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83723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docx

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word版

2013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2)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3)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4)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万夫雄打虎传

泾川有万姓字夫雄者,少负膂力,以拳勇称,初亦未尝事田猎也。

一日,与夙所莫逆尔汝昆季范姓友,早行深山中。

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

范号曰:

“万夫雄救我!

救我!

”万亦茫然不知所措,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

经里许,震天一呼,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

因梃击虎,中其项。

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竞不能举。

万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

母虎暨虎子相寻至。

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

嗟乎!

万夫雄一乡野鄙人耳,素不识《诗》《书》为何物,亦不识交道为何事,而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卒毙三虎以救其友,其义岂不甚伟?

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

余尝见世之聚首而处者,交同手足之亲,谊比金石之固,设有缓急,即蜂虿微毒,不致贻祸杀人,当其纷纷未定之时,虽夙昔周旋,密迩徒辈,靡不潜迹匿形,鸟飞云散,悄然而不一顾焉。

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或云:

“一人而毙三虎,颇似不经,殆属乌有子虚之谈。

”噫!

诚有之矣!

家九宣从泾川来,为余述其事最奇。

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

与之语,意气慷慨,须眉状貌,殊磊砢不凡,飞扬跋扈,犹可想望其打虎时英风至今谰飒云。

盖义愤所激,至勇生焉;即后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此也。

从古忠孝节义,蹈水赴火,为人之所不能为,并为人之所不敢为,往往以蚩愚诚朴而得之。

万夫雄有焉。

南村野史曰:

余友苍略氏,闻其事而异之,太息曰:

“士亦视所托身为贵耳!

得交万夫雄,其人虽陷入虎口,猛虎不能害也。

甚矣,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辑)

【注】①磊砢:

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亦未尝事田猎也田:

耕作

B.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搏:

捕捉

C.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度:

估计

D.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负:

辜负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万夫雄“义愤所激,至勇生焉”的一组是()(3分)

①少负膂力,以拳勇称

②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

③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

④卒毙三虎以救其友

⑤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

⑥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朋友身陷虎口的危急情况,万夫雄一时也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勇敢地冲上前去,连毙三虎,使朋友虎口脱身。

B.作者对万夫雄救朋友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世人对手足之情、金石之谊的珍惜,同时也批判了那些不能急朋友之难的人。

C.作者讲到家九宣曾向他描述过万夫雄打虎的事迹,同时家九宣还与万夫雄有过直接接触,这有助于证实万夫雄打虎事迹的真实性。

D.从古到今,忠孝节义之人,赴汤蹈火,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常常因为愚拙朴实而能达得到,万夫雄就有这样的秉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

(3分)

(2)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

(2分)

(2)请分析颔联、颈联分别抒发的情感。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诸葛瑾奉命到荆州见关羽,为孙权的儿子求亲。

关羽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

(《三国演义》)

B.为了暂时搁置觉民的亲事,觉新到祖父那里去替觉民讲情。

他以为可以感动祖父,没想到却遭到祖父痛骂。

(《家》)

C.冯云卿通过女儿从赵伯韬那里刺探到商业机密,然后不惜动用女儿的垫箱钱来做“多头”,终于大赚了一笔。

(《子夜》)

D.克洛德要爱斯梅拉达在绞刑架和他当中选择一个。

爱斯梅拉达对他说:

绞刑架还没有你那样使我害怕。

(《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瘫痪后,仍掌管密室钥匙,不愿将家用开支大权交给欧也妮。

欧也妮心系夏尔,对父亲很冷淡。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众人见他进来,都笑说:

“又来了一个。

”探春笑道:

“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

”宝玉笑道:

“可惜迟了,早该起个社的。

探春起了个什么样的念头?

随后如何“起社”?

请简要叙述。

(2)阅读下面的《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他把刚才对医师所说的话又说了一遍,讲到他就要到彼得堡去,然后交给她一个信封,里边装着他从帕诺沃带回来的照片。

涅赫柳多夫为何要送旧照片给马斯洛娃?

马斯洛娃如何对待这张旧照片?

请简要叙述。

选做()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②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

③孟子曰: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万辛》)

【注】①谅:

诚实。

(1)在孔子、孟子看来,应该与哪几种人交朋友?

(2分)

(2)孔子、孟子认为,与朋友相处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阕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艺批评家要勇于自我批评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在解剖别人的同时,要更无情地解剖自己,他们在从事批评工作时不能缺失对批评自身的反思,这是文艺批评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如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在文艺批评中不断完善起来的,文艺批评的锋芒不但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中磨砺出来的,也是在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

可是,中国当代部分文艺批评家却缺乏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

他们在批评作家艺术家及其文艺作品时慷慨激昂,咄咄逼人,但对文艺批评自身却没有起码的反思,以至于出现了飚捧浮夸、前后自相矛盾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矛盾,首先是因为他们崇奉的理论使然。

他们推崇文艺发展的多元论,认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在中国当代文艺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时期,一些文艺作品在价值观上相互对立。

有些文艺批评家为了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多元化发展,仅仅停留在探索文艺作品的意义上。

他们不是努力克服现存冲突,而是跟着现象走,放弃了不可缺少的是非判断扣价值高下判断,结果陷入了自相矛盾。

这些文艺批评家如果没有理论上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就不可能走出误区。

其次,这些矛盾是他们身上的鄙俗气的产物。

恩格斯曾经指出,德国思想家黑格尔和作家歌德身上有着庸人的习气,认为“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

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虽然没有成为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身上却有不少这种庸人的习气,即鄙俗气。

他们没有把握住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期律,没有对文艺作品进行客卿公正的评价,而是过于强调个人关系的亲疏好恶。

这些文艺批评家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甚于追求真理,既不努力挖掘文艺家的独特贡献,也不客卿地批评他们身上的缺陷,而是停留在对一些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作家艺术家的评功摆好上。

他们在取媚那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作家艺术家时陷入了自相矛盾。

显然,如果他们不根除身上的鄙俗气,就难以避免矛盾,甚至还会助长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中的不良风气。

要从根本上清除鄙俗气,除了改善文艺批评家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外,还有必要强化他们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

他们需要清醒地回答,文艺批评家是从正确的美感出发的,还是屈服于淫威、取媚于权势,趋承上意或随波逐流?

文艺批评家是追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审美理想,还是追逐肤浅的时尚?

文艺批评家是摒弃那些陈腐的审美观念,还是以文艺为玩物并停留在浅表的娱乐上?

文艺批评家是不断超越,还是结束对真理的探求?

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思,就不能科学地解决文艺发展中的价值分歧,就不能有效地引领中国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就不能适应中国当代社会自主的创造时代,就不能具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缺少对批评自身的反思,阻碍了文艺批评的发展。

B.文艺批评的锋芒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和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

C.文艺批评家们放弃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推动了文艺的多元化发展。

D.要从根本上清除文艺批评家自身的鄙俗气,必须改善他们发展的社会环境。

11.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的身上有哪些“鄙俗气”?

(3分)

12.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应该怎样强化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朝烟夕岚待月夜

若水如诗

①明代人袁宏道在《晚游六桥待月记》里写道,“西湖最盛,为春之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袁宏道独特的审美观照,把西湖美在春月、在朝烟、在夕岚,尤以月夜为最。

文中无“待”却题称“待月”,以实写虚,勾起读者期待的兴趣,袁氏真会吊人胃口。

②此景之游,今春最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恼人的雨春却带来赏春的奇景,就在这雨末与初晴的夹缝里,稍纵即逝。

不过不急,正好小花探春,梅花樱花桃花玉兰竞相闹春,杏花惜春了,百花次第,西湖的花期更长了。

朝烟夕岚也正是这个季节容易产生。

③第一束晨光刚刚扫描湖面,西子姑娘正待梳妆,隐约的轻似梦的晨雾笼在她的发髻,薄如蝉翼。

细如新丝一样的山霭从湖心岛慢慢匀开来,散到四围的湖堤,满是活力的负氧离子被晨练的人使劲贪婪地吮吸,一张张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几岁的脸此时红润鲜活富有朝气。

哪个园里的小鸟试探着吐出第一缕馨香,随后就有婉转的清唱此起彼伏。

虫儿不甘寂寞,拱动出土的希望,窸窸窣窣的声音匀在这晨幕里,真切地摩挲我的耳鼓。

早起的野鸭拨动湖水的旋律,鹅也不示弱,嘹亮的管弦,大自然最美的天籁,就在云霓明灭的光影和路灯倒影的映衬下奏出动人心弦的晨曲……

④美景主的时间流逝得最快。

⑤正在欣赏“夹岸桃花蘸水开,小舟撑出柳阴来”的美景,却见日已偏西,游人的潮水开始回流……

⑥夕阳的红晕氤氲在西子多情的脸上,接待过如潮涌的游客,苏堤舒一舒疲惫的腰身,白堤也眩晕起轻柔的梦,幽淡的山岚,懒散的暮霭慢吞吞地踱过来,要和西子悄悄秘密地私语。

倦鸟悠悠归巢,懒虫沉沉入窝,南屏晚钟的韵律在霓彩飞扬的初韵里弥散开来,温润着游人匆匆归旅的脚步,西子的身边渐晚渐静。

⑦我邀朋友说,这个时候来平湖秋月待月是最美的景致。

朋友告诉我,累了一天,哪还有个闲情逸致?

我留同行的年轻人—起待月,他们心焦,耐不住,就回家了。

⑧旷寞的西湖就剩我一个待月痴人。

⑨袁氏最后写道,“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①。

其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本地人早起匆匆上班,无心赏朝烟,晚归匆匆回家,无暇观夕岚;外地游人皆作白日的过客,月下难得的景致更是无人知道了!

如此,朝烟夕岚待月之奇景妙趣唯我独得了!

⑩在皓月当空的湖边,我坐在寂寥的椅子上,看月笼堤岸,湖染夜光,花沉重梦,冷香袭人,柳睡魅态,其姿可人,水厚雾薄,幻象环生。

想了许久,人的一生漫长,旅途必然有许多奇景异趣,要时刻珍惜,莫把生命里美好的时刻错过。

醉心的把握、美丽的邂逅,往往或因疏忽或因无知或因耐不住擦肩而过了,给精彩的回忆留下许多遗憾和后悔的败笔。

(选自《岁月》2012年第7期,有改动)

[注]①午、未、申三时:

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

②夕舂(chōng):

夕阳.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引袁宏道游记的文字,指出春日的朝烟、夕岚、月景为西湖最美之景,由此引发审美期待,为下文写“我”的游湖作铺垫。

B.文中画线的句子既是上下文的过渡句,又照应第②段的“赏春的奇景,就在这雨末与初晴的夹缝里,稍纵即逝”,都是写美的短暂与难寻。

C.文章写无心待月的众人和“待月痴人”的“我”,形成对比,以突出“我”在朝烟夕岚待月之中赏得奇景妙趣,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

D.作者详写朝烟夕岚,略写赏月,以详衬略,意在表现月景的迷离艨胧,非言语所能传达,也非常人所能欣赏,因而往往被错过了。

E.本文的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展现了朝烟、夕岚、月夜中的西湖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境界。

引用古诗文,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

14.第③、⑥两段分别描写朝、夕两个时段的西湖,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15.文章第①段,作者提及“袁宏道独特的审美观照”,其中的“独特”二字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文眼”。

请简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独特”二字的?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神湾“啄木鸟”

周立耘

①“当!

当当!

”层峦叠嶂的雪峰山深处,不时传来啄木乌尖嘴啄病树般笃实而锐利的声音,不仅给这片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也牵动着我们的好奇之心。

②跨过神湾大桥,穿过神湾坳隧道,来到茅房溪二号大桥,凭栏远望,一群身着黄马甲的“啄木鸟”,正攀附在桥梁底部除锈刷漆,手起锤落,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

他们头上是拔地而起的群峰,脚下则是万丈深涧。

我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

③“啄木鸟”们来自湖南怀化工务段溆浦桥隧车间神湾工区。

“悬挂”在柘溪水库岸边的神湾工区,以险峻闻名于沪昆铁路线。

9月25日上午10点多,我们从长沙出发,到达神湾隧道口时,天色已晚,工长谌哲明站在门口等候我们。

他说,工区一共9名职工,今天都在。

④神湾桥隧工区座落在湖南省安化县境内雪峰山脉下,没有村庄,也没有田园,只有一座座抬头也难望到顶的古老而神秘的陡峭大山。

工区的三层小楼,背靠雪峰山脉,面对柘溪水库,三面环资江水,环境安静而优美,2012年底工区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区”。

迎着江风,班长严鲲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

有他们去年冬天熏的“神湾腊肉”,自己种的“神湾南瓜”……谌哲明兴冲冲招呼我们喝“神湾茅台”——他们用杨梅泡的米酒。

谌哲明说:

“干一天活累了,大伙晚上喝几口酒聊聊天,解闷去乏。

⑤几年来,他们累计检查养护的线路20000多公里,发现伤损夹板、垫板等设备配件不计其数。

每天行走在两股钢轨间,弯腰巡检、看方向,低头抬头百余次。

日月往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啄木乌”们都扎根在工区,义无反顾的坚守着安全信念,用无畏而坚实的步伐在铁路线上铿锵前行,近万余根轨枕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⑥他们虽然长年守着铁路,看着铁轨,但要出门,却只能靠两条腿。

摆在职工们脚下有两条路:

一条是水路,乘船一个半小时去坪口;一条是陆路,沿着铁路步行8公里,到烟溪。

他们的家属最远的在重庆,离最近的坪口镇也有几十里。

所以,守望也成了他们生活的—部分。

虽说生活很寂寞,但他们都很乐观。

袁旭东2006年到的工区,家在安化县城,每次回家都要坐3个小时的船。

他说:

老婆嫁给我这几年,一直都没好好陪过她,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

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老婆如果不跟我一样热爱这铁路,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妻子常常发短信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

“我理解并支持你,加油!

”这条短信他珍藏了很久,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想想妻儿给予的理解和支持,他就感到有了无尽的动力。

回忆及此,这个汉子充满了坚毅的双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愧疚。

2012年,在神湾坚守了十多年的工长谌哲明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他的妻子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嫂”。

⑦中午,谌哲明担着饭菜来到桥头。

大伙围拢来,盛饭、夹菜,有说有笑地蹲在路旁吃了起来。

陪在一边的怀化工务段党委副书记雷建华说,他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油漆、电焊、砌筑,样样都精通。

他们像啄木乌般,坚守在这片山区,养修巡枪,清除铁路隐患,守护铁路安全,用无声的旋律演奏了一曲温暖和谐的安全乐章。

⑧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选自《2012年优秀新闻》,有改动)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两段对工区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说明铁路工人工作的单调寂寞,衬托他们的美好心灵。

B.第④段写班长严鲲他们吃饭的情景,说明了铁路职工生活物质条件得到充分保障,表现了他们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

C.本文写了两位职工的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正面体现了铁路职工的工作艰辛,旨在表达对职工妻子的赞美。

D.文中引用党委副书记雷建华的一番评论,既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又表现了铁路职工的精湛技艺和高尚情怀。

E.本文是一篇新闻通讯,采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再现了铁路职工工作生活的情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4.请概括作者两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的原因。

(4分)

15.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根据要求在下面空缺处填上相应的文字。

(2分)

羊丢了才想起修理羊圈,虽说“未为迟也”,毕竟不如把功课做在前面,事先把羊圈建得结实,并时时检查,及时补漏。

正所谓“亡羊补牢”,不如“①”,一定要把不安全因素(èzhǐ)②在萌芽状态。

(1)请在①处填入一个恰当的四字成语:

(2)请在②处根据拼音写词语:

17.下面文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一处有语病,请指出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①“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②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目前站上母校的讲台,③说完这第一句话就几乎哽咽。

④这是他首次应北大“官方”邀请回校,⑤作为一名“另类”的创业成功者与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分享心得。

⑥大约在10年前左右,⑦他曾因“北大学子卖猪肉”而引发社会争论甚至遭到批评。

(1)序号,修改意见:

(2)序号,修改意见:

18.根据下面的语境,补写出对话的内容。

(2分)

黑人计程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

“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

”母亲答:

“。

到了目的地,计程车司机坚持不收车资。

他说:

“我小时候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天生注定比别人低一等。

若当时母亲可以像你一样说出爱的话语,我一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我不收你的钱,希望你能时时告诉别人,不同,是为了相爱。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7分)

2013年3月8日,某风景区举行“传递正能量,孝心大接力”感恩活动,景区大门口竖起一个醒目的牌子,牌子上写有“你给父母磕头表谢意,我免全家门票作奖励”等字样。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当日下午6时,共有97家、450多名晚辈给长辈磕头,获得免门票奖励。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70分)

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