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8222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x

第五章价格要素

价格要素第五章.

第五章价格要素

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价格构成的基本要素,掌握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的核算方法。

基本概念:

价格=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税金

第一节生产成本

一、生产费用的分类:

1、生产费用的概念:

(P83)

(1)生产费用的概念: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2)生产费用的分类:

根据我国制造成本法,生产费用按照用途不同,分为制造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即入当期损益)。

2、生产成本:

(1)生产成本的概念:

有两种含义:

A、定价时依据的生产成本,也叫做定价成本(价格成本)。

是指企业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总和。

B、财务核算中的生产成本,也叫做制造成本。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材料、工资、支出和费用的总和。

(2)制造成本的构成:

A、直接材料:

生产经营中直接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家具工具、消耗品等。

B、直接工资:

直接从事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助等。

C、其他直接支出:

为生产人员服务的支出,如降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等。

D、制造费用:

组织生产和管理的各项开支。

如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租赁费、办公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费、停工损失、家具用具摊销等。

3、期间费用:

(1)期间费用的概念:

无法定位于某个产品的成本费用。

如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

(2)期间费用的构成:

A、管理费用:

企业非生产部门管理人员为企业的活动所支出的各项费用。

如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保险费、董事会经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存货损失、技术开发费、技术转让费、还有可以在费用中列支的税费如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金等。

B、财务费用:

为筹集周转资金开支的费用。

如利息、汇兑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延期滞纳金等。

C、销售费用: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半成品和提供劳务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专门销售机构的费用开支。

如:

运费、装卸费、包装费、广告费、销售佣金等。

以及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贴、提成、办公差旅费、办公费等。

二、生产成本的审定:

2

1、企业财务成本的审定:

原则是:

(1)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审定;

(2)审核这些费用该不该发生;

(3)有无乱挤乱摊成本的现象;

(4)有无超支和浪费的费用;

(5)进入成本的科目是否对头;

(6)不能计入成本的开支是否计入。

2、对企业定价成本的审定:

原则:

这些费用该不该进入定价成本。

3、定价成本与财务成本的区别:

(1)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区别:

i.财务成本是个别成本,它是用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对本企业的实际开支和费用仅新计算的结果;反映的是个别劳动耗费。

ii.定价成本是社会成本,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中等的技术设备、生产规模、管理水平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合理生产成本。

反映的是社会必要耗费。

(2)综合成本和单项成本的区别:

A、财务成本是不具体的划分品种、规格和款式的综合成本;

B、定价成本却要区分到最具体的品种、规格和款式,要对财务成本进行必要的费用分摊,来作为定价成本。

(3)实际成本于在生产成本的区别:

A、财务成本是过去实际发生过的费用,没有发生的费用不能预计;以后不再发生的费用也不能去掉。

B、定价成本不仅要考虑发生过的费用,还要预计再生产过程中可能再发生的费用和不再发生的费用,进行合理的调整,使成本在正常中等的范围类。

(4)成本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区别:

A、财务成本强调合法性,必须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性如实反映,计入成本;

B、定价成本强调合理性,虽然符合财务制度,但不符合社会平均成本概念的应予剔除,符合社会平均成本概念的应予进入定价成本。

三、生产成本的核算:

1、生产成本的核算含义:

是指计算出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生产成本的核算办法:

就是将生产中的的费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具体办法。

3、直接费用: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并能够认定,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的费用。

4、间接费用:

是指生产多种产品发生的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一种产品成本,而要进行分摊后才能计入的费用。

5、间接费用的分摊办法:

(1)原材料费用的核算:

同一种原材料生产不同产品或不同规格时,要把消耗的原材料总量在不同产品和不同规格中进行分配。

分配的办法有:

A、定额用量分配法:

按照企业制定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分配原材料费用。

公式为:

(A)

3

(B)

Χ该产品的分配率产品重量分配法:

按照产品重量分配原材料费用。

公式为:

B、

)(A

)(B

该产品Χ的分配率产量分配法:

按照产品的产量分配原材料费用。

公式为:

、C

B)(

该产品的分Χ配率定额成本分配法:

按照产品的定额成本分配原材料费用。

公式为:

、D

)(A

(B)

该Χ产品的分配率

E、系数分配法:

把产品先制定出标准品,其他规格产品与标准品换算出系数,按照系数分配原材料费用。

公式为:

(A)

(B)

(C)

Χ该产品的分配率

4

(2)燃料和动力的核算:

A、是直接费用,计入该产品成本;

B、是间接费用,分配办法有:

生产工时分配法,机器工时分配法,机器功率分配法等。

(3)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的核算:

A、是直接费用,计入该产品成本;

B、是间接费用,分配办法有:

实用工时比例法,定额工时比例法,原材料比例法。

(4)制造费用的核算:

属于间接费用。

分配方法有:

工资比例法,生产工时比例法和机器工时比例法等。

第二节流通费用

一、流通费用的范围:

1、流通费用的概念:

(P89)流通费用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必要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价格构成的要素之一。

2、商品项目中的流通费用项目:

(1)财务部门计算的流通费用项目:

经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

(2)价格部门计算价格核算的流通费用:

A、农产品价格的流通费用:

运杂费、保管费、包装费、利息、损耗、经营管理费。

B、工业品价格的流通费用:

运杂费、利息、损耗、经营管理费。

3、按照流通费用计入价格的方法不同,把流通费用分为两类:

(1)从量费用:

也叫做直接费用,是指直接发生在某一种商品流通过程中,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减而增减的费用。

如包装费、直接损耗、大宗商品的运杂费和保管费。

从量费用(直接费用)按照商品的数量(或重量等)计算出单位费用,计入价格。

(2)从值费用:

也叫做间接费用,是指不直接发生在某一种商品,而是多种商品共同一起的流通过程中,不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减而增减的费用。

如:

利息、间接损耗、员工工资等经营管理费用。

从值费用(间接费用)要先计算出费用率(总费用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再推算出单位费用,计入价格。

二、流通费用的审定:

1、审定是由企业的物价部门(物价员)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流通费用进行审查,确定哪些可以进入价格成本,那些不能进入价格成本的工作过程。

政府定价的商品,国家在定价时还要审定。

2、审定原则:

合理,符合流通原则,正常条件下发生。

3、正常合理费用: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支付正常的运输条件、保管条件、促销环境的社会必要劳动而发生的费用。

4、不正常合理的费用: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发生了迂回倒流运输、超过正常储存期、与商品流通没有关系的活动、发生意外事故、捐赠赞助、罚款赔偿、以及将多年的费用在一年摊销等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所支出的费用。

三、流通费用的核算:

5

1、流通费用的核算原则:

(P91)

(1)以正常情况下的中等水平为标准;

(2)按环节分别核算;(生产、批发、零售)

(3)按商品品种、类别分别核算;(类别的商品只核算标准品);

(4)按规定的计费方法或者定额标准核算;

2、运杂费用的核算:

(1)运杂费的含义:

(P92)是指商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所制服的一切费用,包括运费、杂费、装运搬运费、码头车站临时租赁费、调车费等。

(2)运杂费核算的原则:

A、选定合理流向、合理环节和合理计费起点;

B、选择经济效益好的运输工具和路线;

C、按照运输部门规定的运价标准和计算办法来计费。

(3)运费核算办法:

A、铁路运费的核算:

(A)首先查出运距(从货物运输里程表)、运价号(从货物运输分号表)、运价率(从货物运价率表);

(B)公式:

B、公路运费的核算:

(A)首先查出公路运输里程(从公路里程表)、运价率(运输部门发布的每千克每千米运价);

(B)公式:

C、运输杂费的核算:

(A)运输杂费的项目:

火车调车费、港务费、码头租赁费、回空费、车船清扫费、装卸搬运费。

(B)核算原则:

根据在运输中经常发生、合理合法收费标准、从实计算。

3、保管费的核算:

(1)保管费的含义:

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包括:

P93.

(2)核算方法:

A、直接计入价格;

B、不同商品的共同保管费,进行分摊,可以按资金、工资、销售额分摊;

C、保管费很少的,直接并入经营管理费。

4、包装费的核算:

(1)含义:

是指包装、改装商品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包括:

P93.

(2)核算:

6

A、单独能分清的,计入保管费;

B、分不清是哪个商品的,并入经营管理费。

5、利息的核算:

B、含义:

是指商品从购进到销售出去所占用的资金,(包括借贷资金和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所应该支付的利息。

C、核算公式:

P94,其中,进货成本,商品合理周转天数,日利息率的计算公

式:

P94.

6、商品损耗的核算:

(1)含义:

商品损耗是指商品在运输、保管、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正常损耗,一般是以企业合理经营、中等水平为准。

(2)核算:

A、按照合理经营、中等水平核定损耗率,再计算出损耗金额;公式为:

P94.

B、按照实际损耗计算损耗率和损耗金额。

公式一样。

7、经营管理费的核算:

(1)含义:

是指在商品流通中除了单独计算的前五项费用以外的其它全部费用。

包括:

P94。

(2)核算:

一般是用经营管理费用率计算出应分摊的经营管理费。

公式见P94.,

(3)经营管理费用率是按照“正常经营、中等水平”原则确定。

分为综合经营管理费用率和分品种经营管理费用率。

公式见:

P94-95

第三节利润与税金

一、企业盈利水平与理论盈利水平:

(一)企业盈利水平:

1、盈利:

是指劳动者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社会纯收入。

表现为两部分:

税金和利润。

2、盈利额:

是指企业产品盈利水平的绝对金额。

表现为总盈利额和单位产品盈利额。

3、盈利率:

是指企业盈利的相对水平。

是企业盈利额与成本或资金的比率。

(二)理论盈利水平:

1、含义:

社会盈利水平存在着平均化的趋势,即不同行业、部门、企业、产品的盈利率趋向平均。

如果不同,生产要素就会从低盈利率的产品、部门、行业,向高盈利率的产品、部门、行业转移。

通过竞争,使各个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