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80435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9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

《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企业管理1-2(1).pptx

国际企业管理,汪凤桂Tel:

020-85283796E-mail:

第一讲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概念:

是指各国的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流动高速度大容量地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并使这种开放与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总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

生产决定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因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实质:

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1.产业的整体转移和同一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2.调整在一国内进行和全球范围内的调整。

3.形式:

一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跨国公司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80年代开始);二是发达国家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80年代开始,90年代愈演愈烈)。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一是制造业技术:

产品的零部件和生产阶段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可分性生产全球化的可能二是通讯和运输技术:

降低成本实现生产和服务的国际化进程。

例如:

空运成本:

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成本已从每英里68美分下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电话费从244美元下降到3美元,估计到2010年这种费用可以降到3美分,使跨越大西洋的通讯费几乎降到零。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商品交流,以商品贸易为主体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1850-1875年间,蒸汽机的发明;1875-1914年间,国际金本位制维护了汇率的稳定。

第三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战后世界进入了贸易保护主义和严格限制资本转移的时期。

60年代后,科技的发展通讯和计算费用急剧下降,各国市场间的自然障碍减少;另一方面,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GATT对多边贸易框架的勾勒,促进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半球化),第四阶段,70年代后期起1.凯恩斯主义失灵,金融创新和财税体制改革。

2.从60年代后期来势的写信技术革命,改造了生产过程和管理体制。

3.60年代末到70年代,东西方对立减弱,各国纷纷致力于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增强。

4.80年代左右,发展中国家发展真了的改变,开放力度更大。

5.越来越多的企业步入国际市场,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

6.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GATT(WTO的前身)等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

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趋势,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的两只轮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要想脱离世界就几发展的轨道,摆脱与别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都是不可能的。

例如:

皮尔瑞纳夫妇一天早上的生活。

一清早他们是由日本产的(其中一些老零件是韩国和泰国产的)索尼牌半导体闹钟叫醒的。

半导体的广播里谈到中东危机,皮尔瑞纳先生考虑到这一件事是否会引起汽油价格上涨,他是否应该买一辆德国生产的Mercedes牌的小轿车,还是购买一辆日本生产的Honda车。

当皮尔瑞纳先生进入浴室时,有些由于是用荷兰生产的Philips电动剃须刀,还是用英国生产的Gillete牌子剃须刀刮胡须。

皮尔瑞纳太太建议不再购买新车,而需要将房子扩大,增加房间,但问题是木材的价格上涨,这是因为美国政府迫使加拿大提高出口到美国的木材价格。

当皮尔瑞纳先生下楼喝橘子汁(巴西生产的)时,门铃响了,保姆米瑞纳(墨西哥人)来打扫卫生。

皮尔瑞纳夫妇一天早上的生活,在皮尔瑞纳先生家里每天早晨是使用法国制造的咖啡壶,加拿大输送至美国的天然气,烧煮的是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哥伦比亚的混合咖啡。

此外,皮尔瑞纳先生的早餐也有瑞士生产的饼和面包,夹着比利时生产的草莓酱。

这一天的早上皮尔瑞纳先生的情绪很好,因为广播中报道股票市场上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外国人在市场上大量买进股票,皮尔瑞纳先生早已通知他的经纪人在这一天出售股票。

皮尔瑞纳先生有一点点忧虑,玉米的价格下跌,这是因为欧洲国家减少美国谷物和肉类,该城市的经济不如以前好。

皮尔瑞纳夫妇一天早上的生活,区域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前奏,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商品和劳务在本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培植,实行经济联合,采取共同体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使各成员国(地区)的经济构成统一体。

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其成员囊括了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比卢荷经济联盟(1948),经互会(1949),欧共体(1957)、欧洲自由联盟(1964)、拉美自由贸易联盟(1967),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南锥体(即南方提高市场,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组成,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北美、欧盟和亚太的第四大经济合作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在一体化组织内实行统一的、自由的优惠政策,对外则采取一致的不自由的不优惠的经济政策,从而扩大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强整体实力。

益处:

便于在于由于其内部关税壁垒的降低而使成员国之间通过贸易大获其利。

自由贸易的障碍得以消除,有利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化,从而导致一体化区域内部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强整体竞争力。

代价:

关税提高而产生贸易损失。

与经济全球化有一定矛盾。

金融:

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金融管制的放松。

放宽或取消对银行支付存款利率的限制;放宽对各种感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的碍难制,允许业务交叉;允许更多的新金融根据的事业和新金融市场的设立等。

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发展。

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金融国际化的持续推进。

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各国金融制度和市场结构的进一步趋同;金融机构跨国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金融监管国际化。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根据联合国97年投资报告的统计,全世界已有4.4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

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

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跨国公司“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极大地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依存。

2.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购并潮”。

四、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2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国际因素”日益成为各国政策制定的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再生产过程彼此高度相互依赖,世界总产值的1/4左右直接参与国际交换。

各国经济模式及运行机制已经突破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向追求市场效率和竞争的一致性方向发展,国家用以管理经济与市场的政策选项与控制手段,也出现了国际化和整合趋势。

3全球贸易规则的建立,WTO的产生及其作用4全球产业分工的出现国际分工形式的明显变化,5全球公司的兼并与重组,并购浪潮全球资金的自由流动,五、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力,1企业自私有化,其结果:

刺激了跨国公司的投资欲望促使政府对经济管制的进一步放松,并由此导致经济开放度的增大强化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促使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获得市场竞争力,消费者也由此获得了极大利益使政府认清了自己的真正“角色”减轻了各国政府为补贴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而背负的沉重财政负担,2贸易自由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十分能够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贸易自由化常常成为发达国家用来干涉发展中国家内部事物的“政治武器”。

尽管人们已经接受了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公平合理的自由贸易并非短期内能够实现。

各种自由贸易区到底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还有待观察。

3经营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现代经济贸易活动几乎可以完全不考虑传统的国家边界与时空限制,虚拟化的网络空间将全球经济贸易连接成为一个关系密切的互动整体。

信息技术在许多方面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它不仅直接影响和改善一个人的经营能力,而且也影响一个组织的生产力网络影响。

六、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益处:

1.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关系2.获得更多发展资金3.提高本国居民生活是水平(跨国公司)4.让世界更了解本国弊端:

1.金融危机的冲击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2.对民族工业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

福音or陷阱?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遭到来自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一些人的反对。

2000年2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以激烈的言辞,猛烈抨击了经济全球化现象。

他认为,所谓经济全球化或“无边界世界”,只是富国继续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借口。

它使发展汇总国家的一些经济权力落入跨国公司的手中,加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落差。

马哈蒂尔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发达国家产业的升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重组与兼并中会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击溃”,并最终会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所以,为补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损失,马哈蒂尔主张应当建立“国际税收体系”,通过向发达国家课税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担忧:

民族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经济可能被跨国公司控制。

发达国家的反对:

失业的增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重组的过程,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纷纷将部分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际,这导致了发达国家一部分传统产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致使大批非技术劳动力大量失业,其生活保障同时受到巨大威胁。

全球状况论坛的研究报告的结论:

全球化趋势锐不可挡,并正在影响着全球50亿人的生活。

但全球化也带来了边缘化和贫困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并不是所有人都平等地从全球化中受益。

在某些人(特别发达国家的某些人)已从全球化中得到经济、教育和文化上的各种好处时,大批生活在发展中规矩的人却在越来越严重的边缘化中被抛在了后面。

”该论坛主席吉姆.加里森指出:

“毫无疑问,全球化给世界上很多人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好处。

因特网和电信的发展提高了数百万人的生活水平。

但全球哈不应只被简单地从通讯和经济上看。

我们应从劳动者的权利、环境、文化、健康、道德和所有人的发展方面看待全球化。

”“经济上的变化把许多人都抛在后面,甚至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

”,双赢是可以达成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趋势,国际联盟的激增、区域经济的整合、跨国公司的扩展、更多的相互依赖、贸易与资金的全球流动自由度的提高,都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试图为其业已饱和的国内市场寻求新的出路,使其具有绝对竞争有时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特别是金融、保险、电讯和咨询服务业等方面的产品与服务)更容易进入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则试图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广泛地吸引国际投资,为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寻找世界性市场,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与管理,提升自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双赢”局面,为获得平等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1团结起来,提高制定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权力改变权力分配不公的局面。

2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引导本国经济的发展,在保持国家主权和经济独立的原则下,在维护民族工业利益的前提下,顺应全球化大潮,开放本国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提高本国的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关键术语中英文对照,全球化Globalization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ID)对外贸易Foreigntrade跨国企业Multinationalenterprise(MNE)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corporation(MNC)多国公司Transitionalcorporation(TNCs)无国籍公司Statelesscorporation全球主义Globalism全球经济一体化Globaleconomicintegration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economicintegration,放松管制Deregulation私有化Privatisation自由贸易Freetrade最惠国待遇Themostfavorednationrules国民待遇条款Thenationaltreatmentrules无国界市场Borderlessmarket全球竞争环境Globalcompetitiveenvironment信息技术革命Revolu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Business,第二讲国际企业概述,一、国际企业的概念与特征,概念:

多国企业、多国公司、国际公司、跨国公司、超国家公司、全球公司、宇宙公司等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母公司一元化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国际性经营活动:

国际贸易、直接投资、专利授权与特许、服务供应、其他服务。

特征:

1.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制定全球性的经营战略。

2.国际企业具有寡头独占的特征。

游离于各国政府之外的独立王国。

3.经营管理的内部一体化母公司集中决策公司的发展战略,拥有重大事宜的最终决定权。

4.能用少量资本控制巨额资本。

国际企业的“去国籍化”现象,跨国公司在做决策时更多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分界线。

一些观察家认为,全球公司正在建立更强有力的联盟,以便对出现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的贸易壁垒的威胁作出反映。

1股权多元化:

跨国公司相互持股、相互渗透,使其传统意义上的“国籍”概念淡化。

2经营本地化3“总部”概念虚无化,二、国际企业的经营方式,

(一)有形商品的出口与进口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

(二)服务的进口与出口服务是无形的;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服务不能储存。

(三)间接投资有价证券投资(四)直接投资在国外开办工厂;建立贸易公司、开采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购买当地原有企业;与当地私人、团体、政府合资兴办和经营企业等。

三、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和作用,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主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1.优化资源配置;2.追求优惠政策;3.扩大市场及寻找新的市场;4.其他。

被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1.贸易壁垒的存在;2.顾客趋向国际化;3.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国际化;4.本国政府的干预;5.其他。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作用,国际企业对母国的作用有利的方面:

1.增加外汇收入;2.通过对外投资改善国际收支;3.为国内企业引进先进的设施与技术;4.弥补国内企业资源不足;5.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不利的方面:

1.造成国内资本外流;2.困难加重国内失业问题;3.加重国际债务。

国际企业对东道国的作用有利的方面:

1.为东道国提供建设资金;2.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步伐;3.减轻东道国的就业压力;4.提高东道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不利的方面:

1.造成东道国资源、人才的外流;2.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3.加重对国外经济、政治的依赖。

国际企业对世界经济的作用有利的方面:

1.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2.加快了生产的国际化进程;3.促进了国际金融业的发展;4.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不利的方面:

1.由于货币投机活动,造成汇率不稳、国际金融市场混乱;2.有时会造成国际企业与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矛盾;3.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的“剥削”,进一步家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1缺乏国际化视野:

观念性障碍2缺乏创新意识3制度性制约因素政策性限制;人民币的非自由兑换;产权不明晰4品牌与质量意识淡薄5缺乏足够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国际企业管理新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而且正在加速发展。

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些年来,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

从大的趋势看,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创新型管理,所谓创新型管理,一是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

二是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

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

三是企业个性化。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味模仿别人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2、企业重建是一场管理革命,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重建运动,在西方企业重建运动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

1994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00多家欧美的大型企业中,有七成正在推行企业重建计划,其余未进行的,也有半数正在积极考虑。

亚洲国家的一些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强体制、效率和竞争等问题。

根据哈默的定义,重建企业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基本信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获得大跃进式的改善。

这次管理革命的技术基础则是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普遍覆盖。

这就使职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部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大大节省了报表,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流转与延误。

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3、注重全球战略,首先是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源。

跨国公司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经营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上,开始从国内为主逐步转向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考虑和合理配置。

第二,跨国公司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一方面更加重视国内企业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综合技术竞争力。

第三,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一产体制。

跨国公司正改变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基于合理国际分工协作的、全球范围的高效生产体制。

第四,加强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

跨国公司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加强培训等方式。

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还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完善国际网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营销;加强市场营销与研究开发的联系,依据市场需求信息,研制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4、跨国多元文化管理,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构,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

有的人分析,美国是以“法”为中心的管理,日本是以“理”为中心的管理,中国是以“情”为特质的管理。

以法为重心的管理,强调的尊重规则和秩序,追求卓越的特征使它一直处于创新管理的领先地位。

以理为中心的管理注重后来居上,善于对人家成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追求功利而牺牲道义,追求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

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强调管理的“人和”效应。

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比较松懈,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对日本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反思,企业经营理念正在不断变化之中,开始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等。

日本也在检讨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而强化人事竞争机制,摒弃论资排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管理文化上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5、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求更高,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经营本身素质的紧密关系越来越受到各国与广大企业的确认。

今天的经营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才能使企业经营成功。

首先,经营者要能接受新的挑战。

企业要有活力就必须对变化的环境作出迅速有效的反映。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企业领导人对其经营环境非常熟悉。

第二,企业经营者要是技术型的工商管理人才,既懂工商管理,又懂工程技术。

第三,现在企业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人运作资金的能力。

企业经营者对金融市场要有充足的知识。

第四,企业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养。

6、适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具有更大的弹性,并大大提高组织整体的综合效能。

为此,必须突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建立跨职能的机动团队,增强企业的活力、效能与系统整体合力。

7、企业管理从产品驱动到顾客驱动,使消费者满意将是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激励和奖励制度建立在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

顾客驱动型公司要摒弃只关心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传统做法,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

为此,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采用顾客信息管理系统,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监测。

8、环保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环保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热点。

绿色营销将是国际市场营销的重点。

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保产业,把其视为“朝阳工业”和最有希望的“输出产业”。

早在1994年3月,美国商务部门就把该产业列为重点出口企业之一,并规定环保产业享受出口免税;日本政府提出了以“21世纪新地球”显主题的绿色管理计划。

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各大公司已在纷纷实践“绿色管理”的思想。

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