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03788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PPT.ppt

,欢迎大家!

自然灾害预防常识,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龙卷风灾害防护雷电防护浓雾防护暴雨灾害防护高温防护地震的逃生与自救,1,2,3,4,5,6,龙卷风灾害防护,龙卷风是从强对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一种小范围强烈旋风。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

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

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他处。

龙卷云除具有积雨云的一般特征以外,在云底会出现乌黑的滚轴状云,当云底见到有漏斗云伸下来时,龙卷风就会出现。

什么是龙卷风?

美国当地时间5月20日下午,一场巨型龙卷风袭击美国中南部地区,这场龙卷风造成至少51人死亡、120多人受伤。

龙卷风风速高达每小时320公里,达到超强台风的风速。

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南部的莫尔市,龙卷风所到之处是一片废墟。

龙卷风是美国的特产,每年美国都会有几次破坏力强大的龙卷风。

当地一所小学被夷为平地。

龙卷风袭击前,龙卷风袭击后,1.龙卷风常在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发生,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2.龙卷风的袭击范围小,其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

3.龙卷风的持续时间短。

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4.龙卷风出现的随机性大,仅仅靠常规的气象监测手段很难预报。

5.龙卷风的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

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

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会把人吸走。

龙卷风的特点,1.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2.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在电杆、房屋倒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撤离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伏于低洼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5.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龙卷风的防范措施,雷电防护,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这两种现象俗称打雷。

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

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释放大量的热能,瞬间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1万-2万,空气的压强可达到70个大气压,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伤亡。

雷电的形成,雷电的形成,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

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

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

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

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

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就是一般所说的雷击。

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

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放电形成的。

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

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

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雷电造成的伤害,3.雷电感应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

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

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4.雷电侵入波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

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雷电造成的伤害,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触及人畜时,会造成人畜伤亡;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打雷放电时能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雷电流在周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各种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由于雷击产生高压,致使电气设备受损。

雷电造成的伤害,2004年6月26日下午2点多钟,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发生特大雷击事故,雷电击中了3棵紧挨着的大杉树,共30多人被击倒,有17人死亡。

雷击后的树,抢救被雷击的人,雷电造成的伤害,防雷总原则:

一是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雷电的安全防护,雷电防护,雷电的安全防护,个人防雷措施,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4.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雷电防护,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切勿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桅杆等尖耸物体。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10.不宜驾驶、骑行车辆赶路。

11.雨时若头发竖起,应蹲下,双脚并拢,减小跨步电压。

雷电的安全防护,个人防雷措施,雷电防护,当人体被雷击中后,往往会觉得遭雷击的人身上还有电,不敢抢救而延误了救援时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受雷击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

如果出现了因雷击昏倒而“假死”的状态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救护方法:

1.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

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

2.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呻吟的人不要紧,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3.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以扑灭火焰。

雷击急救,雷电防护,雷击急救,浓雾防护,浓雾的形成,在近地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野模糊不清,当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00米以下时,就称雾。

雾有等级之分,能见距离小于1000米大于500米时称轻雾;能见距离不足500米时称大雾;能见距离不足200米时称浓雾。

浓雾的形成,一般来说,秋冬早晨雾特别多,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

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了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

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

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浓雾的危害,对健康的影响人类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烟粒以及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成为雾的凝结核,使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酸、胺、酚、苯、重金属微粒及病原微生物等的含量,比没有浓雾的天气里要高出几十倍。

特别是受工业污染较重的区域,人们在这种有害烟雾中活动,健康势必受到影响。

对水陆空交通的影响大雾会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视野模糊不清,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空难和海难。

在公路上出现大雾,不仅会造成交通阻塞,甚至发生汽车追尾事故,尤其是在山区公路和高速公路上。

对于航空影响更大,遇有大雾,须临时关闭机场,影响飞机的按时起飞和降落,甚至造成飞机失事。

在江河湖海上出现大雾,可影响船只正点出航或晚点,甚至因看不见信号灯、航标或其他航行的船只,造成船只相撞、触礁事故。

对电力通讯的影响浓雾还会使电线受到“污染”,引起输电线路短路、跳闸、掉闸等故障,造成电网大面积断电,这种现象在电力部门叫做“雾闪”。

“雾闪”可以很快影响使电力机车停运、工厂停产、市民生活断电。

对农业的影响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不利影响。

长时间的大雾遮蔽了日光,妨碍了农作物的呼吸,使作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储量减少。

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城市气候学指出,大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城区的空气相对湿度偏低,不过城市中吸市湿性烟霾污染微粒却是很好的水汽凝结核,这种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等的污染气体,与水汽结合形成的酸雾,对建筑有很大的腐蚀作用。

浓雾的危害,2013年月13日时许,沪昆高速邵怀段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死亡人受伤,共有起汽车自燃和处共台车连环相撞。

据介绍,发生事故的路段为山区公路,有连续急弯、急坡,事发时正值凌晨,浓雾积聚,能见度不足米。

事故现场,雾灾的防护措施,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看清来往车辆。

4.驾驶车辆和骑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5.雾中驾车时,应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保持慢速行驶。

在雾中停车,最好使到行驶道路外。

暴雨灾害防护,暴雨的定义,暴雨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

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

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暴雨的危害,暴雨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造成洪涝灾害。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暴雨的危害,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据住建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的城市有137个。

逢大雨必涝,现在已成为很多大城市的通病。

在城市中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最容易形成内涝。

具体到发生率较高的特定地点,包括立交桥下、过街的地下通道、铁路桥、公路桥等,建筑密集、排水系统落后的城市旧城区也是内涝多发的地点之一。

城市内涝,暴雨的危害,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

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

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暴雨共导致37人死亡,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1人,触电死亡5人。

此次暴雨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成灾面积14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灾人口190万,其中房山区80万人。

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全市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

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暴雨的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蓝色预警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黄色预警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灾害的防护,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

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

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

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暴雨前的准备,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

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暴雨应急要点,暴雨灾害的防护,暴雨灾害防护,内涝积水应对措施,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

底楼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一旦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触电伤人。

家中积水较深、已危及人身安全时,应迅速向屋顶、高楼等处转移,找到被困地的制高点站立,等待救援;如果被洪水围困,寻找门板、洗衣盆、衣柜等作为逃生用具;如果无法逃脱,将手机集中起来,只留一个开机,等待救援,这样能尽可能长时间的寻求外界救援。

如果当时通讯工具无法正常使用,应该使用烟火、光照、燃烧衣物等方法,让救援人员知道你的所在地。

暴雨灾害的防护,暴雨灾害防护,车辆被困应对措施,如遇暴雨天气,且车辆周围已经形成积水,最佳选择是立刻打开车门离开车辆。

若积水已经较深,没过车体超过二分之一,打开车门不再可能,这时车窗就成了最佳的逃生路径。

如果积水尚未堵住车窗,则应抓紧时间解开安全带,打开中控锁,摇下车窗逃生。

当车体被整个淹没,水压致使车窗无法摇下,就要利用身边的防盗锁、羊角锤等工具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尤其是玻璃上方边缘最中间的地方,一旦玻璃有了裂痕,就很容易将整块玻璃砸碎。

在窗户破碎时,碎玻璃会连水冲入车内,要注意避免划伤。

因侧车窗比前后挡风玻璃厚度小,所以要敲破玻璃时首选是敲打侧窗玻璃逃生。

暴雨灾害的防护,暴雨灾害防护,车辆雨天行驶一定要准确判断水情。

对经过地段水深不确定时,宁可下水“以身试水”,如果水深没有没过保险杠,可以尝试挂低速挡,加大油门,匀速经过,中间千万不能踩刹车,不能换挡,不能让车辆停下来。

在车辆被水浸时不要重新启动发动机。

一般情况下,汽车被水淹没后,空气滤芯有可能进水。

发动机吸水后,会造成火花塞无法点火。

水也会被吸到汽缸里,导致发动机报废。

下雨时尽量不要将车辆停在地下车库,哪怕让车辆停在露天淋雨,也不要躲在地下车库中的车辆里,这是很危险的。

专家提醒各位车主说:

“遭遇暴雨时,千万别贪图一时的淋不着而躲在某个小空间,一定要往高处转移。

”,车辆被困应对措施,暴雨灾害的防护,高温防护,高温的定义,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如果连续三天温度达到35时,会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如果当日气温达到37时,会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如果当日温度达到40时,会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高温的防护,尽量留在室内,并避免阳光直射;暂停户外或室内大型集会。

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暂停大量消耗体力的工作。

5.宜吃咸食,多饮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不要过度饮用冷饮或含酒精饮料。

6.如有人中暑,应立即把病人抬至阴凉通风处,并给病人服用生理盐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药品。

如果病情严重,需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8.在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中暑的表现与急救,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或引起高热的疾病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症。

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又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

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

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风、烦躁不安、口渴、尿水、肌肉疼痛及四肢无力。

如何预防中暑,出行躲避烈日别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饮食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地震的逃生与自救,地震的形成,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

当这股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一些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一旦岩层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就会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引起强烈振动,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

它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分为:

弱震: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中强震:

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的范围在1-10级之间。

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释放的能量(热能和动能)大小有关,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地震的危害,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震中烈度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

地震持续约12秒。

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

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

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

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

震后现场,唐山大地震纪念碑,地震的危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震后现场,汶川大地震纪念碑,震前预兆,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地下水异常地下水主要包括井水、泉水等。

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

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动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日常中见到地震前动物反应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鸡飞上树鸣叫、鸭不下水、猪不吃食、狗乱叫、大鼠叼小鼠满街跑等现象。

民间有谚语: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晾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冰天雪地蛇出洞。

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

临震前,一瞬间,地发声,又发光,见此情,宜果断,速行动,少危险。

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1、在楼房:

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

2、在平房:

来不及跑出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子、床下和坚固家具旁或紧挨墙根。

3、在工作间:

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4、在公共场所:

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要保持镇静,就地选择躲藏处,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不要盲目跳楼,也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5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高架路下等处停留。

尽量远离加油站、煤气储气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场所。

6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用枕头顶在头上用面盆顶在头上,个人避险,掌握防灾知识做好灾前预防学会正确避灾保障生命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