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82688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docx

北大汉简《苍颉篇》读札中

北大漢簡《蒼頡篇》讀札(中)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簡19:

葬墳鬑㺌

《說文》:

“鬑,鬋也。

一曰長皃。

从髟兼聲,讀若慊。

”段注:

“(一曰長皃)此別一義,謂須髮之長。

古《陌上桑》曰:

‘爲人絜白晳,鬑鬑頗有鬚。

’”按此字《唐韻》力鹽切,《廣韻》、《集韻》并勒兼切,均為舌頭音的來紐談部字,無異音,而許慎言讀若“慊”,此字《唐韻》戶兼切,《廣韻》古簟切,《集韻》除古簟切外(《上聲六·五十一忝》),另有苦兼切、堅賢切(均《平聲四·二十五沾》)、詰叶切(《入聲十·三十帖》)等注音,均為牙音字,與“鬑”音不同。

疑今《說文》“慊”乃“㡘”之形訛,“鬑”、“㡘”音同。

《說文》:

“㺌,犬吠不止也。

从犬。

兼聲。

讀若檻。

“鬑㺌”疑當讀“㡘槏”,《說文》:

“㡘,帷也。

”《通訓定聲》:

“以布為之,施於戶,蘇俗謂之門㡘。

”《說文》又曰:

“槏,戶也。

”段注:

“《通俗文》云:

‘小戸曰㦿。

’口減反。

《集韵》‘槏’、‘㦿’、‘𣓅’三同。

”《蒼頡篇》稱“㡘槏”乃言門㡘、門戶二物,二者乃有關聯之物而並列;《急就篇》:

“承塵戶㡘絛繢總”,蓋漢代人即讀“鬑”為“㡘”,讀“㺌”為“㦿(槏)”,而《說文》以“㦿”為古文“戶”,則可徑讀“㡘戶”,史游據而倒語之稱“戶㡘”,則為一物,指門㡘。

《漢書·藝文志》言“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今觀《急就篇》中已經較少使用通假字,說明史游作《急就篇》雖然主要是依據《蒼頡篇》,但並非是依《蒼頡》原字,而是經過漢代經師正讀後的“正字”,其用字已經與《蒼頡》不同。

簡20:

丈袤牒膠

“丈”原釋“支”,茲從jileijilei先生改釋。

1《急就篇》:

“量丈尺寸斤兩銓。

”《廣雅·釋詁二》:

“袤,長也。

”從字面看,“丈袤”即丈長意,蓋丈、尺、寸三種長度單位中,丈最長,故云然。

又“丈”、“仗”、“杖”古字通用,2則又可讀“杖矛”,均兵器名,《急就篇》:

“鐵錘檛杖梲柲杸”,顏注:

“麤者曰檛,細者曰杖。

”同時“杖矛”又用為杖持長矛義,《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沛公遽雪足杖矛曰:

‘延客入!

’”《韓詩外傳》卷六:

“簡子披髮杖矛而見我君。

“牒”疑讀為“鉆”,此當音帖,《廣韻·入聲·三十怗》:

“鉆(他協切),鉆著物。

”二字定透旁紐雙聲、同盍部疊韻,音近可通。

《正字通·金部》:

“鉆:

鉗、鈐、拑并通。

《蒼頡篇》:

‘鉆,持也。

’凡器兩頭交合,用鐵片錮之,或轉角處,鐵片兩頭拘定之,皆曰鉆。

”《急就篇》:

“釭鐧鍵鉆冶錮鐈。

”“鉆”是用鐵片連錮物體,“膠”是用膠液粘合物體,二者義通並舉。

簡20:

竊鮒䲒䲊

“竊”古音清紐脂部,當讀為“鯽”,二字清精旁紐雙聲、脂質對轉讀音相近。

《說文》以為“鯽”是“鰂”的或體,指烏鰂(烏賊)。

《玉篇》、《廣韻》等書以為同“𩺀”,《玉篇》:

“𩺀,鮒也。

鰿、鯽,并同上。

”《廣雅·釋魚》:

“𩼜(鰿),鮒也。

”即今所謂鯽魚。

此以“鯽”、“鮒”並舉而書作“竊”。

“䲒”原整理者從《玉篇》訓“鲖”,《廣韻》、《集韻》以為“蟹”之或體,《急就篇》:

“鯉鮒蟹鱓鮐鮑鰕”,“鮒”下即“蟹”。

簡20:

摻㸬羭[羖]

張存良先生云:

“‘摻㧊’二字釋讀錯誤,應為‘犙㸬’。

犙為三歲牛,㸬為二歲牛。

犙、㸬連文,不祇是義訓相屬,而且字形也是以類相聚的,完全符合《蒼頡篇》的編寫特徵。

”又釋末一字為“羖”。

3按:

張釋“㸬”、字可從。

“羖”字原整理者已云“疑是‘羖’字”(91頁注[五]),《說文》以“羭”、“羖”相連是其證;jileijilei先生釋“羝”,《急就篇》:

“牂羖羯羠䍮羝羭”,以“羝羭”相連是其證。

然此字右旁殘泐過甚,難以是定,茲暫從張說作“羖”。

然張云“摻”當釋“犙”則不可據,細審字形,“摻”字左旁從手,“㸬”字左旁從牛,二者有區別,不得混同。

故此二字當釋“摻㸬”而讀為“犙㸬”,據《說文》,“犙”為三歲牛,“㸬”為二歲牛,故並列。

《急就篇》:

“犙㸬特犗羔犢駒”,亦“犙㸬”連文,當本《蒼頡篇》。

簡21:

冤謈䁔通

《集韻·平聲二·二十二元》:

“睻、䁔:

大目也。

或從爰。

”“䁔”或作“睻”從宣聲,此疑當讀“宣”,《呂氏春秋·古樂》:

“故作為舞以宣導之”,高注:

“宣,通也。

”“宣通”乃古之成詞,《管子·四通》:

“若君之美好而宣通也。

”《呂氏春秋·論人》:

“意气宣通,无所束缚。

”又《圜通》:

“宣通下究。

簡22:

謍𧮆䚥聊

“謍𧮆”當讀“謍謍”,為避復後一字形作“𧮆”。

《類篇》三上《言部》:

“𧮆、謍:

於莖切。

怒也。

或作謍。

”二字實同。

《說文》:

“謍,小聲也。

从言,熒省聲。

《詩》曰:

‘謍謍青蠅。

’”即蒼蠅飛舞時發出的聲音。

又或作“營”。

“䚥聊”疑當讀“弱聊”,《集韻·入聲十·十八藥》“䚥”、“弱”皆日灼切音同。

“聊”為耳鳴,此句當言耳鳴細弱,其聲謍謍。

簡23:

級絇𥬙䋫

“級”,《汗簡》、《古文四聲韻》引朱育《集字》“給”之古文作“級”,蓋“給”、“級”古本同字,《說文》:

“給,相足也”、“級,絲次弟也”恐均非其本義,疑“給”、“級”之本義當即製繩,俗語所謂“搓繩子”,乃用兩股麻縷通過搓、擰合著為繩,故給者,相合也;級者,相及也,均指兩股麻縷相合或相及而成繩,故引申為“相足”義;搓繩須一節一節地次第搓成,又引申為“次第”義。

《說文》云“絇,纑繩絇也。

從糸句聲,讀若鳩”,段注:

“絇,糾合之謂,以讀若鳩知之,謂若纑若繩之合少為多皆是也。

”“絇”本為“糾合”義,當與“糾”同字,其本義亦當謂搓縷為繩,與“給”、“級”義同,故并舉。

由詞義而言,“級絇”疑讀“合糾”,“級”、“合”同見紐緝部音同,蓋簡69有“合”字,簡71有“糾”字,此為避複而作“級絇”。

“合糾”乃“糾合”之倒語,為同意連舉成詞,古書習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故糾合宗族于成周。

”又《僖公二十六年》:

“桓公是以糾合諸侯。

”古書多言齊桓公“九合諸侯”,如《論語·憲問》:

“桓公九合诸侯”,《說苑·尊賢》:

“桓公得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九”即“鳩”、“糾”,皆聚義。

“䋫”原釋“繩”,茲從jileijilei先生說改。

《說文》:

“䋫,䊸未縈繩。

一曰急弦之聲。

从糸爭聲。

讀若旌。

”《原本玉篇·糸部》:

“䋫,側耕反。

《儀禮》:

‘陳襲衣于房中,西領南上不䋫’,鄭玄曰:

‘䋫,屈也。

江淮之間謂縈收繩曰䋫。

’《說文》:

‘紆縈繩也。

一曰急殆之聲也。

’”今本《說文》“未”疑是衍文。

《玉篇》:

“䋫,結縈也。

”又云:

“縈,收卷也。

”“䋫”的意思就是把繩子卷曲纏繞起來,也就是“收繩”。

字或作“綪”、“精”,《儀禮·士喪禮》:

“陳襲事于房中,西領南上不綪”,鄭注:

“‘綪’讀為‘䋫’。

䋫,屈也。

襲事少上陳而下不屈。

江沔之間謂縈收繩索為‘䋫’。

古文‘綪’皆為‘精’。

此處“𥬙䋫”疑讀為“巨精”,《廣雅·釋詁三》:

“精,小也。

”《漢書·揚雄傳上》:

“精瓊靡與秋菊兮”,《集註》引應劭曰:

“精,細。

”猶後言“巨細”,《史記·田儋列傳》:

“政無巨細,皆斷於相。

”故此四字句諧音“合糾巨精”。

簡25:

堅㝅極綮

“極綮”疑讀“肯綮”。

此“極”當即後之“䩯”字,亦作“𩏊”,《集韻·入聲十·二十四職》:

“䩯、𩏊:

韋堅也。

”韋堅為䩯,繒密為綮,故同舉。

諧音“肯綮”,“䩯”、“肯”同溪紐雙聲、職蒸對轉疊韻,音近可通。

《莊子·養生主》:

“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成《疏》:

“肯綮,肉著骨處也。

”《集韻·去聲八·四十六徑》:

“綮:

肯綮,肋(筋)肉結處也。

”此四字句讀“堅埆肯綮”。

簡28:

雡雛芸卵

按:

“雡”原釋“𨿢”,茲從jileijilei先生釋改。

《說文》:

“雡,鳥大雛也。

从隹翏聲。

一曰雉之莫子爲雡。

”段注:

“此與‘𪅡’別,而俗通用‘鷚’,高注《吕覽》曰:

‘雛,春鷚也。

’《吳都賦》:

‘翳薈無𪋯鷚。

’按《爾雅音義》、《文選》李注引《說文》同。

”是“雡”、“雛”義類同而並列。

“芸卵”原整理者讀為“芸黃”,似不確,“芸”或作“蒷”,疑當讀為“隕卵”,“芸”、“隕”古音同。

《史記·秦本紀》:

“玄鳥隕卵。

”又作“墮卵”,《史記·殷本紀》:

“見玄鳥墮其卵。

”《論衡·案書》作“玄鳥墜卵。

”“隕”、“墮”、“墜”義同。

又:

《集韻·平聲二·二十三魂》以“芸”、“鯤”同胡昆切音同,而又於公渾切下云:

“鯤、𩽞、鰥、卵:

《爾雅》:

‘鯤,魚子。

’或作𩽞、鰥、卵。

”按:

“鯤”義之“魚子”疑即魚卵(今猶稱魚卵為魚子),猶雞卵俗稱“雞子”。

《集韻》言“鯤”、“卵”同字者,當是同義換讀“卵”為“鯤”,非“卵”字即“鯤”字。

由此而言,“芸”亦可讀為“鯤”訓為魚子,與“卵”為鳥子類同而並列。

簡28:

獺𪕋㺉

“𪕋”《說文》作“𪕚”訓“竹鼠”,《類篇》十中《犬部》以“𪕚”、“䶉”為一字,音力求切,訓“竹鼠也”,又別出“𪕋”字,音力九切,亦訓“竹鼠也”,實皆一字之異體,《廣雅·釋獸》稱“𪕚鼠”。

“㺉”《說文》以為“犬屬”。

“𪕋”為鼠類,“㺉”為犬類,二者非其類。

疑“㺉”即《廣雅·釋獸》中鼠類之“𪖃”,字或作“𪕷”,《玉篇》:

“鼬鼠也。

簡29:

蛟龍虫蛇

“虫”《玉篇》云“此古文虺字。

”故“虫蛇”即“虺蛇”,古書習見,《詩·斯干》:

“維虺維蛇。

”《老子》:

“蜂蠆虺蛇不螫。

”《淮南子·本經訓》:

“虎豹可尾,虺蛇可蹍。

”雙古堆漢簡本CO15“虫”作“龜”,蓋音近故也。

簡29:

毛𧣮觳矰

“毛”當是羽毛之“毛”,指鳥羽,《說文》:

“羽,鳥長毛也”,是“羽”可稱“毛”,今俗語稱鳥羽為“鳥毛”者是。

秦漢間人稱鳥毛為“毛羽”,如《史記·蘇秦列傳》:

“秦王曰: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

’”《論衡·道虛》:

“鳥有毛羽,能飛不能升天。

人無毛羽,何用飛升?

使有毛羽,不過與鳥同,況其無有,升天如何?

”《急就篇》載人姓名有“毛遺羽”,亦析“毛羽”而言之,蓋漢人釋“毛”為毛羽也。

此當指著於箭矢之尾的羽毛。

“𧣮”原整理者指出即“𧤕”,是。

《說文》訓“䚨”、“𧤕”二字均謂:

“隿射收𦅾具”,段玉裁注云:

“按兩字同義,葢其物名‘䚨𧤕’,上字當云‘䚨𧤕,隿射收𦅾具也’,下字當云‘䚨𧤕也’,今本恐非舊。

”段說當是,“䚨𧤕”乃古人弋射時用以收繳索的工具。

此以“毛𧣮”連讀,疑諧音“苗秀”,“毛”、“苗”音同通用,4“𧣮”、“秀”從心旁紐雙聲、同幽部疊韻音近。

《淮南子·本經訓》:

“芟野菼,長苗秀。

”《藝文類聚》卷一引晉楊乂《雲賦》:

“萌芽以之挺殖,苗秀以之積成。

”此以四種與弋射有關的用器名連成的四字句,讀出詞語來蓋諧音“苗秀穀增(登)”,5“穀登”乃古書習見詞語,《管子·山國軌》:

“歲豐年,五穀登。

”《論衡·恢國》:

“穀登歲平。

簡30:

羕溢跂𥈜

《說文》:

“跂,足多指也”,即腳上多生出來的腳趾,則“𥈜”當即“𥇛”字,疑當讀為“距”,二字見群旁紐雙聲、同魚部疊韻音近。

《說文》:

“雞距也。

”即雞爪。

二者義類同而同舉。

簡32:

趬文窣𥥛

《說文》:

“文,錯畫也。

象交文。

”“趬文”疑讀為“交文”,“交”、“趬”古音見溪旁紐雙聲、同宵部疊韻音近。

《說文》中常言“交文”,如“鬲,……象腹交文”、“网,……下象网交文”,謂交錯之花紋也。

“窣𥥛”疑當徑讀“卒突”或“猝突”,為同意並舉。

《方言》十:

“䕁,猝也。

江湘之間凡卒相見謂之䕁相見,或曰突。

簡33:

歜潘閒𥳑

“閒𥳑”疑讀“簡簡”,為避復而用兩個音近的字書寫。

《爾雅·釋訓》、《詩·執競》“降福簡簡”毛傳并云“簡簡,大也。

”亦有可能讀為“閑閑”、“閒閒”,《詩·十畝之閒》:

“十畝之閒兮,桑者閑閑兮。

”又《皇矣》:

“臨衝閑閑。

”《莊子·齊物論》: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

”并音近之詞。

簡38:

囗囗貘𪋮,麃欻朖羋

“貘𪋮”為兩種動物名,“貘”《爾雅·釋獸》言為“白豹”,郭璞注云“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即今所謂大熊貓者。

“𪋮”《說文》云“似鹿而大”,為鹿類,《刊謬補缺切韻·平聲·九魚》云“山驢”,與“貘”非同類而並列,此疑當讀“瘼瘀”,《說文》:

“瘼,病也。

”《方言》三:

“瘼、癁,病也。

東齊海岱之間曰瘼,或曰癁,秦曰瘎。

”《說文》:

“瘀,積血也。

”段注:

“血積於中之病也。

”《急就篇》:

“瘧瘚瘀痛瘼溫病。

”顏注:

“瘀,積血之病也。

瘼,無名之病,常漠漠然也。

一曰齊人謂瘵病曰瘼。

”均疾病名而並舉。

《說文》言“欻,……讀若忽”,“麃忽”從字面上看當是麃奔跑疾速的意思,此疑諧音“飄忽”,“麃”、“飄”同並紐宵部音同。

宋玉《風賦》:

“則飄忽升降。

”曹植《洛神賦》:

“飄忽若神。

“羋”字原隸定作“

”,釋“𠦪”,茲從jileijilei先生改釋。

此字乃在“羊”字上部加一橫筆而成,釋“羋”當是。

“朖”當是“螂”之假借字,即螳螂;“羋”同“蝆”,也是螳螂。

《方言》十:

“螳螂謂之髦,或謂之虰,或謂之蝆蝆。

”錢繹《箋疏》:

“《廣雅》:

‘羋羋,螗蜋也。

’羋與蝆同。

”此蓋同物異名並舉。

又從古音上講,“羊”、“朖”餘來旁紐雙聲、同陽部疊韻,古音相近,則“朖羋”可讀“羊羋”,謂羊鳴叫,“麃忽”與“羊羋”相對,文意較通,然“羊”及羊聲字與來紐字通假者典籍不見,著以存參。

簡39:

瘧斷痥㾆

原整理者指出“瘧”、“痥”、“㾆”均疾病名,云:

“‘瘧’與‘虐’通。

《說文》:

“虐,殘也。

虎足反爪人也。

”引申而有斬伐之意,《國語·越語下》‘德虐之行’,韋昭注:

‘虐,有所斬伐及黜奪也。

’‘虐’訓‘斬伐’與‘截斷’之‘斷’,字義可相聯繫。

”(106頁注[三])

按:

《說文》訓“虐”為虎爪人是殘害義,韋昭注所言“有所斬伐及黜奪”是例舉殘虐的行為,并非是說“虐”即“斬伐”、“黜奪”義。

“瘧”當是瘧疾之病,“瘧斷”雙古堆漢簡C045作“瘋斷”,“瘋”亦病名。

“斷”疑讀為“癉”,二字古音皆端紐元部音同。

《說文》:

“勞病也。

”段注:

“《大雅》:

‘下民卒癉’,《釋詁》、《毛傳》皆云:

‘癉、病也。

’……‘癉’與‘疸’音同而義別,如郭注《山海經》、師古注《漢書》皆云:

‘癉,黃病。

’王砅注《素問》‘黃疸’云:

‘疸,勞也’,則二字互相假而淆惑矣。

‘癉’或假‘憚’,或作‘𤺺’。

”《急就篇》:

“瘧瘚瘀痛瘼溫病,消渴歐逆欬懘讓,癉熱瘻痔眵䁾䀶。

”“瘧”、“癉”均為疾病之一種,顏注:

“癉,熱黃病也。

簡39:

膩僞𣜥𣘼

“膩”當即“忒”或“慝”之假借字。

“膩”、“貳”古字通用,《詩·大明》: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馬王堆帛書本《五行·經》引“貳”作“膩”可證。

《爾雅·釋詁》:

“貳,疑也”,郝懿行《義疏》:

“(貳)又通作‘忒’,《詩》‘其儀不忒’,《毛傳》:

‘忒,疑也。

’《禮·緇衣》《釋文》:

‘忒,本或作貳。

’《周語》云:

‘平民無貳’,《大射儀》注作‘平民無忒’。

又通作‘貸’,《緇衣》云:

‘衣服不貳’,《釋文》:

‘貳,本或作貸。

’《易·豫》《釋文》又云:

‘忒,京本作貸。

’‘貸’、‘忒’聲轉,‘忒’又作‘貣’,‘貣’、‘忒’俱從弋聲,‘貳’亦從弋,‘貳’與‘忒’又俱訓‘變’,‘變’與‘疑’義近,故古字俱通。

”《康熙字典·卯集上·心部》“忒”下云:

“(忒)亦通作慝。

《詩·鄘風》‘之死矢靡慝’,古作忒。

”《書·洪範》:

“民用僭忒”,《漢書·王嘉傳》引“忒”作“慝”。

《廣韻》:

“慝,惡也。

”《集韻》:

“慝、式:

惡也。

或作式,通作匿。

”“慝”、“偽”古書同舉,如《潛夫論·五德志》:

“恃其讒慝詐偽,而不德于民。

”或言“偽”、“慝”,《管子·五輔》:

“詰軸偽,屏讒慝。

”又《說文》:

“偽,詐也”,古書又言“詐慝”,《左傳·襄公四年》:

“樹之詐慝。

”《司馬法·天子之義》:

“上不尊德而任詐慝。

”“詐慝”即“偽慝”,亦即“慝偽”。

簡40:

娓㲂矕㛆

“娓”疑讀為“排”,二字明并旁紐雙聲、同微部疊韻音近。

《說文》:

“排,擠也。

”《廣雅·釋詁三》:

“排,推也。

”“㲂”《玉篇》、《集韻》等書并訓“推也”,“排㲂”乃同義並舉。

《一切經音義》三《〈放光般若經〉音義》引《三蒼》:

“敞,撞也”,“敞”蓋即“㲂”之異構。

《說文》:

“朾,撞也”,段注:

“《通俗文》曰:

‘撞出曰朾’,丈鞭、丈莖二切,與《說文》合,謂以此物撞彼物使出也。

《三蒼》作‘敞’,《周禮•職金》注作‘揨’,他書作‘敞’、作‘𢿦’,實一字也。

‘朾’之字俗作‘打’。

”據段注,“㲂”即後之“打”字,則“娓㲂”相當於漢人所言的“排擊”,《新書·制不定》:

“所排擊、所剝割皆象理也。

“矕㛆”疑讀“揀㛆”,“矕”、“揀”同來紐元部,音同可通。

“揀”義為選擇、挑選,“㛆”義為稱量。

簡40:

蠻□趍恚

“蠻”下之字原整理者左旁作空囗,右旁作“咸”,細審字形,疑是“蜮”字,此或讀為“蠻域”。

《燕丹子》卷中:

“太子丹曰:

‘傅不以蠻域而丹不肖,乃使先生來降弊邑。

今燕國僻在北陲,比於蠻域,而先生不羞之。

’”

簡40:

鬾袳姉再

“姉”原釋“𡜵”,茲據Jileijilei先生說改。

雙古堆漢簡C043正作“姉再”,即“姊”字。

“姊再”疑讀“姊姒”,“再”、“姒”精邪旁紐雙聲、同之部疊韻音近。

《說文》:

“姊,女兄也。

”《爾雅·釋親》:

“男子謂女子,先生為姊,後生為妹。

”又曰:

“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

”“姊”、“姒”義略同,故同列。

簡40:

𨏉䡞䡩解

“𨏉䡞”疑諧音“僎具”,“𨏉”從算聲,與“僎”山崇旁紐雙聲、同元部疊韻音近。

《說文》:

“僎,具也。

”或作“𩔊”,《說文》:

“𩔊,選具也。

”《玉篇》以為“僎”、“𩔊”同字。

《集韻·上聲六·二十八獮》以“選”、“撰”、“算”、“僎”、“𩔊”音同須兗切,蓋均音近或音同通用。

“具”、“䡞”群見旁紐雙聲、侯屋對轉疊韻音近,“䡞”從“具”聲,疑本即讀音同“具”。

古書多作“選具”,《墨子·號令》:

“所居之吏上數選具之。

”《管子·小匡》:

“馬牛選具。

“䡩解”原整理者讀“縣(懸)解”,當是。

《莊子·養生主》:

“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又《大宗師》:

“此古之所謂縣解也。

簡41:

𥈼媻嬬媞

“𥈼媻”疑讀為“般般”,《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般般之獸,樂我君囿。

”《索隱》:

“般般,文彩之貌也。

”“般般”蓋秦漢間人語,表示文彩斑斕之意。

此處為避免重複而用了兩個不同形體的同音字書寫。

簡41:

頫壞蠉虩

“頫”疑讀“腐”,二字幫并旁紐雙聲、同侯部疊韻音近。

《說文》:

“爛也。

”《廣韻》:

“朽也,敗也。

”其義與“壞”同類而並舉。

《三國志·魏書二十九·華佗傳》注引《華佗別傳》云:

“破腹就視,脾果半腐壞。

”又“壞”與“殨”同匣紐微部音同,《說文》:

“殨,爛也”,段注:

“今殨爛字作‘潰’而‘殨’廢矣。

”“腐壞”即“腐殨”,今言“腐爛”。

“蠉”即孑孓,“虩”即蠅虎(一種捕食蒼蠅的蜘蛛),均蟲名。

此二字疑諧音“諠赫”,“蠉”、“諠”同曉紐元部,“虩”、“赫”同曉紐鐸部,均音同可通。

《後漢書·酷吏傳論》:

“威譽諠赫。

”亦即“顯赫”。

簡41:

𢊕序㡲讗

據《說文》,“㡲,屋牝瓦下。

一曰維綱也。

从广,𨳮省聲,讀若環。

”其中“維綱也”疑當作“維也”,“綱”是舊注混入正文者。

其為“維也”義時當即“繯”之假借字,《集韻·上聲六·二十八獮》及《類篇·糸部》并云:

“繯,維也”,乃維繫義。

則“讗”當即“纗”之假借字,《說文》:

“纗,維綱中繩也。

从糸巂聲。

讀若畫,或讀若維。

”段注:

“維疑當作絓。

”段說是也。

“絓”同“挂礙”之“挂”,《漢書·敘傳》:

“不絓聖人之罔”,顏注:

“絓,讀與挂同。

”“繯”、“纗(絓)”義類同而並列,其讀音及含義類似後言“懸挂”,《說文》:

“縣,繫也。

”徐注:

“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

今俗加心,别作懸,義無所取。

”段注:

“古懸挂字皆如此作,引伸之則爲所系之偁。

……自專以縣爲州縣字,乃別製从心之懸挂,別其音縣去懸平,古無二形二音也。

顏師古云‘古縣邑字作寰’,亦爲臆說。

”今視《蒼頡篇》以“㡲”、“讗(絓、挂)”連文,而“㡲”讀若“環”,則顏師古言“古縣邑字作‘寰’”恐非臆說,“寰”、“環”音同,又與“縣(懸)”音相近。

先秦兩漢均單言“縣(懸)”或“絓(挂)”,二字連言成詞所出較晚,《通典·兵五·守拒法》:

“以弱竿縣挂於女牆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