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文学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8669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非洲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非洲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非洲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非洲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洲文学史.docx

《非洲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文学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洲文学史.docx

非洲文学史

第十一讲二十世纪非洲文学史

非洲地理位置:

近年来,非洲文学发展颇为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非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分界,面积仅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称为北非,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又称阿语非洲;黑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致分为东非、西非和南部非非等三个区域,主要居民是尼格罗人(黑人),所以被称为黑非洲。

按语言和分布地带来划分,当地尼格罗人又可分为苏丹语系尼格罗人和班图语系尼格罗人;苏丹语系黑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赤道之间,班图语系黑人分布在赤道以南。

2、非洲文学特点:

非洲大多数国家的书面文学产生较晚,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非洲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随着各族人民的觉醒和殖民主义制度的瓦解,非洲各国文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明显差异。

非洲各国文学的共同特征主要是发展的迅速性和跳跃性,即努力克服自己的落后状态,充分利用当代世界文学的成果和经验,争取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它们的明显差异是首先由于殖民主义国家所执行的文化政策不同:

法国和葡萄牙在殖民地国家执行同化政策,即拼命压制当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极力扶植法语和葡语的文学;英国和比利时则执行使殖民地国家的语言和文学为自己服务的融合政策,一方面推动欧洲语言文学的发展,另一面善待非洲各国土著语言文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非洲语言文学的传播。

3、非洲文学分期:

大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划为二战前、二战后两个时期。

二战前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奴役非洲的殖民初期阶段、20世纪20至40年代中期非洲殖民制度相对稳定的阶段。

二战后也可细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以后非洲多数国家的独立自主阶段。

因此,本课将非洲文学分为

以下四个部分来讲述:

西非文学、东非文学、南部非州文学、北非文学。

一、东非文学:

在非洲东部地区,使用当地的语言,斯瓦希里语的文学和使用外来的语言,英语的文学并存。

东非文学以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两国较突出。

1、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陆东部沿海,东临印度洋,陆上与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扎伊尔、赞比亚、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等国接壤。

绝大多数居民属班图语系尼格罗人,其中以苏库马、查加、哈亚、戈戈、赫赫和尼扬韦齐等族人数较多。

国语为斯瓦希里语,但英语在坦噶尼喀也比较流行。

1889年沦为德国殖民地,1890年又变成英国“保护国”,1961年坦噶尼喀首先宣布独立,1964年桑给巴尔建立人民共和国,同年组成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随后改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坦桑尼亚的斯瓦希里语文学和英语文学是有密切联系的,前者历史比较悠久,并对后者有所影响。

斯瓦希里语文学可以上溯到18世纪初,19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很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出现了如夏巴尼·罗伯特(1909——1962)这样的著名作家。

英语文学要年轻得多,是本世纪60年代初才诞生的。

  夏巴尼·罗伯特(1909—1962)是坦桑尼亚用斯瓦希里语创作的诗人、小说家,被非洲评论界誉为当代“首屈一指的作家”。

他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是伊斯兰教徒。

他从来没有离开东非,没有到过欧洲,他熟悉自己的人民,人民也熟悉他,他和自己的读者有一种其他作家所不具备的合作关系。

夏邦尼的创作之所以受欢迎,有两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相信善良与仁爱最终会取得胜利;把民族觉悟、社会进步、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同穆斯林传统信仰巧妙结合起来。

他一生写了20多部作品,包括诗歌、小说、传记等,比较重要的有《可信国》(1951)、《农夫乌图波拉》(1956)、《非洲人之歌》(1956)、《我的一生》(1961)等。

还翻译了古代波斯的作品,整理了一些古代史诗。

他的全集12卷在去世后出版。

第一部小说《可信国》,他首先以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可信国”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专制、贪污、残暴、落后,要求伸张正义和法制;然后描绘出一幅理想国家的美好图景——和睦友爱,勤俭节约,民主自由,科学发达;最后作者相信,“可信国”必然能够变成一个繁荣幸福的乐园。

小说体现了作家的政论才能,具有民间创作的特点。

以下是小说原文节选:

可信国的宰相马基伍劳德白发苍苍,德高望重,才智过人,他作宰相已经许多年了,是三位国王的连任大臣。

最近听说草民卡拉马带头招募了不少的人研究法律,这好似晴天霹雳,使我大吃一惊,原以为这一点儿水滴,不一会就会干掉,谁知竟会变成救助其追随者的清泉!

自古以来,所有重大的事情只有向国王和大臣们,这样高贵血统的人才有资格去做;像卡拉马这样的区区小民,最好是过他自己的日子。

如果允许他们做他们力不能及的事情,那我们可信国将会出现令人头疼的变化。

卡马拉回答说:

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科学之前,白发苍苍被认为是明智的象征。

但是,认为这种看法正确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没有受过教育,绝不会被人认为是才智超群。

《西蒂·宾蒂·萨阿德的一生》,是关于桑给巴尔女歌手(在二、三十年代的非洲音乐厅里很有声誉)的传记,最直率地表现了作家的社会伦理观点——传统的伊斯兰道德观同二十世纪的爱国主义、妇女解放与新思想的结合。

《我的一生》是作家的自传,阐述了他对教育、伦理和民族等问题的观点。

这是一部为了使“白人”承认他人的尊严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宣扬友爱与宽容,谴责仇恨和妒忌。

2、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沿海,东南临印度洋,陆上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等国接壤。

全国有40余个部族,其中班图语系尼格罗人,如基库尤族,卢希亚族、梅鲁族等人数较多。

国语为斯瓦希里语。

1895年成为英国“保护地”,192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3年宣告独立,次年成立肯尼亚共和国。

肯尼亚虽然也有斯瓦希里语文学存在,可是却没有像坦桑尼亚那样产生夏巴尼·罗伯特一类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反之,肯尼亚的英语文学虽然也像坦桑尼亚的英语文学那样年轻,可是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除了杰出的作家恩古吉(1938—)之外,还可以举出如下几个重要作家名字:

格·奥戈特(1930—)、基贝拉(1940—)、梅佳·姆旺吉(1948—)等。

恩古吉(1938—)毕业于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

他以剧本《黑隐士》(1962)而登上文坛,随后发表了几部长篇小说:

《孩子,你别哭》(1964)、《一河之隔》(1965)、《一粒麦种》(1967)。

这三部小说都是描写肯尼亚殖民地时代的状况,表现肯尼亚人为争取土地和自由而斗争的主题,指出长期以来肯尼亚人对待现实生活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忍气吞声的态度,一种是坚持斗争的态度。

第一部小说《孩子,你别哭》原文节选:

在危机四伏的国土上,西利安纳中学就像一块平静的绿洲。

在学校里,无论是在肃穆寂静的教堂里,还是在鸦雀无声的阅览室里,恩约罗格总觉得人们随时都可能见到上帝。

恩约罗格真想知道等他期末回家时,家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他真想回家吗?

一回到家,痛苦将立刻向他袭来,一泓秋水般平静的心将会突然掀起波涛。

他现在不想回家,等到他学业有成,回家或许更有意义。

第三部小说《一粒麦种》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最为成熟。

这部小说采用主人公回忆往事的形式写成,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揭示出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这个主人公曾经参加过民族独立运动,但是后来却在紧急关头出卖了自己的同伴;他感到良心上的谴责,终于不得不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与这个人物相对照,小说还成功地刻画了在民族独立运动中英勇献身的战士形象。

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构思复杂,心理描写细腻等特点则表明作者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西非文学:

非洲西部的各国文学从语言上可分为两组:

法语文学有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喀麦隆等三国;英语文学有尼日利亚等国。

  1、塞内加尔位于非洲大陆最西部,西临大西洋,陆上与毛里塔尼亚、马里、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接壤,冈比亚则嵌入其南半部国土。

全国包括20多个部族,其中人数较多的是沃洛夫族、塞雷尔族、富尔贝族、图库洛尔族,主要语言有沃洛夫语、塞雷尔语、富尔贝语、曼丁戈语,官方语言为法语。

186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大约100年以后,于1960年获得独立,创建塞内加尔共和国。

塞内加尔有用当地民族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但成绩斐然并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品是法语文学。

塞内加尔的法语文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在巴黎出版的杂志《黑人大学生》创刊号标志着它的开端,(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其后陆续出现一些诗歌、小说、故事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民族的觉醒,文学前进的步伐加快,从5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1906—)、大卫·狄奥普(1927—1960)、桑贝内·乌斯曼(1923—)等3位诗人和作家的创作,在塞内加尔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诗人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1906—)是塞内加尔在20世纪初期的重要诗人。

他出生于商人家庭,毕业于巴黎大学。

他是塞内加尔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战后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1960年至1980年间担任塞内加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他是著名的西非法语诗人。

在文艺理论方面,他把“黑人性”文艺的主张系统化,认为黑非洲的文化遗产具有崇高价值,它含有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感情色彩、精巧的艺术性。

他的诗歌,以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歌颂了民族传统,以锐利的笔锋揭露了殖民主义。

他是现代黑非洲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诗歌创作具体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

第一部诗集《阴影之歌》(1945)中的大部分作品写于30年代,由于表露了他的爱国热情和艺术才华,因而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1948年,他编选出版了《黑人法语新诗选》,向全世界读者介绍了现代“黑色种族”诗人的代表作,同时也为提倡“黑人性”理论服务。

《黑人法语新诗选》标志着新的非洲黑人文学的诞生。

另一部诗集《黑色的祭品》(1948)中的作品则写于战争年代,主导思想是谴责法西斯主义,揭露侵略战争给非洲士兵带来的灾难;同时也谴责殖民主义,揭露法国殖民当局的罪恶。

《夜歌集》(1961)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热爱生活和向往幸福的感情。

还有著名长诗《致纽约》。

桑戈尔的诗歌,不仅内容丰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努力吸收古代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他热爱法国,推崇法国文学,赞扬法国人民在反法西斯德国占领者中的英雄气概,他本人亦曾入伍同法国人民并肩反抗德国法西斯;但是,目睹法国殖民者在非洲的灭绝人性的侵略,又愤然控诉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他在《祈求和平》(1945年)的中,真实地表现了内心的纠结:

上帝呀,请你宽恕法兰西,

   它口称光明大路而却走在邪恶小道,

   它请我入坐而又吩咐我自备面包,

   它右手给我的东西左手就夺去一半。

   上帝呀,请你原谅法兰西,

   它仇视占领者却又粗暴地对我施行占领。

桑戈尔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向往建立强大的非洲民族国家。

他的爱国激情、在《黑色的妇女》(选自诗集《黑暗中的歌》)中强烈地抒发出来:

   透明的远方的草原,草原呀,

   在东风热烈的抚爱下微微颤动。

   雕刻精巧的板鼓,绷得紧紧的板鼓,

   战士们手指敲得你达达响。

   你的声音深邃而低沉——

   这是崇高的爱情的歌声。

(非洲韵律)

诗人在同一诗集的《祈祷》一诗中,希望非洲在“世界复兴”中做出伟大贡献:

   如果“世界复兴”召唤我们,我们回答:

“是!

   但愿我们变成酵母——没有它不能发起白面。

   因为除了我们,有谁能把鲜活生动的节奏

   带给这个死沉沉的机器和大炮的世界;

   有谁能发出欢乐的呼声,去唤醒那些孤儿和

   光明来临之前死去的人们;

   有谁能使那个被刺刀扎伤希望的人重新想起生活!

  诗人大卫·狄奥普(1927-1960)是塞内加尔在20世纪中期50年代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