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83707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docx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中東問題的歷史源流

    林思雲

(本文轉貼自新華論壇,由本站轉換問繁體中文,而本文版權仍歸作者和新華網共同擁有,如轉貼請註明作者及出處;如將本文用於其他媒體出版,請與作者本人或新華論壇聯繫)

    

    一、從猶太複國主義到中東戰爭的爆發

    二戰以後,中東問題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點之一,中東問題也是導致不久前美國“九一一”恐怖主義爆炸事件的直接導火索。

人們不禁要問:

中東問題的起因是什麼呢?

這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講清楚的事。

    3000年前,幾乎在周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時,亞細亞大陸的西邊,現在被稱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也誕生了一個新興的希伯來王國,這是以色列-猶太王國的前身。

幾百年後,歐羅巴大陸上又誕生了一個強大的羅馬帝國。

西元前63年,羅馬帝國侵入耶路撒冷,佔領了巴勒斯坦。

儘管猶太人曾舉行多次武裝起義,但均被羅馬人鎮壓下去,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他們的國土與家園。

    猶太人國家雖然被滅,但他們的信仰卻沒有動搖。

猶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們仍然固執地堅持著他們的教義,保持著他們的文化,形成一支獨特的、沒有自己土地、沒有自己祖國的民族。

如果猶太人不再那麼執著,放棄自己的信仰,把自己融化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也就不會有納粹德國的大屠殺,也不會有今天的中東民族衝突。

猶太人卻是異樣地執著,他們寧可流血,卻不肯放棄自己的信仰,這個執著造就了猶太人的悲劇歷史。

    星移鬥轉,500年後,阿拉伯半島上又誕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奇人,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建立了統一的阿拉伯帝國。

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成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從此他們從未離開過這塊土地,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1518年,巴勒斯坦併入奧斯曼帝國版圖,直到1920年奧斯曼帝國崩潰為止,巴勒斯坦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400多年。

不過奧斯曼帝國鼓勵傳播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巴勒斯坦人一直保持著伊斯蘭教的信仰和阿拉伯人的文化傳統。

    基督教在歐洲廣泛傳播,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成為生息在歐羅巴大陸上的為數不多的異教徒。

儘管基督教提倡寬容,可是異教徒猶太人的命運並沒有那麼幸運。

歐洲人迫害猶太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十九世紀後葉,歧視迫害的猶太人的“風氣”在歐洲大陸形成。

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也是建立在歐洲歧視迫害猶太人的傳統風氣之上,有幾個歐洲國家可以自稱自己在迫害猶太人方面手是乾淨的呢?

    188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俄國掀起了屠殺猶太人的風潮,一部分居住在俄國的猶太人,為了逃避屠殺,遷居到巴勒斯坦,這是猶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

最初,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對遷居來的猶太人還是比較友好的,儘管雙方的信仰不同,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亦能相互共存,沒有發生過大的衝突。

可是後來“猶太複國主義”的興起,改變了巴勒斯坦人的命運。

    1894年,法國發生了著名的“德萊斐斯事件”。

在法軍參謀部工作的猶太人德萊斐斯,由於猶太人的身份而被當作德國姦細判刑,這在全歐洲猶太人中引起了很大震動。

維也納《新自由日報》的駐巴黎特派記者赫茨爾,詳細調查採訪了“德萊斐斯事件”。

赫茨爾本身也是猶太人,赫茨爾早期的思想是:

只要猶太人盡力接近融入基督教社會,對猶太人的歧視迫害就會消失。

可是在“德萊斐斯事件“的採訪過程中,赫茨爾聽到的看到的儘是猶太人被歧視和迫害的悲憤與泣訴,赫茨爾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猶太人最終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會,要改變猶太人的悲慘命運,只有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

    

    1896年,一本只有100頁的薄薄小冊子:

《猶太國,現代解決猶太人問題的一種嘗試》,在維也納出版了。

赫茨爾在該書中提出他的觀點:

“猶太人問題既不是社會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一個民族問題。

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根本是建立一個猶太人自治的國家。

“赫茨爾的這本小冊子像一顆落在草原上的流星,在猶太人中燃起了“猶太複國主義”的燎原烈火。

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召開了首次全世界猶太人大會,赫茨爾當選主席。

會上猶太人統一了認識:

“要想使我們的子孫不再受我們現在所遭受的歧視、迫害、甚至屠殺,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建立一個猶太人自治的國家。

    

    地球的表面是有限的,世界上的所有土地都已有了主人,到哪去建立一個新的猶太人國家呢?

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赫茨爾設想:

選一塊當地住民較好相處、周邊國家摩擦較小的地方,不管是亞洲、非洲、南美洲哪都行。

對於歐洲人來說,不受歡迎的猶太人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離開歐洲到那裏去生活,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歐洲各國對“猶太建國運動”持讚許態度,特別是英國還表示願意提供她在東非的殖民地烏幹達,作為猶太人建國的基地。

    

    猶太人對赫茨爾建立猶太人國家的設想都很贊成,但赫茨爾在哪建國都行的設想,卻遭到不少異議。

另一位猶太建國運動的領導人威爾茲曼(後來成為以色列國的首任總統),建議把猶太建國的地點選定在猶太人的故鄉巴勒斯坦,這樣就不是單純的建國,而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名正言順的“複國”。

在第一屆全世界猶太人大會上,到會者經過激烈辯論,最後決定把建國的地點定為巴勒斯坦,把奮鬥的目標從“建立猶太國”改為“恢復猶太國”。

巴勒斯坦有一座Zion山,是古代猶太國祭神的聖地。

猶太人看到Zion山時,油然產生回到自己祖國的溫暖感覺,所以猶太人把“猶太複國運動”情感化地稱為“去看Zion山行動“,即Zionism,現在我們則把Zionism翻譯為“猶太複國主義“。

    

    雖然第一屆全世界猶太人大會上,猶太複國主義者給自己提出了在巴勒斯坦建國的奮鬥目標,但這個奮鬥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很渺茫。

有人向當時統治巴勒斯坦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提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請求,猶太人的請求被蘇丹拒絕。

猶太人內部也出現了爭論,不少人認為與其在現實性渺茫的巴勒斯坦建國,不如在現實性較大的東非烏幹達建國。

假如當時猶太人做出在東非烏幹達建國的決定,就不會有今天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民族衝突。

不過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正在猶太人為在巴勒斯坦複國,還是在烏幹達建國的問題上爭吵不休的時候,好運悄悄降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加入德奧同盟,與英法開戰。

由於美國猶太人在政治經濟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英國為得到美國的更多支持,拉美國參戰,於1917年發表了支持猶太複國主義的《貝福爾宣言》,聲稱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自治國家。

美國有幾百萬猶太人,是猶太人勢力最大的國家。

美國從一開始就強力支持猶太複國運動。

英國發表《貝福爾宣言》後,美國總統威爾遜立即向英國政府表示支援《貝福爾宣言》,1922年美國國會正式透過一項支持《貝福爾宣言》的決議,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稱為“歐洲重病人”的奧斯曼帝國日益凋零,終於在1920年崩潰,在她400多年的榮光歷史上畫下了休止符。

根據英國與法國簽訂的戰後處理奧斯曼帝國領土的協議,奧斯曼帝國的中東領土成為英法兩國的委任統治地區,英國統治了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法國統治了敘利亞、黎巴嫩等地。

英國統治巴勒斯坦後,向猶太人放開了移民巴勒斯坦的大門,於是大量猶太人開始湧入巴勒斯坦。

在英國統治巴勒斯坦之初,當地的猶太人只有5萬人,巴勒斯坦92%的居民都是阿拉伯人。

此後猶太人移民迅速增加,到1939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猛增至近50萬人。

    

    對哪個國家來說,大量外國移民的湧入都會給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衝擊,現在世界各國都有限制外國移民人數的條例,阻止外國移民的大量湧入。

可是當時英國對猶太人的移民巴勒斯坦,卻沒有人數限制,加之巴勒斯坦地窮資源少,吸收移民的能力有限,大量猶太人的湧入,對當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環境造成很大衝擊。

特別是1930年代納粹德國開始排斥猶太人後,一些社會地位較高的、具有專業技術的猶太人也被迫移民到巴勒斯坦。

與教育和專業技術較高的猶太人相比,阿拉伯人在農工商各方面都競爭不過猶太人,加之猶太人湧入造成土地物價的上漲,使阿拉伯人越來越面向貧困化。

    

    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不滿開始爆發,巴勒斯坦各地不時發生抗議和暴亂。

在阿拉伯人的抗議和暴亂面前,英國統治當局動搖了。

為了安撫阿拉伯人,加之1930年後歐洲排猶風潮的加劇,英國在支持猶太人建國的路線上開始後退。

英國當局於1939年宣佈限制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的移民人數,把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口控制為不超過當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英國當局規定今後每年進入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移民人數上限為75000人,超過上限人數的移民為非法移民,要強制遣送出巴勒斯坦。

英國軍艦24小時在巴勒斯坦海岸線巡邏,一旦發現有偷渡上岸的猶太人,立即拘捕。

    

    英國的限制猶太人新政策讓阿拉伯人感到滿意,這當然也引起了猶太人的不滿和憤怒。

一些激進的猶太人組成激進團體,開始對英國人進行“武力反抗”。

猶太人沒有自己的軍隊,所謂“武力反抗”,就是搞恐怖主義,這和現在的伊斯蘭激進派沒有什麼兩樣。

猶太恐怖主義分子在巴勒斯坦各處製造針對英國人和英國設施的爆炸和槍擊恐怖事件,美國也在暗中支持猶太人激進派的武力反抗。

二次大戰結束後,猶太恐怖主義分子的恐怖活動日益加劇,進入1946年以後,巴勒斯坦各處每隔幾天就要發生一起恐怖主義爆炸或槍擊事件,1946年8月,後來成為以色列總理的貝京所領導的恐怖主義團體(其成員還有後來成為以色列總理的莎米爾),炸毀了耶路撒冷最大的高層建築,設有英軍司令部的達比都國王飯店大廈,英國軍人平民死者80餘人。

如果能把電視攝像機的鏡頭推到50年前,我們就會看與今天伊斯蘭恐怖主義分子無出二轍的猶太恐怖主義分子,在巴勒斯坦爆炸大廈的恐怖場面。

    

    猶太人恐怖主義分子的恐怖活動搞得英國人焦頭爛額,達比都國王飯店爆炸事件後,英國人喪失了統治巴勒斯坦的信心,英國不想再在巴勒斯坦流血了。

1947年2月,英國宣佈放棄對巴勒斯坦的統治,把巴勒斯坦交給聯合國處理。

才成立不久的聯合國接手了這個棘手的難題,1947年4月,聯合國設立了巴勒斯坦問題特別委員會,特委會經過幾個月的討論,但最終也未能達成統一意見。

最後特委會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了兩個方案,請聯合國大會投票表決。

這兩個方案分別是:

巴勒斯坦分割案和巴勒斯坦聯邦案。

巴勒斯坦分割案是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各自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和阿拉伯人國家;巴勒斯坦聯邦案則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共治的聯邦國家。

    

    美國態度堅決,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太人國家。

蘇聯也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這裡蘇聯有她的打算。

此時美蘇冷戰剛剛開始,蘇聯希望在猶太人建國方面支援一下美國,換取美國在處理歐洲問題上對蘇聯的讓步,反正這也是一個順水人情,以色列建國對蘇聯來說也沒有什麼利益損失。

美蘇兩大國一表態,聯合國大會的基調就定了下來。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投票,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透過了巴勒斯坦分割案,這就是所謂聯大181號決議案。

    

    巴勒斯坦分割案獲聯大透過的消息傳來,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上街歡慶,耶路撒冷街頭也隨處可見閃著幸福淚光的猶太人。

他們為此奮鬥了50年的理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從此猶太人也有自己的祖國了,怎能不讓他們歡天喜地。

然而阿拉伯人得知該消息後的反應卻與猶太人截然相反,阿拉伯人激憤了、爆發了,聲明拒不承認聯大181號決議案。

當時聯合國的埃及、伊拉克、敘利亞等六個阿拉伯成員國,想阻止聯大表決透過巴勒斯坦分割案,但阿拉伯國家的票數一共只有六票,他們又沒有美英法蘇中五大國那樣的大國否決權,無力阻止聯大透過決議。

在聯大宣佈透過巴勒斯坦分割案後,埃及等六個阿拉伯國代表退出會場,表示抗議。

    

    阿拉伯人為什麼氣憤呢?

這裡有幾個原因。

首先,聯大181號決議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宗旨。

聯合國憲章規定,一個國家的分裂或統一,應由當地居民投票表決,聯合國尊重當地居民的意志和選擇,即所謂“民族自決權”。

最近聯合國承認東帝汶從印尼獨立,就是根據當地居民投票表決結果,作出的“民族自決“判決。

    

    在巴勒斯坦問題,按照聯合國憲章,本也應該採用“民族自決”原則,讓巴勒斯坦的當地居民投票作出自己的選擇。

可是聯合國在處理巴勒斯坦問題時,卻完全無視當地大多數阿拉伯居民的意志,奇怪地讓聯合國大會越俎代庖,為巴勒斯坦人做了選擇。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被剝奪了“民族自決”的權力,自己無權決定自己的命運。

這能讓阿拉伯人不氣憤嗎?

    

    這次聯合國不給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民族自決權”,顯然是有意的。

因為當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要進行全民投票公決,猶太人建國的計劃肯定不能實現。

聯合國在美國的壓力下,無視巴勒斯坦當地阿拉伯居民自決權,作出了有利於猶太人的裁決,其決議顯然有失其公正性。

    

    更讓阿拉伯人感到氣憤的是聯大181號決議案的內容。

在聯大181號決議發佈時,巴勒斯坦境內居住的阿拉伯人佔總人口的68%,阿拉伯人擁有的土地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94%。

可是聯大181號決議卻規定把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劃給佔三分之一人口的猶太人,佔三分之二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3%的土地。

為什麼要把近60%的土地分給只佔三分之一人口的猶太人?

聯大的決議案中沒有任何解釋。

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聯大181號決議也缺乏公平性可言,怎能不讓阿拉伯人氣炸了肺?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強烈抗議不公正的聯大181號決議,拒絕按照該決議案在巴勒斯坦成立政府。

聯大181號決議,不僅沒有給巴勒斯坦帶來和平,反而給巴勒斯坦帶來了暴力和戰爭。

聯大181號決議公佈後,巴勒斯坦全土沸騰了,到處可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展開群毆,殺人放火也成為司空見慣。

僅在聯大181號決議案公佈後一週內,就有62名猶太人和32名阿拉伯人死亡,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此後,猶太人的恐怖主義團體開始了有組織的報復。

當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還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恐怖主義組織,而在抗英運動中形成猶太人的恐怖主義團體,則到耶路撒冷郊外對阿拉伯村民進行無差別屠殺。

猶太人的恐怖主義行動一時使阿拉伯人陷於恐慌之中,許多人逃亡國外,這是第一批巴勒斯坦難民。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統治當局正式退出巴勒斯坦。

與此同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宣佈成立“以色列國”。

美國政府在以色列國成立的當天就宣佈承認以色列國。

猶太人以為建立以色列國後,他們的苦難就過去了,太平幸福的日子正在等著他們。

可是現實卻與猶太人們的夢想背道而馳,就在他們成立以色列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的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軍隊,一齊向以色列發起進攻,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東戰爭是阿拉伯國家首先發起的,所以戰爭的責任主要在阿方。

我們不應該忘記,阿拉伯國家出兵的原因,是聯合國做出了不公正的裁決。

聯合國尚不替他們說話,阿拉伯人還能到哪去講理?

既然已經無處可以伸冤講理,剩下的只有兩條路:

一條是屈辱地忍受,另一條是站起來反抗。

阿拉伯人選擇了後者,這就是中東戰爭爆發的原因所在。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聯大181號決議是聯合國大會投票表決的決定,不管怎麼樣,阿拉伯國家不遵守聯合國的決議,阿拉伯國家也有錯。

凡是在中國受教育長大的中國人都一定會知道“五四運動”。

為什麼會發生“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至6月,英、法、美、日、意等二十七國,在巴黎舉行的處理戰後問題的國際會議,中國也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

最後大會經過表決,透過了處理戰後問題的《凡爾賽和約》,該約的第156、157、158條中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轉讓日本。

這樣不公正的裁決把中國人激怒了,引發了全國性的抗議運動,可以說“五四運動”是讓洋人給“氣”出來的。

    

    《凡爾賽和約》是得到英法美日意等大多數國家認可的國際性條約,可是中國代表卻拒絕在條約上簽字,不承認《凡爾賽和約》的有效性。

這並不是中國有意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作對,而是《凡爾賽和約》不能公正地對待中國的利益和尊嚴。

    

    同樣聯大181號決議對於阿拉伯人來說也是不公正的,阿拉伯人拒絕聯大181號決議,和中國當年拒絕《凡爾賽和約》時的心情並沒有多大區別。

不要以為凡是經過投票表決作出的決議,代表大多數國家的意見,因而就是公平正確的。

當年《凡爾賽和約》也是經過投票表決作出的決議,也代表大多數國家的意見,中國人能夠承認《凡爾賽和約》嗎?

當時也有一些國家同情和理解阿拉伯人的立場態度,他們對決議投了反對票和棄權票,所以才有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

但那時聯合國基本被美蘇控制,所以一旦美蘇贊成,反對的意見就很難站上風。

    

    中東問題是現在世界上最棘手的國際糾紛。

到底誰是造成中東問題的主要責任者?

到底是誰之過?

這些都不是容易解釋清楚的,不同立場觀點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以下幾點是筆者個人的意見。

    

    中東問題的第一原因:

歐洲基督徒對猶太人的迫害。

歐洲人對猶太人的迫害,迫使猶太人痛感需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這就導致了猶太複國運動。

如果歐洲人對猶太人再寬容一些,也就不會有猶太人複國,當然也不會有阿以衝突了。

    

    中東問題的第二原因:

猶太人對在巴勒斯坦複國的執著。

猶太人應該明白,不管到哪建國,都難免與當地居民發生民族衝突。

如果猶太人到人煙稀少的非洲或南美去建國,遇到的民族衝突可能會小得多。

可是猶太人偏要執著地到人口稠密的巴勒斯坦去“複國”,這就難免與阿拉伯人發生激烈的民族衝突。

    

    中東問題的第三原因:

美國主導的聯大181號決議。

美國過分偏袒以色列,美國主導的聯大181號決議太不公平。

如果美國在中東問題上能公正一些,採取按照人口比例劃分領土等較公平的做法,阿拉伯人也許還能接受。

聯大181號決議這樣赤裸裸地不公平條約,又讓阿拉伯人如何接受?

讓他們的自尊心往哪放?

在聯大181號決議公佈以前,阿以雙方雖然已經激烈對立,但還不至於到相互殘殺的地步。

聯大181號決議公佈後,阿以雙方才大開殺戒,兵戎相見。

    

    多年來,巴勒斯坦人一直拒絕承認聯大181號決議。

但1988年11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佈承認聯大181號決議。

為什麼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40年後宣佈承認聯大181號決議?

在下麵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二、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東戰爭

    1945年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參加完雅爾塔會議的歸途中,經過蘇伊士運河時,會見了沙烏地阿拉伯國王伊本•沙特。

兩人談到了戰後的中東問題,羅斯福總統提起戰後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國家的想法,沙特國王堅決反對,他建議說:

“我也很同情猶太人的悲慘遭遇,也贊成猶太人建立國家的設想。

既然德國殘酷迫害猶太人,戰後就應該從德國劃分出一塊領土,讓猶太人在那裏建立自己的國家,這樣也符合’反坐復仇法’的原則。

阿拉伯人並沒有迫害猶太人,為什麼要割讓阿拉伯的領土,讓阿拉伯人為猶太人付出犧牲?

“羅斯福並不贊成沙特國王的建議,不過羅斯福答應在猶太人建國問題上,一定要事先和阿拉伯國家商議。

    

    羅斯福死後,美國人對阿拉伯的許諾也付之東流,沒有人再想到在以色列建國問題上,還需要和阿拉伯人商議。

當時亞非拉國家在聯合國中還是少數派,美國尚能控制聯合國,儘管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諸國等亞非拉國家反對巴勒斯坦分割案,但無法左右聯合國的局勢。

後來亞非拉國家在聯合國中成為多數派時,美國就控制不了聯合國了。

1974年聯合國大會透過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聯大3236號決議時,95票贊成(蘇聯、中國、亞非拉各國),13票棄權(英國、日本等)、4票反對(美國、以色列等)。

如果1947年亞非拉國家能在聯合國中佔據多數,很難想像聯合國大會能夠透過181號這樣不公平的決議。

    

    1948年5月14日16時,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正式結束前8小時,第一任以色列總理本格里昂在國民議會上發表建國宣言:

“從今天開始,國名為以色列的猶太人國家在巴勒斯坦成立。

全世界的猶太人們,聽到我的聲音了嗎?

讓我們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團結起來!

靠著這種精神,我們幾個世紀以來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讓我們為以色列複國這個偉大的事業而奮鬥吧!

“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在場外的猶太人們也狂熱地擁抱、流淚,人們唱起了猶太人的《讚歌》:

“以色列永恆的山岩,是我們勝利的源泉,我們的避難所。

讓我們在那裏再建神殿,為她的永壽獻上讚歌……“。

    

    猶太人夢想巴勒斯坦會成為他們的避難所,但等待他們的不是和平的飛鴿,而是憤怒的子彈。

就在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的軍隊,一齊向剛成立的以色列發起進攻,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阿拉伯聯盟成立於1945年,最早有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和阿拉伯也門7個成員國(現在已增加到21個成員國)。

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宗旨是:

捍衛阿拉伯國家的主權和獨立,促進各成員國之間的合作互助,協調阿拉伯國家反對外來侵略的一致行動。

埃及曾是阿拉伯聯盟的盟主,但1979年埃及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後,埃及的成員國資格被阿拉伯聯盟開除,直到1988年埃及的成員國資格才被恢復。

    

    猶太人沒有想到戰爭會來得這麼快,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準備。

面對阿拉伯五國聯軍的4萬多人,以色列只有3萬人的武裝,更糟糕的是,以色列還沒有正規軍隊,當時的以色列軍近似於沒有統一指揮的遊擊隊。

以色列也幾乎沒有大炮、裝甲車等重武器。

在阿拉伯聯軍的攻勢下,以軍節節敗退,新生以色列面臨崩潰的邊緣。

阿拉伯五國有人口3500萬,而以色列當時只有65萬移民,在這樣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阿拉伯聯軍本以為10天之內就能佔領整個以色列,但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儘管沒有正規部隊,新生的以色列卻是全民皆兵,對阿拉伯聯軍展開了“人民戰爭“。

沒有統一指揮的以軍在各地展開遊擊戰,每一個猶太居民點都武裝起來,連年輕女子也拿起槍投入戰鬥。

在戰爭開始後的兩周間,以色列戰場沒有統一的軍事行動,到處是混亂的遊擊戰。

但以色列的遊擊戰也破壞了阿拉伯聯軍的統一作戰,使他們不得不各自疲命於對付以色列的遊擊隊。

另外阿拉伯各國也有自己的私心,想搶佔巴勒斯坦的領土,這也造成阿拉伯聯軍不能協調統一的軍事行動。

    

    開戰後第三天的5月17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命令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

蘇聯也指責阿拉伯國家發動進攻,要求立即停火。

英國撤走了阿拉伯軍團中的英軍顧問,停止向埃及、伊拉克、約旦提供武器。

6月初,阿拉伯聯軍已經佔領了巴勒斯坦的三分之二領土,軍事上處於優勢,以為此時停火談判能夠達成對阿拉伯國家有利的和平協議。

另外阿拉伯聯軍也在以色列的遊擊戰中感到疲憊,希望得到休整。

6月11日,阿以雙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給以色列贏得寶貴的喘息之機。

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發起最大的努力支援以色列。

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志願兵在以色列源源上陸,猶太人捐款買的新式武器也源源運到以色列。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政府利用此機會,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規的以色列國防軍(IDF),把散佈全國各地的私兵遊擊隊改編統一起來,禁止地方擁有私兵。

其間有一支乘船來自歐洲的900名猶太人義勇兵,不聽從以色列國防軍的命令準備自行登陸,結果被以色列國防軍將船擊沉。

到6月28日,所有的猶太人武裝都向以色列政府宣誓效忠,消除了自行其是的地方武裝。

以色列嚴格禁止私兵的政策,為日後建立一個強有力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礎。

    

    阿拉伯國家本以為以色列在停戰後會向他們談判求和,沒想到以色列卻利用停戰的機會重整武裝,於是阿拉伯聯軍在7月9日再開攻擊。

但此時以色列已建起統一指揮的國防軍,人數擴充到6萬人以上,而阿拉伯聯軍雖然進行了一些補充,但人數只有4萬5千人左右,比起以色列正規軍已處劣勢。

另外以色列得到了來自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