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8章.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95707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8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际经济学8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际经济学8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际经济学8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际经济学8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8章.pptx

《国际经济学8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8章.ppt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8章.pptx

第八章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二、关税同盟理论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五种形式,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自由贸易区的特征包括:

(1)在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从而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

(2)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第三国)采取其他的贸易政策。

(3)为区分来自非成员国和成员国的产品,以保持各国对外关税的有效性,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

只有产自成员经济体内的商品才享有自由贸易,或免进口税的待遇。

2、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关税同盟的特征包括:

(1)与自由贸易区不同,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这实际上意味着,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经济一体化组织。

(2)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随着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各成员国为保护本国的某些产业,需要采取更加隐蔽的措施,如非关税壁垒。

一般来说,所谓的原产地产品是指,成品价值的50%以上是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

有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对某些敏感产品的原产地规定更加严格,要求产品价值的60%,甚至75%以上产自成员国时才符合原产地产品的规定。

3、共同市场,共同市场(CommonMarket)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可以说共同市场是比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更高一级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共同市场的特征包括:

(1)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意味着,成员国之间在相互提供通讯、咨询、运输、信息、金融和其它服务方面实行自由,没有人为的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资本可以在共同体内部自由流出和流入;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公民可以在共同体内的任何国家自由寻找工作。

(2)为实现上述要素的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等。

(3)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4、经济联盟,经济联盟(EconomicUnion)是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经济联盟的特点包括:

(1)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2)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又称为经济货币联盟。

(3)各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所需让渡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国让渡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特别是,其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干预内部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内部平衡的权利,也让渡了干预外部经济的汇率政策,维持外部平衡的权利。

5、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完全的经济一体化(PerfectlyEconomicIntegration),是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包括:

(1)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就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2)就过程而言,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

(3)从结果上看,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包括两种形式:

A邦联制,其特点是,各成员国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

B联邦制,其特点是,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国的权利。

总的来说,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根据它们让渡国家主权程度的不同,一体化组织也从低级向高级排列;但是这里不存在低一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向高一级经济一体化组织升级的必然性。

它们可以根据成员国的具体情况决定,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是停留在原有的形式上,还是向高一级经济一体化组织过渡。

关键的问题是各成员国需要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

6、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

第一,成员国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邻近;第二,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互补;第三,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稳定需要照顾到每个成员国的经济利益;第四,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比较接近。

二、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因此,关税同盟在扩大区域内贸易的同时,也减少了区域内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对关税同盟所产生的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贸易创造(trade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diversion)效应。

(1)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从而提高了成员国的福利。

贸易转移是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假设世界上有A、B、C三个国家,都生产某一相同产品,但三国的生产成本各不相同。

现以A国为讨论对象,在图中,SA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DA表示A国的需求曲线。

假设B、C两国的生产成本是固定的,图中PB、PC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其中C国成本低于B国。

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A国对来自B、C两国的商品征收一相同的关税t。

假设A国是一小国,征收关税之后,B、C两国的相同产品若在A国销售,价格分别为PB+t、PC+t(PA),很显然,B国的产品价格要高于C国,故A国只会从C国进口,而不会从B国进口。

此时,A国国内价格为PC+t,国内生产为OQ1,国内消费为OQ2,从C国进口为Q1Q2。

Q,Q1,Q2,Q3,Q4,DA,SA,P,PA,PB,PC,PC+t,PB+t,O,a,b,c,d,e,假设A国与B国组成关税同盟,组成关税同盟后共同对外关税假设仍为t,即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对来自B国的进口不再征收关税,但对来自C国的进口仍征收关税。

如图所示,B国产品在A国的销售价格现为PB,低于PC+t,所以B国取代C国,成为A国的供给者。

由于价格的下降,A国生产缩减至OQ3,Q3Q1是A国生产被B国生产所替代的部分,此为生产效应。

另一方面,价格的下降引起A国消费的增加,消费由原来的OQ2升至OQ4,消费的净增部分Q2Q4为关税同盟的消费效应。

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的进口由原来的Q1Q2扩大到Q3Q4,新增加的贸易即是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Q3Q1+Q2Q4。

除去贸易创造部分,剩下的Q1Q2部分,原来是从同盟外(C国)进口的,但组成关税同盟后,则改由同盟内其他成员(B国)进口,即贸易方向发生了转移,故贸易转移效应=Q1Q2。

(2)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消费者福利改善,而生产者福利则降低。

如图所示,消费者剩余增加(a+b+c+d),生产者剩余减少a。

另外,原来从C国进口的关税收入c+e现在由于改从同盟国进口而丧失。

综合起来,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e。

其中(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

b表示因同盟内成本低的生产(B国)替代了国内成本高的生产而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d表示同盟内废除关税后进口价格下降、国内消费扩大而导致的消费者福利的净增加;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因贸易转移意味着同盟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了原来来自同盟外成本低的生产,故e表示这种替代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即贸易转移对A国的福利不利。

这样,关税同盟对A国福利的净影响可表示成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减去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

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有没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

以上考虑的是关税同盟对A国福利的影响。

至于对B、C两国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在A、B组成关税同盟前,C国是A国的供给者,但现在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判断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

在图中,若A国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越平坦,则b、d的面积就越大;,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2、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我们在前面分析关税同盟的经济影响时,只是讨论了一国加入关税同盟前后得自进口方面的福利影响。

实际上,一国参加关税同盟不仅能够带来一定的商品进口量的增加,还会带来出口的增加,特别是对于一个希望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特别是小国)而言,它的加入往往更多的是看重其产品的出口市场。

总体上看,关税同盟将给参加国带来更大的出口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福利。

左图为A国的生产、消费和出口情况,右图为B国的生产、消费和进口情况。

假设C国的生产成本固定不变,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世界价格为Pw,等于C国的生产成本。

B国对来自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一律征收关税,征税后的价格为Pt,此时A国的出口为fg,B国的进口量为ab,其中一部分来自A国,从A国进口的数量为ac,即ac=fg,而剩下的部分则从C国进口,进口量为cb。

O,a,b,c,d,e,f,g,h,i,P,DA,SA,DB,SB,Pw,Pt,Pu,Q,Q,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B国对A国的进口商品免税而对C国的进口仍征收关税,故在B国国内市场上A国商品的价格要低于C国同样商品的价格,于是B国转而只从A国进口。

但A、B两国间关税刚一撤除时,B国对进口的需求大于A国的出口供给(对应于Pw),所以A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要上升,出口扩大。

当价格升至Pu时,A、B两国的贸易达到平衡,A国的出口等于B国的进口,即hi=de。

由此可见,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来说,可以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的目的。

这一点对于那些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来说无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入关税同盟,利用区域内市场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对它们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3、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关税同盟不仅会给参加国会带来静态影响,还会给它们带来某些动态影响。

有时,这种动态效应比其静态效应更为重要,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1)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此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大市场效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

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以前,许多部门已经形成了国内的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居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

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

结果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2)关税同盟的动态劣势,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如果关税同盟的对外排他性很大,那么这种保护所形成的新垄断又会成为技术进步的严重障碍。

除非关税同盟不断有新的成员国加入,从而不断有新的刺激,否则由此产生的技术进步缓慢现象就不容忽视。

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资本逐步向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流动,如果没有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一些国家中的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别将逐步拉大。

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作为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多边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补充。

最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要追述到1241年成立的普鲁士内部各城邦之间建立的“汉撒同盟”。

现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兴起,并且在经历了1950s年代和1990s年代的两轮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国际经济现象的。

大体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根据其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达国家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主要集中在欧洲:

(1)二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西欧的三个小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通过达成协议建立起来的经济联盟荷比卢联盟。

三国商定,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协调经济政策,比卢两国还将它们的货币确定为等值,可以在对方国家流通。

(2)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1958年1月1日正式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0年代初,欧洲各国为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再次成为战争的策源地,由法国倡导,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一起响应,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以便将各国战略物资的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一个共同的、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来管理。

1957年5月8日六个成员国签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因这两个条约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定,也称这两个条约为罗马条约。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洲共同体,1981年,希腊成为欧洲共同体的第十个成员国,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洲共同体。

1995年,瑞典、奥地利和芬兰加入欧洲统一大市场(欧洲共同体发展了的形式)。

2004年5月1日中东欧十国加入欧盟。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正式加入欧盟。

经历了6次扩大后,欧盟成为了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近5亿、国内生产总值高达近17万亿美元的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目前,土耳其、克罗地亚、马其顿等国正在申请加入欧盟。

欧洲共同体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一体化的层次,从一个关税同盟逐步过渡到一个经济和货币联盟。

A从1958年-1968年,经过不到十年的过渡,欧洲共同体实现了设置共同对外关税,建立关税同盟的目标。

B在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建立了共同农业政策,以支持农产品价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自给有余。

C1979年,欧洲共同体经过多年酝酿,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从而实现成员国相互保持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建立共同干预基金和储备基金。

对外则采取联合浮动汇率制度。

从而使其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向前迈进了一步。

D1985年欧洲共同体又提出新的动议,决定1992年底以前,将欧洲共同体建成共同市场,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经过7年的过渡,这一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E1991年,作为共同市场的各个成员国首脑又集会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决定修改原来的罗马条约,在修改后的条约中,明确提出,将欧洲共同体向前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建立欧洲经济和政治联盟。

1992年2月7日,成员国签定了一系列的条约。

简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该条约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另一个是政治联盟条约。

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的基本目标是,经过三个阶段的过渡,经济上成员国之间要实现财政和货币政策统一,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建立欧洲联盟的中央银行。

政治联盟条约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更为紧密的国家联盟”。

这一条约也在逐步加以贯彻。

F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2002年1月1日,欧洲联盟发行“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

由于欧洲联盟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才能成为货币联盟的成员,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17个成员国具备了欧盟要求的条件(欧元区17个成员国为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

其他成员,如英国、丹麦和瑞典尚在货币联盟以外。

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为保证欧盟有效运作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各国首脑2004年10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

按照原定计划,这部欧盟的首部宪法将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

然而,欧盟宪法条约却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的否决,批准进程陷入僵局。

为解决欧盟制宪危机,2007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决定以一部新条约取代已经失败的欧盟宪法条约。

2007年10月19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在里斯本就新条约文本达成一致,并将之定名为里斯本条约;12月13日,欧盟各国领导人正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

根据规定,里斯本条约签署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在获各国批准后于2009年1月生效。

2008年6月12日,爱尔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里斯本条约,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再次陷入困境。

之后,经过各方努力,爱尔兰在2009年10月2日举行的第二轮全民公投中,里斯本条约获绝对多数支持而通过。

由于欧盟其他26国在此之前都已经通过了国会批准里斯本条约的程序,这样里斯本条约在2010年1月正式实施。

里斯本条约为欧盟27个成员国设立“欧盟总统”,以及形同外长的有更大权力的外交政策负责人。

这显示欧盟在统合运动上已再度跨越重要的一步,欧盟正向联邦国家形式迈进。

(3)在欧洲,除了欧洲联盟之外,也有其他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在欧洲共同体成立后不久(1959年),以英国为首的7个国家为改变自己在欧洲单枪匹马的处境,决定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当时的成员国有英国、丹麦、葡萄牙、瑞典、瑞士、挪威、奥地利。

此后爱尔兰和冰岛也加入进来。

芬兰成为该组织的联系国。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了欧洲共同体,自动放弃了其在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的成员国地位。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目标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不建立共同关税。

其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即它不约束成员国对非成员国的贸易政策,不搞逐步升级,因而是水平较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早在19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就已经产生了。

(1)1960年,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5国签署了建立中美洲共同市场条约。

(2)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成立于1960年,1980年改名为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它的成员国有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

(3)安第斯集团是1969年5月成立的。

其创始国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

1973年委内瑞拉加入,1976年智利退出。

(4)南方共同市场是近年来酝酿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991年3月26日,当时的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巴西总统科洛尔、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和巴拉圭总统罗德里克签定了亚松森条约,决定1994年底建立南方共同市场。

(5)在亚洲,东南亚国家联盟特别突出。

该一体化组织成立于1967年8月8日。

当时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5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在曼谷签署了建立东盟的宣言,宣告作为地区性合作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

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等国相继加入。

1992年1月28日的东盟首脑会议发表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东盟加强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和有效普惠关税协议,决定从1993年1月1日起,在15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

此后这个过渡期几次提前。

2002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等文件,提出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并就东盟发展的目标、原则、地位以及框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2008年12月15日,东盟宪章正式生效,标志着东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1年11月,在文莱召开的第五次中国和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计划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于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东盟新成员国于2015年建成自由贸易区。

2004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实施,双方开始下调农产品关税。

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

按照自由贸易区规定的降税模式,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降到5.8%;2008年1月1日,又进一步降到2.4%。

到2010年,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降至0.1%,东盟六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降至0.6%。

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四个东盟新成员将在2015年对90%的中国产品实现零关税。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又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顺利实施。

2009年4月,中国与东盟完成了投资协议的谈判,并于2009年8月15日签署。

这些成果的取得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在阿拉伯国家之间,也有一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组织。

阿拉伯共同市场成立于1964年,其成员国有埃及、伊拉克、科威特、约旦和叙利亚。

该组织原计划经过10年的过渡,完全取消内部贸易的障碍,对外共同关税也要在80年代建立,但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该目标未能实现。

(6)受欧洲共同体的影响,许多非洲国家愿意加入某种形式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中。

马拉加斯经济联盟。

该组织成立于1974年,成员国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多荷美、象牙海岸、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圣迭哥、多哥和布金纳;东非关税同盟成立于1967年,其成员国有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西非经济共同体成立于1972年。

其成员国有象牙海岸、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圣迭哥和布金纳。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也相继萌芽,且发展很快。

最典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8年1月2日,美国与加拿大正式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于1989年1月生效。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10年内逐步取消商品进口(包括农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服务业的关税限制和汽车进出口的管制,开展公平、自由的能源贸易。

在投资方面两国将提供国民待遇,并建立一套共同监督的有效程序和解决相互间贸易纠纷的机制。

另外,为防止转口逃税,还确定了原产地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