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8468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docx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诗词曲(中考试题研究: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一、观沧海

(近7年河南未考)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统一祖国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意思对即可。

2分)

◆二、次北固山下

(2020年河南考过)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2020河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分)

思念故乡。

(1分)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分)

2.(2020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分)

3.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2分)

示例一:

“阔”字用得好,因为“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碍辽阔了。

示例二:

“悬”字用得好,因为“悬”字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2分)

4.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展现的画面。

(2分)

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意思对即可。

2分)

5.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分)

示例一:

诗人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

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

(2分)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三、钱塘湖春行,

(近7年河南未考)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

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意思对即可。

2分)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妙在何处。

(2分)

示例一: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向阳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示例二: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2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通过描绘西湖秀美的初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意思对即可。

2分),

◆四、天净沙秋思

(近7年河南未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分)

断肠人在天涯。

(1分)作者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的亲人(意思对即可。

1分)(2分)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分)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1分。

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

共2分)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分)

4.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小令所展现的画面。

(2分)

示例: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

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走在古道上。

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处呢?

他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

“断肠人在天涯”。

(符合语境1分,语言通顺1分。

共2分)

5.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说说这首曲妙在何处。

(3分)

示例一: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示例二:

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

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写作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共3分)

6.请从表达作用角度说说“夕阳西下”妙在何处。

(2分)

示例: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分)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近7年河南未考)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分析开头两句诗中的“杨花”“子规”妙在何处。

(2分)

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

作者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来写,融情人景,写出了飘零之感,表达了离别之痛。

(2分)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之情。

(意思对即可。

2分)

3.从运用修辞方法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分)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明月”拟人化,它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修辞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共3分)

◆六、夜雨寄北

(近7年河南未考)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你认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2分)

示例一:

“涨”字用得好,既写出巴山水灌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示例二:

“秋”字用得好,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了人物心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意思对即可。

2分)

◆七、泊秦淮

(近7年河南未考)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八、浣溪沙

(近7年河南未考)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通过对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意思对即可。

2分)

2.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新”与“旧”放在一起对比。

“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写作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共3分)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抒发了词人伤春惜时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2分)

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小园香径独徘徊”妙在何处。

(2分)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

“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意思对即可。

2分)

◆九、望岳

(近7年河南未考)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分析“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妙在何处。

(2分)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分析1分,作用1分。

共2分)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分)

“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钟”或“割”答一字即可,如果从对偶的角度回答也可。

)(修辞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共3分)

3.分析“一览众山小”中的“小”妙在何处。

(2分)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分析1分,作用1分。

共2分)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对即可。

2分)

◆十、春望

(2020年河南考过)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020河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隋?

(2分)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

2分)

2.(2020河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2分)

示例一:

“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

“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分)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忧国思家之情。

(意思对即可。

2分)

4.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2分)

示例: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符合语境1分,语言通顺1分。

共2分)

◆十一、使至塞上

(近7年河南未考)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运用写作方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分)

写作上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出汉塞”与“人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

(写作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共3分)

2.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所展现的画面。

(2分)

诗句描绘的图景是:

辽阔的沙漠上一股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符合语境1分,语言通顺1分。

共2分)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妙在何处。

(2分)

一个“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涛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涛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熔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分析1分,作用1分。

共2分)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描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雄奇、苍茫(悲凉、苍凉)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雄奇壮阔景象的赞美以及被排挤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