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082959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docx

生涯辅导理论一览表

生涯輔導理論一覽表

特質與類型取向之生涯輔導理論

基本觀點

輔導策略

特質因素論

代表人物一

帕森斯、派特森、瓊斯、威廉森

*貢獻:

強調個別差異現象一影響各類心理測驗及評量工具的發展。

強調認識工作世界的重要性一推動有關職業資料分類與建立。

1.帕森斯提出職業選擇行為的三個步驟一

(1)認識自己

(2)認識工作世界

(3)對自己及工作世界間所得資料作適當推理

2.瓊斯提出與職業選擇行為相關的五項基本假定:

(1)職業發展主要為一個認知歷程,個人藉山推理方式而作適當決定

(2)職業選擇本身是一個單一事件

(3)每個人都有一個正確的口標引導他作適當的職業決定

(4)某類型的人適合在某種類型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5)每個人都有選擇適當工作的機會

1.威廉森提出生涯諮商六個主要步驟:

分析一由各方面蒐集當事人的相關資料(學校紀錄、心理測驗、個別晤談、個人傳記)綜合一對所蒐集之資料加以組織,並摘要出個案的優缺點

診斷一山資作適當推論,以解釋當事人及其所面臨的問題(問題可分四大類:

並沒有想做任何決定

不知道如何決定

做了不明智的決定

興趣及性向各方面的不一致)預後一嘗試對當事人日後成功的情形作一個預測諮商一使用各種技巧協助當事人追蹤一瞭解當事人的適應情形

羅安(Roe)的生涯選擇人格論

1.職業分類系統

1.以羅安理論為基礎的職業興趣評量工具包括一加州職業偏好量表、

源自馬斯洛(Maslow)的需求論。

強調個人早期經驗與日後職業選擇行為間的關係。

*受批評之處:

親子關係與職業選擇間的關係並無直接關聯

何倫(Holland)的類型論

源自人格心理學

*優缺點都是簡單易懂

*八個職業領域一服務業、接觸性商業、組織性工

商業、製造性工業、戶外業、科學、文化及藝術娛樂業

*以困難程度及責任水準兩向度將各領域的職業細分為六個層次一專業管理一、專業管理二、半專業或小型商業、技術業、半技術業、非技術性職業

*相同層次工作者,彼此心理需求相似;高層次工作者其心理距離相去較遠,低層次工作者其心理距離較為相近

2.家庭關係與職業選擇行為之間的關係

*父母親的態度可分冷漠及温暖;其對待子女的行為可分三大類:

關心子女、接納子女、拒絕子女

*人格特質是一重要變項;

人是透過職業的選擇而展現出他的人格特質。

1.基本假設:

在我們所處的文化裡,人可分為六大類人格特質一實用

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事務型

我們所處的職業環境亦可分為上述六大類型

人傾向於選擇與其合適的職業環境

個人行為是人格特質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六角形中距離越近的兩個類型相似程度越高,相反的,距離越遠的兩個類型其相似程度越低。

2.輔助設假

一致性一各類人格類型或各種職業環境間的相似程度

職業興趣量表。

2.独建立一套職業諮商四個步驟一

收集有關自我方面的資料

整理並對這些資料加以排序

收集職業訊息

最後作決定

1.評量工具的發展與應用

*評量工具的發展與職業世界的分類系統是何倫理論在輔導策略方面的兩大貢獻。

2.職業興趣與職業世界的分類系統*翰姆斯提出何倫職業分類系統三個主要功能:

組織個人所得職業世界之資料分析個人的工作歷史發展個人職業探索計畫

分化性一個人人格特質發展或其偏好之職業環境的清晰程

適配性一個人人格特質與其所處職業環境間的配合情形

統整性一個人在□標、興趣、以及能力各方面的清楚及穩定程度

計算法則一一致性程度有高、中、低三個程度;適配性程度有四種程度

明尼蘇逹工作適應理論

C

*代表人物一達維斯、英格蘭、拉奎司特

*達維斯和拉奎司特的工作適應理論為工作滿意度的研究領域提供一完整架構。

1.『工作人格」一由個人的價值、能力、需求、技巧組成的*明尼蘇達重要性問卷包括個人在六方面的需求:

安全、舒適、進展、利他、成就、自主性

2.『工作環境」一指工作情境中的各種刺激;工作中所應完成的任務。

亦指工作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及能滿足個人需求的情形。

*職業性向組型量表:

瞭解個人能力與工作所要求能力間的關係。

*職業增強組型量表:

比較個人需求與工作是否能滿足其需求間的關係。

*評量工具:

明尼蘇達重要性問卷

職業性向組型量表

明尼蘇達滿意感受問卷

明尼蘇達滿意指標量表

職業增強組型量表

*「適配」觀念也可應用在個人問題的諮商,同時在企業界對員工的訓練及諮商也有其應用價值。

3.『工作適應」--個人所感受到的工作滿意度外,也強調個人能力能滿足工作要求的情形。

發展取向

之生涯輔導理論

基本觀點

輔導策略

金茲伯、金斯伯、雅瑟雷

將個人生涯發展階段分為三個一

1.幻想階段一兒童時期,6~11歲

1.小學階段宜提供兒童足夠想像空間

2•試驗階段一青少年前期,1P17歲(興趣期1广12歲;能力期12〜13歲;統整期14〜16歲)

3.實現階段一青少年後期,17歲、成人

1・自我觀4包括個人對自己在興趣、能力、價值觀念,以及人格特徵各方面的認識。

2.空涯珈旷用來說明生活廣度及生活空間之生涯發展觀念的最佳形容詞。

「生活廣度」一指人生的發展歷程;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及衰退五個階段。

「生活空間」一指個人在同一時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包括兒童、學生、休閒者、公民、配偶、家長、父母、工作者、退休者等9個角色。

四個人生劇場一家庭、學校、社會及工作場所

3.發展階段及發展任務

成長階段一出生至14歲,個人能力、態度、興趣及需求的發展

探索階段一15'24歲,嘗試其有興趣的職業活動

建立階段一25~44歲,在自己的領域中穏定下來

£

維持階段一45〜64歲,在工作職位上不斷的調整適應、進步褪離階段一職業角色漸少,思考退休後一些問題

4.生涯重要性(或稱生涯突顯)、生涯成就及生涯組型一U各角色之相對重要性來凸顯。

5.生涯成务指個人面對及完成發展任務的準備程度,包括知識及情意兩方面。

6.生涯組型一

*男性有四個類型:

(1)穩定生涯型

(2)傳統生涯型

(3)不穏定的生涯發展型

(4)多重嘗試型

*女性有七個類型:

(1)穩定家庭主婦型

(2)傳統女性涯發展型

(3)穩定性職業婦女型

(4)雙軌生涯型

(5)間斷生涯

(6)不穩定生涯型

(7)多軌生涯型

鐵德曼及歐哈瑞在哈彿大學發展出一套電腦職業輔導系統ISVD,可謂電腦輔助生涯輔導系統的先驅之

O

1.提出終身生涯的理論,認為生活本就是一個學習的歷程,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建構出一套生活的現實觀及生命的意義。

2.促使一套問題解決系統的發展,包含認知能力的培養、自我與家庭的分化、以及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所提及之危機處理方式等。

1•『設限」一指個人根據自我觀念的發展而將職業興趣逐漸窄化

I

2.『妥協」--指個人做決定時周旋於各個考慮因素之間,得想清楚必須堅持哪些因素或可以放棄哪些因素

3.個人對自己及工作世界的認識有四個階段一

⑴權力傾向期(3~5歲)一思考過程相當具鹘並發現大人有相當權力

⑵性別角色傾向期(6、8歲)一自我觀念的發展顯然受到性別的影響

(3)社會價值傾向期(9\3歲)一髏會出自己是生活在社會情境之中,對工作的偏好亦容易受社會價值的影響

⑷自我傾向期(14歲以後)一能發展出較多對自己的認誠並根據自我觀念、性別角色及職業聲望發展出職業選擇的期望

社會學習與社會認知取向之生涯決定理論

基本觀點

輔導策略

克倫布茲的社會學習理論與生涯選擇行為

社會學習理論為行為學派

大師班都拉所創

水強調個人學習經驗對人格與行為發展的影響

◎影響個人進入某一職業領域的因素分四大類:

(一)遺傳及特殊能力

(二)環境情境及重要事件

(三)學習經驗一

*『工具性的學習經驗」:

指經山自己對某些事件的反應、他人的反應、以及一些可以直接觀察而得的學習經驗,像個人生涯計畫能力及決定技巧均能透過此種學習經驗而獲得。

*『聯結性的學習經驗」:

指原先為中性不具任何意義的事物經山與其他刺激聯結而賦予該中性刺激一新的意義。

(四)任務取向的技能一包括問題解決技術、工作習慣、價值觀念、個人對工作表現標準的設定、認知的過程、心理特質,以及情緒上的反應等等。

1.自我觀察推論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及評估。

2.世界觀之推論一指個人對所處環境之觀察以及未來可能進入之職業世界的預測。

3.任務取向技能與生涯決定一指個人所學的認知及表現能力

社會認知生涯理論

1.較重要的變項一自我效能與結果預期

2.理論內涵由三個分段模式組成一

(1)興趣發展模式:

*偏重其形成過程中的認知及經驗因素

(2)職業選擇模式

(3)表現及成果模式

3.主要概念有三部份一

(1)自我效能:

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一項任務的信念。

*自我效能預期的三個向度一

『難度」:

指個人對一項任務所感受到的困難程度

「強度」:

指個人對自己能完成一項任務所具備的信心多寡

『推論性」:

指個人預期成功的信念是否能山某一悄境或某一任務推論到別的悄境或其他任務

(2)結果預期:

指個人表現某一特定行為後,認為可能有什麼結果的個人看法,較著重個人的心像。

(3)目標選擇:

引導個人更多日後活動。

葛雷特的職業決策模式

※五個重要步驟一

1•為自己建立目標

2.收集資料,以瞭解各個選擇的可能後果

3.分析資料,並預測各個選擇性可能後果

4.強調價值系統在決定歷程中的重要性

5.評量並作決定

※職業決定歷程是循環性的,即使已達成決定,仍可以回到第一步驟,開始下一個決定。

※生涯決定是一連串決定而非單一決定的性質。

預測系統與價值系統在這個架構中很重要,顯示有關個人興趣、能力、以及價值觀念的探索及澄清活動在生涯決定歷程中仍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K

新興之生涯理論取向

基本觀點

輔導策略

布朗的價值基礎生活角色

※她認為我們可從認知、惜緒及行為幾個不同角度來看一個人的價值觀念。

※以價值為基礎的職業選擇模式,布朗提出七個基本假設:

2.

生涯建構論

源自人格心理學家凱立的

個人建構論

*個人建構論所強調的是透過對個人建構的了解以及對外在世界的建構形容,以覺察個人所欲營造的生涯世界

*個人建構取向的生涯諮商技術,以生涯方格的運

各項價值來自於社會,一個人所發展的價值數量是有限的

3.在一個國家的次文化團骼中其價值念有一定程度的變異性

4.個人滿意度基本要素,所選擇能符合其價值觀念

5.生活滿意度是不同角色互動的結果,而不是總和

6.高功能的人,價值發展較為完好,能對價值排序

7.任何角色的成功,有賴於能表現該項角色功能應具備的能力及性向

※價值觀的評量,可透過質化或量化的方式一

『質化」:

卡片分類、項目檢核、幻遊活動

「量化」:

各種不同的價值觀量表

1.I■建構」-個人了解自我及瞭解外在世界的方式

2.「統讎建構」-應用在個人對工作世界的解釋,工作內容接觸人或事物,屬於範圍較大的統轄建構

3.I•從屬建構」-接觸人的工作中,變化性的大小則可以算是人/事物之下的從屬建構

4.I■邊緣建構」-對個人特質瞭解是表層的,個人本身及週遭人也可觀察得到

5.「核心建構」-個人內心較深層的特質,他人不易觀察,個人本身也不一定有所覺察

※透過『階梯技術』可協助個人深入內在的核心建構,它可能是個人長久以來所珍視的價值信念,亦為個人對自我存在的意義

※建構的發展與演變,凱立(Kelly)認為包括:

審慎思考、取得先機、掌握選擇

探『建構系統的分化性」-指該系統允許個人從多元的角度認知不同的選擇惜境或項口。

探[■統整性」一指不同建構之間可以統合為一完整系統的程度

※高分化與高統整是所期待理想決定型態,亦個人建構發展最後階段,命名為「精慮性的決定型態」。

用為主

敍事取向生涯諮商

薩惟客斯(Savikas)結合後現代主義理念,發展出敘事取向的生涯諮商觀念與技術

杠所強調的是個人的主觀生涯。

1•諮商內容或素材範圍很廣泛,包括個人的傳記、故事、幻遊的內容,以及訪問或諮商的文本等。

*5個具鹘的諮商步驟:

(1)聽取當事人的故事,並用心聽出其中生命主題

(2)將生命主題反映給當事人,思索此一生命主題

(3)回到當事人生涯困境,探索與此主題的關連

(4)嘗試將生命主題延伸至未來

(5)發展並練習做決定所必須具備的技巧

與O'Brien的三階段助人模式一

(1)探索階段技巧:

同理並反映當事人的生涯故事及生命主題

(2)洞察階段技巧:

提供當事人對故事經驗及不確定性的洞察

(3)發展行動計劃:

讓當事人有機會練習決定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