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82488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docx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2022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

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不拘身份的教育,是指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对人们应该接受教育、能够接受教育总体上持肯定意见,并不认为人们能否接受教育应当视人的身份、地位、族群而定。

《易·涣》有“涣其群”,“涣”为水流,“群”为群众,意为“以水冲洗群众之污垢,喻清除群众德行之邪恶”(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四)。

可见《周易》认为群众是应当也可以受教育的,当然,这儿的教育应理解为教化,即“化民成俗”的意思。

之后,周公在论述治国理民的举措时,提出“明德慎罚”“作新民”的主张,开了中国历史上“德教”思想的先河,沿袭了《易》的精神。

施行“德教”的一个重要前提性认识,就是承认人的可教,哪怕他是普通的人。

从真正教育的意义上肯定人都应当有受教育机会的是孔子。

他提出“有教无类”主张,不仅使教育突破了族类限制,也突破了身份限制,其所办私人学校并无出身限制。

孔子的思想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无论是之后儒家的代表孟子、荀子,还是道家、墨家,都借助讨论人性本质问题,表达了他们对人性平等的主张,这是一种人的原始平等观念。

孟子的性善论与“人皆可以为尧舜”说,荀子的性恶论与“涂之人可以为禹”说,墨子的“素丝论”与“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说,道家的“素朴论”与“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哉”说,都肯定了人性的平等和教育的不拘身份高下,只不过是在对教育内涵的理解方面存在差异。

显然,在不拘身份的教育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认识取得了巨大进步,反映了时代与社会变革所提出的要求,即对世袭制度的冲击和对贤人政治的呼吁,成为我们民族在人的教育权利方面的重要思想遺产。

从秦汉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起,教育方面的原始平等精神被打破,其表现即是从汉代起并延续到唐代,从董仲舒到韩愈,教育家普遍都以性三品学说来作为论述教育作用问题的依据。

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等级性与对人性认识的差别性,影响了教育对人的作用的认识和评估。

然而,思想认识的调整也在进行之中,其重要表现即是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诞生。

相较察举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的一大变革,也是其重要精神追求,就是相对不拘身份。

而更加关键的变化发生在宋代,经过张载程颐、程颢、朱熹等学者的思考与探索,儒学形成了新的思想形态和体系。

提出了人生具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之性”而复归“天地之性”,达于人性之善,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向学意愿、态度和为学有方,而不是取决于人的生性。

至此,汉唐人性学说中的等级性被摒弃,在一个更高水平上恢复了先秦教育思想中的平等精神。

宋以后,中国教育的重要变化是教育重心的进一步下移,向社会基层推进,不拘身份的特点更加得以体现。

(摘编自杜成宪《中华民族有哪些教育传统可以传承?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并非主张人们接受教育不要看他的身份地位、族群来决定。

B.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道家“素朴论”等,在对教育内涵的理解上有差异。

C.“明德慎罚”“作新民"具有德教思想,是周公沿袭《易》的精神治国理民的实践。

D.中国教育在宋朝之后,教育重心走向社会的最底层,专门培养贫穷子弟家的成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不拘身份教育的内涵后,结合对《易》《周易》的分析,论述这一思想在很早时候就有了。

B.运用孟子、荀子、墨子、道家等学说的事例,论证了他们表达对人性平等的主张。

C.文章用假设论证,论述宋代学者摒弃汉唐人性学说中的等级性,恢复先秦教育思想中的平等精神。

D.文章着重论证不拘身份的教育平等精神,后三个段落结合历史发展的先后,采用逐层推进的逻辑顺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孔子办私人学校无出身限制,因而产生了墨子的“素丝论"与“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学说。

B.对贤人政治的呼吁,能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思想的进步性,也是我们民族的思想遗产之一”。

C.宋代学者认为教育的作用过程的实现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向学意愿、态度和为学有方,而不是取决于人的生性,可见宋代学者对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索。

D.从汉代起并延续到唐代,教育方面的原始平等精神被打破,表现在教育家普遍都以性三品学说来作为论述教育作用问题的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开启了旅游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部门现已全部完成挂牌。

旅游业从事业属性向产业属性,再到文化属性转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发挥1+1>2的效果。

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的产品化升级赋予了内涵;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建设是当前文旅产业的一个重点。

随着消费升级,游客不仅注重休闲娱乐,更重视身心舒畅等精神层面的体验,游客诉求变得多样化,而享受的服务质量和收到的旅游信息深刻地影响着游客的度假体验。

因此,旅游目的地围绕游客诉求,除了完善硬件服务之外,还应不断提高柔性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摘编自《2021中国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材料二:

2021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和消费再创新高,七天内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同时,与往年相比,今年黄金周旅游市场呈现不少新变化,文旅融合就是一个新亮点。

它带来的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也成为本次黄金周出游增长的新动能。

随着文化旅游、文化消费逐渐兴起,节假日到文化场馆走一遭,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

在天津,百余场文艺演出在假期中更是吸粉无数。

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京剧院策划推出的集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情景京剧灯光秀”每晚8时在戏楼上演,韵味十足的《空城计》《坐宫》《赤桑镇》尽显国粹艺术魅力。

配合炫目的3D灯光,6日晚“情景京剧灯光秀”直播圈粉20万,假期七天古文化街游客超70万。

(摘编自《十一黄金周各省“揽金”成绩单三省份旅游收入超500亿》)

材料三:

材料四:

“数字文旅时代正在开启,催生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进而促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表示,如今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旅游全场景中,提升了旅游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比如景区智能停车预订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提前一天预订,抵达后将被引导至预订好的车位。

从平台建设角度,数字经济如何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杨宏浩认为,一是旅游业要向时间、空间要效益。

除了物理空间,还要向数字空间拓展。

景区、主题公园开放时间总是有限的,但在线虚拟景区、主题公园全天开放,可以无限拓展空间。

二是建设中国“旅游大脑”,实施“旅游大脑+”系列工程。

未来要打破数据孤岛,把全国的数据整合起来,分析全国每个行业发展的情况甚至每个消费者的喜好,从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是建设中国自己的数字文旅三维地图。

(摘编自《数字文旅,探索更多可能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能赋予并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而旅游能为文化的传播提供载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能达到双赢效果。

B.旅游产品多样化是2021年十一黄金周的个重要特征,参观文化场馆,观看文艺演出等成为最重要的旅游形式。

C.材料三中,旅游业对GDP的贡献额在国家GDP总量中的占比曲线,反映出近几年我国旅游消费额越来越大的现状。

D.数字经济助推旅游业发展任重道远,仅从平台建设的角度看,就涉及数字空间的拓展、数据的整合、文旅三维地图的建设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客出游时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容易受到服务质量和旅游信息的影响,因此旅游目的地应努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B.天津推出的“情景京剧灯光秀”,将传统国粹文化与现代灯光技术结合,使京剧焕发出新的魅力,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

C.材料三中,202X年以来,旅游业对GDP的贡献额不断增加,说明旅游业发展势态良好,对经济发展的助力逐渐加大。

D.消费者可以通过景区智能停车预订系统预订停车位,这说明发展好数字技术就可以完全解决旅游供应链运营效率低的问题。

6.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请根据以上材料进行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当少安和秀莲坐在烂席片炕上吃白面片的时候,他父亲正坐在金俊海家的椅子上,心事重重地抽着旱烟。

他是为儿子的婚事,来向金俊海家开口借钱的。

当少安把秀莲带回家门时,孙玉厚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啊呀,他的儿子有媳妇了!

这女娃娃又体面又精明,真是打上灯笼都找不见,而且连一个财礼钱也不要!

结婚的事,使高兴得晕晕乎乎的孙玉厚脑子凉了下来。

结婚就得花钱!

可他手上没几个钱,尽管人家女方不要财礼,但他不能连几身衣服都不给人家娃娃缝。

再说,他也不能悄无声息地给少安娶媳妇。

就是拼着老命,也不能让世人笑话!

要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没钱?

借!

可是,办喜事少说也得借二百元。

这样一笔数字不小的钱,他向谁去借呢?

昨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和少安妈几乎一夜没合眼。

老两口高兴一阵,又忧愁一阵。

他们约摸全村大概有几户人家能有这笔钱。

书记田福堂不好开口。

大队会计田海民也能拿得出来,但海民媳妇银花连公公田万有都不肯给借钱。

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

老两口算来算去,最后一致认为:

只能向金俊海家借这笔钱。

但开口向人家借这么多的钱,而且不能肯定什么时候还人……真难开口啊!

现在,孙玉厚坐在金俊海家的椅子上,一边抽早烟,一边忍不住打着哈欠,等着俊海两口子回家来。

他想了半天,准备拐弯抹角地开口向俊海借钱,但又觉得没必要,弯拐来拐去,最后还不是向人家借钱吗?

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端:

十五年前,他为弟弟的婚事,就是这样难肠地到别人门上去借钱。

十五年后的今天,他又为儿子的婚事来向别人借钱了,庄稼人的生活啊,什么时候才能有个改变呢?

唉,如果就按现在这样一村人在一个锅里搅稠稀,这光景还会一年不如一年的!

庄稼人现在谁有心劲受苦?

反正一天把工分混上就行了——因为你就是挣命劳动,到头来还不是和耍奸溜滑的人一样分粮分红吗?

谁愿意再当这号瓷脑?

不一刻,金俊海夫妇把汽车上的东西搬回家来,搁在旁边窑里,就赶忙过他这边来了。

俊海很快给他递上一根纸烟。

玉厚推让着说:

“纸烟抽不惯,一抽就咳嗽。

”“我刚听秀她妈说,少安从山西找了个媳妇?

”司机金俊海把工作服脱下,放在炕边上,挽起袖子一边洗手,一边先提起了少安的亲事。

正好!

玉厚赶紧说:

“就是的!

是他二妈娘家门上的。

好女娃娃。

“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呀?

”俊海用毛巾把手擦干,坐在他旁边,把金波妈端上来的茶水往他面前挪了挪,说:

“玉厚哥,你喝水!

“我不渴……女方提出春节就过门哩。

“那你还得简单过个事哩!

我在路上和秀她妈还说起少安结婚的事。

估计要办事,你们现在手头比较紧张。

你看需要不需要钱?

需要的话,你就开口,我家里能拿出来哩!

”孙玉厚一下子对俊海夫妻俩能这么入微地体谅人的困难,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他说:

“我正是为这事来的,想不到你也正回来了。

还没等我开口,你们就先说这话……唉,我麻烦你们太多了,歪好开不了这口……”

金波他妈在旁边说:

“这有个什么哩!

你们一家人一年为我们出多少力气呢!

俊海在门外,没有你们一家人帮扶,山里分下一把柴草我都拿不回……”

“玉厚哥,你就不要难为情!

你看得多少钱?

三百元够不够?

”金俊海问他。

“用不了那么多!

”孙玉厚说,“约摸二百来块就差不多了……”

俊海马上对爱人说:

“你去给玉厚哥拿二百块钱来。

”金波他妈很快就到另一孔窑里拿钱去了。

孙玉厚把这卷钱装进自己的衣袋里,正准备走,见大队副书记金俊山进了门。

金俊山和金俊海是叔伯兄弟,俊海每次回家来,俊山都要来看他。

“我看见公路上的汽车,就知道你回来了。

”俊山进门后对俊海寒暄说。

“我顺路回家,明天就要去包头拉货。

“孙大哥你也来了?

”金俊山扭头和孙玉厚打招呼,“听说少安找了个好媳妇,春节就准备结婚呀?

孙玉厚说:

“就是的。

金俊海突然开口对金俊山说:

“哥,你家里有没有一点余粮?

金俊山奇怪地问:

“怎?

是不是你要粮食?

有哩!

要多少?

”金俊海说:

“我不要。

你要是有余粮的话,能不能给玉厚哥借上一点,他要给少安办事,缺一点细粮。

孙玉厚没想到好心的俊海又替他开口向金俊山借粮,就急忙说:

“不要为难俊山!

他也不宽裕,我再想别的办法!

金俊山是个精人,他决不会把话头收回,立刻对孙玉厚说:

“看孙大哥说的!

俊海开口和你开口一样!

你看你需要点什么粮?

”金俊海把金俊山逼住了,他不得不如此对孙玉厚表态。

而现在孙玉厚反而又被金俊山逼住了,看来也不得不向他借粮了——他要是不借,反倒又伤了金俊山的脸。

他只好回答金俊山说:

“待客只吃两顿饭,一顿饸饹,一顿油糕;大概得二斗荞麦,二斗软糜子……”

“没问题!

罢了你叫少安来我家里盘!

”金俊山慷慨地说。

当孙玉厚出了金俊海家的门往回走的时候,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

现在好了,钱也有了,粮也有了。

两天就让少安带着秀莲,到县城去给她扯几身时新衣裳!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孙玉厚的心情开篇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同时中间部分又穿插大量的心理描写,使情节并不跌宕起伏的小说充满内在的张力。

B.小说刻画人物并不脸谱化,描写金俊山的文字不多,但是却通过他被逼借粮却表现得非常干脆大度的细节,将其精明凸显得淋漓尽致。

C.孙玉厚时隔十五年前后两次借钱的经历间接体现出大部分庄稼人的生活多年如一日地陷于贫困,反映出“大锅饭”的弊端。

D.小说运用对比,边是孙玉厚反复地感叹借钱难,一边是金俊海主动痛快地将钱借给他,说明了孙玉厚对金俊海的了解还有待继续深人。

8.文中的孙玉厚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9.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弱冠拜侍御中散。

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

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

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

世宗即位,寻除左右郎将。

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

忠进日:

“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

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

”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

世宗还宫,抚背曰:

“卿差强人意。

”赐帛五百匹。

又曰:

“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

”父忧去职。

未几,起复本官。

迁司空长史。

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

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

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

“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

”忠日:

“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

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

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

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

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

密遣中使诏曰:

“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

方任虽重,比此为轻。

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

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

(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B.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C.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D.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

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不强壮故称“弱冠”。

B.车驾,一是指马驾的车,二是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

文中“车驾”指的是世宗。

C.周公,西周初期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其兄周文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待其长大后还政。

D.中使,意为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中”与四方相对,意为中央、中心,由此引申特指内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忠为人朴实,一向少言。

文明太后执政时,刑法严峻,很多侍臣因为小的罪过便被治罪,而于忠凭着自己的朴实正直、少言终未犯过什么错。

B.于忠思虑周全,料事如神。

元禧谋反之际,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劝皇帝不必担心,最终果然如于忠所料,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C.于忠性情刚直,不畏权贵。

他曾因过于耿直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说希望于忠早死,于忠毫不畏惧,有理有据地回应元详,说人有预定的命运,非人力可改。

D.于忠忠心耿耿,深受器重。

世宗曾因听信北海王的谗言,将于忠调出京城,不久就后悔了,又将他召回京城,委以重任,还将他比作自己的股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

(5分)

(2)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羌村三首[注](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诗人任左拾遗时,房琬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探家,《羌村三首》就是此次还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的孩子“不离膝”,怕父亲再次离家,说明诗人常在外奔波。

B.“萧萧北风劲”中的“劲",表现出秋风之烈,渲染了凄苦的氛围。

C.第五、六句和第七、八句构成今昔对比,寄托了诗人胸中的苦闷。

D.诗歌的前八句叙事,后四句抒情。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论语·子路》中,表达“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意

思的句子是“

(2)《论语·述而》中写什么情况下不去开导学生、什么情况下不去启发学生的现代人认为的启发式教学的句子是“,。

(3)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5G是集无线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通信技术。

不仅5G能像以往几代通信技术那样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通。

5G将推动通信消费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将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或各个垂直行业。

到2035年,5G将有潜力在全球多个行业中创造出12.3万亿美元的销售额和2200万个工作岗位,并对全球GDP增长产生长期、可持续的影响。

():

一方面,5G为人工智能终端提供高性能通信网络;反过来,人工智能技术融入5G技术中,才能使5G技术为海量人工智能终端提供定制化的智能连接,从而“万物智联”。

当前以5G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二者之间融合发展、跨界应用,将带来层出不穷的颠覆性创新和产业新业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5G能像以往几代通信技术那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通。

B.不仅5G能像以往几代通信技术那样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问题,还将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互通。

C.5G不仅能像以往几代通信技术那样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通。

D.5C不仅能像以往几代通信技术那样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问题,还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通。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渗透实行天翻地覆气势汹汹

B.渗透实现日新月异气势如虹

C.渗人实现天翻地覆气势如虹

D.渗人实行日新月异气势汹汹

19.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5G与人工智能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B.人工智能与5C之间也将互相推动、互相赋能

C.5G与人工智能之间也将互相推动、互相赋能

D.人工智能与5G之间也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进入秋季,由于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①。

如何预防咳嗽?

一是穿戴重保暖。

秋天气温变动较大,要及时添加衣物,防寒保暖。

民谚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秋季应该冻一冻,对身体是有好处的,②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幼儿,不要盲目秋冻,避免感冒。

二是饮食重清淡。

秋天应多食富含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滋阴润肺的水果、蔬菜等。

咳嗽时的饮食更加要注意。

忌食海鲜,以免加重咳嗽;③,如油炸煎烤食品、动物内脏等;少食甜腻食物,如奶油糕点等。

三是作息重规律。

秋季宜早卧早起,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劳和精神紧张,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2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开头,概括物种大灭绝原因。

不超过50字。

(5分)

自地球诞生以来,出现过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最早的一次是距今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当时绝大多数生命都生活在海洋中。

此前有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和栖息地急剧减少是引起此次灭绝的主要原因。

而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化石有了新的发现,在这一灭绝事件开始时期,一些海洋浮游生物变得畸形,这与现代生物金属中毒后的反应非常相似。

他们认为,引起海水中金属元素富集的原因可能是海洋中出现大范围缺氧现象,导致剧烈的金属还原反应。

但当时地球海洋中为何会发生大范围缺氧,还有待更多考古发现加以解释。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当听到父王在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对宋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有人说,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这两则材料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