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30849112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6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附件2:ZZ003工程测量(学生赛)赛项技术规范.doc

附件2: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

中职组学生赛技术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21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及2012年6月1日实施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制定本技术文件。

一、理论知识考试

理论知识竞赛试题由赛项执委会从附件5: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学生赛理论考试题库》中抽取。

1.理论知识考试采用机考(闭卷)方式进行,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0.5分)和多项选择题(40题,每题1分),试题满分100分。

3.试题范围见附件1: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学生赛理论考试大纲》。

4.考试时可使用普通型计算器。

二、四等水准测量

1.水准路线形式

图1闭合水准路线示意图

意图

1A

4A

3A

2A

由一个已知点和三个未知点组成的闭合水准路线(见图1),水准路线总长约为×××米。

2.竞赛内容

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独立完成指定路线的水准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工作。

3.竞赛规则

⑴各参赛队按比赛报名表中的顺序将选手分别编号为1、2、3、4号(比赛过程中不得变更),按规则要求独立完成指定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任务。

⑵水准路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赛项执委会事先确定,赛前抽签确定各参赛队所观测的路线。

⑶每位选手完成一个测段(即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路线)的观测和记录计算,具体方案如下:

1测段(已知点1A到2A号未知点)由本队1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3、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

2测段(2A号未知点到3A号未知点)由本队2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

3测段(3A号未知点到4A号未知点)由本队3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

4测段(4A号未知点到已知点1A)由本组4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2、3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

⑷数据记录必须使用赛项执委会提供的记录手簿(见附表1),由负责记录的选手用签字笔当场准确无误地填写到相应栏内,并及时计算和填写表中其它数据,要求记录规范完整、符合记录规定、计算准确;观测数据不得改动厘米和毫米,分米、米数据不得连环涂改,如有违反均需扣分;观测数据必须原始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⑸各参赛队由3号和4号参赛选手分别独立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计算所用的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由赛项执委会提供(见附表2),计算表的辅助计算栏中必须填入水准线路闭合差。

⑹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总的规定用时为60分钟,外业观测超55分钟将停止观测,可以进入内业计算,总用时60分钟将停止比赛(将根据最终确定的竞赛场地大小对用时进行相应调整),该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零分(仪器操作部分视实际情况评分)。

⑺仪器操作应符合要求,迁站时仪器搬动必须正确,仪器在迁站过程中不必装箱和带箱,仪器箱关闭放在出发处。

⑻观测采用所有测站连续计时的方法,即观测时间为裁判宣布比赛开始(选手拿到题目)到选手上交观测成果、并将仪器装箱放回原处后结束。

除复印原始记录表的时间外,需连续计时,比赛一旦计时开始不得无故终止比赛。

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员报裁判长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比赛过程中,选手若休息、饮水或上洗手间,一律计算在操作比赛时间内。

如果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

比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在案,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和计算,经裁判同意可提前离开赛场。

⑼观测结束后,仪器装箱收回到出发处,记录表格交给裁判员,裁判员暂停计时,工作人员带领选手到指定地点等待进行内业计算。

裁判员将原始记录数据交工作人员复印2份后交给3号、4号参赛选手,继续计时。

3号和4号参赛选手现场分别独立进行水准测量内业计算,高差闭合差分配采用与路线长度成比例的近似平差原则,计算所用计算器由执委会提供或自备,但不得带程序计算功能。

⑽3号、4号选手内业计算完成后交1号选手核对,如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上交成果计算表和本队外业观测记录表后可结束比赛。

如有错误,在规定时间内可重算或重测直到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重算或重测的时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⑾参赛选手应规范作业,注意测量安全及仪器保护。

不允许妨碍或阻挡其他选手的观测,不允许使用测绳,不允许立尺员离开转点尺垫,经劝告无效者取消比赛资格。

迁站时不允许出现不顾安全的狂跑现象,必须沿水泥或沥青等路面前进,不允许穿越草地。

⑿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操作技能竞赛除携带比赛必备的用具(如笔、尺、普通型计算器等)外,不得带入任何技术资料和工具书。

选手的所有通讯工具、摄像工具一律不得带入比赛现场。

⒀如果在比赛期间测量仪器发生非人为故障,致使比赛不能继续进行,需经裁判长确认并批准,比赛可暂停计时,待测量仪器修复或更换仪器后,比赛恢复计时或重新开始。

⒁记录和计算表格,不得带离比赛场地,否则成绩无效。

⒂比赛过程中现场裁判监督仪器使用、观测、记录、计算的规范性,防止出现人员、仪器安全事故,经提醒恶意不改者,现场裁判报告裁判长,取消其比赛成绩。

4.主要技术要求

⑴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见下表1。

表1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项目

等级

视线长度(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m)

黑红面读数较差(mm)

黑红面所测

高差较差

(mm)

环线

闭合差(m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四等

≤100

≤5.0

≤10.0

≤3.0

≤5.0

0.2

注:

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

⑵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上、下丝读数应记录在手簿中。

⑶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进行,在没有换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

⑷各参赛队所测水准点高程误差不得超过±20mm。

⑸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须回报读数。

⑹水准测量各测段设站数不限,但每测段测站数必须为偶数。

⑺高差的计算采用“奇进偶舍”的原则;记录、计算时的占位“0”及“±”必须填写。

5.评分标准

四等水准测量总分值100分,其中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成果精度45分,测量时间15分。

具体评分见附表3、表6。

三、一级导线测量及单点放样

1.导线形式

由一个已知点及已知方向和三个未知点(3号点待放样)组成的闭合导线(如图2),四条边总长约×××米。

P

1A

2A

3A

放样

4A

图2闭合导线示意图

2.竞赛内容

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按一级导线精度要求独立完成抽签指定的闭合导线测量外业观测及3号点的放样和内业计算。

外业观测包括一个连接角和四个转折角(左角)测量(5个角度均采用测回法两测回进行观测)以及四条导线边测量(每条导线边水平距离采用往返测各一测回),内业计算根据给定的已知点A点的坐标和A点到P点的坐标方位角(或P点的坐标),经平差计算出3个指定未知点(含3号点)的平面坐标。

3.竞赛规则

⑴各参赛队按比赛报名表中的顺序将选手分别编号为1、2、3、4号(比赛过程中不得变更),按规则要求独立完成指定闭合导线的测量任务。

⑵闭合导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赛项执委会事先确定,赛前抽签确定各参赛队的观测路线。

⑶每位选手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计算,具体方案如下:

1A测站点由本队4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2、3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2A测站点由本队1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由二测回连接角平均值及导线边水平距离往返平均值推算2号测站点坐标,根据设计坐标放样3号点,检核无误后再进行一级闭合导线测量),3、4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3A测站点由本队2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4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4A测站点由本队3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⑷外业观测时水平角观测第1测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盘须设置为0°02′30″附近;水平角观测第2测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盘须设置为90°17′30″附近,角度观测和计算单位取至秒;导线边水平距离往返各测量一测回,一测回盘左、盘右各测量读数1次,边长取至0.001m。

⑸数据记录使用赛项执委会提供的导线测量观测记录表(水平角测量记录见附表7、水平距离测量记录见附表8、放样测站计算表9),由负责记录的选手用签字笔当场准确无误地填写到相应栏内,并及时计算和填写表中其它数据。

要求记录规范完整、符合记录规定、计算准确;水平角观测数据不得改动秒值,度、分不得连环涂改,如有违反均需扣分。

观测数据必须原始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⑹各参赛队由1号和2号参赛选手分别独立进行导线平差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所用的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由赛项执委会提供(见附表10),计算表的辅助计算栏中必须填入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⑺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总的规定时间为70分钟,外业观测超过60分钟将停止观测,可以进入内业计算,总用时70分钟将停止比赛(将根据最终确定的竞赛场地大小对用时进行相应调整),超过70分钟,该一级导线测量及单点放样成果计零分(仪器操作部分视实际情况评分)。

⑻仪器操作应符合要求。

导线测量不得使用三联脚架法观测,观测顺序按先测连接角,再分别按序号进行导线前进方向左角的测量。

每测站起始观测应从盘左开始,盘左照准目标是先起始目标后终始目标,盘右照准目标是先终始目标后起始目标;盘左对准目标后先顺时针旋转一周或以上,盘右对准目标后先逆时针旋转一周或以上,再按观测要求进行观测。

全站仪迁站时仪器必须关机装箱,带觇牌的棱镜可不装箱但棱镜不得从觇牌上卸下。

⑼观测采用所有测站连续计时的方法,即观测时间为裁判宣布比赛开始(选手拿到题目)到选手上缴观测成果、并将仪器装箱放回原处后结束。

除复印原始记录表的时间外比赛需连续进行,竞赛一旦计时开始不得无故终止比赛。

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员报裁判长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竞赛过程中,选手若休息、饮水或上洗手间,一律计算在操作比赛时间内。

如果选手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

竞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在案,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和计算,经裁判同意可提前离开赛场。

⑽观测结束后,仪器装箱收回到出发处,记录表格交给裁判员,裁判员暂停计时,将原始记录数据交工作人员复印2份后分别交给1、2号选手,继续计时。

1号和2号选手现场分别独立进行闭合导线平差计算,角度闭合差分配采取“整数分配,大角分大,小角分小”的原则,计算所用计算器由执委会提供或自备,但不得带程序计算功能。

⑾1号、2号选手内业计算完成后交4号选手核对,如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上缴成果计算表和本队外业观测记录表后结束比赛。

如有错误,在规定时间内可重算或重测直到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重算或重测的时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⑿参赛选手应规范作业,注意测量安全及仪器保护,不允许妨碍或阻挡其他选手的观测。

迁站时不允许出现不顾安全的狂跑现象,必须沿水泥或沥青等路面稳步前进,不允许穿越草地。

⒀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操作技能比赛除携带比赛必备的用具(如笔、尺、普通计算器等)外,不得带入任何技术资料和工具书。

选手的所有通讯工具(对讲机仅能在放样时使用)、摄像工具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

⒁如果在比赛期间测量仪器发生非人为故障,致使比赛不能继续进行,需经裁判长确认并批准,比赛可暂停计时,待测量仪器修复或更换仪器后,比赛恢复计时或重新开始。

⒂记录和计算表格,不得带离比赛场地,否则成绩无效。

⒃比赛过程中现场裁判监督仪器使用、观测、记录、计算的规范性,防止出现人员、仪器安全事故,经提醒恶意不改者,现场裁判报告裁判长,取消其比赛成绩。

4.主要技术要求

⑴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一级导线测量及单点放样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2所示。

表2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测回数

水平角上下

半测回较差

(″)

两测回

角度差(″)

一测回盘左、盘右读数较差

(mm)

往返测距

离差(mm)

方位角

闭合差

(″)

导线

相对闭合差

一级

2

12

12

10

10

≤1/15000

注:

表中n为转折角的个数。

⑵仪器和觇牌的对中误差不得超过2mm,整平水准管气泡偏差不得超过1格。

⑶各参赛队所测导线点点位误差不得超过±20mm。

⑷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须回报读数。

⑸角度、距离的计算采用“奇进偶舍”的原则,记录、计算时的占位“0”及“±”必须填写。

5.评分标准

一级导线测量及单点放样总分值100分,其中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成果精度45分,测量时间15分。

具体评分见:

附表11、表14。

附表1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学生赛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3-F观测日期:

2023.6.18

测量(号):

1记录(号):

2

测站

编号

点号

上丝

上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1

1F-P1

2438

1116

后视

2122

6810

-1

+1.320

K1=4687

K2=4787

1810

0497

前视

0801

5590

-2

62.8

61.9

后-前

+1321

+1220

+1

+0.9

+0.9

2

P1-P2

2418

1155

后视

2190

6976

+1

+1.258

1961

0708

前视

0931

5618

0

45.7

44.7

后-前

+1259

+1358

+1

+1.0

+1.9

3

P2-P3

2822

0967

后视

2490

7177

0

+1.858

2153

0298

前视

0632

5418

+1

66.9

66.9

后-前

+1858

+1759

-1

0.0

+1.9

4

P3-2F

2332

1320

后视

2138

6923

+2

+1.017

1941

0918

前视

1119

5808

-2

39.1

40.2

后-前

+1019

+1115

+4

-1.1

+0.8

注:

起、终测站须注1、2#标尺常数K,各测站高差中数等取位至1mm。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学生赛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3-F观测日期:

2023.6.18

测量(号):

2记录(号):

3

测站

编号

点号

上丝

上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5

2F-P4

1953

2189

后视

1764

6451

0

-0.219

1573

1780

前视

1983

6770

0

38.0

40.9

后-前

-0219

-0319

0

-2.9

-2.1

6

P4-P5

0977

2577

后视

0648

5433

+2

-1.606

0318

1931

前视

2252

6940

-1

65.9

64.6

后-前

-1604

-1507

+3

+1.3

-0.8

7

P5-P6

1203

2571

后视

0728

5413

+2

-1.534

0429

1951

前视

2261

7048

0

59.4

62.0

后-前

-1533

-1635

+2

-2.6

-3.4

8

P6-3F

1210

2094

后视

1011

5799

-1

-0.887

0812

1700

前视

1898

6586

-1

39.8

39.4

后-前

-0887

-0787

0

+0.4

-3.0

注:

起、终测站须注1、2#标尺常数K,各测站高差中数等取位至1mm。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学生赛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3-F观测日期:

2023.6.18

测量(号):

3记录(号):

4

测站

编号

点号

上丝

上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9

3F-P7

1169

2461

后视

0849

5536

0

-1.289

0529

1812

前视

2138

6925

0

64.0

64.9

后-前

-1289

-1389

0

-0.9

-3.9

10

P7-P8

0929

1952

后视

0490

5279

-2

-1.034

0051

1098

前视

1525

6211

+1

87.8

85.4

后-前

-1035

-0932

-3

+2.4

-1.5

11

P8-P9

1662

1854

后视

1441

6129

-1

-0.198

1221

1423

前视

1639

6427

-1

44.1

43.1

后-前

-0198

-0298

0

+1.0

-0.5

12

P9-4F

1581

1602

后视

1528

6315

0

-0.024

1475

1501

前视

1551

6239

-1

10.6

10.1

后-前

-0023

+0076

+1

+0.5

0.0

注:

起、终测站须注1、2#标尺常数K,各测站高差中数等取位至1mm。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学生赛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3-F观测日期:

2023.6.18

测量(号):

4记录(号):

1

测站

编号

点号

上丝

上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13

4F-

P10

1792

1953

后视

1432

6119

0

-0.170

K2=4787K1=4687

1071

1252

前视

1602

6390

-1

72.1

70.1

后-前

-0170

-0271

+1

+2.0

+2.0

14

P10-P11

1632

1490

后视

1415

6202

0

+0.140

1199

1060

前视

1276

5962

+1

43.3

43.0

后-前

+0139

+0240

-1

+0.3

+2.3

15

P11-P12

2516

1278

后视

2177

6864

0

+1.236

1839

0606

前视

0940

5729

-2

67.7

67.2

后-前

+1237

+1135

+2

+0.5

+2.8

16

P12-1F

1639

1507

后视

1584

6372

-1

+0.131

1530

1402

前视

1453

6141

-1

10.9

10.5

后-前

+0131

+0231

0

+0.4

+3.2

注:

起、终测站须注1、2#标尺常数K,各测站高差中数等取位至1mm。

附表2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学生赛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3-F计算者(号):

3

日期:

2023.6.18

点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备注

1F

0.43

+5.453

+1

+5.454

1720.114

已知点

2F

1725.568

0.41

-4.246

0

-4.246

3F

1721.322

0.41

-2.545

0

-2.545

4F

1718.777

0.38

+1.337

0

+1.337

1F

1720.114

1.63

-0.001

+1

0.000

助=-1mm=±26mm+1mm/km

合格

注:

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等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3.计算(mm)时,L小于1km时,按1km计。

附表3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中职组学生赛

四等水准测量(仪器操作部分)评分表

第场路线选手最后抽签号:

评分标准

次(站)数

扣分

水准仪摔倒落地,一次扣10分

每个测段应按规定编号进行观测和记录,违反一次扣5分

阻挡或妨碍其他队观测,裁判劝阻无效,一次扣5分

不使用签字笔记录、计算,记录转抄或使用橡皮,一次扣5分

测站重测不变换仪器高,一次扣2分

未按“后-后-前-前”观测顺序及上、下丝再中丝读数,或没有换站时后视尺移动,一次扣2分

圆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