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3082941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docx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武汉大学药学院

2008.2.21

目录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须知1

实验一薄层板的制备2

实验二薄层色谱应用4

实验三芦丁的提取与鉴定7

实验四草豆蔻挥发油的提取与鉴定12

实验五小蘖碱的提取与鉴定(设计性实验)14

参考文献16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须知

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试药、试剂、溶剂大多具有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甚至爆炸性,实验操作又经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行,需要各种热源、电器或其它仪器,操作不慎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

但只要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心,提高警惕,消除隐患,注意实验规则,完全可以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

实验规则

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规程。

随时记录实验项目及其现象,以撰写正式实验报告。

2.实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

实验时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严禁吸烟,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并应随时注意反应情况,仪器是否漏气、破裂等。

3.药品仪器都是国家财产,须节约爱护使用;公用物品,用后立即放归原处,以便他人使用。

不可调错瓶塞,以免污染。

器皿用后要洗刷干净。

4.操作易燃性有机溶剂,回流、蒸馏、减压蒸馏时,不能明火直接加热,要放沸石或一端封死的毛细管。

若在加热时发现未放沸石则应冷却后再加,防止爆沸冲出。

减压系统应装有安全瓶。

加液时应停火或远离火源,勿漏气开口,冷凝水要通畅。

启封易挥发溶剂瓶盖时,脸面要避开瓶口慢慢开口,以防气体冲脸上,危机尊容。

5.有毒、腐蚀性药品应妥善保管,操作后要立即洗手。

勿沾及五官、创口及身体暴露部位,以免中毒、损伤皮肤。

6.实验中,应在通风橱中使用毒气或腐蚀性气体,必要时,可戴防护用具进行工作。

7.若将玻璃管插入塞中时,可在塞孔中涂些水或甘油等润滑剂,用布包住玻璃管使其旋转而入,防止折断割伤。

8.实验台上勿放置与实验无关物品,随时保持水槽、仪器、桌面、地面整洁。

9.实验结束时,应将门、窗、水、电、煤气关好,室内打扫干净,并清点仪器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安全防火须知

1.实验室存放易燃性有机溶剂时要远离火源,存量不得超过500ml。

2.在进行易燃性有机溶剂实验时,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不可将易挥发、易燃性有机溶剂倒入水槽或废液缸内。

3.烘箱内不能烘盛有易燃性溶剂的器皿。

4.消防器材、砂箱、石棉布、灭火器等应放在方便固定的地点,不能随意移动,均应处于备用状态。

5.万一不慎着火,要沉着冷静积极抢救。

应立即切断室内电源和火源,用石棉布将着火部位盖严,使其隔绝空气而熄灭。

或视火势情况选用适当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在实验室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较好,它具有不腐蚀、不导电等优点。

实验室常见的事故如下,应予以特别注意:

1.蒸馏或回流时,发现未放沸石,未等溶液冷却就补加沸石,结果溶液冲出瓶外,容易引起火灾。

2.蒸馏易燃物时,未通冷却水,大量蒸气逸出易引起火灾。

3.蒸馏易燃物时塞子漏气引起火灾。

4.用三角烧瓶做减压装置的受器,结果炸裂。

5.减压操作结束后,放气太快,使压力计冲破。

6.使用真空干燥器时,未关闭真空泵就直接开干燥器的放气阀,结果使泵内的机油被吸到干燥器中,使样品被污染等。

 

实验一薄层板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薄层板的制备方法;

2了解各种薄层板的制备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二、制备方法

1.不加粘合剂的薄层涂布法

(1)氧化铝薄层将吸附剂置于薄层涂布器中,调节涂布器的高度,向前推动,即得均匀薄层,本实验主要用下述简易操作涂布薄层,取表面光滑,直径均一的玻璃棒一以,依据所制备薄层的宽度、厚度要求,在玻璃棒两端套上厚度为0.3~1mm的塑料圈或金属环,并在玻璃棒一端一定距离处套上较厚的塑料圈或金属环,以使玻璃棒向前推动时能保持平行方向,操作时,将氧化铝粉均匀地涂布在玻璃板上。

(2)纤维素薄层一般取纤维素粉1份加水约5份,在烧杯中混合均匀后,倒在玻璃板上,轻轻振动,使涂布均匀,水平放置,待水分蒸发至近干,于100±2℃干燥30~60分钟即得。

(3)聚酰胺薄层取锦纶丝(无色干净废丝即可)用乙醇加热浸泡2~3次,除去腊质等,称取洗净的锦纶丝1克,加85%甲酸5ml,在水浴上加热使溶。

再加70%乙醇6ml,继续加热使完全溶解成透明胶状溶液。

将此溶液适量倒在水平放置的,用清洁液洗净在玻璃片上,并自然向周围摊匀,使盘中的水蒸气能熏湿薄层,盘子加玻璃板盖严密,薄层放置约1小时完全固化变不透明白色,再放数小时后,再泡在水流中洗去甲酸,先在空气中晾干,后在烘箱中80℃恒温加热活化15分钟,冷后置干燥器贮存备用。

无粘合剂氧化铝薄层的简易铺层法

A.调节薄层宽度、厚度的塑料圈或金属环

B.防止玻棒左右滑动的固定环

C.玻璃板

D.氧化铝薄层

2.加粘合剂薄层的涂布法

(1)硅胶G薄层取硅胶G或硅胶GF1份,置烧杯中加水约3份混合均匀,放置片刻,随即用药匙取一定量;分别倒在一定大小的玻璃片上(或倒入涂布器中),推动涂布、均匀涂布成0.25~0.5mm厚度,轻轻振动玻璃板,使薄层面平整均匀,在水平位置放置,待薄层发白近干,于烘箱中100℃烘干活化0.5~1小时,冷后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活化烘干温度时间可依需要调正。

一般鉴识水溶性成分或一些极性大的成分时,所用薄层板只在空气中自然干燥,不经活化即可贮存备用。

(2)硅胶(H)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薄层,取羟甲基纤维素钠0.2g,溶于25ml水中,在水浴上加热搅拌使完全溶解*倒入烧杯中加薄层层析用硅胶(颗粒度10~40μ的约6~8g),混合成均匀的稀糊,按照硅胶G薄层涂布法制备薄层。

或取0.8%羧甲基纤维素钠10毫升,倒入广口瓶(高约10~12cm)中,然后逐步加入薄层层析用硅胶3.3克,不断振摇成均匀的稀糊,把两块载薄片面对面地合在一起,这样每片只有一面与硅胶糊接触。

使薄片浸入硅胶稀糊中,然后慢慢取出,分开二块薄片,将末粘附硅胶糊的那一面水平放在一张清洁的纸上,让自然阴干100℃下烘30分钟,冷后于干燥器内备用。

未消耗的硅胶稀糊可贮存在广口瓶加盖,以供再用。

氧化铝G薄层、氧化铝羧甲基纤维素钠薄层制备方法同上,一般所需氧化铝量比硅胶稍多。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均有预先制好的薄层板,底板用玻璃、塑料、铝片等,可按需要用划玻璃刀划割,也有用剪刀剪成所要的大小,使用方使,价格贵些。

3.特殊薄层的制备

根据分离工作的特殊需要,可制以下几种特制薄层。

(1)酸、碱薄层和pH缓冲薄层

为了改变吸附剂的酸碱性,以改进分离效果,可在吸附剂中加入稀酸溶液(如0.1~0.5N草酸溶液)代替水制成酸性氧化铝薄层使用,硅胶微呈酸性,可在铺层时用稀碱溶液(如0.1~0.5N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制成碱性的硅胶薄层,当用乙酸钠、磷酸盐等不同PH的缓冲液代替水铺层,制成一定PH缓冲的薄层。

(2)络各薄层

硝酸银薄层的制法,可在吸附剂中加入5~25%硝酸银水溶液代替水制成均匀糊状,再按常法铺成薄层。

制成薄层避光阴干,于105℃活化半小时后避光贮存。

制成的薄层以不变成灰色为好,可保存三天内应用。

也可先把硝酸银用少量水溶解,再用甲醇稀释成10%溶液,把预先制好的硅胶GA薄层浸入此溶液中约1分钟,取出避光阴干按上法活化、贮存。

 

实验二薄层色谱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色谱的点样、展开及显色检识的操作方法;

2了解薄层色谱在鉴别各类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中的应用;

3了解在薄层上进行原位化学反应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定性点滴反应

1.样品

(1)薄荷油(4)甘草次酸乙醇液

(2)苦参碱乙醇液(5)原儿茶酸乙醇液

(3)芦丁甲醇溶液

2.检出试剂

(1)三氯化铁1%乙醇溶液(4)碘化铋钾试液

(2)三氯化铝1%乙醇溶液(5)香草醛一硫酸溶液

(3)醋酐-浓硫酸试液

3.试验方法

取硅胶CMC-Na薄层板1~2块,用软铅笔按下图划线,将各样品先滴加于相应的格子中,再将各剂分别自空白起逐格点加试剂,观察并记录反应变化。

试剂

样品

(1)

(2)

(3)

(4)

(5)

(1)

(2)

(3)

(4)

(5)

(二)鉴别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

1.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检识

(1)硅胶CMC-Na薄层板

(2)样品:

①丹参乙醚提取物

②丹参酮ⅡA对照品

(3)展开剂①苯

②乙酸乙酯

③苯-乙酸乙酯(19:

1)

由展层结果判断选用何种展开剂为最合适?

2.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检识

(1)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

(2)样品:

①苦参中提取的总生物碱

②氧化苦参碱

(3)展开剂氯仿:

甲醇:

浓氨试液(5:

0.6:

0.3)10℃以下放置的下层液

(4)显色剂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

记录实验结果.

(三)薄层析上原位化学反应

本法是直接在薄层板上进行有机化学反应,又称原位反应薄层,先将样品滴加在薄层板上,然后滴上适当的溶剂展开反应物。

有时先在试管内进行反应,而后在薄层板上进行层析检识。

根据原化合物的Rf值再联系反应产物的层析行为,Rf值,可供鉴别一个化合物或者提供鉴定一个化合物或提供鉴定一个化合物极有价值的线索。

应用这些特殊反应只消耗未知物极微量的样品却提供了大量的有关结构鉴别的信息,操作简便。

如氧化、还原、脱水、水解、卤代、酶的催化作用、酯化、硝化、衍生物的制备、混合反应等均可在薄层板上进行。

例:

1.酯化反应

(1)取原儿茶酸乙醇溶液,在一薄层上点加两个相同样点,其中一份样点的原点上,再点加试剂:

醋酐—吡啶(3:

1),待溶剂挥散后,再重复点加试几次,干后,以氯仿—丙酮(8:

2)展层。

(用碘蒸气熏显色,可见其中点加醋酐吡啶试剂的样点已展开在前,而未加试剂的样点仍近起始线)。

为什么二者Rf值不同?

(2)取原儿茶醛乙醇溶液,在同一薄层上点加两个相同样点,其中一份样点的原点上,再加醋酐一吡啶(3:

1),待试剂挥散后,再重复点加试剂数次,用氯仿一丙酮(8:

2)展层。

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

加酰化剂前后样品点有什么变化?

2.成盐反应

取原儿茶酸乙醇溶液,在同一薄层板的起始线上点加两个相同样点。

其中一份样在点样的原点上,再点加10%碳酸氢钠溶液(另一份不加),以氯仿一丙酮一甲醇(8:

2:

1)展层,并用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喷雾显色。

可见其中点加碳酸氢钠的样点Rf值已有变化,未加碱的样点照常展开。

为什么?

3.苯腙反应

取原儿茶醛乙醇溶液,在同一薄层上点加两个相同样点,其中一份样点的原点上,再点加2,4一二硝基苯肼试剂,给以热风以促进成踪反应,然后以氯仿一丙酮(8:

2)展层,可见出现两个棕红色斑点在红棕色斑点下,再喷以三氯化铁试剂,又出现紫兰色斑点,上面的红棕色斑点是原儿茶醛与2,4一二硝基苯肼所形成的,下面紫兰色斑点是剩下的部分末成腙的原儿茶醛,2,4一二硝基苯肼的斑点呈黄色,Rf值最大。

由原位反应的结果判断原来化合物的结果上有何基团特征?

并绘出薄层色谱图。

 

实验三芦丁的提取与鉴定

芦丁(Rutin)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

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japonica的末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

芦丁是由槲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连结而成的苷。

提取芦丁的方法很多,目前我国多采用碱提取一酸沉淀方法,这个方法的提取原理是依据芦丁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能与碱反应,生成盐而溶于水中,向此盐溶液中加入酸,则芦丁游离析出。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或醇提取法。

芦丁主要用作防治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剂,亦可于用对防治因缺乏芦丁所致的其它出血症。

一、实验的目的要求

1.以芦丁为实例学习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黄酮类成分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的鉴定方法。

二、槐花米中已知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

槐花米中芦丁的含量可高达20%,另含少量皂苷、皂苷水解后,可得到桦皮醇(BetulinC30H56O2)及槐二醇(Sophoradiol,C20H56O2)

1.芦丁(芸香苷、Rutin):

本品为淡黄色细小针状结晶,含3个结晶水,熔点177~178℃。

芦丁溶于热水(1:

200),难溶于冷水(1:

8000);溶于热甲醇(1:

7),冷甲醇(1:

100);热乙醇(1:

30),冷乙醇(1:

30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及石油醚等溶剂,易溶于碱液中呈黄色,酸化后又析出。

芦丁(Rutin)

2.槲皮素(Quercetin):

即芸香苷苷元,为黄色结晶,C15H10O72H2O熔点313~314℃,无水物熔点316℃,槲皮素溶于热乙醇(1:

23),冷乙醇(1:

300)。

可溶于冰醋酸、吡啶、乙酸乙酯、丙酮等溶剂,不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和水中。

3.皂苷:

易溶于水、吡啶,能溶于甲醇,经酸水解后得桦皮醇及槐二醇,均溶于苯、乙醚、氯仿、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甲醇中。

三、芦丁的提取、精制及水解

1.提取方法:

方法一:

取槐花米40g,置于1000ml烧杯中,用冷水快速清洗去泥沙等杂质沥干水,加0.4%硼砂水溶液400ml,pH6~7左右,在搅拌下以石灰乳调至pH8,加热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重复操作一次,合并滤液,用浓盐酸调pH至5,放置过夜,抽滤,水洗3~4次,放置空气中自然干燥得粗芦丁。

方法二:

取槐花米2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乙醇150ml,加热回流1小时,稍冷后抽滤,滤渣再加乙醇100ml回流1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放冷,析出絮状沉淀,过滤,滤液浓缩至约50ml。

放置过夜,滤取析出结晶。

母液继续浓缩一半,放置又析出结晶,合并结晶用乙醚30~50ml分次洗去脂溶性成分(油脂、叶绿素等)再用丙酮10ml洗涤一次,得粗芦丁。

2.重结晶方法

方法一:

取粗芦丁2g,加乙醇50~60ml加热溶解,乘热抽滤,将滤液浓缩至约20~30ml,放置析出结晶,母液再浓缩一半又析出结晶,合并结晶再用乙醇重结晶一次。

方法二:

取粗芦丁2g,加去离子或蒸馏水400ml加热煮沸,趁热抽滤(以滑石粉助滤),放置过液析晶(或放冷析晶),抽滤,得精制芦丁。

思考题:

提取芦丁工艺中影响产量与质量的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要加硼砂水溶液?

记录:

粗芦丁得率多少?

精制芦丁得率多少?

熔点?

3.芦丁的水解

取芦丁1g,加2%H2SO480ml,小火加热微沸,回流30分钟至一小时,开始加热10分钟为澄清溶液,逐渐析出黄色小针状结晶,即槲皮素,抽滤取结晶(保留滤液20毫升,以检查其中所含单糖),加50%乙醇(按1克用90ml量)加热回流使槲皮素粗晶溶解,趁热抽滤,放置析晶,抽滤得精制品,干燥得槲皮素。

思考题:

芦丁水解不完全时将产生什么结果?

记录:

芦丁的水解产物是什么?

主要产物得率?

熔点?

四、结构鉴定

1.化学检识

取芦丁3~4mg,用无水乙醇5~6ml溶解,分成3份做以下试验。

(1)取上述溶液1~2ml,加2滴浓盐酸,摇匀,再酌加少许镁粉,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2)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滴加2%ZrOCl2的甲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再继续向试管中加入2%柠檬的甲醇溶液,并详细记录颜色变化情况。

(3)α-萘酚反应(MolishsReaction)

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再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液面产生的颜色变化。

2.纸层析及薄层鉴别

(1)纸层析

新化一号层析滤纸

样品自制芦丁、槲皮素

对照品芦丁、槲皮素

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

1:

5上层或4:

1:

1)

25%醋酸水溶液

85%醋酸水溶液

显色可见光下观察,再在紫外光下观察

经氨气后再观察

喷三氧化铝试剂后再观察

(2)芦丁和槲皮素的聚酰胺薄层鉴定

样品同纸层析

展开剂乙醇-水(7:

3)

显色同纸层析

(3)糖的检出一纸层析法

取上述滤除槲皮素时保留的水解滤液20ml加Ba(OH)2的细粉(约2.6克)中和至pH7。

滤除生成的BaSO4沉淀(可用滑石粉助滤)。

滤液浓缩至约1ml。

供纸层析点样用。

对照品葡萄糖、鼠李糖水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

1:

5上层或4:

1:

1)

显色剂苯胺邻苯二甲酸盐试剂喷后,105℃烘十分钟。

显棕色或红色斑点。

3.紫外吸收光谱鉴定槲皮素

(1)原理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黄酮化合物在加入各种电解质或络合剂后吸收峰的位移,根据位移的情况,以判断该化合物羟基的位置。

(2)试剂配制

①无水甲醇:

用分析纯的甲醇,加入10%CaO,放置24小时后并加热回流1小时回流时冷凝管顶端应安装CaCl2干燥管,然后蒸馏得无水甲醇。

②甲醇钠溶液:

取0.25g金属钠,剪碎,小心地加入无水甲醇10ml中,此溶液贮存在玻璃瓶中,用橡皮塞密封。

③氢氧化钠溶液:

取2.5g氢氧化钠,加10ml水溶解。

④三氯化铝溶液:

2.5g无水三氯化铝(显黄绿色)小心地加入无水甲醇50ml中,放置24小时后全溶。

⑤醋酸钠:

用无水粉状醋酸钠。

⑥硼酸饱和液:

将无水硼酸加入适量无水甲醇,制成饱和溶液。

依照上述方法制备的贮备液可放置六个月。

(3)测定方法

精密称取黄酮样品(槲皮素)约1.2mg,用无水甲醇溶解,再稀释至100ml。

①黄酮光谱:

取样品溶液约3ml置于石英杯(1cm)中,在200~500nm波段内进行扫描。

重测一次,视光谱的再现性。

②氢氧化钠光谱:

取样品溶液约3ml置于石英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3滴立即测定。

放置5分钟后,再进行测定。

③甲醇钠光谱:

取样品溶液约3ml置于石英杯中,加入甲醇钠溶液5~7滴后,立即进行测定,放置5分钟后,再进行测定。

④三氯化铝光谱:

在盛有约3ml样品溶液的石英杯中,加入三氯化铝溶液6滴,放置一分钟后进行测定,测定后,加入3滴盐酸溶液(浓盐酸:

水=1:

1),再进行测定。

⑤醋酸钠光谱:

取样品溶液约3ml置于石英杯中,加入过量的无水醋酸钠固体,摇匀,杯底剩有约2mm的醋酸钠后,三分钟内进行测定。

(4)测定结果

槲皮素加位移试剂结果表(λ

nm)

加入试剂

编号

II峰

I峰

位移值

羟基位置

无水甲醇

1

256

371

NaOH

2

430

I峰△59

4’-OH

NaOH5’

2’

分解

分解

3,4’-OH

MeONa

3

416

I峰△45

3-OH

MeONa5

3’

分解

分解

3,4’-OH

AICI3

4

270

450

I峰△79

3,5及3’,4’-OH

AICI3/HCI

4’

265

425

I峰△54

3’,4’-OH

NaOAC

5

277

387

II峰△21

7-OH

NaOAC/H3BO3

3

259

385

I峰△14

3’,4’-OH

思考题

(1)苷类结构的检识程序如何?

(2)苷类水解有几种催化方法?

(3)怎样确定芦丁结构中糖基与槲皮素3-0-位置相连?

(4)怎样证明芦丁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葡萄糖及一个鼠李糖?

(5)苷元的结构是怎样确定的?

(6)芦丁和槲皮素用不同展开剂系统展层将出现什么结果?

为什么?

(7)芦丁和槲皮素聚酰胺薄层将出现什么结果?

为什么?

 

记录

(1)芦丁和槲皮素的纸层析、聚酰胺薄层层析结果。

(2)糖的检出纸层析结果。

(3)位移测定的结果

 

实验四草豆蔻挥发油的提取与鉴定

挥发油是中草药的一大类成分,是一种能随着水蒸气蒸馏,以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油状液体,广泛存在于中药、香料中,且常以含量的高低来评价其质量的优劣。

气相色谱法(GC)可分离挥发油中的成分,并根据已知成分的对照品作出定性和定量;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以其分离效率高、操作周期短、传质速率快、渗透能力强、蒸发潜热低等优点在中药有效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苯丙素等的提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挥发油SFE与其它色谱技术及红外光谱、质谱联用,可高效、快速地分析其中的有效成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挥发油提取的方法及原理。

2.熟悉挥发油检识的方法。

二、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1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

共水蒸馏

2浸取法:

油脂吸附法

溶剂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3冷压法

三、草豆蔻挥发油的提取:

采用共水蒸馏,取草豆蔻300g,加蒸馏水约6倍,蒸馏约3-4小时,读取挥发油的量,计算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挥发油含量(%)=挥发油量(ml)/样品的量(g)×100%

四、挥发油的鉴定

1物理常数的测定:

相对密度;比旋度、折光率

2化学常数的测定

酸值:

中和1g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KOH的毫克数

酯值:

水解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

皂化值:

皂化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

3功能团的鉴定

酚类:

取挥发油少许溶于乙醇中,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产生篮色、篮紫或绿色反应

羰基化合物:

硝酸银的氨溶液检测醛类

不饱和化合物及薁类:

挥发油的氯仿溶液滴加溴的氯仿溶液,红色褪去表示含不饱和化合物,继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产生蓝色、紫色或绿色,表示含有薁类

内酯类化合物:

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入亚硝酰氰化钠及氰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并逐渐消失,表示油中含有α、β不饱和内酯。

4色谱鉴定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思考题

挥发油提取中影响挥发油得率的因素?

记录

(1)挥发油的得率及各种测定的常数

(2)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实验五小蘖碱的提取与鉴定(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文献综合能力等。

二、实验要求

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题目,通过查阅文献,综合文献资料写出实验的原理、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实验操作方法等提交指导老师审批,经同意后学生按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和产品。

三、实验参考资料

小蘖碱主要存在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中草药中。

小蘖碱具有显著的抗微生物抗原虫的作用,并且具有降压之功,临床广泛用于细菌性感染如痢疾、急性肠胃炎、呼吸道感染。

其它也用于中耳炎、结膜炎、高血压等症,还可用作苦味健胃药。

(一)小蘖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

小蘖碱(berberine):

黄色长针状结晶。

具有5

结晶水,mp145℃,能缓缓溶于冷水中(1:

20),微溶于冷乙醇(1:

100),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微溶或不溶于苯、氯仿和丙酮,与酸结合成盐的失去一分子水,其硝酸盐和氢碘酸盐极难溶于水,盐酸盐微溶于冷水,较易溶于沸水,其硫酸盐、枸橼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大。

盐酸小蘖碱为黄色结晶含2分子结晶水,220℃左右分解为棕红色小蘖红碱,285℃左右完全熔融。

(二)供参考的实验方法:

提取与精制

方法1:

(1)乙醇回流:

取黄莲20g,粉碎,用滤纸包好,置索氏提取器中,加95%乙醇200ml,提取至基本无色,回收乙醇至80ml,趁热抽滤,滤液用盐酸调pH=2,静置,滤出黄色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