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83717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

《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和动物文化 演讲稿.docx

汉语和动物文化演讲稿

汉语和动物文化

---2009年11月4日演讲于镇江高专---

中国人民大学韩陈其

中国动物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上自天文地理,下至人事变更;虚自阴阳八卦、干支五行,实至语言习俗、世故人情;几乎无不一一涉及。

而语言既是文化本身,又是文化载体。

因此《汉语和动物文化》则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0汉语动物词的命名规律

1汉语动物词的文化度

2生肖文化的性质

3汉语和鼠文化【子1】

4汉语和牛文化【丑2】

5汉语和狗文化【戌11】

6汉语和猪文化【亥12】

7汉语和鸡文化【酉10】

8汉语和猴文化【申9】

 

0汉语动物词的命名规律

人动物

【說文】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的解释是:

“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0-1因声取象:

声象命名

猫----咪咪、喵喵

鸡【繁体字:

雞鷄;异体字:

鳮鶏】

【說文】知時畜也。

【玉篇】司晨鳥

晋张华《博物志》卷九一引祝鸡公养鸡法,今世人呼鸡云祝祝,起此也。

汉刘向《说苑·尊贤》:

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

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

汉焦赣《易林·师之旅》:

空槽注猪,獖彘不到;张弓祝鸡,雄父飞去。

鴨---【禽經】鴨鳴呷呷,其鳴自呼,鳧能高飛,而鴨舒緩不能飛,故曰舒鳧。

蟋蟀----窸窸窣窣。

蛐蛐----【玉篇】:

“蛐,蛐蟮也。

”即蚯蚓。

促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唐杜甫《促织》诗)

促织儿啾啾添潇洒,陶渊明欢乐煞。

(元薛昂夫《甘草子》曲)

狗---汪汪【现代命名】

0-2因形取象:

形象命名

刀【魛】---其形如刀牛---象形鹿—象形

麗---本義可能是長頸鹿。

“丽”是鹿角。

斑马、海马和河马的英文名分别为Zebra、Sea-horse和Hipporpotamus,在英语里这三种动物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可是汉语都以马命名,因为这三种动物的脸与马相像

0-3因象取义:

类象命名

狗----驹---豿---羔:

哺乳动物的幼仔。

语音依据:

狗—见母侯部;驹---见母侯部;

豿---见母侯部;羔---见母宵部。

0-4因类取义:

义象命名

【說文】兆,灼龜坼也。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註】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

【黄侃《尔雅音训·释畜》】从兆得声的字有小义。

小乌谓之桃虫,小领之马与小鸟谓之桃,犹小羊谓之跳。

《说文》‘姚,羊未卒岁也’。

小鱼谓之姚。

《释鱼》‘胚,小者绫’。

……小蜃谓之珧。

《尔雅》‘蜃,小者珧’。

 

1汉语动物词的文化度

汉语中的动物词汇,其直接的造词作用是指称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相关动物,其间接的语义作用是指动物词汇所包容的显现的和隐涵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信息。

太阳光,晶亮亮,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

小蜜蜂,采蜜糖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要靠劳动来创造。

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

小蝴蝶,贪玩耍

不爱劳动不学习

我们大家不学它。

要学喜鹊造新房

要学蜜蜂采蜜糖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

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雄鸡鸟儿小喜鹊小蜜蜂小蝴蝶

馋猫精猴笨熊蠢驴傻猪

汉语动物词汇的文化度。

可以给汉语动物词汇设置一个观察其文化程度的标尺:

鹦鹉,是一种会模仿人发音的鸟,用来表示只会学舌,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的人。

狼,本性贪婪、凶残,像狼一样凶残。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因此中国人称之为“和平鸽”。

驴子,形容愚蠢、没有头脑,使自己出洋相、干蠢事。

1-1零度文化:

蠖,蚇蠖。

蠓,蠛蠓。

蜘蛛,蛛蝥。

强,蚚。

蜉蝣,渠略。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1-2初度文化:

螟蛉,桑虫【继子】

螟蛉:

绿色小虫,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

比喻义子。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诗经·小雅·小宛》)

小鸟【依人】

熊经鸱顾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

状如熊之攀枝,鸱之回顾。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后汉书·华佗传》)李贤注:

“熊经,若熊之攀枝自悬也。

鸱顾,身不动而迴顾也。

鬼哭狼嚎牛高马大

鲸舟犀舟

1-3中度文化:

鱼【年年有鱼】鸡头鸭头

1-4高度文化: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也叫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

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

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

西方传说中的凤凰与鹰相象,而中国传说中的凤凰更近似于孔雀的形象

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并立联合结构。

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

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

“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

“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

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黄帝制作了一条‘龙’,世界上各种飞禽走兽中找不到它,黄帝妻妾四人又制作了两只大鸟,空中飞翔的鸟群中也找不到它。

这就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吉祥物。

仓颉全神贯注,一直在详细地观看这两只鸟,一句话也没有说。

直到嫘祖嫘祖,一作“累祖”。

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

问他时,仓颉把早已在脑子想好的名子脱口而出地说:

我看就叫‘凤’和‘凰’。

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

凤凰:

三凤求凰。

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司马相如曾以诗句”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来对卓文君表白.所以凤求凰就代表了追求的意思!

雄为凤,雌为凰,男为凤,女为凰,“三凤求凰”,即为三男追一女!

民间女性多以“小凤”为名,是雌雄倒置。

麒麟。

雄性称麒,雌性称麟。

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龙首,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

有一角,为龙角,其角极为坚硬,为浅灰色。

据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獐子;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只角。

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

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

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

能吐火,声音如雷。

“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毛之虫的意思是有毛的动物)。

明代沈度作《瑞应麒麟图》中的麒麟是长颈鹿。

殷康《古文部首》中解“丽”(繁体:

上面是丽字,下面是鹿字)字为长颈鹿。

此古形类长颈鹿。

最上面的丽字极像一双长颈鹿角。

并提供日语中对长颈鹿的称号音为麒麟,而索马里亦称长颈鹿音近麒麟。

有学者认为麒麟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这种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

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部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1-5极度文化:

生肖动物。

“生肖”动物,是指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表示人们出生年份的12种动物,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生肖文化的性质

2-1.生肖文化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

中華民族講究生肖文化,生肖文化可以上溯至動物崇拜和圖騰崇拜的遠古蠻荒時代,蘊涵著相當豐富的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信息。

中華生肖文化源於中華本土說,不僅僅是一個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實事求是的曆史態度問題。

《事物紀原》(《四庫全書》所收本及《中國叢書綜錄》均題為"宋·高承撰")認為早在黃帝時代就產生了生肖文化:

“黃帝立子醜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命獸屬之。

”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雄辯而確鑿地證明至遲在秦代以前,十二生肖文化就已經在中華大地產生了。

中華漢族生肖文化,以鼠當頭,民諺有雲:

鼠年興,牛年壯,虎年猛,兔年強,龍年飛,蛇年祥,馬年奔,羊年放,猴年高,雞年升,狗年旺,豬年發。

鼠年興,一個“興”字,鼠文化的領頭作用躍然紙上。

雖然生肖文化的本質大致相同,但是由於中華民族是個多元化的民族,各個少數民族的生肖文化,往往配屬有異,配序有變。

2008年的春節(2月7日)的到來,標示中國生肖紀年開始了新一輪的循環,進入了農曆戊子年——鼠年。

然而,中國南方的桂西彝族的十二生肖是:

龍、鳳、馬、蟻、人、雞、狗、豬、雀、牛、虎、蛇,偏偏沒有“鼠”,饒有意味的是其中有個“人”的屬相。

問人你屬什麼,在十二生肖範圍之內回答屬什麼動物都自然而然;在十二生肖範圍之外回答屬什麼動物開開玩笑也似乎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正兒八經地告訴人家你屬“人”,那准會以為你那根神經發生短路而有點二五兮兮或十三兮兮的!

生肖與十二地支配屬,哲學上體現了中國古人的“天人合一”觀,心理上折射了古人的動物或圖騰崇拜觀,應該經曆了一個比較漫長的選擇和配屬過程。

大概是先有十二地支,然後再配以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一一對應。

動物與地支相配屬,可以見到的最早文獻是《詩經·小雅·吉日》:

“吉日庚午,即差我馬”——這是最早將動物(馬)與地支(午)相配屬的例子。

到了東漢,王充《論衡》中關於生肖配屬的記錄,已經與當今中華漢族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屬毫無二致。

(詳見《物勢篇》《言毒篇》)。

至於南朝詩人沈炯所作的十二屬相詩,更加可以說明生肖的配序和應用已經成為當時社會的共識。

其詩云: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懷。

狗其懷屋外,豬蠡窅悠哉。

中華漢族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可分為三類:

一是家養類的“六畜”——牛、羊、馬、豬、狗、雞,直截了當地傳述了中國古人的經濟實用觀;二是野生類的“五獸”——虎、兔、猴、鼠、蛇,曲折委婉地表達了中國古人的愛恨愁怨;三是非家非野類的心靈造物——龍,在這裏我似乎終於找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2008奧運口號的民族精神的淵源——望子成龍,人人成龍!

2-2.古老而神秘的生肖文化的源發地

有的學者如郭沫若主張中華生肖文化外來說,然而大量曆史和出土文獻資料完全證明中華生肖文化外來說謬不足道也;有的學者如清人趙翼主張中華生肖文化最早源於北方遊牧民族說,雖有若幹見仁見智之處,但是似乎也缺乏無懈可擊的曆史文獻的驗證。

生肖,就是俗话说的“属相”。

十二生肖广泛流行于亚洲各国以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

十二生肖记年,是地支记年和动物记年的两种记年方式的综合。

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

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

“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

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十二肖象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

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

卯,兔也,盗者大面头。

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

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

……未,马也,盗者长须耳。

申,环也,盗者圆面……”

1986年4月,考古工作者又于甘肃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1号秦墓中出土甲种《日书》73枚竹简,乙种《日书》380枚竹简。

其甲种《日书》的内容亦是用来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入盗方向及物品藏匿处所的。

有关十二生肖的文字,分条书写于第30~41简。

十二生肖的名称及顺序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虫、巳鸡、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豕。

其中:

“巳鸡”与“酉鸡”相重,疑为“巳蛇”之误。

据研究者称,放马滩墓地的时代,“上限至战国晚期,下限在秦始皇三十年以前或稍早”,1号墓“下葬的绝对年代当在(始皇)八年九月至九年初”,而甲种《日书》的“成书和流行时间当在秦统一前。

两地出土的《日书》,可谓是世界范围内迄今所知有关十二生肖(兽历)最早的完整记录。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

“寅,木也,其禽,虎也。

戌,土也,其禽,犬也。

……午,马也。

子,鼠也,酉,鸡也。

卯,兔也。

……亥,豕也。

未,羊也。

丑,牛也。

……已,蛇也。

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

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

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

2-3.生肖文化起源于原始动物崇拜

古人为什么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呢?

这个问题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做出了种种解释。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

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

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

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

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

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讲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与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

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殷商时代干支纪日已娴熟自如。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

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

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

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

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

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已”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

2-4.生肖的选择与排列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

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

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

“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

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

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

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

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那么这十二种动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

前面说到,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时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

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解释。

其一、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此观点。

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

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

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

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阳即月亮之精玉兔,这样,卯便属兔了。

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

辰自然就属了龙。

已,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

另外,已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因此,已属蛇。

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

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

腾空为阳,踏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所以成了午的属相。

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

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

酉为月亮出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

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

因此,酉属鸡。

夜幕降临,是为戌时。

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

接着亥时到,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里覆盖着世间万物。

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

鼠:

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

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牛:

凌晨1-3时(即“丑时”)。

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虎:

凌晨3-5时(即“寅时”)。

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兔:

清晨5-7(即“卯时”)。

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

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龙:

早晨7-9时(即“辰时”)。

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蛇:

上午9-11时(即“巳时”)。

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马:

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

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

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羊:

下午1-3时(即“未时”)。

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猴:

下午3-5时(即“申时”)。

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

所以申时属猴。

 

鸡:

下午5-7时(即“酉时”)。

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

晚上7-9时(即“戌时”)。

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

所以戌时属狗。

 

猪:

晚上9-11时(即“亥时”)。

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其二、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狗,五趾(奇);猪,四趾(偶)。

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

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

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

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

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

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二者大同小异。

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将其纳入中国人五行信仰的观念之中,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连,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应起来,从而解释其它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

2-5.十二生肖的广域性和民族性

印度始创说系近些年提出的。

其论据是有许多相关的记载见诸于文献之中。

据《阿婆缚纱》和《行林钞》记载,十二生肖动物原是十二位神祗座下的十二神兽:

招杜罗神将驾鼠;毗羯罗神将驾牛;宫毗罗神将驾狮;伐折罗神将驾兔;迷企罗神将驾龙;安底罗神将驾蛇;安弥罗神将驾马;珊底罗神将驾羊;因达罗神将驾猴;婆夷罗神将驾金翅鸟;摩虎罗神将驾狗;直达罗神将驾猪。

另在许多佛经中亦有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