东60°方位,直距约33.0km,在松坑镇北面1.5km,河北村石背岭中。

变更前矿区范围地理拐点坐标(北京54坐标系):

① X=2566156.127,Y=38593284.362;

2 X=2566251.128,Y=38593441.362;

③ X=2566444.127,Y=38593352.361;

④ X=2566815.127,Y=38593207.360;

⑤ X=2566791.127,Y=38593111.360;

⑥ X=2566404.127,Y=38593187.361;面积约0.0948km2。

变更后矿区范围地理拐点坐标(西安80坐标系):

① X=2566318.5749,Y=38593133.0862;

② X=2566346.2694,Y=38593160.3155;

③ X=2566307.4394,Y=38593338.6799;

④ X=2566037.2765,Y=38593489.8667;

⑤ X=2565964.3381,Y=38593345.0381;

⑥X=2566217.3037, Y=38593157.5699。

面积约0.0684km2,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4′40″,北纬23°11′36″,矿区位于松坑镇北面,有简易公路通至松坑,松坑有县道通至惠东县城,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工作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位于石壁牙南侧山坡,区内最高标高240.31m,最低标高(老采坑地步)170m.05m,地表绝大部份被洪冲积、残坡积土覆盖,植被较发育。

矿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受海洋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台风暴雨,冬季干燥,有冷空气侵袭,多年平均气温21.9°C,最高气温38.3°C,最低气温0.1°C,偶有霜冻,结冰现象。

多年平均降雨量1991mm,雨季为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8%左右,蒸发量平均1697mm,相对湿度达82%,年日照时数为1900小时左右,日照率43%。

多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33-38m/s,根据多年统计资料,平均每年有3~4

松坑矿区

 

次7~10级台风侵袭本地区,最多的年份有5次。

本区地震基本裂度为Ⅵ度区,未见有危害性的滑坡、泥石流现象。

当地属经济较落后地区,经济类型以农业经济为主,电力资源丰富,水源较充足,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松坑黄泥塘铁矿等。

1.4前人地质工作及开采情况

矿区以往没有做过系统的地质工作,矿区仅有1:

200000区调资料。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方曾开采石灰岩用作建筑石料及烧制石灰,并留下2个露天采坑,采坑最大宽度95米,平均深45米。

近年,有个体经营者施工部分钻探工程并登记采矿权,但由于其他原因没有进入实质性开采,也没有形成地质报告及留下地质资料。

1.5本次工作及主要地质成果

在2009年12月3日接受凯泽石料有限公司委托后,我队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矿区开展了勘查工作,并于2010年1月30日完成全部工作并提交资源储量报告,本次工作采用路线穿越追索观察、矿体露头及采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同时调查收集当地同类矿石的生产加工资料进行了类比研究,具体工作量如表1。

表1

工作项目

计算单位

工作量

一、地质测量(专项)

 

1、水文地质剖面1条    

km

1.31

2、图切剖面6条

km

1.218

二、岩矿实验

 

一般岩矿分析

 

1、岩矿鉴定

5

2、化学分析

12

3、水样分析

4

4、放射性样分析

1

5、物性测定(白度)

155

6、抗压强度试验样

6

7、小体重测定

6

三、钻探

地质岩芯钻探

m

683.22m(6孔)

收集利用老资料

m

883.71(11孔)

通过上述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地质成果

1、大致查清松坑矿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地质特征,初步评价了面积约0.1km2范围内石灰岩矿体的厚度、品位(白度)、矿石量、估算资源/储量110米以上块段:

(332)为6024kt,平均白度87.65%。

(333)为8210kt,平均白度87.65%。

2、检测到一条走向北西—南东的断层F1,走向约165°,倾向北东,倾角65°—80°。

3、大致查明了石灰岩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特征。

4、圈出矿体开采范围,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简述及矿区地质特征

2.1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永梅-惠阳坳陷带中段,华阳北东向断裂带北西侧,羊草岗花岗岩体北缘接触带。

2.1.1地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

泥盆系中统桂头组(D2g)、上统天子岭组(D3t)、帽子峰组(D3m)、石炭系下统大塘阶(C1dc)、中上统壶天群(C2+3ht)、三迭系上统大顶组(T3d)、小坪组(T3xp)、和第四系全新统(Qh)。

2.1.2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中、东部发育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倾角25-55°。

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北东向断裂

矿区

区域地质图

主要为华阳断裂,由多条压性及张性断裂组成。

北西向断裂主要有松坑断裂、桃子窝断裂等,为压性断裂。

近东西向断裂,仅见一条,分布于南部的将军帽岩体北面,为压性断裂。

③、断裂:

矿区内中部存在1条北西—南东走向的断裂F1,实测产状:

 75°∠75°,断裂带宽度大于30m,断裂带岩性为蚀变砂岩—绢英千糜岩。

2.1.3岩浆岩

岩浆岩:

区内广泛分布燕山三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γ、ηγ),羊草岗岩体是离矿区较近的岩浆岩岩体。

此外,区内还零散分布有燕山四期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大部分呈岩株或岩脉形式侵入燕山三期花岗岩中,小部分侵入于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中。

2.2矿区地质

2.2.1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三叠系上统大项组(T3d)及第四系地层:

1、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石灰岩

本层为本区的主要矿层,分布于矿区中部,地表出露宽度100-300m。

呈 325°方向展布,倾向北东,倾角35°。

北东以F1为界,大部为第四系掩盖,仅在矿区中部老采坑有分布,但为水淹没,属以石灰岩为主的浅海相碳酸盐建造,由于变质作用,部分石灰岩已变为大理岩,岩性以白色、浅灰白色、暗灰色石灰岩为主,夹大理岩化灰岩和少量大理岩,呈巨厚层状,中粗粒或不规则粒状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90%)、白云石(8%)及绢云母、粘土矿物(2%)组成。

方解石呈等轴镶嵌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粒径0.1~3mm,多以0.2~0.3mm为主。

白云石呈半自形粒状,粒径大小与方解石相近。

石英呈粒状,分散分布于方解石粒间,粒径0.05~0.15mm。

绢云母、粘土矿物呈微细片状,粒状分散分布于方解石粒间。

2、三叠系上统大项组(T3d)砂岩

分布于矿区北东部,南西以F1为界,地表出露宽度150m。

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

走向约325°,倾向北东,倾角56°。

3、第四系(Q)洪冲积层,残破积层

分布于矿区西南低洼地区,主要由粉砂质粘土、砂卵砾石组成,根据钻探揭露厚8.85~35.65m。

2.2.2构造

区内主要的构造有:

1、褶皱构造

受区域构造控制,本区的褶皱构造表现为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

2、F1断层:

走向北西—南东,走向约165°,倾向北东,倾角65°—80°,横穿矿区,并使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石灰岩和三叠系上统大项组(T3d)砂岩呈断层接触。

3、节理

根据地质简测及钻探可知,节理主要类型为有三组:

第一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0°;第二组,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80°;另一组倾角30°,走向倾向不明。

2.2.3岩浆岩

矿区以北、以南均有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出露,浅肉红色,中粒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

石英,钠长石,斜长石以及黑云母。

石英含量90%—95%,不等粒,粒径约0.02—0.5mm。

2.2.4矿床地质特征

2.2.4.1矿体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及规模

矿区内只有一个矿体,矿体产于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晶粒石灰岩中,根据钻探结果,矿体呈北西—南东展布,层状产出,倾向北东,倾角35°,宽约100~300米,长度已控制342米,垂直厚度大于100米。

矿体地表为洪冲积层、残破积层覆盖,覆盖厚度5—35.65m。

矿体以灰~浅灰色石灰岩为主,次有浅灰白色大理岩化石灰岩,硅灰石化石灰岩、局部夹大理岩,北侧(顶板)围岩为三叠上统大顶组砂岩,与矿体界线较为清晰,一般以F1断层面为界;南侧为壶天群灰岩延伸至矿区外(矿区内未见底板)。

2.2.4.2矿石矿物组合

矿石为石灰岩,呈白色,灰白色,不等粒变晶结构,厚层块状。

矿石自然类型为灰白色晶粒石灰岩。

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由方解石组成(75%—90%),少量白云石(5%—10%和少量泥质(5%—15%),局部滑石化,未见有石英(或燧石)及硫化物矿物;方解石呈自形—半自形晶,粒径0.05—2mm,少量达2mm以上。

2.2.4.3矿石化学化学成份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

CaO(39.24%—54.96%)、MgO(0.70%—15.25%)、SiO2(0.484%—2.95%),矿石白度(59.8%—90.4%);平均值分别为CaO50.97%、MgO3.76%、SiO21.63%,白度87.65%。

2.2.4.4矿石放射性含量

在钻孔内采取岩样送国土资源部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检测,分析结果(见附件),IRa=0.079,Ir=0.060,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要求,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2.2.4.5矿石质量

根据野外观察测量,矿石多组节理发育,有不同程度的蚀变,且晶粒粗细不一,估测开采饰面石料荒料率约20%,成材率低,故矿石不宜作为饰面石材开采。

据邻近矿区同类矿石的生产加工经验,矿石适合建筑用石料(粉料),工业类型属建筑用石料(粉料)石灰岩。

2.2.4.6矿床的成因

本区石灰岩矿体呈层状分布,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海相沉积岩矿床,受后期热液改造形成少量大理岩化石灰岩。

第3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石灰岩大多用于生产水泥、石灰、建筑用石料(粉料)等,如今,惠州到惠东段,正大兴土木,石灰岩的加工有较好的前景。

以下着重介绍石灰岩粉料的加工工艺。

3.1石灰岩粉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粤东地区以石灰岩为原料生产石灰岩粉料一般采用干法加工工艺。

其生产工艺一般为:

原矿石经粗碎后水洗风干,再中碎、细磨至空气分级制成微细—超细石灰岩粉,设备主要有雷蒙机、高速机械冲击粉碎机、旋磨机等,生产流程见图3。

上述生产流程获得石灰岩粉料的产率为80﹪左右(相对于原矿石)。

3.2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评价

据一些石灰岩粉厂的生产经验,以石灰岩矿加工磨制石灰岩钙粉的工艺流程简单,产品产出率较高,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良好。

本区矿石类型及矿石质量较好,可认为松坑石灰岩矿用于磨制石灰岩粉料的加工技术性能良好。

第4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 自然地理条件

4.1.1气象水文特征

4.1.1.1气象特征

本区属来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气候温和,无霜冻或短期霜冻。

雨量充沛,且多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78%),经多年统计年最大降雨量为2376mm;最小为146.4mm,多年平均降雨量1991mm。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697mm,年平均气温21.9℃,一月份平均气温14℃,七月份平均气温28℃,极端日最高温度38.3℃,最低温度0.1℃,年平均霜冻2次,相对湿度82%。

风向具明显的季节性,春夏、秋初多吹东南风,秋末和冬季多吹西北风。

每年有3—4次7-10级台风侵袭。

4.1.1.2水文特征

矿区面积小,区内有一间歇性冲沟外,在矿区西南面有一条三坑河,为常年性小沟,小沟长约500m,流量5.1l/s,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矿区西南面而后经松坑圩流入松坑河,最后至多祝后注入西枝江河。

区内地表水来源是接受汇水面积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每年的5-9月份为洪水期,11月至来年的1月份为枯水期,其它月份为平水期。

其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pH值7.3度,总矿化度38.20。

水质透明、无色、无味、属Ⅰ级地表水。

区内还有两个露天的老采坑,形状为椭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

储水量分别为5500m3和15000m3。

4.1.2地形地貌特征

矿区地形比较简单,北东高南西低。

矿区仅北东面小部分地段为三迭上统组成的丘陵山坡地,地形坡度较缓,地形坡度为10°-30°,山体走向北西,中部及西南部低为第四系冲洪积的山间河谷盆地。

附近最高地形石壁牙海拔标高501.0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209.5m。

相对高差291.5m。

矿区植被不发育,坡面地面均长杂草。

地形地貌有利于地表水径流和排泄。

4.2 水文地质条件

4.2.1含(隔)水层特征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三迭系上统大顶组(T3d),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以及第四系冲洪积层(Q)。

根据矿区的岩土层(体)的不同富水性和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水力性质,将矿区含(隔)水层分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上三迭统大项组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为相对隔水层、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石灰岩岩溶溶洞裂隙含水层和断裂构造脉状水,分述如下: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此层主要分布于矿区除北东角山坡地外的大部分地段。

厚度5-35.65m,平均厚度15.87m。

主要岩性为砂、卵、砾石夹粘土,分选性差,透水性强、富水性中等,空间分布较连续。

动态变化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水质类型为HCO3—Mg·Ca型水,pH值为6~7.85。

此层直接覆盖在矿体之上与矿体裂隙含水层有水力联系,对矿床开采有直接影响。

2、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石灰岩、大理岩岩溶溶洞裂隙含水层

此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下伏,底部及其四周与F1断裂接触,属隐伏石灰岩岩溶含水层。

岩性为灰色石灰岩、白色及灰白色的大理岩化灰岩、局部白云质大理岩,石灰岩岩溶裂隙、溶蚀现象、溶洞等较发育,而在构造带和不同岩性接触带中也有发育,据统计揭露到石灰岩的钻孔共17个,钻孔为不完全揭露。

在ZK9-5、ZK7、ZK39钻孔见有溶洞,溶洞可见率17.65%,共见溶洞3个,半充填至无充填。

溶洞发育带主要分布在标高102.04~208.4m。

而深部溶蚀减弱以至消失。

裂隙仅断续可见30°~45°一组、70°~80°两组,裂面闭合状。

由于本次抽水试验钻孔选择在岩溶极不发育的钻孔,其涌水量为30m3/d,单位涌水量为0.0058L/s·m,不能代表矿区内灰岩的富水性。

表4-1 溶洞统计表

孔号

标高(m)

洞高(m)

性质

岩心情况

备注

ZK9-5

126.9-132.85

5.95

溶洞

不完整

ZK7

205.96-207.26

1.3

溶洞

不完整

ZK39

192.5-194.0

1.5

溶洞

不完整

3、上三迭统大项组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为相对隔水层。

此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东部。

地表及浅部岩石均已风化,呈粘土和粉质粘土,透水性差、富水性弱。

中深部岩石裂隙较发育但多被石英脉充填,几乎不含水。

泉水稀疏出露,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大,每年旱季泉水干枯。

4、断裂构造脉状水

区内主要断层有一条北西—南东走向的断层F1,产状为75°∠75°,断裂带宽度大于30m。

断层在矿区东北部通过,透水性好、富水性强,延伸较长,与矿体直接接触,水力联系密切,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大。

4.2.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变化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靠大气降水、河流和老采坑坑水的渗入,地下水位与大气降水变化曲线形态一致,雨季渗入补给量大,地下水位上升。

旱季降雨量小,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渗入补给小,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变化幅度0.5~5.10m。

地下水以沼泽地及泉水形式排泄补给地表水,使矿区主要冲沟常年流水。

石灰岩是隐伏型的岩溶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大部分地段,地形低洼,有利于接受区内其它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

沿三坑河及其两岸局部第四系松散层堆积物较厚,砂石分选性孔隙性较好,透水性较强。

为地表水渗入和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天然状态下,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通过第四系地层孔隙渗透补给,补给源充足。

矿区钻孔水位,从矿区北西往矿区南东方向倾,其天然径流排泄方向由北西向南东方向运动,通过含水层或天然露头泉排泄,补给排泄条件良好。

4.2.3矿区供水条件

流经矿区西南面的三坑河,属常年性溪水,流量5.1L/s,根据取得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见sh1、sh2、sh3水质分析报告),水质良好,有害元素含量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考虑作为未来矿区的生产、生活用水。

但在选用此水源时,应对其进行流量的长期观测和水质细菌分析,以确保水源水在枯水期能保证供水。

4.2.4矿床充水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1、开采方式

根据矿床的埋藏特征和业主的要求,未来矿床的开采方式将采用凹陷式露天开采。

2、矿坑充水水源

根据本区未来开采的开采方式和矿床水文地水文地质特征,矿坑的主要充水水源有:

①岩溶承压水;②大气降水。

第四系孔隙水、断裂构造脉状水和地表水(三坑河)都是岩溶承压水的补给来源。

3、矿坑涌水量预测

矿床未来开采方式为凹陷式露天开采,矿床充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矿体灰岩本身的岩溶裂隙水。

所以矿坑涌水量(Q)应由矿坑地下水(A)和大气降水(B)组成。

即:

Q=A+B

(1)岩溶裂隙水涌水量(A)预测

由于本次勘查抽水试验钻孔的涌水量未能代表矿区灰岩的真正富水性,所以利用同一矿山的开采涌水量进行水文地质比拟法计算,预测不同开采中段的矿坑涌水量,这种方法在本矿区预测计算是比较实际可行准确的。

预测成果见表5-2。

根据本矿区老采坑多年的抽水情况,进行预测矿坑涌水量。

矿山现在开采水平高程是+170m,老采场面积约为12815m2,水位降深45m,旱季和雨季的坑道排水量分别为1024m3/d、3028m3/d;设计最终开采水平高程为110m,开采矿床面积约为68400m2。

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床终采时的矿坑涌水量。

选择计算公式

式中:

Q1—设计矿坑涌水量(m3/d);

Q0—现在矿山涌水量(m3/d);

F1—设计矿坑开采面积(m2);

F0—现在矿山开采面积(m2);

S1—设计矿坑水位降深(m);

S0—现在矿山水位降深(m);

计算参数和计算结果见表5-2。

因岩溶发育的极其复杂性,矿坑涌水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矿坑所直接揭露到岩溶洞穴、岩溶裂隙的大小、连通性,还取决于这些岩溶洞隙和邻近地表、地下含水体的储水量,还与区域地下水的动力补给量有密切关系。

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4-2 水文地质比拟法计算成果表

计算开采深度(m)

实测坑道涌水量Q0

(m3/d)

实测矿坑面积

F0

(㎡)

实测水位降深S0

(m)

实测单位涌水量

q。

(m3/d·m2)

预测矿坑面积

F1

(㎡)

预测矿坑水位降深

S1(m)

计算结果Q1

(m3/d)

丰水期

枯水期

丰水期

枯水期

丰水期

枯水期

45

300

100

9378

45

0.00071

0.00024

68400

45

2185

738.7

75

75

3642

1231.2

100

100

4856.4

1641.6

(2)短历时各时段矿坑最大积水量(B)估算

根据淡水约场水文观测站的资料表明,本区短历时降雨量甚大,假如采场周边设有排水设施、并确保采场外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不汇入采坑,便能大致算出矿的短历时各时段的最大矿坑积水量。

采坑面积按矿区面积0.0684km2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3。

表4-3 短历时各时段矿坑最大积水量(B)估算表

时段

30分钟

60分钟

180分钟

360分钟

720分钟

降雨量(mm)

64.4

78

130

163

208

采坑面积(m2)

68400

积水量(m3)

4404.96

5335.2

8892

11149.2

14227.2

排水量(m3/min)

146.83

88.92

49.4

30.97

19.76

(3)矿山可以根据上面估算的地下水水量和大气降水量,进行配备合理的排水设施。

综合上述,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类型,即第三类第二亚类直接充水矿床第二型。

4.3工程地质条件

4.3.1工程地质层位划分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内岩土层主要有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和石炭系中上统基岩,其工程地质岩性,组合比较简单。

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完整性、稳定性及其成因,将矿区内的岩土层划分为:

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中~微风化层三个工程地质层位,由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冲洪积层

矿区ZK1~ZK6、ZK9、ZK9-1~ZK9-5、SWK号孔分布,层顶标高210.99~225.56m,层厚5~35.65m,平均厚15.76m,由砂、卵、砾石组成,中密~密实状。

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工程地质性能较差,是矿区未来开采的开挖对象,因此此层也是未来开采后形成的人工边坡,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大。

2、第四系残坡积层

仅ZK7、ZK8二个钻孔揭露,层顶标高227.75~227.76m,层厚14.5~19.00m,平均16.75m,由褐黄色粘土夹少量碎石组成。

此层局部分布,层位稳定,结构疏松,强度稍低,扰动后稳定性较差。

是矿区未来开采的开挖对象,因此此层也是未来开采后形成的人工边坡,对矿床开采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