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3302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记

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

“嘉泉也。

”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③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④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

(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有删改)

[注]①芟(shān):

除草。

②扃(jiōng):

关锁。

③绠(gěng):

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④饵:

吃。

⑤忝(tiǎn):

玷污。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B.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可为官师之规闻之,欣然规往

D.饮之若饵白雪皆若空游无所依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用“/”表示,限断两处)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

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东海有鳌①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

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

月余日,鳌潜未出。

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

群蚁曰:

“此将鳌之作也。

”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概②天,或游而西。

群蚁曰:

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

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

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注]①鳌:

传说中海里的大龟。

②概:

原指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义为平、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怒而飞()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此将鳌之作也()(4)群蚁将反()

2.下列每组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

B.鹏之徙于南冥也/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C.其真无马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游而西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除了写鲲鹏和大鳌外,[甲]文还写到野马、尘埃的运动,[乙]文还写到群蚁,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

“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曰:

“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孔子)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有删改)

[注]①进:

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

增加、加深。

③数:

技法、技巧。

④为人:

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

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旨也()

(3)然后能自强也()(4)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C.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D.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襄子辟席再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了解作曲人的过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

5.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

[东汉]袁康

勾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石买为将。

耆老、壮长进谏曰:

“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王而①用之,国必不遂。

”王不听,遂遣之。

石买发,行至浙江上,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动摇将率②,独专其权。

士众恐惧,人不自聊。

兵法曰:

“视民如婴儿,故可与赴深溪。

”士众鱼烂③而买不知,尚犹峻法隆刑。

子胥独见可夺之证,变为奇谋,或北或南,夜举火击鼓,画陈诈兵,越师溃坠,政令不行,背叛乖离。

还报其王,王杀买,谢其师,号声闻吴。

吴王恐惧,子胥私喜:

“越军败矣。

胥闻之,狐之将杀,噆④唇吸齿。

今越勾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

”使人入问之,越师请降,子胥不听。

越栖于会稽之山,吴退而围之。

勾践喟然用种、蠡计,转死为霸。

一人之身,吉凶更至。

盛衰存亡,在于用臣。

治道万端,要在得贤。

(选自《越绝书》卷八,有删改)

[注]①而:

如果。

②将率:

(其他)将领(的地位)。

③鱼烂:

像鱼腐烂时那样(从内部)溃散瓦解。

④噆:

咬。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买为将/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子胥独见可夺之证/虽有千里之能

C.一人之身,吉凶更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王而用之,国必不遂/后遂无问津者

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B.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C.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D.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石买发,行至浙江上,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盛衰存亡,在于用臣。

治道万端,要在得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袁康说“盛衰存亡,在于用臣。

治道万端,要在得贤”,说说选文是根据什么样事实来得出这个结论的。

请另外列举一个事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蛛与蚕

蛛语蚕曰:

“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

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

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蚕答蛛曰:

“我固自杀。

我所吐者,遂为文章。

天子衮龙①,百宫绂绣②,孰非我为?

汝乃枵腹③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

”蛛曰:

“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①衮龙:

龙袍。

②绂绣:

一种官员的礼服。

③枵腹:

空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我固自杀固:

________

(2)遂为文章遂:

_________

(3)孰非我为孰:

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9山东泰安中考,20-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

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

“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

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节)

[注]①同知:

官名。

②淖:

nào,烂泥。

③鬻:

yù,卖。

④榇:

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祯面数之。

_____________

(2)祯击杀其魁,余尽遁。

_________

(3)两人见贼即走。

_________(4)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_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9四川雅安中考,25-2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

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不速治,且能伤生。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

三日,越旬可愈。

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原文有删节)

[注]①握:

四寸为握。

②膂:

脊骨。

③瘳:

病愈。

④肝膈:

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

涂。

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请简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9湖南湘潭中考,16-18)文言文阅读。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

“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注]①瘿(yǐng):

颈瘤病。

②群小:

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

细瘦。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凡饮之者辄病瘿______________

(2)不求善药去尔病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南歧人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9四川乐山中考,7-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

宗师

B.过岐亭,适见焉适:

恰好

C.晚乃遁于光、黄间遁:

隐居

D.与公侯等等:

等同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少时有壮志雄心,晚年却心境恬淡,选文在对比中丰富了人物形象。

B.作者回忆了九、十年前,在岐下看见方山子狩猎的往事,表现了方山子当年的游侠气概。

C.文章通过对方山子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的赞赏。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折射。

4.翻译下列句子。

()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9广西北部湾中考,17-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

注:

出自《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

(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19黑龙江绥化中考,16-19)阅读《二鹊救友》,回答问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

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

guàn,一种较凶猛的鸟。

②匝:

zā,圈。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悲鸣不已(已经)B.若相语状(形状,样子)

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弃书捐剑

项籍①少时,学书②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③怒之④。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竞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有删改)

[注]①项籍:

项羽,名籍,字羽。

②书:

写字。

③项梁:

项羽的叔父。

④怒之:

意动用法,以之为怒。

⑤略:

大概。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学书不成,去(离开,放弃)B.剑一人敌(敌人)

C.不足学(值得)D.又不肯竞学(完毕,完)

2.下列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A.见渔人,乃大惊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记之而去D.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3.翻译句子。

(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训练卷(三)文言文阅读

一、1.DA.坏/厌恶。

B.于是,就/竟,竟然。

C.楷模、榜样/计划。

D.好像。

2.答案: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解析:

本句意思是:

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

故停顿为: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3.答案:

这泉水清澈又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解析:

注意句中关键词。

甚:

很。

竭:

尽。

4.答案:

“嘉泉”的特点是水清味甘、水深而多、冬暖夏凉。

作者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也是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做铺垫。

解析:

第一问,筛选文中的关键句,提取体现“嘉泉”特点的词语,如:

由“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当大暑时……凛如也”“当严冬时……温如也”等可提炼出“水清味甘”“冬暖夏凉”等“嘉泉”特点。

第二问,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可知,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作者对为官之道的议论做铺垫。

[参考译文]

有一天,我命令杂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

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

“是好泉啊。

”于是就将井口关锁,使水中杂质沉淀。

三天之后取水来看,这泉水清澈又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

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咀嚼薄冰,冰冷爽口。

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

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与山泽相通,与名源相互呼应吧。

我又邀请了宾客,用建溪、日铸、卧龙、云门等地的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

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

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给它署名为“清白堂”。

又在厅堂的旁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