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8301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211测试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三6月“211”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咀嚼(jué)化纤(qiān)偌大(nuò)令人咋舌(zé)

B.症结(zhēng)烟囱(cóng)切削(xuē)乌烟瘴气(zhàng)

C.寒砧(zhēn)珐琅(fǎ)厢庑(wǔ)一哄而散(hōng)

D.痉挛(jìng)脖颈(gěng)模具(mú)气味腥膻(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歧韵缅怀金刚钻冰凉砭骨

B.屏障扭扣急时雨龇牙咧嘴

C.烦燥扳机口头禅脸色腊黄

D.帐篷凭空挖墙角犄角之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几年前,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夜晚,一车游人已经疲惫地靠向座椅,连导游也是一副恹恹的模样。

这时,落日就在凤尾竹编织的网隙间展开一幅的情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正如朦胧之中的月牙,还如闪闪烁烁的星辰……这份的大自然的赐予,这种心灵相通的,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专利,同行者沉溺于旅行的困顿,不再生出这种雅兴。

A.迷幻得天独厚感受即使

B.迷幻天造地设感应即使

C.迷离得天独厚感应因为

D.迷离天造地设感受因为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前不久,一部韩国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该片不仅受到韩国观众的关注,还引

发了中国网民的热议。

B.“停车费都去哪儿了?

”全国人大代表郭某提出质疑。

他举例:

有的大城市停车企业每年向

车主收费超过10亿元以上,但上缴财政的只有大约xx万元左右。

C.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甚至让人们都有点谈食色变了,期待节日期间吃得安全,

喝得安全的同时,更期待能够吃好、喝好。

D.对于淘宝等网购平台来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施行,电商平台要承担起更多的社

会责任,预示着电商平台很多监管空白的政策红利逐渐消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述而》中写道: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

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强调要乐于学习,学习要抓紧时间,发愤

用功。

B.美国作家辛格在《山羊兹拉特》中讲述了一个困境之中人和羊相互救助的感人至深的真情

故事;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骑桶者》则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冷漠的社会现实,表现了

当时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

两位小说家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C.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林黛玉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

反抗。

这一情节,把一个娇弱无力、万念俱灰、心性刚烈的林黛玉刻画得惟妙惟肖。

D.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讲述一个小伙子患精神病时写的日记描写一个迫害

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开创了中国新文

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

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何谓色?

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

“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

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斗”指争斗,战斗。

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

“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

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

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

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

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

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

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

如何戒“斗”?

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

第二,“正名”,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

第三,提倡君子之争。

在竞争、竞岗、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

如何戒“得”?

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

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

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

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而达到自己利益。

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唯其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

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和从血气特点

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内涵。

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

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C.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整。

整体层层深入,第一二段提出问题,第三段分析问题,第四段

解决问题,第五段回扣首段,重申观点。

D.“得”主要指贪得。

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

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君子三戒”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而论,其中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层意思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

喜好,即人们厚于女性美色。

B.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

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

C.“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掣矩之

道”、“正名”、“君子之争”、“以利为利”等。

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

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戒色”上,修身养性,可以涵养拘束性道德;而修身齐家,则可以弘扬夫妻忠贞美德。

如果能够做好这两点,官员因“好色”而引起的相关作风问题应该会少很多。

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

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

C.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崇

尚“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

D.“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

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宋】王质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①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

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

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

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犹容与若无所为。

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

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

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

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翌日,又转北出小桥,并溪东行,又西三四曲折,及姚君贵聪门。

俯门而航,自柳竹翳密间,循渠而出。

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

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

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

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

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

隶而从者:

曰学童③,能嘲哳为百鸟音,如行空山深树间,春禽一两声,翛然使人怅而惊也;曰沈庆,能为歌声,回曲宛转,嘹亮激越,风露助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

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

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

皆应曰:

“嘻!

子为之记。

【注】①阛阓:

市区。

②容与:

悠闲的样子。

③学童:

与下文“沈庆”均为仆人的名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溪未穷,得支径穷:

走到……尽头

B.或远一舍外舍:

客舍,房舍

C.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披:

分开,被吹开

D.引领长望而不可归引:

伸长,伸着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描写东林的山和水的一组是()

①锐者如簪,缺者如玦②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③冈重岭复,乔木苍苍④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⑤风起水面,细生鳞甲⑥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东林山水。

第一天重在写山,游览方式是步行;第二天重在画

水,游览方式是舟游。

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丽多彩的山水画。

描写景物的词句多为

四字,显得灵动而不板滞。

C.文章最后交代了写作缘由。

姚、沈、周三君虽然生在富贵人家,却连年患病,遭遇不幸;

作者羁旅异乡,满怀愁绪。

D.丰富的想象,丰满的描述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写景时运用远近结合,山景、水景相互映衬

等手法,富有变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志得意满而归,或犹容与若无所为。

(3分)

译文:

(2)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

(3分)

译文:

(3)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

(3分)

译文: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学恶乎始?

恶乎终?

曰: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